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片刻之後,另一位評審員開口說道:“這不可能是嶽珂的作品。我們都知道,嶽珂根本就不寫女性主角的作品。”
卻聽另一位評審員說道:“但嶽珂本人是個女性,為什麽她不能寫女性主角的作品?事實上,嶽珂更有可能是因為受限當時的環境而選擇了受眾更多的男性讀者群體,內心卻更願意以女性人物作為主角。若是如此,那麽她有一部未經發表的女主也就不讓人覺得奇怪了。”
“但是這部作品的完成度相當高。知道這說明什麽嗎?這絕對是一部充滿了激情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十分完整的一部。這樣的,還是已經創作完成的,就算是嶽珂早期的時候無法發布,但是在後期她名聲那麽大的時候,總是可以嚐試著進行發布的。總有一些報紙或者出版社願意在她身上投注的。反之,若是嶽珂一開始出版受挫,在剛開始創作的時候放棄了一部未完成就夭折的女主作品,那還有可能。但是若她已經完成,卻在成名之後還是沒有嚐試出版,我覺得不大可能。”
殷憐如果在現場,八成會覺得這個評審員的判斷十分準確。
嶽珂可不是在剛開始創作的時候就差點放棄了這部作品?而這部作品之所以還能誕生,還是因為她身處的平行世界之中,殷憐改變了她的事業軌跡。
但是即使如此,這也依舊是嶽珂本人的作品,平行空間也不會影響作品的實際價值。所以這群人才覺得難以判斷——因為這確實是嶽珂自己的創作,隻是誕生於不同的曆史背景。
有個人說道:“如果這個人真的能夠保持這種水準完成這部作品,那麽她對於嶽珂作品的模仿可以說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不但完全繼承了她的個人風格,甚至可以在此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故事……若對方有這個能力,反而是嶽粉的幸事。”
但有人卻持有完全相反的看法。
“若真有創作的能力,何必還要模仿和冒充嶽珂的風格?但凡這麽做了,要麽就是欺世盜名,要麽就是利欲熏心,就算寫得出好故事,也是一時的運氣。”
雙方頓時爭執不已,最後還是主評審敲鈴製止了兩個人,說道:“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對方其實不是真的本身風格就跟嶽珂非常相近,或者從小學習嶽珂的文風,那麽僅僅依靠模仿一個人的風格就可以創作出與對方巔峰時候水平相近的作品,她本人需要多強的創作能力和劇情控製能力?”
眾評審頓時沉默了半晌,才有人說道:“若是真的想要成功模仿一部作品,而且完全不崩壞也不拚湊,我覺得這個模仿者對於文字的把控能力可能要比原作者還要強。”
這句話立刻遭到了反駁:“把控能力比嶽珂還強?這是開什麽玩笑呢?”
也有人找了個解釋:“或許這個人其實不擅長自己創作,隻是特別擅長模仿的那種人。”
主評審卻沉默了一下,然後不以為然地笑了一聲:“你看看這部作品,看看這從開頭就讓人難以釋卷的精彩劇情。雖然風格相近,但是這些劇情可都是原創,環環相扣到了讓人驚歎的地步。就這個創作能力和布局能力,你真的覺得這個原作者沒有原創能力?”
說話的人噎住,瞬間變意識到這個理由確實有些說不出口。
排除掉所有站不住腳的答案,其實相信一個悖論反而會讓人輕鬆許多。
對於曆史或者文學鑒定這類工作來說,悖論是確實會存在的。因為情報的不完整或者誤讀,每年總有無數的舊理論被推翻,新理論被建立。這種情況下,偶爾相信並以辯證的態度來麵對一個悖論,也是鑒定工作包含的一環。
但是嶽珂這件事如果被推翻,或者有新作品被發布,對於整個夏國來說絕對都是一場驚人的地震。
所以下這個判定對在座的所有評審員都是個考驗。要知道,如果他們承認了這部作品“可能”是嶽珂的遺作,而最後暴露出來不是,他們絕對會受到全世界人的嘲笑,甚至連整個職業生涯都會受到威脅。而相反,如果這真的是嶽珂的遺作,甚至不需要是嶽珂的遺作,隻要證實了它是極有價值的作品而且公眾認同了它的價值和文學性,那麽對這作品進行鑒定並且判定它是“偽作”的人突然要背負責任,對於給機構造成的損失承擔後果。
總之這就是一個兩難之局。
卻聽有人說道:“這故事真的是完整的嗎?會不會本身就隻是一個半成品,所以才沒有發表出來?”
這話相當是默認這部是嶽珂的作品了,但是她確實提出了一個極有可能性的猜測。
主審卻回答道:“不,按照手稿擁有者的說法,這部是完本的,並不存在缺章或者殘章。她沒有必要在這種問題上說謊,畢竟隻要簽了合同,這件事一下子就能被查證了。”
評審組耗費了大半個小時,也沒有分析出這部《鳴芳洗冤錄》是不是嶽珂的作品。倒是鑒定科的行動力還比較強一點,很快從殷憐提供的各種資料之中,對於字跡,文風,劇情邏輯和思想感情進行了深一步的鑒定,然後判斷出了這部《鳴芳洗冤錄》的表現手法跟與二十五歲時的嶽珂幾乎完全一致。
夏國在文章鑒定上麵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像是這方麵的鑒定就好像是指紋或者基因上的對比一樣,不但有非常高的準確度,基本上也很難誤判。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也不存在一模一樣的文風和思想軌跡。
一般來說,就跟基因對比差不多,隻要相似度高於一定數值,基本上就可以判斷是真作。而有些差異也可以根據人生經曆的不同進行人工判斷,降低標準。也就是說,智能鑒定對於作品作者的鑒定,往往隻有比真相更為嚴格,而不會寬鬆。
因此當電子鑒定書被發布出來,確定鑒定結果是“通過”的時候,所有評審員們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因為有電子鑒定兜底,這一次他們的討論稍微變了變,許多人都不再那麽反對對之作出肯定的評斷。但因為還有疑慮,所以有人提出了一個有些不負責任但對於評審者來說卻比較穩妥的方案。
“要不這樣,我們接受這部作品的拍賣申請,但是在宣傳詞上麵,我們不要標注鑒定結果,而直接就告訴所有人我們對於這方麵的鑒定缺乏確定性,這是一部‘疑似嶽珂作品’,這樣的話,就算是最後有什麽變故,我們也已經誠懇告知了,看他們自己有沒有興趣,要不要冒這個險。”
另一位評審員說道:“這樣會不會太兒戲了?顯得我們不專業?”
“如果這件事涉及嶽珂的話……我覺得看到新聞的人不會因為我們不確定而覺得兒戲,反而會因為我們敢發這條新聞而覺得我們兒戲。不過不要緊,文章的質量在那裏,適當的噱頭反而更能引起別人的關注。”
主審都這麽說了,其它人也就接受了這個決議。
之後殷憐就收到消息,表示拍賣行接受這份手稿的拍賣,隻是詢問是隻拍賣手稿,還是連手稿發行權一起拍賣。殷憐本來是隻打算拍賣手稿的,被他們這麽一提醒才意識到原來還有個發行權可以賣。
老實說,這發行權的價值可比手稿大多了,雖然殷憐在五百年前的夏國已經替嶽珂出版過了《鳴芳洗冤錄》,但也不妨礙她再出版一次——這邊的版權費嶽珂用不了,折合成銀元也可以,隻是匯率隻能讓殷憐自己隨便看著填了。
但想必嶽珂也不會在意。
加上之前紅樓發行之後,殷長生在這方麵也積累了一些人脈和渠道,所以殷憐仔細思考一下,還是去給《鳴芳》注冊了發掘版權,然後留給殷長生。
至於這個版權的來源,如果實在解釋不過去,殷憐覺得暴露了也無所謂。反正殷長生也沒辦法對她怎麽樣,她總有辦法說服對方的。
這樣一想,她就決定隻拍賣手稿本身,然後這樣告知了對方。
對方聽了之後,有點遺憾——畢竟雖然這個手稿非常珍貴,但是如果它是真的,真正能夠創造出驚人價值的還是發掘版權保護期。雖然五年版權保護期比起真正的著作權期可以說是非常短暫,但是這可是嶽珂!活著的任何作者,都不可能有相比嶽珂的創作能力。
事實上,如果這是仿作的話——假設作者不是一時的靈光,而真有能力持續不斷地創造出同個層次的作品,那麽到她功成名就的時候,這版權的價值和五年的發掘性版權價值相比較,連評審也不能判斷說哪個方式更有價值。但是他們想,一名真正出色的作者都不會想著要一直冒名其他人,而冒名嶽珂也確實會在最短暫的時間裏攥取到最大的利益。
評審員心思不一,根據各自想法的不同,對於手稿提供者的殷憐都產生了不同的觀感。有人歎息,有人疑惑。
殷憐卻完全沒有負擔——天知道,她根本沒有冒名把自己的作品安在他人身上。這部確實就是嶽珂本人的作品,她還是出版商,這一波賣得完全問心無愧。
之後,拍賣機構就官宣了這件事,頓時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雖然他們比較含蓄地使用了“疑似”這個詞,卻還是讓人覺得他們在利用嶽珂的名義進行炒作。好在到底是權威機構,所以許多人還是半信半疑地生出了好奇心。
除了公眾官宣售賣拍賣會門票之外,拍賣行自然也會有針對性地對一些收藏家發出邀請函。不過畢竟是嶽珂的作品,公布出來之後,即使覺得是真作的可能性不大,還是有很多本身不是手稿收藏家的富豪主動來詢問了參與的條件。
而在被邀請的收藏家裏麵,就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珂學家,收到這個邀請之後,仔細地閱讀了信件和宣傳單的具體內容,就皺著眉頭,對著邀請函發出了一聲非常嘲諷不屑的嗤笑:“嶽先生的遺作?唯一一部女性主角的作品?”
卻聽另一位評審員說道:“但嶽珂本人是個女性,為什麽她不能寫女性主角的作品?事實上,嶽珂更有可能是因為受限當時的環境而選擇了受眾更多的男性讀者群體,內心卻更願意以女性人物作為主角。若是如此,那麽她有一部未經發表的女主也就不讓人覺得奇怪了。”
“但是這部作品的完成度相當高。知道這說明什麽嗎?這絕對是一部充滿了激情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十分完整的一部。這樣的,還是已經創作完成的,就算是嶽珂早期的時候無法發布,但是在後期她名聲那麽大的時候,總是可以嚐試著進行發布的。總有一些報紙或者出版社願意在她身上投注的。反之,若是嶽珂一開始出版受挫,在剛開始創作的時候放棄了一部未完成就夭折的女主作品,那還有可能。但是若她已經完成,卻在成名之後還是沒有嚐試出版,我覺得不大可能。”
殷憐如果在現場,八成會覺得這個評審員的判斷十分準確。
嶽珂可不是在剛開始創作的時候就差點放棄了這部作品?而這部作品之所以還能誕生,還是因為她身處的平行世界之中,殷憐改變了她的事業軌跡。
但是即使如此,這也依舊是嶽珂本人的作品,平行空間也不會影響作品的實際價值。所以這群人才覺得難以判斷——因為這確實是嶽珂自己的創作,隻是誕生於不同的曆史背景。
有個人說道:“如果這個人真的能夠保持這種水準完成這部作品,那麽她對於嶽珂作品的模仿可以說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不但完全繼承了她的個人風格,甚至可以在此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故事……若對方有這個能力,反而是嶽粉的幸事。”
但有人卻持有完全相反的看法。
“若真有創作的能力,何必還要模仿和冒充嶽珂的風格?但凡這麽做了,要麽就是欺世盜名,要麽就是利欲熏心,就算寫得出好故事,也是一時的運氣。”
雙方頓時爭執不已,最後還是主評審敲鈴製止了兩個人,說道:“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對方其實不是真的本身風格就跟嶽珂非常相近,或者從小學習嶽珂的文風,那麽僅僅依靠模仿一個人的風格就可以創作出與對方巔峰時候水平相近的作品,她本人需要多強的創作能力和劇情控製能力?”
眾評審頓時沉默了半晌,才有人說道:“若是真的想要成功模仿一部作品,而且完全不崩壞也不拚湊,我覺得這個模仿者對於文字的把控能力可能要比原作者還要強。”
這句話立刻遭到了反駁:“把控能力比嶽珂還強?這是開什麽玩笑呢?”
也有人找了個解釋:“或許這個人其實不擅長自己創作,隻是特別擅長模仿的那種人。”
主評審卻沉默了一下,然後不以為然地笑了一聲:“你看看這部作品,看看這從開頭就讓人難以釋卷的精彩劇情。雖然風格相近,但是這些劇情可都是原創,環環相扣到了讓人驚歎的地步。就這個創作能力和布局能力,你真的覺得這個原作者沒有原創能力?”
說話的人噎住,瞬間變意識到這個理由確實有些說不出口。
排除掉所有站不住腳的答案,其實相信一個悖論反而會讓人輕鬆許多。
對於曆史或者文學鑒定這類工作來說,悖論是確實會存在的。因為情報的不完整或者誤讀,每年總有無數的舊理論被推翻,新理論被建立。這種情況下,偶爾相信並以辯證的態度來麵對一個悖論,也是鑒定工作包含的一環。
但是嶽珂這件事如果被推翻,或者有新作品被發布,對於整個夏國來說絕對都是一場驚人的地震。
所以下這個判定對在座的所有評審員都是個考驗。要知道,如果他們承認了這部作品“可能”是嶽珂的遺作,而最後暴露出來不是,他們絕對會受到全世界人的嘲笑,甚至連整個職業生涯都會受到威脅。而相反,如果這真的是嶽珂的遺作,甚至不需要是嶽珂的遺作,隻要證實了它是極有價值的作品而且公眾認同了它的價值和文學性,那麽對這作品進行鑒定並且判定它是“偽作”的人突然要背負責任,對於給機構造成的損失承擔後果。
總之這就是一個兩難之局。
卻聽有人說道:“這故事真的是完整的嗎?會不會本身就隻是一個半成品,所以才沒有發表出來?”
這話相當是默認這部是嶽珂的作品了,但是她確實提出了一個極有可能性的猜測。
主審卻回答道:“不,按照手稿擁有者的說法,這部是完本的,並不存在缺章或者殘章。她沒有必要在這種問題上說謊,畢竟隻要簽了合同,這件事一下子就能被查證了。”
評審組耗費了大半個小時,也沒有分析出這部《鳴芳洗冤錄》是不是嶽珂的作品。倒是鑒定科的行動力還比較強一點,很快從殷憐提供的各種資料之中,對於字跡,文風,劇情邏輯和思想感情進行了深一步的鑒定,然後判斷出了這部《鳴芳洗冤錄》的表現手法跟與二十五歲時的嶽珂幾乎完全一致。
夏國在文章鑒定上麵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像是這方麵的鑒定就好像是指紋或者基因上的對比一樣,不但有非常高的準確度,基本上也很難誤判。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也不存在一模一樣的文風和思想軌跡。
一般來說,就跟基因對比差不多,隻要相似度高於一定數值,基本上就可以判斷是真作。而有些差異也可以根據人生經曆的不同進行人工判斷,降低標準。也就是說,智能鑒定對於作品作者的鑒定,往往隻有比真相更為嚴格,而不會寬鬆。
因此當電子鑒定書被發布出來,確定鑒定結果是“通過”的時候,所有評審員們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因為有電子鑒定兜底,這一次他們的討論稍微變了變,許多人都不再那麽反對對之作出肯定的評斷。但因為還有疑慮,所以有人提出了一個有些不負責任但對於評審者來說卻比較穩妥的方案。
“要不這樣,我們接受這部作品的拍賣申請,但是在宣傳詞上麵,我們不要標注鑒定結果,而直接就告訴所有人我們對於這方麵的鑒定缺乏確定性,這是一部‘疑似嶽珂作品’,這樣的話,就算是最後有什麽變故,我們也已經誠懇告知了,看他們自己有沒有興趣,要不要冒這個險。”
另一位評審員說道:“這樣會不會太兒戲了?顯得我們不專業?”
“如果這件事涉及嶽珂的話……我覺得看到新聞的人不會因為我們不確定而覺得兒戲,反而會因為我們敢發這條新聞而覺得我們兒戲。不過不要緊,文章的質量在那裏,適當的噱頭反而更能引起別人的關注。”
主審都這麽說了,其它人也就接受了這個決議。
之後殷憐就收到消息,表示拍賣行接受這份手稿的拍賣,隻是詢問是隻拍賣手稿,還是連手稿發行權一起拍賣。殷憐本來是隻打算拍賣手稿的,被他們這麽一提醒才意識到原來還有個發行權可以賣。
老實說,這發行權的價值可比手稿大多了,雖然殷憐在五百年前的夏國已經替嶽珂出版過了《鳴芳洗冤錄》,但也不妨礙她再出版一次——這邊的版權費嶽珂用不了,折合成銀元也可以,隻是匯率隻能讓殷憐自己隨便看著填了。
但想必嶽珂也不會在意。
加上之前紅樓發行之後,殷長生在這方麵也積累了一些人脈和渠道,所以殷憐仔細思考一下,還是去給《鳴芳》注冊了發掘版權,然後留給殷長生。
至於這個版權的來源,如果實在解釋不過去,殷憐覺得暴露了也無所謂。反正殷長生也沒辦法對她怎麽樣,她總有辦法說服對方的。
這樣一想,她就決定隻拍賣手稿本身,然後這樣告知了對方。
對方聽了之後,有點遺憾——畢竟雖然這個手稿非常珍貴,但是如果它是真的,真正能夠創造出驚人價值的還是發掘版權保護期。雖然五年版權保護期比起真正的著作權期可以說是非常短暫,但是這可是嶽珂!活著的任何作者,都不可能有相比嶽珂的創作能力。
事實上,如果這是仿作的話——假設作者不是一時的靈光,而真有能力持續不斷地創造出同個層次的作品,那麽到她功成名就的時候,這版權的價值和五年的發掘性版權價值相比較,連評審也不能判斷說哪個方式更有價值。但是他們想,一名真正出色的作者都不會想著要一直冒名其他人,而冒名嶽珂也確實會在最短暫的時間裏攥取到最大的利益。
評審員心思不一,根據各自想法的不同,對於手稿提供者的殷憐都產生了不同的觀感。有人歎息,有人疑惑。
殷憐卻完全沒有負擔——天知道,她根本沒有冒名把自己的作品安在他人身上。這部確實就是嶽珂本人的作品,她還是出版商,這一波賣得完全問心無愧。
之後,拍賣機構就官宣了這件事,頓時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雖然他們比較含蓄地使用了“疑似”這個詞,卻還是讓人覺得他們在利用嶽珂的名義進行炒作。好在到底是權威機構,所以許多人還是半信半疑地生出了好奇心。
除了公眾官宣售賣拍賣會門票之外,拍賣行自然也會有針對性地對一些收藏家發出邀請函。不過畢竟是嶽珂的作品,公布出來之後,即使覺得是真作的可能性不大,還是有很多本身不是手稿收藏家的富豪主動來詢問了參與的條件。
而在被邀請的收藏家裏麵,就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珂學家,收到這個邀請之後,仔細地閱讀了信件和宣傳單的具體內容,就皺著眉頭,對著邀請函發出了一聲非常嘲諷不屑的嗤笑:“嶽先生的遺作?唯一一部女性主角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