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西山腳下。
一座農家小院裏,堆滿了瓶瓶罐罐。方水和孫建華滿頭大汗的坐在馬紮子上,相視一笑,一老一少,平添了幾分詼諧。院子中央,一座丹爐卻是格外紮眼,造型雖是古樸的丹爐形狀,但是反射的不鏽鋼光澤怎麽看怎麽別扭。尤其下麵的電爐子,看上去像是哪個飯店後廚的用具。
去年的臘月二十,方水和曾鶯上門看望老師和師娘,提著禮物剛進門,就見師父和師娘圍裹的嚴嚴實實的打掃房間。放下禮物,二人二話沒說挽起袖子趕緊幫忙,方水想著早點弄完還能蹭頓師娘的紅燒肉。
從小雖說不上是養尊處優,但是打掃塵除的活方水還真沒怎麽幹過。再加上一心想著紅燒肉,心不在焉的方水闖了個禍,把孫老師家傳的青花膽瓶給碎了。
孫建華心疼了半天,哆哆嗦嗦的罵了方水半天。師娘在一旁又指著孫建華罵,“一個破瓶子你至於嗎?別把我兒子嚇著啊,差不多得了。”曾鶯在一旁也不好插話,趕忙收拾,卻在這碎瓷片上發現了文章。
孫建華也不知道這膽瓶傳了多少代,隻知道是個不錯的古董。曾經有懂行的朋友給估價80多萬,孫建華一直沒舍得出手。一來這是祖上傳下來的,二來孫建華老兩口也還真是不怎麽缺錢。80萬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麽概念,兩人也確實沒有太用錢的地方。
曾鶯蹲在地上收拾碎瓷片,手裏拿著一塊瓷片半天不動。方水覺得不對勁,湊過去剛要問,目光落在碎瓷片上也不動了。孫建華氣還沒消,見兩人蹲在地上靜止了一般,剛要開口罵,眼尖的他也發現了碎瓷片上的問題。
所有的碎瓷片被小心翼翼的擺在茶幾上,孫建華戴上老花鏡拿著筆紙仔細將碎瓷片上的文字盡量貼近原樣的描繪下來後,整個房間裏靜悄悄的,每個人臉上都是一副震驚的表情。
“仙師藥王孫思邈晚年雲遊於邱縣。觀其景物優美,民風淳樸,遂留連忘返客寓郊寺,懸壺行醫無欲求,施醫無類,師承董奉為人治病不收錢,不受謝,惟望患者病愈後在寺旁植杏樹三株,經年植杏樹百畝,鬱然成林,杏熟以杏易穀賑貧。此間,有虎伏跪求醫,孫思邈首創“虎撐”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靈性,不複危害人畜,感恩藥王為其守護杏林並充當藥王坐騎。藥王佩逝,虎繞寺哀嘯三日,不知去向。”
這是世人皆知的虎守杏林的典故,對後麵的事確是全然不知。卻說那守杏林的猛虎在藥王的感化下,漸感通靈,隨藥王修習道法,終有所成。至藥王仙逝,猛虎繞寺哀嘯三日後,再回終南山,幾經苦修,終化形成人,法號震山。
震山不僅得了藥王的道法真傳,也傳承了藥王的神奇醫術。懸壺濟世,功德四海。
唐朝末年,天下再起刀兵,震山見藥王後人於戰亂中顛沛流離,心生惻隱,燒製了四十九頂青花膽瓶,瓶內裝滿金銀悄然分送給藥王後人度日。在燒製膽瓶的過程中,震山一時玩性大發,在瓶內留言刻字,將事情原由一一道盡,又將藥王平生簡言高頌,最後還留下七濟神奇的丹藥良方。這七濟良方中五濟可醫平民病患,兩濟卻是難得的道法神丹。
世事難料,千年瞬息而過,其他的膽瓶早不知去向,卻說這一隻膽瓶流傳到孫建華這裏,方水的一時大意竟無意中讓這個秘密重見天日。
孫建華震驚於先祖的醫術神奇,大愛無疆,震驚於守山的猛虎化形,義守杏林,更震驚於這七濟早已失傳的絕世良方。
良久,孫建華才一點點感知身體的存在。轉頭對著方水隻說了四個字“開爐,煉丹。”
方水雖然從小修習道法,也是在冊的道士,但畢竟生活在現代,從小也是接受的正規教育,本就沒有什麽堅定的道心。再加上現在的天地真氣不可與古時相比,方水的道法修習雖然能算是有所小成,外煉餌丹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半吊子。
本來雙仙洞下的九轉紫金爐是煉丹的上好器材,白雲洞天開放旅遊以後,有專家認出了這是寶貝,於是相關部門上門堅定,九轉紫金爐就成了國家一級文物,就地保護,做了一個玻璃罩保護了起來。雖然屬於天行宗,但是誰也不能碰了。
孫建華和方水隻能自己動手,查閱了無數的典籍,按照方水的記憶,兩個人設計了新的煉丹爐。不鏽鋼材質,電腦控溫,純電加熱。也不知道道家祖師知道了會是作何感想。
一切準備就緒,方水特意選了個黃道吉日,師徒兩個便開始開爐煉丹了。
七濟丹方,由簡入難,功能也是由弱至強。
第一濟丹方名為逍遙散,配藥三十六味珍貴藥材,百年野參為引。驅風邪,固本元,算是加強版的安宮牛黃了。
第二濟丹方名為回春膏,配藥七十二味,其中三十六味常見藥材,三十六味名貴藥材,藥引是十六歲少女的指尖血。專治外傷,可生肉接骨,不留疤痕,很是神奇。
第三濟名為醉無常,配藥八十一味,三十六味普通藥材,三十六味名貴藥材,另外九味藥材雖可尋得,但也是世間少有。以百年陳釀為引。將死之人服用,可拖延十二時辰,也就是一天一夜,過了時間,神仙也沒辦法了,所以隻是把索命的黑白無常灌醉,待其酒醒,依舊要去閻羅殿。放在以前,這也是世間難得了。對於將死之人來說,一天一夜可以做很多事。可是放在現代,這功能就有點雞肋,一般人似乎用不著,除非是大富大貴的人,來不及交代後事。
第四濟名為噬憂,配藥一百零八味,臣藥八十一味名貴藥草,君藥十八味世間難得,剩下九味藥丹方裏稱為天藥,需要在特定年份裏采集,藥引最有意思,是初生男嬰的第一滴眼淚。此藥有點類似現在的靶向藥,基本上疑難雜症都可治愈,但是有副作用,那就是病好後不能言語。這丹藥確實是好藥,就是這副作用也太讓人無語了,治好絕症變成啞巴,看來世間事追求完美太難了。
第五濟名為不病,也是一百零八味配藥,全是世間罕見的藥材。藥引卻是最簡單,三錢佛前土。此藥不治病,需要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服用,服藥後身體是什麽樣就是什麽樣。如果服用的時候正好感冒,那麽就一輩子一直感冒,治不好,也不要命。如果身體健康,服藥後就一輩子不生病,所以叫不病。據說張三豐活了兩百多歲,就是因為煉製了不病服用,終身無疾,壽元耗盡而終。這藥是不錯,相當於服用後擁有了幾乎鐵板一塊的免疫,就是這煉丹的材料太難找了,而且煉丹的方法也和道家煉製仙丹一樣,極耗功法元神。
第六濟是道法神丹,名為舍身。配藥隻有四十九味,卻都是世間罕有的稀世珍寶。藥引也頗神奇,是千年難遇的山髓,沒錯,正是白雲洞天出產的山髓精,也算是機緣巧合了。此丹可助修士外練爐鼎,服用後以真氣引導,淬煉全身,可使全身堅硬如鋼,尋常兵器和邪魔外道難近其身。舍身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可助妖修化形。
第七濟也是道法神丹,名為抗天。配藥一百零八味,全是稀奇古怪的珍寶靈藥,很多都是聞所未聞的仙藥。縱是方水熟讀地脈神堪,有幾味藥材也是沒聽說過。藥引更玄乎,叫做瑤池雪,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此藥功效隻有四個字:抗天渡劫。想來此丹非大機緣,世間極難煉成了。
孫建華雖煉丹心切,但也知道靈藥難尋,隻能由易而難,一步一步來。好在耕耘幾十年,桃李天下。也是靠著眾多學生幫忙,匆匆間竟將前三濟的丹方配齊,噬憂和不病這兩味還差很多。舍身的四十九味藥,孫建華本來準備放棄,方水卻將山髓丹的事告知了老師。孫建華也覺得機緣既在,那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試試看,竟也湊了十幾味。
逍遙散的第一爐不出意外的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卻有點讓人啼笑皆非。丹爐置在室外,匆忙間也沒有遮擋,天氣預報說最近都不會有降雨,所以也沒當回事。誰知快要成丹的時候,一群鴿子飛過,偏偏落下一坨鴿子便,好巧不巧的落進了丹爐裏麵。原本滿院飄著藥香的小院,頓時惡臭撲鼻,好懸沒把方水和孫建華嗆個跟頭。
燕京西郊,本就有養鴿子的傳統,自滿清八旗在此屯兵,八旗子弟論起打仗什麽也不是,可是要論吃和玩,那都是祖宗級別的。誰知道這養鴿子的傳統傳到現在竟硬生生毀了一爐好丹藥。
足足過了三天,小院的惡臭才散盡,好在逍遙散的藥材不是太名貴,否則短時間內還真難再煉一爐。
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方水給丹爐搭了一個彩鋼棚子。又熬了三天三夜,終於丹成出爐。
逍遙散一出爐,香氣撲鼻。此時正是初春,驚蟄剛過,天氣雖然還有些微寒,卻是已經有一些小蟲蟻在活動。不大會工夫,丹爐上就爬滿小蟲。爐體還有餘溫,小蟲爬上去全都被瞬間燒焦,但是後麵的卻毫不顧忌,奮不顧身的前赴後繼。
方水看出異常,也顧不上爐內的高溫,連忙取來長柄的漏勺,一把抄起爐內的丹藥放進事先準備好的藥匣子內。香味被藥匣子阻隔,周圍的蟲蟻逡巡半天,才慢慢散去。
進到裏屋,關好門窗又在門縫和窗口撒上藥粉,師徒倆這才坐在桌子前,小心翼翼打開藥匣子欣賞起他們平生第一次合作煉成的丹藥。
隻見匣子內靜靜躺著三枚大小不一通體烏黑的藥丸,看似平平無奇。孫建華激動的拿起一顆就要往嘴裏送,被方水趕忙攔了下來。
“老師,你幹什麽?”方水高聲質問。
“還能幹什麽,試藥唄?”孫建華被方水猛然攔住,有些生氣道。
“不行,萬一這藥有問題怎麽辦,我怎麽和師娘交代?”方水急了,聲調高了不少。
孫建華看著方水,確實感受到這徒弟是在擔心自己,內心卻又急切的想知道這丹藥的效力。眼珠子一轉心裏就有了主意。朝著門口的方向努了努嘴“哦,你師娘不是來了嗎,你跟她說吧。”
方水哪知道老師使詐,轉過頭看向門口,哪有什麽人影。再回頭孫建華早已把丹藥丟糖豆一樣丟進嘴裏,一抻脖子,咽了下去。
“老師,你……哎呀……”
方水急的直拍大腿,孫建華卻猛的抬起手,示意方水安靜。自己如同定住了一般,不再言語。
窗外的春光燦爛無比,初春的微風吹拂著大地。房間內有些陰暗,牆角深處一隻蟈蟈歡快的叫著。孫建華微閉著著雙眼,體會著丹藥在腹內的逐漸融化,分解,一點點將藥力送至全身。
作為藥王後人,孫建華似乎天生繼承了祖先的這一能力。每當試藥的時候,他都能進入道家的反觀內照境界,似乎能看到藥丸在體內運行的每一個細節。
孫建華如入定的老僧,端坐桌前。方水不敢大意,繃起全身的神經,幾乎不眨眼的盯著孫建華。一邊又輕輕把左手的袖子撩起來,手腕上綁著的是一個護腕,護腕上是他從不離身的吃飯家夥——銀針。
方水慢慢把銀針捏在手裏,運足內力,隨時準備封閉孫建華的穴道。
時光在師徒兩個專注的神情下慢慢流逝,直到太陽落山,屋子裏幾乎看不清人臉的時候,孫建華才從定境中緩緩睜開雙眼,疲憊的雙眼裏滿是激動。
“成了!”
一座農家小院裏,堆滿了瓶瓶罐罐。方水和孫建華滿頭大汗的坐在馬紮子上,相視一笑,一老一少,平添了幾分詼諧。院子中央,一座丹爐卻是格外紮眼,造型雖是古樸的丹爐形狀,但是反射的不鏽鋼光澤怎麽看怎麽別扭。尤其下麵的電爐子,看上去像是哪個飯店後廚的用具。
去年的臘月二十,方水和曾鶯上門看望老師和師娘,提著禮物剛進門,就見師父和師娘圍裹的嚴嚴實實的打掃房間。放下禮物,二人二話沒說挽起袖子趕緊幫忙,方水想著早點弄完還能蹭頓師娘的紅燒肉。
從小雖說不上是養尊處優,但是打掃塵除的活方水還真沒怎麽幹過。再加上一心想著紅燒肉,心不在焉的方水闖了個禍,把孫老師家傳的青花膽瓶給碎了。
孫建華心疼了半天,哆哆嗦嗦的罵了方水半天。師娘在一旁又指著孫建華罵,“一個破瓶子你至於嗎?別把我兒子嚇著啊,差不多得了。”曾鶯在一旁也不好插話,趕忙收拾,卻在這碎瓷片上發現了文章。
孫建華也不知道這膽瓶傳了多少代,隻知道是個不錯的古董。曾經有懂行的朋友給估價80多萬,孫建華一直沒舍得出手。一來這是祖上傳下來的,二來孫建華老兩口也還真是不怎麽缺錢。80萬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麽概念,兩人也確實沒有太用錢的地方。
曾鶯蹲在地上收拾碎瓷片,手裏拿著一塊瓷片半天不動。方水覺得不對勁,湊過去剛要問,目光落在碎瓷片上也不動了。孫建華氣還沒消,見兩人蹲在地上靜止了一般,剛要開口罵,眼尖的他也發現了碎瓷片上的問題。
所有的碎瓷片被小心翼翼的擺在茶幾上,孫建華戴上老花鏡拿著筆紙仔細將碎瓷片上的文字盡量貼近原樣的描繪下來後,整個房間裏靜悄悄的,每個人臉上都是一副震驚的表情。
“仙師藥王孫思邈晚年雲遊於邱縣。觀其景物優美,民風淳樸,遂留連忘返客寓郊寺,懸壺行醫無欲求,施醫無類,師承董奉為人治病不收錢,不受謝,惟望患者病愈後在寺旁植杏樹三株,經年植杏樹百畝,鬱然成林,杏熟以杏易穀賑貧。此間,有虎伏跪求醫,孫思邈首創“虎撐”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靈性,不複危害人畜,感恩藥王為其守護杏林並充當藥王坐騎。藥王佩逝,虎繞寺哀嘯三日,不知去向。”
這是世人皆知的虎守杏林的典故,對後麵的事確是全然不知。卻說那守杏林的猛虎在藥王的感化下,漸感通靈,隨藥王修習道法,終有所成。至藥王仙逝,猛虎繞寺哀嘯三日後,再回終南山,幾經苦修,終化形成人,法號震山。
震山不僅得了藥王的道法真傳,也傳承了藥王的神奇醫術。懸壺濟世,功德四海。
唐朝末年,天下再起刀兵,震山見藥王後人於戰亂中顛沛流離,心生惻隱,燒製了四十九頂青花膽瓶,瓶內裝滿金銀悄然分送給藥王後人度日。在燒製膽瓶的過程中,震山一時玩性大發,在瓶內留言刻字,將事情原由一一道盡,又將藥王平生簡言高頌,最後還留下七濟神奇的丹藥良方。這七濟良方中五濟可醫平民病患,兩濟卻是難得的道法神丹。
世事難料,千年瞬息而過,其他的膽瓶早不知去向,卻說這一隻膽瓶流傳到孫建華這裏,方水的一時大意竟無意中讓這個秘密重見天日。
孫建華震驚於先祖的醫術神奇,大愛無疆,震驚於守山的猛虎化形,義守杏林,更震驚於這七濟早已失傳的絕世良方。
良久,孫建華才一點點感知身體的存在。轉頭對著方水隻說了四個字“開爐,煉丹。”
方水雖然從小修習道法,也是在冊的道士,但畢竟生活在現代,從小也是接受的正規教育,本就沒有什麽堅定的道心。再加上現在的天地真氣不可與古時相比,方水的道法修習雖然能算是有所小成,外煉餌丹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半吊子。
本來雙仙洞下的九轉紫金爐是煉丹的上好器材,白雲洞天開放旅遊以後,有專家認出了這是寶貝,於是相關部門上門堅定,九轉紫金爐就成了國家一級文物,就地保護,做了一個玻璃罩保護了起來。雖然屬於天行宗,但是誰也不能碰了。
孫建華和方水隻能自己動手,查閱了無數的典籍,按照方水的記憶,兩個人設計了新的煉丹爐。不鏽鋼材質,電腦控溫,純電加熱。也不知道道家祖師知道了會是作何感想。
一切準備就緒,方水特意選了個黃道吉日,師徒兩個便開始開爐煉丹了。
七濟丹方,由簡入難,功能也是由弱至強。
第一濟丹方名為逍遙散,配藥三十六味珍貴藥材,百年野參為引。驅風邪,固本元,算是加強版的安宮牛黃了。
第二濟丹方名為回春膏,配藥七十二味,其中三十六味常見藥材,三十六味名貴藥材,藥引是十六歲少女的指尖血。專治外傷,可生肉接骨,不留疤痕,很是神奇。
第三濟名為醉無常,配藥八十一味,三十六味普通藥材,三十六味名貴藥材,另外九味藥材雖可尋得,但也是世間少有。以百年陳釀為引。將死之人服用,可拖延十二時辰,也就是一天一夜,過了時間,神仙也沒辦法了,所以隻是把索命的黑白無常灌醉,待其酒醒,依舊要去閻羅殿。放在以前,這也是世間難得了。對於將死之人來說,一天一夜可以做很多事。可是放在現代,這功能就有點雞肋,一般人似乎用不著,除非是大富大貴的人,來不及交代後事。
第四濟名為噬憂,配藥一百零八味,臣藥八十一味名貴藥草,君藥十八味世間難得,剩下九味藥丹方裏稱為天藥,需要在特定年份裏采集,藥引最有意思,是初生男嬰的第一滴眼淚。此藥有點類似現在的靶向藥,基本上疑難雜症都可治愈,但是有副作用,那就是病好後不能言語。這丹藥確實是好藥,就是這副作用也太讓人無語了,治好絕症變成啞巴,看來世間事追求完美太難了。
第五濟名為不病,也是一百零八味配藥,全是世間罕見的藥材。藥引卻是最簡單,三錢佛前土。此藥不治病,需要在身體健康的時候服用,服藥後身體是什麽樣就是什麽樣。如果服用的時候正好感冒,那麽就一輩子一直感冒,治不好,也不要命。如果身體健康,服藥後就一輩子不生病,所以叫不病。據說張三豐活了兩百多歲,就是因為煉製了不病服用,終身無疾,壽元耗盡而終。這藥是不錯,相當於服用後擁有了幾乎鐵板一塊的免疫,就是這煉丹的材料太難找了,而且煉丹的方法也和道家煉製仙丹一樣,極耗功法元神。
第六濟是道法神丹,名為舍身。配藥隻有四十九味,卻都是世間罕有的稀世珍寶。藥引也頗神奇,是千年難遇的山髓,沒錯,正是白雲洞天出產的山髓精,也算是機緣巧合了。此丹可助修士外練爐鼎,服用後以真氣引導,淬煉全身,可使全身堅硬如鋼,尋常兵器和邪魔外道難近其身。舍身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可助妖修化形。
第七濟也是道法神丹,名為抗天。配藥一百零八味,全是稀奇古怪的珍寶靈藥,很多都是聞所未聞的仙藥。縱是方水熟讀地脈神堪,有幾味藥材也是沒聽說過。藥引更玄乎,叫做瑤池雪,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麽。此藥功效隻有四個字:抗天渡劫。想來此丹非大機緣,世間極難煉成了。
孫建華雖煉丹心切,但也知道靈藥難尋,隻能由易而難,一步一步來。好在耕耘幾十年,桃李天下。也是靠著眾多學生幫忙,匆匆間竟將前三濟的丹方配齊,噬憂和不病這兩味還差很多。舍身的四十九味藥,孫建華本來準備放棄,方水卻將山髓丹的事告知了老師。孫建華也覺得機緣既在,那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試試看,竟也湊了十幾味。
逍遙散的第一爐不出意外的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卻有點讓人啼笑皆非。丹爐置在室外,匆忙間也沒有遮擋,天氣預報說最近都不會有降雨,所以也沒當回事。誰知快要成丹的時候,一群鴿子飛過,偏偏落下一坨鴿子便,好巧不巧的落進了丹爐裏麵。原本滿院飄著藥香的小院,頓時惡臭撲鼻,好懸沒把方水和孫建華嗆個跟頭。
燕京西郊,本就有養鴿子的傳統,自滿清八旗在此屯兵,八旗子弟論起打仗什麽也不是,可是要論吃和玩,那都是祖宗級別的。誰知道這養鴿子的傳統傳到現在竟硬生生毀了一爐好丹藥。
足足過了三天,小院的惡臭才散盡,好在逍遙散的藥材不是太名貴,否則短時間內還真難再煉一爐。
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方水給丹爐搭了一個彩鋼棚子。又熬了三天三夜,終於丹成出爐。
逍遙散一出爐,香氣撲鼻。此時正是初春,驚蟄剛過,天氣雖然還有些微寒,卻是已經有一些小蟲蟻在活動。不大會工夫,丹爐上就爬滿小蟲。爐體還有餘溫,小蟲爬上去全都被瞬間燒焦,但是後麵的卻毫不顧忌,奮不顧身的前赴後繼。
方水看出異常,也顧不上爐內的高溫,連忙取來長柄的漏勺,一把抄起爐內的丹藥放進事先準備好的藥匣子內。香味被藥匣子阻隔,周圍的蟲蟻逡巡半天,才慢慢散去。
進到裏屋,關好門窗又在門縫和窗口撒上藥粉,師徒倆這才坐在桌子前,小心翼翼打開藥匣子欣賞起他們平生第一次合作煉成的丹藥。
隻見匣子內靜靜躺著三枚大小不一通體烏黑的藥丸,看似平平無奇。孫建華激動的拿起一顆就要往嘴裏送,被方水趕忙攔了下來。
“老師,你幹什麽?”方水高聲質問。
“還能幹什麽,試藥唄?”孫建華被方水猛然攔住,有些生氣道。
“不行,萬一這藥有問題怎麽辦,我怎麽和師娘交代?”方水急了,聲調高了不少。
孫建華看著方水,確實感受到這徒弟是在擔心自己,內心卻又急切的想知道這丹藥的效力。眼珠子一轉心裏就有了主意。朝著門口的方向努了努嘴“哦,你師娘不是來了嗎,你跟她說吧。”
方水哪知道老師使詐,轉過頭看向門口,哪有什麽人影。再回頭孫建華早已把丹藥丟糖豆一樣丟進嘴裏,一抻脖子,咽了下去。
“老師,你……哎呀……”
方水急的直拍大腿,孫建華卻猛的抬起手,示意方水安靜。自己如同定住了一般,不再言語。
窗外的春光燦爛無比,初春的微風吹拂著大地。房間內有些陰暗,牆角深處一隻蟈蟈歡快的叫著。孫建華微閉著著雙眼,體會著丹藥在腹內的逐漸融化,分解,一點點將藥力送至全身。
作為藥王後人,孫建華似乎天生繼承了祖先的這一能力。每當試藥的時候,他都能進入道家的反觀內照境界,似乎能看到藥丸在體內運行的每一個細節。
孫建華如入定的老僧,端坐桌前。方水不敢大意,繃起全身的神經,幾乎不眨眼的盯著孫建華。一邊又輕輕把左手的袖子撩起來,手腕上綁著的是一個護腕,護腕上是他從不離身的吃飯家夥——銀針。
方水慢慢把銀針捏在手裏,運足內力,隨時準備封閉孫建華的穴道。
時光在師徒兩個專注的神情下慢慢流逝,直到太陽落山,屋子裏幾乎看不清人臉的時候,孫建華才從定境中緩緩睜開雙眼,疲憊的雙眼裏滿是激動。
“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