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去世沒幾年,60多歲的易老漢就罹患重病,身體異常虛弱,整天隻能躺著,連下床的力氣也沒有。


    偏偏趕上百年不遇的旱災,自上年入秋到翌年夏天,老天爺連續幾月不下雨,方圓幾十裏的河溝全部幹涸,地裏的莊稼也都旱死了。原本指望收回小麥解決餓肚子的問題,如今這點兒希望也破滅了。


    更糟糕的是,秋莊稼始終種不上,老天爺好像感覺愧對這片幹旱地區,麥收後雨一直下個不停。柳埠頭村南的三夾河,洪水日日暴漲、湍流激蕩,不時竄出河道,向南北兩岸湧來。麵對越來越大的洪水,村民們驚慌失措,紛紛向外逃去。


    看著不斷流進屋的濁水,一直臥床不起的易老漢頓時緊張起來。他想:水若再漲下去,整個村莊就要被淹,這裏恐怕不能再住,得抓緊時間逃命!


    正在此時,門口走過一個搖搖晃晃、個頭不高的小男孩,他是易老漢最疼愛的小孫子——易振族。看到寶貝孫子,一直臥床不起的易老漢精神一振,於是攢足全身力氣,使勁大聲喊道:“振族,振族,過來一下!”


    小男孩聽到爺爺屋裏傳出呼喊聲,趕緊鑽進漏雨不止的茅草屋,麵帶疑問、有氣無力地問:“爺,你喊我?”


    望著可愛的小孫子餓成這樣,老漢狠了狠心說:“振族,過來一下,我這裏有吃的。”聽說有東西吃,小孩子無精打采的眼裏,立即閃爍出光芒,他前跨兩步,來到床前拉著易老漢手說:“爺,有啥好吃的?”


    易老漢艱難側過身體,將手伸進被窩顫抖著掏出一塊兒黑窩頭,隻有小孩拳頭那麽大,因空氣太潮濕,上麵已長滿綠毛。


    抽回孩子拉著的手,易老漢哆嗦著揩淨黑窩頭上的綠毛,用力掰開一半遞給孫子。小男孩接過窩頭就往嘴裏塞,不一會兒功夫就吃進了肚裏。看到孩子吃得香甜,老漢開心地流下熱淚,他輕聲問道:“振族,窩頭好吃嗎?”


    聽到爺爺如此問,孩子高興地說:“爺,窩頭太好吃了,剩下的那塊兒也給我吧?”


    這麽一個小小的要求,易老漢也無法滿足,他感覺十分愧疚,於是強打精神、一臉苦笑地說:“傻孩子,黑窩窩頭有啥好吃的,白麵饃才好吃!不過,咱們現在連這點兒東西都不容易弄到。這個小黑窩窩頭要是都給你吃了,爺爺吃啥?你爹媽、大伯大娘、二伯二娘,還有哥哥姐姐,給他們吃嗎?”


    孩子非常聰明,挺起雖然還小但依然明顯的胸膛說:“爺,我知道了,咱們家鄉遭了災,家裏沒糧食,窩頭不能光給我一個人,大家都餓,得全家人分著吃。”


    易老漢聽後欣慰地點點頭,他為有這樣的孫子感覺驕傲,過了一會兒他接著說道:“振族真是好孩子,吃飽了肚子,那就替我幹點兒活吧。去把你爹、大伯、二伯喊過來,就說我有事和他們商量。”


    孩子聽後立即跑了出去。從背影明顯可以看出,饑餓的人肚子一旦被填飽後,馬上就能精神許多。


    不一會兒,易老漢的三個兒子就來到茅草屋裏,他們從大到小分別叫興民、興嘉、興眾,振族是興眾的小兒子。


    仨兒子到齊後,易老漢躺在床上說:“咱們這兒災害不斷,家裏已沒了糧食,大雨一時半會兒停不下來,河水恐怕還得漲。再過段時間,咱莊恐怕就要被淹了,不如逃荒去吧!”


    興民說:“的確是該走了,水把河溝都灌滿了,馬上就要溢上岸。”


    興嘉問:“可是,現在到處都是水,咱們往哪裏逃呢?”


    興眾說:“南邊是三夾河,肯定過不去;河裏漲那麽大水,東西兩邊肯定也沒有好地方可去,咱們隻能往北跑。”


    聽了兒子們的對話,易老漢氣喘籲籲地說:“興眾說得對,是應該往北。北邊距河遠,大水過不去。宜早不宜晚,你們趕緊回屋收拾,咱們馬上走。”


    根據父親提議,兄弟三人各自回去收拾物品。當他們攜妻子帶子再來茅草屋時,卻發現老爺子已斷了氣。濕漉漉的被子上,還擱著振族吃剩的那塊兒黑窩頭。父親如何死的,已沒機會搞清楚了,隻是他沒逃過這場災難,讓三兄弟異常傷心。他們知道,命懸一線的老人寧肯自己餓死,也不舍得吃那塊黑窩頭。一家人強忍悲痛,將父親背到祖墳,在母親墳旁挖了個坑,連同睡覺用的東西,一塊兒埋了進去。


    河水越漲越大,順著周邊田野裏的溝溝壑壑,象毛細血管裏的血一樣,正從四麵八方迅速向村莊湧來。


    一切已經無可留戀,必須盡快離開這裏。


    三夾河洪水泛濫,位於下遊的泌河,水位跟著上漲。隻是其他地區降雨不大,下遊漢江的水位起伏並不明顯,中國第一大江——長江的水流自然沒有太大變化,這片小範圍災害,在曆史上並不曾留下太多痕跡。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母親河——長江,哺育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三夾河是條不起眼的小河,作為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支流的支流,很少為遠方人所知,甚至連下遊的泌河,知道的人也不多。新中國成立後,泌河貫穿的轄區,被劃成縣級行政區域——泌洲縣。


    “擾擾紅塵人似織。山頭石,潮生月落今如昔。”


    三夾河得名於源頭處三戶不同姓氏的農家,因此也叫三家河。曆經千百年發展,兩岸衍生許多自然村。這裏雖無“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描寫得那般令人神往,但在這片普通土地上,也時常上演“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紅塵故事。


    滾滾紅塵似水流,


    而今到泌洲。


    鄉村秋夜起風雨,


    情義飄然遠去千萬裏。


    公序良俗應猶在,


    隻是人難守。


    江山如畫誰堪有,


    一泓水載不動一葉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塵壹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鐸並收藏紅塵壹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