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的牡丹隨處可見,盛開時期已過,花朵凋謝惟剩綠葉婆娑,商人往來經營如蛛網密布縱橫交錯,自古便有取水流商的傳統,為了交識有能之士,各行各業的商人願擲千金。散花樓,單聽名字便引得無數遐想,天女散花,取自白馬寺中的一段傳說,據說有一位天女把仙花撒向眾菩薩和佛的弟子身上。花落到菩薩身上時便會墜落,但是落到那些弟子身上時卻不會掉下來,那些弟子用神力也不能將花拂去,待五欲不再有,結習盡者,才能花不著身。
武陵王與蓬萊王同時入了洛陽城,兩隊兵馬悍勇無雙,久經沙場自有一股肅殺氣焰,二人談笑間下馬進入了散花樓,民間有句俗語,‘不進散花樓,未到洛陽城’之說,可見其享譽之高。
牡丹花會雖過,但洛陽這頓地地道道的‘洛水席’頗讓蓬萊王懷念,對‘散花樓’的認可與向往,用“趨之若鶩”形容,毫不誇張!
“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流水一樣更新。
全席24道菜,含8個冷盤、4個大件、8個中件、4個壓桌菜。冷熱葷素搭配,選料廣泛,味道多樣,酸辣甜鹹,兼而有之,舒適可口。
昔年李林燕在‘散花樓’吃宴,廚師們別出心裁在盤中擺了一朵食用雕刻的牡丹花,李林燕高興風趣地揮筆寫下‘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生出牡丹花’,這字跡至今還懸掛在散花樓大堂上,雖未落款但熟悉李林燕書法筆跡之人隻需看一眼便知這是真跡。
鄭元毅把玩著白玉茶杯,傾灑的陽光瀉入杯中隱有鯉魚遊動的影子,倒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罕物件,與之對坐的鄭巍然捏著茶蓋斜煽茶香,輕輕一嗅,便是將茶杯重新放回了桌麵,諷刺道:“盛世佛教,亂世道教,治世儒生,盛世佛門昌,道門山中藏,亂世菩薩不問世,老君背劍救滄桑!”
察覺到武陵王鄭巍然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舉動,鄭元毅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跳脫道:“你小子嘴巴真叼啊,這散花樓的茶還入不了你的眼?”
鄭巍然抿唇輕輕一笑,倒也並未在意,直接開門見山道:“皇上同時召見你我進京,估摸著是想著北伐的事,你可有說辭?”
這楊山忠心耿耿效忠璃陽王朝,可因為楊直牽連最後卻不得信任,幾乎在榨幹最後利用價值後便被關押進了大理寺監獄候審,所謂候審不過是借口,隻要一直不審那就一直關著,明眼人都清楚這楊山後半輩子也隻能在監獄裏度過了。
手持兵符又未討回雁門關駐地的皇帝心有不甘,天下讀書人恥笑他丟了祖宗基業,這才特召兩王入京商量北伐大事,但鄭巍然能夠這般淡然顯然是有了說辭。
鄭元毅放下酒杯,嘿嘿笑道:“你小子夠雞賊,那李林浦和董政在你眼皮子底下小動作不斷,那些個讀書人非得講究個師出有名,若不然如匪徒無疑,而你這麽能忍,不外乎就是找個借口好將自己從這次北伐裏摘個幹淨,誰不知道楊直這些年苦苦經營布局有多深,要觸這個眉頭可是要倒大黴的。如今中原已經成了一鍋粥,北部抗敵力量薄弱,拆了東牆補西牆與破釜沉舟並無區別,這幾年烏布高族剛剛消停,此時抽調兵力北上,那誰來阻攔烏布高族的進攻呢?多事之秋,你我二人也隻能明哲保身,就算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子孫後代謀一謀,進一步是死地,退一步興許能活。”
鄭巍然依舊麵帶笑意,並無太多驚訝,淡淡道:“挾天子以令諸侯?”
鄭元毅很是讚賞的點了點頭,順勢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語重心長道:“如今坐上這位已經招惹了諸多不滿,到時候李林浦攻進長安,即使你我不言,那些個讀書人也自然會提禪位之事,大皇子鄭仁雖然明事理但卻懦弱,實質兵權在我們手中,他即使知道自己成了傀儡,但為了活命也隻能順勢而為,到時候我們派楊山去北伐,至於李林浦本就跟董政不合,倒是不怕他們二人聯手,這長安唾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可得,不急一時。”
鄭巍然嗬嗬一笑,好意提醒道:“你難道不怕隔牆有耳?”
鄭元毅朝著門外看了一眼,不多時一位副將拎著兩顆用白布包裹的頭顱走了進來,跪地拱手道:“王爺,都解決了!”
鄭巍然看向蓬萊王,道出心中疑慮:“看樣子你已經打算拉我下水,破釜沉舟了,可事後我的安全如何保證?”
鄭元毅示意副將出去,待走後這才恬著臉笑著道:“你個慫貨,跟個娘們似的,到時候我掌權還是你掌權又有何分別,咱們都已經黃土埋過腰了,還能折騰幾年,至於兒孫要去爭那便各看本事,你我都不在了,還爭個毛!”
蓬萊王這番話說的倒是情真意切,他們這一輩顯然已經到了掐著手指頭算日子過的地步,即使有那個心爭也沒有經曆坐了,但兒孫後世要是對那把龍椅感興趣便也隻能是各憑本事,能者居上倒也算的上公平。
派楊山北伐倒是將一個難題丟給了那凶名極盛的許南燭,即使注定敗北也能用這份骨血拖住北玄大軍,而這個空檔時期便是要看那董政是否甘願拱手讓長安,二虎爭鬥必有一傷,蓬萊王這一石三鳥的計謀倒是運用的格外爐火純青,鷸蚌相爭最後還是漁翁得利。
散花樓石階上,鄭文斜倚在石獅子上打著盹,鼾聲忽高忽低。
鄭瞻基用腳踢了踢父親,輕聲咳嗦了一聲,好歹這也是跟隨爺爺入京,這儀態豈可失?
鄭文冷不丁打了個激靈趕緊起身卑躬屈膝便要行禮卻被一雙手給攙扶住了,他是順勢抬頭一看,入目的是兒子那張狡詐的笑臉,當即不顧形象脫下鞋子便要打,“你個臭小子,逗你老子開心是吧!”
見父親真要下手,鄭瞻基倒也不傻趕緊一溜煙就往散花樓內跑,畏懼鄭元毅的鄭文哪裏敢真衝進去驚擾二王談話,當即也隻能瞪大眼睛,擺手作罷,隻求兒子趕緊出來免得惹禍上身。
(本章完)
7017k
武陵王與蓬萊王同時入了洛陽城,兩隊兵馬悍勇無雙,久經沙場自有一股肅殺氣焰,二人談笑間下馬進入了散花樓,民間有句俗語,‘不進散花樓,未到洛陽城’之說,可見其享譽之高。
牡丹花會雖過,但洛陽這頓地地道道的‘洛水席’頗讓蓬萊王懷念,對‘散花樓’的認可與向往,用“趨之若鶩”形容,毫不誇張!
“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流水一樣更新。
全席24道菜,含8個冷盤、4個大件、8個中件、4個壓桌菜。冷熱葷素搭配,選料廣泛,味道多樣,酸辣甜鹹,兼而有之,舒適可口。
昔年李林燕在‘散花樓’吃宴,廚師們別出心裁在盤中擺了一朵食用雕刻的牡丹花,李林燕高興風趣地揮筆寫下‘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生出牡丹花’,這字跡至今還懸掛在散花樓大堂上,雖未落款但熟悉李林燕書法筆跡之人隻需看一眼便知這是真跡。
鄭元毅把玩著白玉茶杯,傾灑的陽光瀉入杯中隱有鯉魚遊動的影子,倒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罕物件,與之對坐的鄭巍然捏著茶蓋斜煽茶香,輕輕一嗅,便是將茶杯重新放回了桌麵,諷刺道:“盛世佛教,亂世道教,治世儒生,盛世佛門昌,道門山中藏,亂世菩薩不問世,老君背劍救滄桑!”
察覺到武陵王鄭巍然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舉動,鄭元毅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跳脫道:“你小子嘴巴真叼啊,這散花樓的茶還入不了你的眼?”
鄭巍然抿唇輕輕一笑,倒也並未在意,直接開門見山道:“皇上同時召見你我進京,估摸著是想著北伐的事,你可有說辭?”
這楊山忠心耿耿效忠璃陽王朝,可因為楊直牽連最後卻不得信任,幾乎在榨幹最後利用價值後便被關押進了大理寺監獄候審,所謂候審不過是借口,隻要一直不審那就一直關著,明眼人都清楚這楊山後半輩子也隻能在監獄裏度過了。
手持兵符又未討回雁門關駐地的皇帝心有不甘,天下讀書人恥笑他丟了祖宗基業,這才特召兩王入京商量北伐大事,但鄭巍然能夠這般淡然顯然是有了說辭。
鄭元毅放下酒杯,嘿嘿笑道:“你小子夠雞賊,那李林浦和董政在你眼皮子底下小動作不斷,那些個讀書人非得講究個師出有名,若不然如匪徒無疑,而你這麽能忍,不外乎就是找個借口好將自己從這次北伐裏摘個幹淨,誰不知道楊直這些年苦苦經營布局有多深,要觸這個眉頭可是要倒大黴的。如今中原已經成了一鍋粥,北部抗敵力量薄弱,拆了東牆補西牆與破釜沉舟並無區別,這幾年烏布高族剛剛消停,此時抽調兵力北上,那誰來阻攔烏布高族的進攻呢?多事之秋,你我二人也隻能明哲保身,就算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子孫後代謀一謀,進一步是死地,退一步興許能活。”
鄭巍然依舊麵帶笑意,並無太多驚訝,淡淡道:“挾天子以令諸侯?”
鄭元毅很是讚賞的點了點頭,順勢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語重心長道:“如今坐上這位已經招惹了諸多不滿,到時候李林浦攻進長安,即使你我不言,那些個讀書人也自然會提禪位之事,大皇子鄭仁雖然明事理但卻懦弱,實質兵權在我們手中,他即使知道自己成了傀儡,但為了活命也隻能順勢而為,到時候我們派楊山去北伐,至於李林浦本就跟董政不合,倒是不怕他們二人聯手,這長安唾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可得,不急一時。”
鄭巍然嗬嗬一笑,好意提醒道:“你難道不怕隔牆有耳?”
鄭元毅朝著門外看了一眼,不多時一位副將拎著兩顆用白布包裹的頭顱走了進來,跪地拱手道:“王爺,都解決了!”
鄭巍然看向蓬萊王,道出心中疑慮:“看樣子你已經打算拉我下水,破釜沉舟了,可事後我的安全如何保證?”
鄭元毅示意副將出去,待走後這才恬著臉笑著道:“你個慫貨,跟個娘們似的,到時候我掌權還是你掌權又有何分別,咱們都已經黃土埋過腰了,還能折騰幾年,至於兒孫要去爭那便各看本事,你我都不在了,還爭個毛!”
蓬萊王這番話說的倒是情真意切,他們這一輩顯然已經到了掐著手指頭算日子過的地步,即使有那個心爭也沒有經曆坐了,但兒孫後世要是對那把龍椅感興趣便也隻能是各憑本事,能者居上倒也算的上公平。
派楊山北伐倒是將一個難題丟給了那凶名極盛的許南燭,即使注定敗北也能用這份骨血拖住北玄大軍,而這個空檔時期便是要看那董政是否甘願拱手讓長安,二虎爭鬥必有一傷,蓬萊王這一石三鳥的計謀倒是運用的格外爐火純青,鷸蚌相爭最後還是漁翁得利。
散花樓石階上,鄭文斜倚在石獅子上打著盹,鼾聲忽高忽低。
鄭瞻基用腳踢了踢父親,輕聲咳嗦了一聲,好歹這也是跟隨爺爺入京,這儀態豈可失?
鄭文冷不丁打了個激靈趕緊起身卑躬屈膝便要行禮卻被一雙手給攙扶住了,他是順勢抬頭一看,入目的是兒子那張狡詐的笑臉,當即不顧形象脫下鞋子便要打,“你個臭小子,逗你老子開心是吧!”
見父親真要下手,鄭瞻基倒也不傻趕緊一溜煙就往散花樓內跑,畏懼鄭元毅的鄭文哪裏敢真衝進去驚擾二王談話,當即也隻能瞪大眼睛,擺手作罷,隻求兒子趕緊出來免得惹禍上身。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