這邊人也都摸不著頭腦。滿臉盡是懵x之色。他們也搞不清楚,今日荊相究竟要幹什麽?不過都懸起了心,畢竟左相大人連自己的學生都參了一本。


    在眾人都不解荊相其中真意的猜測中,荊舒終於說話了。


    “陛下,如今太子之位已經空懸數年,先太子也已經故去,老臣懇請陛下擇立儲君。陛下子嗣眾多,多是德才兼備。可擇一良嗣承儲君之位,昭告天下,為我大周增添氣運,添吉納祥,延續祖宗基業。”


    說完,荊舒首先拜倒在地。


    眾臣皆驚,作為大周宰輔,一代權相,當世大儒。本就被特許可以不行跪拜之禮。上一次左相大人行此大禮,還是在朝堂上,議大柱國叛國之罪時,這都多少年了。


    眾臣看著跪在首位的左相大人,又偷偷打量坐在鎏金椅子之上的周皇。心裏猜測:難道他們二人今日唱的雙簧?


    擇立儲君之事,陛下曾經在朝堂之上隱晦提過幾次。但當時左相大人沒有發話,加上眾臣大多都念先太子忠義、才幹。現今的皇子中,實在沒有可與之相提並論之人。


    再加上先太子是自請廢黜,眾臣覺得隻要他們父子之間消弭隔閡,此事也就罷了。其他一些另有算計的臣子,也不得不隨大流,暫時絕了另立儲君的想法。前些時日,先太子遇害,眾臣這才絕了之前的年頭。隻是大家暫時都默契的都沒有提起此事。


    而另一些支持其他皇子之人,其實早就開始心思活泛了起來。但此時並不是提起另立儲君的最好時機。大家也就都很默契的隻在暗地裏較勁。從沒有人在朝堂之上,光明正大的提起此事。他們在等一個機會,在等陛下暗示的機會。


    眾臣無論是哪一黨,此時都不免懷疑荊舒今日怪異的舉動,是受了周王吩咐。隻是以荊舒的性子,眾臣實在想不出,他究竟因何緣由和陛下‘沆瀣一氣’。


    不過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這樣絕佳的時刻,各方怎麽肯放過,於是都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於是朝堂之上,已有八成之上的人齊齊拜到在地,高呼:“臣等附議。請陛下擇立儲君人選。”


    剩下的零星幾人,都零散的站在後排。他們倒不是有異議,隻是有些沒反應過來而已。他們也都不曾想到,今日早朝竟會要決議這樣重大的事。等反應過來後,也都一起拜倒在地。


    周王一時間也不知該作何想,他曾經多次想決議的事,竟然在此刻毫無準備的被這樣提了出來。看著跪在最前麵的大周百官表率。周王心中有些懷疑他的目的。


    心想:“這老東西平日裏多次暗示,他都裝作沒聽懂。現在就這樣堂而皇之的講了出來,肯定有什麽貓膩,難道是他們這一黨已經決定扶持哪位皇兒了?究竟是誰?”


    雖然毫無頭緒,但周王知道,此事既然已經提上章程,那就不能放過。


    於是說道“諸位愛卿平身,不知諸位愛卿覺得哪位皇兒有此能力擔當重任。”


    眾臣起身,荊舒卻恢複了往日的淡漠,一言不發。其他人都偷偷打量荊舒,並沒有從他臉上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於是幾方人馬各自眼神交流,最終左班內率先站出一位身著紅袍的大臣。


    正是那日出現在‘臨安詩會’之上的吏部右侍郎聞引,隻見他整了整衣袍,以五體投地之禮參拜:“啟稟陛下,四皇子李淩最肖陛下,文采武略盡是上品,近些年更是被陛下委以重任之後,兢兢業業,為陛下分憂。四皇子出身的母族,更是曾為我大周立下汗馬功勞。臣以為四皇子是不二人選。”


    話音剛一落,不少四皇子派係的,便一起出列大呼道:“臣等附議,聞侍郎所言極是。”顯然,後宮在沒有皇後的情況下,當以姚貴妃為首。四皇子也就有了優勢。


    這時,左班又有一紅袍重臣出列:“陛下,臣以為,二皇子李敢亦為貴妃所出,先太子故去之後,當為嫡長,二皇子為陛下鎮守邊關,立下汗馬功勞。且論起勇猛,果敢。諸皇子之間,當為魁,臣以為二皇子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說出這話的,正是吏部的左侍郎冉清。此人向來與聞引不和,二人之間的爭鬥,朝野人盡皆知。不過這冉清提出讓二皇子承儲君之位,倒不是說他看好二皇子。眾所周知,二皇子對儲君之位根本無一絲興趣,而且和先太子相交甚篤,二皇子一心在軍中建功立業,更是醉心武道。是以,雖然也是絕佳的資質、良才,但卻不被姚貴妃所喜。


    姚貴妃一心扶持小兒子,對自己的長子李敢向來不聞不問。是以李敢已經多年未曾回京,隻是逢年過節,便會派人送來寫駐防之地的特產,陛下和貴妃已是多年未曾和二皇子李敢見過麵了。


    現在,這冉清特意提起二皇子,針對的什麽?朝野之上又有誰人不知。


    聞引被冉清反駁。一時間也不好再說什麽。畢竟所提之人都是姚貴妃所出的親兄弟。姚家派係來說,無論誰上位影響都不大。但也恰恰隻有他們自己知道。以二皇子李敢的秉性,若真讓他上了位,他們還真有可能什麽好處也得不到。可能隻有於姚家自己沒什麽影響吧。


    之後又有人出列推舉其他皇子,但附和之人都不多。


    這時,又有一官員出列,此人身著綠袍,也正是呂溯遊的老熟人,監察禦史王雨田,隻見他說道:“陛下,自古以來,儲君之位都是皇後所出,先太子已然身隕,但皇後不隻先太子一子,六皇子李環亦是皇後所出。若論出身,六皇子最為貴,亦為嫡長。臣以為祖宗大法當尊崇,六皇子該當承儲君之位。”


    王雨田的話驚起濤天駭浪,朝野之上,京城之中,誰人不知六皇子李環向來荒唐。是個不學無術之輩,雖沒有惹過大亂子,但推舉這樣一位做儲君。傳到天下之人口中,那還不被天下人罵死。


    好在暫時沒有人出列附議,也幸虧朝上有識之士眾多。


    周皇聽到王雨田推舉李環,手上使力,差點將鎏金的椅子扶手掰了下來。但見到沒人附和王雨田,也終於鬆了口氣。不過他也知道,王雨田所說的立嫡是個繞不開的問題。


    周皇看向似是神遊物外的荊舒,見他依然沒有說話的意思。心裏暗罵:這老東西,把事挑起來,自己倒沒事人一樣瞧熱鬧。


    就在這時,荊舒隱晦的晃了晃身子。


    人群中就又有一人出列,此人亦是一身綠袍,還是呂溯遊的老熟人,翰林學士殷士敏,眾臣見他出列,都是眼中精光閃現。就連周皇也都屏氣凝神。


    作為左相大人最為喜愛的弟子。殷士敏的舉薦可能代表了荊相本人的意思。左相一係也都互相交流眼神,準備殷士敏一說出名字,便立即上前附議。


    殷士敏對朝上眾人的目光像是絲毫沒有察覺。在眾人期待和警惕的目光中,終於緩緩開口道:“陛下,臣以為王大人所言甚是,祖宗大法不可不依。臣也覺得,六皇子李環雖然名聲不顯,但身份貴重,若是陛下能委以重任,鍛煉些時日。屆時,定能擔起儲君之位。陛下如今春秋鼎盛,六皇子還有許多時間聆聽陛下的教導。”


    大殿之上,靜的可怕,再也沒有了之前嘈雜的低語之聲。就連左相一係的眾官員,都愣在當讓,滿是訝異之色,不知該作何反應。都在猜測左相大人究竟是什麽意思。難道他真想扶六皇子上位?


    不過,訝異歸訝異,經過殷士敏這麽一鬧,大家也都才記起,六皇子還有這樣一層身份。往日裏竟然沒有將六皇子的這一身份重視過。就連剛剛王雨田提起時,大家也都沒太當回事。可是如今殷士敏重提,那可不一樣了。殷士敏的話,可是代表了荊相的意誌。眾臣便不能不重視了。


    一些老臣也都記起了當年的皇後娘娘。那是何等的驚才絕豔。更是一代超凡高手。若是她還在,她的三個子女哪裏會是如今的光景。甚至聽聞前些時日,六皇子甚至被陷害,差點深陷一起大事件之中,而聽聞幕後的策劃之人,正是四皇子李淩。


    還未繼位,便做下兄弟鬩牆之事,雖說出身皇家無兄弟。但這也太過分了些。六皇子早就已經被排除在外,卻還不放過,這種心性,真的適合那個位子嗎?


    於是不少老臣出列一起附議。就連身著紫袍的都站出去了幾位。


    倒不是真的想支持六皇子,而是就此表達自己的不滿。覺得皇後的嫡子該當被善待。何以出現如今的態勢。


    周皇看著地上跪倒的一片,心裏哪能不知他們的心思。隻是他猜不出,這究竟是左相的意思,還是他們自發的一些表態和想法。


    一時間,朝堂上竟僵持在了一起。正在周皇惱火之時。


    殿前將軍來報,說是畢雲有急事來報,周皇當然知道事關何事。招手讓殿前蔣軍放畢雲進來回話,畢雲繞開跪了一地的大臣,來到周皇身前台階之下。滿臉盡是焦急之色。


    周皇見他手裏拿著一封書信,盡顯焦急,卻一言不發。於是周皇招了招手,示意畢雲近前回話。


    畢雲依言來到周皇近前,先是將書信遞了過去,周皇拆開一看,臉上變了顏色,接著畢雲便對著周皇的耳邊竊竊私語。周皇越聽,臉色越是難看。手中的書信都被他握的皺皺巴巴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斷崖渡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匠人渡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匠人渡江並收藏斷崖渡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