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大千
沒讓姒伯陽多等,一會兒功夫,鐵牛就領著上陽仲進入廂房,亦僅領著上陽仲一人進入廂房。
至於與上陽仲一起來的幾位老地祇,由於沒被姒伯陽宣召。這幾個老地祇,隻能在西圃外靜靜的等待召見。
這就是當朝重臣與前代遺老之間的區別,前代遺老對姒伯陽,不過是癬疥之疾,無關緊要的小角色而已。
而上陽仲卻不同,他是先君欽點的輔臣,是親眼見證姒伯陽,如何從一個少年首領,成長為開國之君的國之柱石。
兩人的情分,非比尋常!
要不是上陽仲親至,隻是那些老地祇求見,隻怕沒那麽容易進入姒伯陽的官邸。
對於這些遺老,姒伯陽的態度是既不親近,也不太過疏遠。距離上不遠不近,對內對外才是最好的。
姒伯陽如此態度,山陰氏乃至於越國上下,都看得分明。正是因為看得分明,這些遺老的存在感,也便愈發微妙。
上陽仲邁過門檻,沒等姒伯陽開口,當即就是躬身一拜,道:“臣,上陽仲,恭賀主君,成就正神業位,福壽無疆。”
姒伯陽背靠床榻,慢條斯理的卷著布帛,道:“太宰來的好快啊,我這剛有一點動靜,隨後太宰就趕到了。”
“來啊,給太宰上座,”
隨著姒伯陽開口,鐵牛在後麵默默搬來一張靠椅,放在上陽仲的身後。
這位置拿捏極準,上陽仲起身之後,正好就能坐下。
上陽仲道:“謝過上君,”
坐下之後,上陽仲道:“上君這次鬧出的動靜太大,方圓百裏,不,應該說千裏之內,應該都察覺到了山陰城的響動。”
“千裏?”
姒伯陽嗬嗬一笑,不以為意,道:“我看不止千裏,怕是整個越國,都知道了。”
上陽仲的目光,不經意的掃過姒伯陽手中的布帛,隻這一眼,整個人仿佛被定住一樣,眼睛睜的極大,挪都挪不開。
轟——
大腦一片空白,上陽仲的眼睛,盯著姒伯陽手上的布帛,心口砰砰直跳。
“上君,此物,此物,”
上陽仲訥訥無言,看著散發莫名道韻的布帛,那一種極致的道韻,對上陽仲這位地祇的誘惑力,簡直是無與倫比。
隻是看著布帛,上陽仲的心頭,不禁升起一股渴望。
那股占有欲異常強烈,讓上陽仲下意識的咬破舌尖,借著刺痛清醒過來。
待到上陽仲再抬頭,看向布帛的時候,就見點點大道靈光,在布帛上閃現,朦朦朧朧的雲氣,似有還無的翻騰。
上陽仲神色一變,沉聲道:“臣,失態了,”
姒伯陽擺了擺手,懶散道:“什麽事態不失態的,大道當前,誰又能把持得住呢?”
“不要說太宰了,就是我這般道行,沉迷於大道之中,一時也難清醒過來。”
“太宰能隻看一眼,就及時的警醒,您的定力之高,著實非同小可。”
姒伯陽看到上陽仲的反應,非但沒有怪罪,反而極為的讚賞。
不是誰,都能硬頂著《道德經》道韻的誘惑,強忍著不看的。隻憑這一點,就能讓姒伯陽高看上陽仲一眼。
這說明上陽仲此人,不隻是修為高深,本身的意誌,也極為的強悍。沒有強悍的意誌,可抵擋不住大道的誘惑。
修為越高,對大道越是執著,不執著於道的人,任是天資縱橫之輩,都難有太大的成就。
都說成就越大的人,越是偏執,此言有些絕對,卻也不無道理。
上陽仲稍作沉吟,問道:“上君,此物,到底是何寶物?”
姒伯陽道:“算不得什麽寶物,隻是一時心有所感,寫下一些心得體悟而已。”
上陽仲道:“這些心得體悟,想必很是了不得吧!”
“若非如此,也不會落筆鬼神驚,鬧出好大的陣仗。”
姒伯陽道:“沒什麽了不起的,隻是一點心得,就一點點心得而已。”
上陽仲道:“在您看來,是沒什麽的小事,在臣看來,卻是捅破天的大事。”
“您的這卷心得體會,引發的大道靈光,百裏之外都能看見。那可是大道靈光,莫說他們。就連臣都禁不住心動。”
“您說這些困於地祇多年的老家夥,會不會鋌而走險?”
“你這麽一說,倒也有些道理,罷了,罷了,不過一卷體悟心得,他們想要,也沒什麽。”
“隻不過,我的體悟心得,不是誰都能染指的。”
姒伯陽笑了笑,顯然沒把這當作一回事,更沒想要藏著掖著。
有人要覬覦他手上的《道德經》手抄本,還要看是否有那個實力。
有那個實力的存在,都有了自己的道,不會貪圖與自身之道、自身理念不合的《道德經》。
沒這個實力的人物,敢對《道德經》有任何心思,也要想想,能不能在姒伯陽這等人物手上討到便宜。
天仙道行的姒伯陽,功體上雖差了一點火候。可這一點火候,也不是那些老地祇,所能撼動的。
上陽仲道:“上君,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您這一次,引動的天地異象太過宏大。明眼人就能都能看出,其中的微妙。”
姒伯陽哼了一聲,道:“看出,又如何?”
“我給出的,那是給的,我不給的,他們不能搶。”
上陽仲低聲道:“臣擔心這些人,會不會節外生枝,將我越國有異寶的消息,掐頭去尾,胡亂編造一番。”
“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給咱越國,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對這些人,不能不防啊!“
上陽仲話頭一轉,道出了自己的擔心。
以這些老地祇的實力,全捏在一起,都不夠姒伯陽一人打的。
可他們打不過姒伯陽,不代表就不能給姒伯陽托後腿。
除非翻臉,將這些遺老打殺個幹淨。
姒伯陽道:“你說的對,這些人,一個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能不防。”
“這樣吧,這些遺老,不是都想參悟大道靈光嗎?”
“那就讓他們參悟,隻不過不能隨便參悟,需要對越國有所貢獻,才能觀看這位卷寶經。”
“至於,要有何貢獻,就由你擬定個章程,按章程來辦。”
姒伯陽似笑非笑的看著上陽仲,將隻有數十字的手抄本,扔到上陽仲的手上。
上陽仲所言,乍聽一下很有道理,實際上根本站不住腳。
試問就那些老地祇,誰敢編排姒伯陽,不怕姒伯陽反手就將其鎮壓。
須知,姒伯陽的實力,是經過一次次大戰驗證過的,放眼揚州大地,能壓過姒伯陽一籌的,不是沒有。
隻是這等人物,等閑不會出現在人前,更別提聽信旁人所言,來尋姒伯陽的麻煩了。
沒有什麽利害攸關,想讓那等人物出手,不吝於是天方夜譚。
姒伯陽不是不知道上陽仲所言,還是有不盡不實之處,可他依舊將《道德經》手抄本賜下。
隻因姒伯陽知道上陽仲這人,心機城府是有的,可這心機城府,是對付旁人的,而不是對付他的。
上陽仲這是拐彎抹角的告誡姒伯陽,不要對那些遺老太過苛刻。
過於苛刻,隻會把這些遺老推到姒伯陽的對立麵,到時候未嚐不會壞事。
尤其是關鍵時候,突然壞事,連鎖反應下,對於國體未穩的越國,足以造成致命的打擊。
姒伯陽明白上陽仲的意思,所以把《道德經》手抄本給了上陽仲,作為上陽仲進言的賞賜。
這卷《道德經》的手抄本,是姒伯陽悟道之時,一絲靈光閃現。數十字真言,每一字都有著無上玄妙道理。
作為這一方宇宙,第一卷《道德經》手抄本,那一股大道道韻,對某些人來說,可謂是無價之寶。
上陽仲雙手托著寶經,顯然對這位卷手抄本,異常的珍視。
捧著手抄本,上陽仲的眸子中,浮現一道陰陽魚盤桓,陰陽魚之後,是一尊人首龍身的神聖之形。
上陽仲肅然應道:“諾!”
“嗯,太宰賞罰分明,越國上下無人不服。由太宰擬定章程,想來那些遺老們,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姒伯陽道:“他們想要機緣,我給他們機緣,記住,我這是給,給他們機緣,我不希望他們搶,搶是搶不到的。”
上陽仲恭謹道:“上君的教誨,臣會一字不落,告訴這些遺老的。”
上陽仲自然知道,這是姒伯陽對於他勸誡的回應。君臣十數年,別的沒培養出來,這默契感倒是十足。
往往姒伯陽起個話頭,上陽仲就知道後麵的意思。
姒伯陽眸中一點金光閃爍,道:“這些遺老,對現今的越國來說,確實是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直接打殺,會授人以柄,可要是置之不理,這些人又會不斷試探你的底線,很是惱人呐!”
“不過,終究是越人,是我越國地祇,就算不能為我所用,也不能讓他們壞了我的事。”
“該安撫,還是要安撫的。”
“這卷寶經,是我大道經義的總綱,對這些地祇大有裨益,或許無法助他們證得天神,但卻是上乘的修心之術。”
“他們若能悟透,也是他們的造化。”
想了想,姒伯陽又道:“寶經拿回去以後,先不要給那些人借閱,你自己多研讀研讀寶經,爭取修為更進一步。”
“我越國初立,舉目四望,都是虎視眈眈之輩,國家不圖強,早晚會被其生吞活剝。”
“與其走到那一步,還不如打牢根基,都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著重培養一下越人,讓我越國再多一些獨當一麵的高手。”
“如此,也不枉我,費心竭力的寫出這卷寶經。”
越國高手稀少,能拿得出手的高手,更是寥寥無幾。
整個越國,除姒伯陽這位國君之外,稱得上強者的隻有上陽仲、姒梓滿二人。
其他地祇,大多垂垂老矣,那一股有我無敵的心氣,早就被時光消磨的差不多了。
唯有上陽仲、姒梓滿這二位,還正值壯年,實力猶自處於巔峰狀態,算是越國最後的門麵。
要是沒有這二位撐著門麵,如今的越國,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模樣。
反正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姒伯陽願不願意,他都必須事必躬親。
越國沒有拿得出手的強者,姒伯陽隻得親自出手。
可是,讓一位國君,如馬前卒一樣衝鋒在前。先不說合不合理,列國諸侯又會如何看待越國,
越國無人矣!
一但這個印象,在列國當中根深蒂固,那姒伯陽想要改變,都要付出更多的心力。
還是那句話,弱國無外交,一個隻靠姒伯陽獨立支撐的邦國,注定走不長遠。
姒伯陽不可能永遠將自己綁在越國,已經臻達天頂點的他,遲早會邁入證道先天的那一步。
到時候,先天之後的道路,先天之後所需的資糧,就不是一個小小的越國,所能提供的了。
越國必須擴張擴張,不斷地擴張,為姒伯陽獲取足夠的資糧。可是世界有窮盡,如此擴張,終會有盡頭。
山海界的水太深太深,深不見底的那種。姒伯陽自己都不知道,一直擴張下去的越國,最後會不會摸到大白鯊。
不要小看山海界,山海界作為宇宙中最頂尖的大千世界,僅次於號稱永劫不動的混元天地。
其中,混元天地是大羅之鄉,大羅天高懸,寄托著古往今來一切大羅之道果。
而僅在混元天地之下的山海界,可以說是古神之鄉。這一座大千世界,並不缺先天古神一級的存在。
如此一座底蘊深厚的世界,哪怕古神們不時常顯聖,也不是此時的姒伯陽,可以看低半分的。
正是知道此中厲害,知道就算是人道天子,位與帝君媲美,也難以’天上地下,唯吾獨尊‘,所以姒伯陽才要考慮以後。
不謀一時者,不足以謀一世,越國不能隻依靠姒伯陽,它還需要更多的強者,更多能獨當一麵的人,共同推動越國發展。
“道可道,名可名,”
姒伯陽低聲自語,這一卷《道德經》的手抄本,要是用的好,未嚐不能成為越國壓箱底的寶物。
沒讓姒伯陽多等,一會兒功夫,鐵牛就領著上陽仲進入廂房,亦僅領著上陽仲一人進入廂房。
至於與上陽仲一起來的幾位老地祇,由於沒被姒伯陽宣召。這幾個老地祇,隻能在西圃外靜靜的等待召見。
這就是當朝重臣與前代遺老之間的區別,前代遺老對姒伯陽,不過是癬疥之疾,無關緊要的小角色而已。
而上陽仲卻不同,他是先君欽點的輔臣,是親眼見證姒伯陽,如何從一個少年首領,成長為開國之君的國之柱石。
兩人的情分,非比尋常!
要不是上陽仲親至,隻是那些老地祇求見,隻怕沒那麽容易進入姒伯陽的官邸。
對於這些遺老,姒伯陽的態度是既不親近,也不太過疏遠。距離上不遠不近,對內對外才是最好的。
姒伯陽如此態度,山陰氏乃至於越國上下,都看得分明。正是因為看得分明,這些遺老的存在感,也便愈發微妙。
上陽仲邁過門檻,沒等姒伯陽開口,當即就是躬身一拜,道:“臣,上陽仲,恭賀主君,成就正神業位,福壽無疆。”
姒伯陽背靠床榻,慢條斯理的卷著布帛,道:“太宰來的好快啊,我這剛有一點動靜,隨後太宰就趕到了。”
“來啊,給太宰上座,”
隨著姒伯陽開口,鐵牛在後麵默默搬來一張靠椅,放在上陽仲的身後。
這位置拿捏極準,上陽仲起身之後,正好就能坐下。
上陽仲道:“謝過上君,”
坐下之後,上陽仲道:“上君這次鬧出的動靜太大,方圓百裏,不,應該說千裏之內,應該都察覺到了山陰城的響動。”
“千裏?”
姒伯陽嗬嗬一笑,不以為意,道:“我看不止千裏,怕是整個越國,都知道了。”
上陽仲的目光,不經意的掃過姒伯陽手中的布帛,隻這一眼,整個人仿佛被定住一樣,眼睛睜的極大,挪都挪不開。
轟——
大腦一片空白,上陽仲的眼睛,盯著姒伯陽手上的布帛,心口砰砰直跳。
“上君,此物,此物,”
上陽仲訥訥無言,看著散發莫名道韻的布帛,那一種極致的道韻,對上陽仲這位地祇的誘惑力,簡直是無與倫比。
隻是看著布帛,上陽仲的心頭,不禁升起一股渴望。
那股占有欲異常強烈,讓上陽仲下意識的咬破舌尖,借著刺痛清醒過來。
待到上陽仲再抬頭,看向布帛的時候,就見點點大道靈光,在布帛上閃現,朦朦朧朧的雲氣,似有還無的翻騰。
上陽仲神色一變,沉聲道:“臣,失態了,”
姒伯陽擺了擺手,懶散道:“什麽事態不失態的,大道當前,誰又能把持得住呢?”
“不要說太宰了,就是我這般道行,沉迷於大道之中,一時也難清醒過來。”
“太宰能隻看一眼,就及時的警醒,您的定力之高,著實非同小可。”
姒伯陽看到上陽仲的反應,非但沒有怪罪,反而極為的讚賞。
不是誰,都能硬頂著《道德經》道韻的誘惑,強忍著不看的。隻憑這一點,就能讓姒伯陽高看上陽仲一眼。
這說明上陽仲此人,不隻是修為高深,本身的意誌,也極為的強悍。沒有強悍的意誌,可抵擋不住大道的誘惑。
修為越高,對大道越是執著,不執著於道的人,任是天資縱橫之輩,都難有太大的成就。
都說成就越大的人,越是偏執,此言有些絕對,卻也不無道理。
上陽仲稍作沉吟,問道:“上君,此物,到底是何寶物?”
姒伯陽道:“算不得什麽寶物,隻是一時心有所感,寫下一些心得體悟而已。”
上陽仲道:“這些心得體悟,想必很是了不得吧!”
“若非如此,也不會落筆鬼神驚,鬧出好大的陣仗。”
姒伯陽道:“沒什麽了不起的,隻是一點心得,就一點點心得而已。”
上陽仲道:“在您看來,是沒什麽的小事,在臣看來,卻是捅破天的大事。”
“您的這卷心得體會,引發的大道靈光,百裏之外都能看見。那可是大道靈光,莫說他們。就連臣都禁不住心動。”
“您說這些困於地祇多年的老家夥,會不會鋌而走險?”
“你這麽一說,倒也有些道理,罷了,罷了,不過一卷體悟心得,他們想要,也沒什麽。”
“隻不過,我的體悟心得,不是誰都能染指的。”
姒伯陽笑了笑,顯然沒把這當作一回事,更沒想要藏著掖著。
有人要覬覦他手上的《道德經》手抄本,還要看是否有那個實力。
有那個實力的存在,都有了自己的道,不會貪圖與自身之道、自身理念不合的《道德經》。
沒這個實力的人物,敢對《道德經》有任何心思,也要想想,能不能在姒伯陽這等人物手上討到便宜。
天仙道行的姒伯陽,功體上雖差了一點火候。可這一點火候,也不是那些老地祇,所能撼動的。
上陽仲道:“上君,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您這一次,引動的天地異象太過宏大。明眼人就能都能看出,其中的微妙。”
姒伯陽哼了一聲,道:“看出,又如何?”
“我給出的,那是給的,我不給的,他們不能搶。”
上陽仲低聲道:“臣擔心這些人,會不會節外生枝,將我越國有異寶的消息,掐頭去尾,胡亂編造一番。”
“這些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給咱越國,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對這些人,不能不防啊!“
上陽仲話頭一轉,道出了自己的擔心。
以這些老地祇的實力,全捏在一起,都不夠姒伯陽一人打的。
可他們打不過姒伯陽,不代表就不能給姒伯陽托後腿。
除非翻臉,將這些遺老打殺個幹淨。
姒伯陽道:“你說的對,這些人,一個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能不防。”
“這樣吧,這些遺老,不是都想參悟大道靈光嗎?”
“那就讓他們參悟,隻不過不能隨便參悟,需要對越國有所貢獻,才能觀看這位卷寶經。”
“至於,要有何貢獻,就由你擬定個章程,按章程來辦。”
姒伯陽似笑非笑的看著上陽仲,將隻有數十字的手抄本,扔到上陽仲的手上。
上陽仲所言,乍聽一下很有道理,實際上根本站不住腳。
試問就那些老地祇,誰敢編排姒伯陽,不怕姒伯陽反手就將其鎮壓。
須知,姒伯陽的實力,是經過一次次大戰驗證過的,放眼揚州大地,能壓過姒伯陽一籌的,不是沒有。
隻是這等人物,等閑不會出現在人前,更別提聽信旁人所言,來尋姒伯陽的麻煩了。
沒有什麽利害攸關,想讓那等人物出手,不吝於是天方夜譚。
姒伯陽不是不知道上陽仲所言,還是有不盡不實之處,可他依舊將《道德經》手抄本賜下。
隻因姒伯陽知道上陽仲這人,心機城府是有的,可這心機城府,是對付旁人的,而不是對付他的。
上陽仲這是拐彎抹角的告誡姒伯陽,不要對那些遺老太過苛刻。
過於苛刻,隻會把這些遺老推到姒伯陽的對立麵,到時候未嚐不會壞事。
尤其是關鍵時候,突然壞事,連鎖反應下,對於國體未穩的越國,足以造成致命的打擊。
姒伯陽明白上陽仲的意思,所以把《道德經》手抄本給了上陽仲,作為上陽仲進言的賞賜。
這卷《道德經》的手抄本,是姒伯陽悟道之時,一絲靈光閃現。數十字真言,每一字都有著無上玄妙道理。
作為這一方宇宙,第一卷《道德經》手抄本,那一股大道道韻,對某些人來說,可謂是無價之寶。
上陽仲雙手托著寶經,顯然對這位卷手抄本,異常的珍視。
捧著手抄本,上陽仲的眸子中,浮現一道陰陽魚盤桓,陰陽魚之後,是一尊人首龍身的神聖之形。
上陽仲肅然應道:“諾!”
“嗯,太宰賞罰分明,越國上下無人不服。由太宰擬定章程,想來那些遺老們,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姒伯陽道:“他們想要機緣,我給他們機緣,記住,我這是給,給他們機緣,我不希望他們搶,搶是搶不到的。”
上陽仲恭謹道:“上君的教誨,臣會一字不落,告訴這些遺老的。”
上陽仲自然知道,這是姒伯陽對於他勸誡的回應。君臣十數年,別的沒培養出來,這默契感倒是十足。
往往姒伯陽起個話頭,上陽仲就知道後麵的意思。
姒伯陽眸中一點金光閃爍,道:“這些遺老,對現今的越國來說,確實是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直接打殺,會授人以柄,可要是置之不理,這些人又會不斷試探你的底線,很是惱人呐!”
“不過,終究是越人,是我越國地祇,就算不能為我所用,也不能讓他們壞了我的事。”
“該安撫,還是要安撫的。”
“這卷寶經,是我大道經義的總綱,對這些地祇大有裨益,或許無法助他們證得天神,但卻是上乘的修心之術。”
“他們若能悟透,也是他們的造化。”
想了想,姒伯陽又道:“寶經拿回去以後,先不要給那些人借閱,你自己多研讀研讀寶經,爭取修為更進一步。”
“我越國初立,舉目四望,都是虎視眈眈之輩,國家不圖強,早晚會被其生吞活剝。”
“與其走到那一步,還不如打牢根基,都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著重培養一下越人,讓我越國再多一些獨當一麵的高手。”
“如此,也不枉我,費心竭力的寫出這卷寶經。”
越國高手稀少,能拿得出手的高手,更是寥寥無幾。
整個越國,除姒伯陽這位國君之外,稱得上強者的隻有上陽仲、姒梓滿二人。
其他地祇,大多垂垂老矣,那一股有我無敵的心氣,早就被時光消磨的差不多了。
唯有上陽仲、姒梓滿這二位,還正值壯年,實力猶自處於巔峰狀態,算是越國最後的門麵。
要是沒有這二位撐著門麵,如今的越國,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模樣。
反正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姒伯陽願不願意,他都必須事必躬親。
越國沒有拿得出手的強者,姒伯陽隻得親自出手。
可是,讓一位國君,如馬前卒一樣衝鋒在前。先不說合不合理,列國諸侯又會如何看待越國,
越國無人矣!
一但這個印象,在列國當中根深蒂固,那姒伯陽想要改變,都要付出更多的心力。
還是那句話,弱國無外交,一個隻靠姒伯陽獨立支撐的邦國,注定走不長遠。
姒伯陽不可能永遠將自己綁在越國,已經臻達天頂點的他,遲早會邁入證道先天的那一步。
到時候,先天之後的道路,先天之後所需的資糧,就不是一個小小的越國,所能提供的了。
越國必須擴張擴張,不斷地擴張,為姒伯陽獲取足夠的資糧。可是世界有窮盡,如此擴張,終會有盡頭。
山海界的水太深太深,深不見底的那種。姒伯陽自己都不知道,一直擴張下去的越國,最後會不會摸到大白鯊。
不要小看山海界,山海界作為宇宙中最頂尖的大千世界,僅次於號稱永劫不動的混元天地。
其中,混元天地是大羅之鄉,大羅天高懸,寄托著古往今來一切大羅之道果。
而僅在混元天地之下的山海界,可以說是古神之鄉。這一座大千世界,並不缺先天古神一級的存在。
如此一座底蘊深厚的世界,哪怕古神們不時常顯聖,也不是此時的姒伯陽,可以看低半分的。
正是知道此中厲害,知道就算是人道天子,位與帝君媲美,也難以’天上地下,唯吾獨尊‘,所以姒伯陽才要考慮以後。
不謀一時者,不足以謀一世,越國不能隻依靠姒伯陽,它還需要更多的強者,更多能獨當一麵的人,共同推動越國發展。
“道可道,名可名,”
姒伯陽低聲自語,這一卷《道德經》的手抄本,要是用的好,未嚐不能成為越國壓箱底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