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已故,睢陽城的梁園依舊。
新帝請去長安城的枚乘大儒就源於梁園,隻是枚乘大儒在半路意外過世,朝廷中才少了一位製約申培公等人的儒家大儒。
申培公、枚乘等人都已經是過去式,但梁園的人才則有依舊。
新帝身邊的年輕近臣有個叫楊得意的人,楊得意擅長養狗控狗,屬於禦獸宗降朝廷的年輕一代,也在皇宮當了狗監。
楊得意還有一個身份則是蜀郡人。
新帝在祭祀時創作了一篇《天地》詞賦,他心中念念不免也想請人對這篇詞賦進行斧正。
等到誦讀了數篇古詞賦,他也隻能感慨這些詞賦大家與他距離太遙遠,難有可能幫一位帝王來處理詞賦之事。
新帝誦讀的詞賦有一篇叫《子虛賦》。
或許是因為張學舟自薦書中的子虛,新帝極為喜歡《子虛賦》。
他誦讀了兩遍感慨時,狗監楊得意忽地想起似有幾分耳熟,蜀郡城本地似乎就流傳過這篇賦,而且作者還是他的同鄉司馬相如,進而也有了舉薦。
楊得意不清楚後續之事,但他得了一千金的賞錢,而司馬相如也坐上了去長安城的馬車。
“相如對辭賦真乃大家,《上林賦》此文句句都是良言啊!”
規勸人行為的良言雖好,但是否樂意被人接受則是另外一碼事。
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承接新帝有好感的《子虛賦》,也進一步提出了反奢靡之風,豎立大漢王朝大統一的內容。
這種內容在以往枯燥無味,也是屬於被人提了一次又一次的老生常談事。
司馬相如賦的內容依舊是這些內容,但辭賦巧妙構建了子虛、烏有、亡是公等人物,幾乎形成了故事環節,這遠較之張學舟那份自薦書格式要標準,也極具辭賦特色,新帝對此頗喜。
尤其是他當下持著假帝劍,其他人不敢對他有異議,但新帝還需要過太皇太後那一關。
司馬相如這篇《上林賦》堪稱他對太皇太後明誌的最佳表達方式,不論是品性還是抱負,他的一切縮影盡在《上林賦》中。
歸途長安城時,新帝馬車中並非在陽信長公主那兒得來的美人,而是司馬相如在陪同。
不斷講解,新帝對《上林賦》理解也越深刻,更是清楚自己要如何拿文章內容應對太皇太後。
“陛下……誰?”
司馬相如恭敬回禮,忽地耳朵微動,失明的雙眼迅速轉向。
“陛下,臣司馬談有報!”
司馬相如低喝,司馬談則是驅役陽魄落在了車身附近。
他朝著前方的李廣拱手,又俯首向下。
等到嗬斥的聲音傳來,司馬談被嚇一跳後也顯出了一個淡淡身影,而後迅速上報。
“幾年不見相如,相如的修為大漲,哪怕是太史令也沒逃脫你的感知”新帝笑道。
“臣瞎眼養傷了數年,實力不曾增進多少,但對於聲音、陽魄等方麵的感知略有增進”司馬相如回道:“太史令前來必然有重事,微臣先行告退了!”
“無須告退,你在馬車中聽一聽是無妨的”新帝挽留道。
他對著身影宛如水墨畫的司馬談伸手示意。
司馬談需要上報的內容沒有多少機密,如果沒猜錯,新帝覺得應該是東方朔回來了,司馬談前來報個平安,又會告知對方消失的原因,再到處罰等。
“臣詢問過東方朔,他說聽聞睢陽城附近有個叫李少君的異人,此人極為擅長治療疑難雜症,所以求醫去了”司馬談道:“此事與容添丁交代完全一致,而且他看不出有任何敷衍的跡象。”
“哦,他找到那個治病的良醫了嗎?”新帝問道。
“找到了!”
“他病可好了?”
“不曾好!”
“看來找了個庸醫!”
新帝噓唏一聲。
他諸事能成,這其中少不了張學舟一份功勞。
如果可以,新帝確實想給這個臣子治治病。
隻要是真的去找了醫生,張學舟缺席高祖廟祭沒什麽大不了的。
過了前麵赤霄劍這個正題,後續的廟祭隻是走形式。
“但東方朔在李少君那兒問到了一個治病的方子”司馬談想了想繼續補充道:“李少君建議他使用生生造化丹療養,那很有可能康複腦袋的病症!”
“找到治病良方了?”
新帝微微一愕,而後便是滿意的喜悅。
如果能治好病,他手底下又要多一個有用的臣子,這確實是一件好事。
隱約中,新帝隻覺自己人逢喜事多,修行的帝王術在不知不覺中發揮了好運的作用。
“是”司馬談道:“東方朔當下還在尋藥!”
“有藥可尋就是一件好事!”
新帝點點頭。
如果張學舟找不到這種丹藥,他覺得自己以後也會幫幫忙,盡早讓對方傷勢痊愈。
倒是新帝馬車中的司馬相如聽得心中一動。
久居於睢陽城,他也聽過李少君這號人,聽聞對方神出鬼沒又有奇異能耐,讓不少被針對過的大修煉者都有頭疼,他不知曉對方是否能治病,但他熟悉張學舟,知曉對方不會亂求醫。
“若這位李少君在朝廷中就好了”司馬相如惋歎道:“他擅疑難雜症,能做醫官所不能做的事情!”
“相如似乎熟悉這位李少君?”新帝奇道。
“我聽聞他自稱是道祖後人,雖可能有誇誇之意,但必然需有幾分真本事才能開這種口”司馬相如回道。
“道祖後人了不起!”
新帝點點頭。
皇宮中的太皇太後便把持了道家正統部分。
道家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學派,這其中有皇家學派,皇家學派的始祖為黃帝,授學中包括《黃帝陰符經》、《黃帝內經》、《黃帝九鼎丹方》、《黃帝胎息訣》、《黃帝龍首經》等秘典。
又有江湖草野誕生的道家學派,這其中以老子等仙庭之人為始祖。
而這兩大學派在千餘年前不乏交互,又衍生了諸多道家分支學派,也不乏分崩離析後的內部爭鬥。
而要涉及到道祖後人,又有李少君的姓氏,這大概率會涉及到數百年前的道教之主李耳。
這同樣是了不得的道家高手,強盛時期堪稱舉目之處無對手,也是百家學派爭鋒時公認的第一高手,這種第一甚至延續到秦皇時代才有爭議。
新帝對這樣的頂級高手好奇,對這種高手可能的後人同樣好奇。
若這種人才可以收歸於朝廷,這無疑會是一種助力。
他多了幾分興趣,不免還多了招募李少君的心思。
新帝請去長安城的枚乘大儒就源於梁園,隻是枚乘大儒在半路意外過世,朝廷中才少了一位製約申培公等人的儒家大儒。
申培公、枚乘等人都已經是過去式,但梁園的人才則有依舊。
新帝身邊的年輕近臣有個叫楊得意的人,楊得意擅長養狗控狗,屬於禦獸宗降朝廷的年輕一代,也在皇宮當了狗監。
楊得意還有一個身份則是蜀郡人。
新帝在祭祀時創作了一篇《天地》詞賦,他心中念念不免也想請人對這篇詞賦進行斧正。
等到誦讀了數篇古詞賦,他也隻能感慨這些詞賦大家與他距離太遙遠,難有可能幫一位帝王來處理詞賦之事。
新帝誦讀的詞賦有一篇叫《子虛賦》。
或許是因為張學舟自薦書中的子虛,新帝極為喜歡《子虛賦》。
他誦讀了兩遍感慨時,狗監楊得意忽地想起似有幾分耳熟,蜀郡城本地似乎就流傳過這篇賦,而且作者還是他的同鄉司馬相如,進而也有了舉薦。
楊得意不清楚後續之事,但他得了一千金的賞錢,而司馬相如也坐上了去長安城的馬車。
“相如對辭賦真乃大家,《上林賦》此文句句都是良言啊!”
規勸人行為的良言雖好,但是否樂意被人接受則是另外一碼事。
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承接新帝有好感的《子虛賦》,也進一步提出了反奢靡之風,豎立大漢王朝大統一的內容。
這種內容在以往枯燥無味,也是屬於被人提了一次又一次的老生常談事。
司馬相如賦的內容依舊是這些內容,但辭賦巧妙構建了子虛、烏有、亡是公等人物,幾乎形成了故事環節,這遠較之張學舟那份自薦書格式要標準,也極具辭賦特色,新帝對此頗喜。
尤其是他當下持著假帝劍,其他人不敢對他有異議,但新帝還需要過太皇太後那一關。
司馬相如這篇《上林賦》堪稱他對太皇太後明誌的最佳表達方式,不論是品性還是抱負,他的一切縮影盡在《上林賦》中。
歸途長安城時,新帝馬車中並非在陽信長公主那兒得來的美人,而是司馬相如在陪同。
不斷講解,新帝對《上林賦》理解也越深刻,更是清楚自己要如何拿文章內容應對太皇太後。
“陛下……誰?”
司馬相如恭敬回禮,忽地耳朵微動,失明的雙眼迅速轉向。
“陛下,臣司馬談有報!”
司馬相如低喝,司馬談則是驅役陽魄落在了車身附近。
他朝著前方的李廣拱手,又俯首向下。
等到嗬斥的聲音傳來,司馬談被嚇一跳後也顯出了一個淡淡身影,而後迅速上報。
“幾年不見相如,相如的修為大漲,哪怕是太史令也沒逃脫你的感知”新帝笑道。
“臣瞎眼養傷了數年,實力不曾增進多少,但對於聲音、陽魄等方麵的感知略有增進”司馬相如回道:“太史令前來必然有重事,微臣先行告退了!”
“無須告退,你在馬車中聽一聽是無妨的”新帝挽留道。
他對著身影宛如水墨畫的司馬談伸手示意。
司馬談需要上報的內容沒有多少機密,如果沒猜錯,新帝覺得應該是東方朔回來了,司馬談前來報個平安,又會告知對方消失的原因,再到處罰等。
“臣詢問過東方朔,他說聽聞睢陽城附近有個叫李少君的異人,此人極為擅長治療疑難雜症,所以求醫去了”司馬談道:“此事與容添丁交代完全一致,而且他看不出有任何敷衍的跡象。”
“哦,他找到那個治病的良醫了嗎?”新帝問道。
“找到了!”
“他病可好了?”
“不曾好!”
“看來找了個庸醫!”
新帝噓唏一聲。
他諸事能成,這其中少不了張學舟一份功勞。
如果可以,新帝確實想給這個臣子治治病。
隻要是真的去找了醫生,張學舟缺席高祖廟祭沒什麽大不了的。
過了前麵赤霄劍這個正題,後續的廟祭隻是走形式。
“但東方朔在李少君那兒問到了一個治病的方子”司馬談想了想繼續補充道:“李少君建議他使用生生造化丹療養,那很有可能康複腦袋的病症!”
“找到治病良方了?”
新帝微微一愕,而後便是滿意的喜悅。
如果能治好病,他手底下又要多一個有用的臣子,這確實是一件好事。
隱約中,新帝隻覺自己人逢喜事多,修行的帝王術在不知不覺中發揮了好運的作用。
“是”司馬談道:“東方朔當下還在尋藥!”
“有藥可尋就是一件好事!”
新帝點點頭。
如果張學舟找不到這種丹藥,他覺得自己以後也會幫幫忙,盡早讓對方傷勢痊愈。
倒是新帝馬車中的司馬相如聽得心中一動。
久居於睢陽城,他也聽過李少君這號人,聽聞對方神出鬼沒又有奇異能耐,讓不少被針對過的大修煉者都有頭疼,他不知曉對方是否能治病,但他熟悉張學舟,知曉對方不會亂求醫。
“若這位李少君在朝廷中就好了”司馬相如惋歎道:“他擅疑難雜症,能做醫官所不能做的事情!”
“相如似乎熟悉這位李少君?”新帝奇道。
“我聽聞他自稱是道祖後人,雖可能有誇誇之意,但必然需有幾分真本事才能開這種口”司馬相如回道。
“道祖後人了不起!”
新帝點點頭。
皇宮中的太皇太後便把持了道家正統部分。
道家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學派,這其中有皇家學派,皇家學派的始祖為黃帝,授學中包括《黃帝陰符經》、《黃帝內經》、《黃帝九鼎丹方》、《黃帝胎息訣》、《黃帝龍首經》等秘典。
又有江湖草野誕生的道家學派,這其中以老子等仙庭之人為始祖。
而這兩大學派在千餘年前不乏交互,又衍生了諸多道家分支學派,也不乏分崩離析後的內部爭鬥。
而要涉及到道祖後人,又有李少君的姓氏,這大概率會涉及到數百年前的道教之主李耳。
這同樣是了不得的道家高手,強盛時期堪稱舉目之處無對手,也是百家學派爭鋒時公認的第一高手,這種第一甚至延續到秦皇時代才有爭議。
新帝對這樣的頂級高手好奇,對這種高手可能的後人同樣好奇。
若這種人才可以收歸於朝廷,這無疑會是一種助力。
他多了幾分興趣,不免還多了招募李少君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