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兵災萬民愁, 千萬中無一二留。”
趙拓勒住馬匹, 入眼所見皆是瘡痍一片。三人進入山東境內已有幾天,卻見沿途十室九空,城破戶殘, 男女老少,逃難之人無數。
“哼, 無論金人、蒙古人,都不是好東西!”此回竟是向陽滿心的怒火。
趙拓心中不忍, 悠悠念道:“唉,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咦?”向陽忽的轉過身, 左眉上挑, 問道:“你怎麽知道我明教的教義?”
趙拓這才想起來,似乎明教教義中是有這麽兩句話, 而他心中鬱結, 不自覺地便念了出來。
明教建立之初,也是存了救世之心,其中教義經文便是“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 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 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這幾句。
隻是因明教從波斯傳入中原,屬外來教派,教中之人行事又較為乖僻詭秘,多造殺孽,行為、信仰等亦與中原武林各門各派大有不同,再加上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曾震動到宋氏東南半壁河山,被朝廷定位邪教圍剿,以致世人再提起明教,都稱其為“魔教”。
“嗬,嗬嗬……”趙拓幹笑兩聲,含糊道:“以前曾在內府書閣的某個經書中見過,便記了下來。”
向陽聽他這麽說,便不再問。明教入中原之初,稱摩尼教,為求得發展,自然向中原的統治者貢獻過教中典義經書。
待到濟水畔山穀,隻見前方不遠處有一村落。三人策馬上前,正要討口水喝,卻聽遠處傳來馬蹄聲,漸行漸至,沒多久,便看從東側衝來一小隊人馬,看裝扮是蒙古兵,為首的那個騎兵還舉著麵大旗。
就看這隊蒙古兵各各手持彎刀,高舉過頭,馬匹尚未行至,數隻強箭已射到眼前,幾名村人慘叫一聲,捂著胸口倒下。村內頓時哭聲,哀號聲,逃竄聲混成一片。那鐵騎如閃電般轉眼便急奔至村口,不辨男女老少,明晃晃的彎刀如割麥子,劃過潰散作一團的村人的身軀脖頸,高高飛起的頭顱引得周圍又是一片恐慌的尖叫。數十具身軀頓時就這麽沒了生氣,或交錯,或疊落的倒在一起,鮮血浸黑了黃土地。
一個年輕少婦緊緊護著懷中一個啼哭的嬰兒玩命的奔跑,蒙古兵一刀砍在了這少婦的背部,少婦絕望的慘嗥,滾了幾圈,倒在地上跪趴著攢成了一團,卻將嬰兒密不透風的緊摟於胸前。那蒙古兵促馬毫不停滯的衝上前,身後的十幾騎人馬隨之蜂擁而過,煙塵四起,錚錚鐵蹄就這麽從她身上踏過,那少婦發出一聲悲厲的嘶喊,頓時血花飛濺,頭破腸流。
“都給我去死!”
呼的一聲風嘯,刹那間,那個又縱馬衝向另一老翁的蒙古兵已身首異處。隻見趙拓雙眼暴瞪,滿是紅絲,神情甚為恐怖。單足在馬背上一蹬,騰空而起,一手奪過另一蒙古兵的大刀,另一手衝他天靈蓋上重重一拍,這人也立時跌落下馬,七孔流血倒地身亡。跟著,向陽、童瀟也奪得兵刃,揮砍挑刺,縱馬上前。
三人一陣砍殺,凶猛至極,那隊蒙古兵不想此處竟有如此神勇之人,驚的麵麵相覷,為首之人用蒙古語不知高喝了一聲什麽,一隊人馬立即兵分兩派,前後排開,大槍前置,羽箭上弦,包抄衝擊。
“哼,你們一個也別想活!”趙拓一馬當先衝上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刹時間,隻聽“嗖嗖”箭鳴劃破半空,無數箭支幕天襲來。趙拓幾人躍下馬匹,以彎刀格擋,腳下騰錯四動,將亂箭撥散,幾輪過後,箭矢鋪落一地,淹過腳麵,三人卻沒傷到分毫。
蒙古兵大駭,再擲大槍,趙拓獰笑一聲,拔地而起,轉眼間落到那為首之人馬前,猛地一拳轟在馬頭之上,那馬甚至來不及嘶鳴便馬頭迸裂倒地而亡。不等眾人反應,跟著旋身回轉,手到之處人頭落地。
趙拓竟是殺紅了眼,在向陽、童瀟協助下,隻半個時辰,便將這對騎兵盡數殲滅,這時他才慢慢緩了過來。看了看滿手的鮮血,趙拓嘴中有些鐵鏽味兒,想不到他也有如此彪悍凶猛爆seed的時候。卻不知民族間這樣的相互殘殺究竟還要到什麽時候才能徹底結束,隻是無論怎麽,為了漢家無數的百姓,這天下也一定不能讓蒙古人奪取!
村中幸存的百姓瑟瑟發抖,眼前這三人雖救了他們,但也好半天才有人敢哆嗦著靠近,上前相謝。
“拓弟!”童瀟忽然叫了一聲,走到之前那個被馬蹄活活踩死的少婦跟前,將她殘破的身軀翻轉了過來,露出胸前緊護著的嬰孩。那嬰孩得到喘息,漲紅了一張小臉,頓時縱聲啼哭,竟是沒受到分毫傷害。
童瀟將嬰兒抱起,趙拓、向陽走過來,看著地上化作一團血肉,辨不清模樣的少婦,“了不起的母親……陽兒,幫我把這些死去的村人一同埋葬了吧。”
三人與幸免於難的村民一同將死掉的村人埋葬,趙拓向村裏的人借了隻破碗,從懷中取出離開古墓時帶出來的玉峰漿,倒入碗中和著清水調勻,喂給嬰兒喝下。
“老人家,這裏可是經常受蒙古人騷擾掠奪?”
那村中的老人低頭用枯樹皮一樣的手抹了抹臉上的淚,搖頭不語。原來蒙古兵與金兵在山東一帶鏖戰,百姓因受金人壓迫已久,紛紛出力相助蒙古,哪知蒙古韃子打的金兵潰散逃敗之後,接替金兵掌管這一帶,卻與金人一般殘虐,燒殺搶掠,屠村燒莊,當真是趕走了餓狼,又迎來了猛虎。
趙拓冷笑一聲,得知蒙古兵與金人還在潼關相持,便騎馬帶著救下的男嬰,與向陽、童瀟一同前往。他們原本也想將嬰兒留給村裏人照顧,這男嬰的父母都在先前蒙古人的洗劫中喪了性命,村人雖心底醇厚,表示會好好照顧這幼兒,趙拓卻見村內百姓都甚為疾苦,不忍再給他們添加負擔,何況這男嬰既然被他們救下了,也是與他們有緣,便提出將孩子一同帶走。
趙拓找到蒙古兵駐紮的營地,打探到郭靖如今正在其中,他惱恨之前蒙古兵的行徑,故意不讓人稟報,橫衝直撞的闖了進去,一路打傷無數,等郭靖得知有人闖營出來查看,千萬的蒙古兵已手持長槍彎弓,將趙拓三人層層圍住。
“大家住手!”郭靖看見趙拓等人,連使上內力大喝一聲,越過眾人快步奔上前,將他抱住,“拓弟,你是來找我?”
趙拓見郭靖安然無恙,心中舒了一口氣,微微一笑正要說話,卻看見他身後跟來一少年將軍,正是之前見過的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
“哼,大哥倒是好啊,跑來給蒙古人幫忙。看來大哥是打算作蒙古韃子的走狗了?”
郭靖楞了下,他雖知道趙拓一向對蒙古心存戒備,卻從未曾如此清楚的表達厭惡之情,卻見趙拓一拱手,道:“既然大哥在此好吃好喝的住著,或許之後還會混個蒙古人的官當,小弟沒大哥這個福氣,不便久留,就此告辭!”說著,轉身就要走。
“拓弟!”郭靖不知趙拓這是怎的了,頓時六神無主,滿心慌亂緊跑去拉住他。
趙拓背對這郭靖,心中歎氣。他也知道自己是一時激蕩,不由遷怒於郭靖,閉眼長出了口氣,平複下心境,轉過身,“算了,剛剛是我不對,你我進營相談。”
郭靖見趙拓答應留下,雖不知他之前為何發怒,卻心中歡喜,與拖雷交代了一下,便要拉這趙拓進他的帳篷。拖雷也記起以前曾在宋境內見過趙拓,交代手下之人散去,跟著衝他打招呼。趙拓哼了一聲,三人隨同郭靖而去。
趙拓讓郭靖派人送來了一碗羊奶,喂給嬰兒吃下。
“拓,拓弟,這孩子是……”
趙拓無奈的歎了聲,將來前的重重告訴了郭靖。
“這……這怎麽會……?”郭靖極為震驚,有些失魂落魄。
“唉,大哥,我早就說過,這蒙古兵與金兵實屬一丘之貉,你卻為何偏偏還要來助他們?莫不是真惦記著跑去蒙古當官吧?!”
“我……我……”郭靖情急之下,口齒亦有些不利落,說了半天,趙拓才聽明白。原來那日郭靖將人及書信送到臨安,返回途中碰到了拖雷等人。拖雷奉命前來再討宋蒙聯合一事,見到郭靖極為欣喜,便邀他一同去攻打金國。
此刻金兵集於潼關,閉關不出。這潼關北臨黃河,南倚秦嶺屏障,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自古被人稱為天險,是以蒙古兵久攻不下。
郭靖受趙拓影響,本不願前往,卻聽拖雷提起華箏及尚在蒙古的母親。心中憂慮若大汗以後真的會揮軍南下,到時候他必然會帶著母親與大汗決裂,說不得還要沙場上兵刃相見,如此便對不起大汗這麽多年來的恩義及華箏的深情,不若此次助拖雷攻打這一仗,也算略抱得了大汗的厚遇。立此大功之後,他再向大汗乞求辭婚,也可順理成章,不算是背棄婚約了。之後立即帶著母親南歸,今後大汗再與人有交戰他卻一律不再參與。
“大哥,唉,你要我如何說好……”趙拓想不到竟是這樣,不禁無奈了。
趙拓勒住馬匹, 入眼所見皆是瘡痍一片。三人進入山東境內已有幾天,卻見沿途十室九空,城破戶殘, 男女老少,逃難之人無數。
“哼, 無論金人、蒙古人,都不是好東西!”此回竟是向陽滿心的怒火。
趙拓心中不忍, 悠悠念道:“唉,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咦?”向陽忽的轉過身, 左眉上挑, 問道:“你怎麽知道我明教的教義?”
趙拓這才想起來,似乎明教教義中是有這麽兩句話, 而他心中鬱結, 不自覺地便念了出來。
明教建立之初,也是存了救世之心,其中教義經文便是“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 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 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這幾句。
隻是因明教從波斯傳入中原,屬外來教派,教中之人行事又較為乖僻詭秘,多造殺孽,行為、信仰等亦與中原武林各門各派大有不同,再加上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曾震動到宋氏東南半壁河山,被朝廷定位邪教圍剿,以致世人再提起明教,都稱其為“魔教”。
“嗬,嗬嗬……”趙拓幹笑兩聲,含糊道:“以前曾在內府書閣的某個經書中見過,便記了下來。”
向陽聽他這麽說,便不再問。明教入中原之初,稱摩尼教,為求得發展,自然向中原的統治者貢獻過教中典義經書。
待到濟水畔山穀,隻見前方不遠處有一村落。三人策馬上前,正要討口水喝,卻聽遠處傳來馬蹄聲,漸行漸至,沒多久,便看從東側衝來一小隊人馬,看裝扮是蒙古兵,為首的那個騎兵還舉著麵大旗。
就看這隊蒙古兵各各手持彎刀,高舉過頭,馬匹尚未行至,數隻強箭已射到眼前,幾名村人慘叫一聲,捂著胸口倒下。村內頓時哭聲,哀號聲,逃竄聲混成一片。那鐵騎如閃電般轉眼便急奔至村口,不辨男女老少,明晃晃的彎刀如割麥子,劃過潰散作一團的村人的身軀脖頸,高高飛起的頭顱引得周圍又是一片恐慌的尖叫。數十具身軀頓時就這麽沒了生氣,或交錯,或疊落的倒在一起,鮮血浸黑了黃土地。
一個年輕少婦緊緊護著懷中一個啼哭的嬰兒玩命的奔跑,蒙古兵一刀砍在了這少婦的背部,少婦絕望的慘嗥,滾了幾圈,倒在地上跪趴著攢成了一團,卻將嬰兒密不透風的緊摟於胸前。那蒙古兵促馬毫不停滯的衝上前,身後的十幾騎人馬隨之蜂擁而過,煙塵四起,錚錚鐵蹄就這麽從她身上踏過,那少婦發出一聲悲厲的嘶喊,頓時血花飛濺,頭破腸流。
“都給我去死!”
呼的一聲風嘯,刹那間,那個又縱馬衝向另一老翁的蒙古兵已身首異處。隻見趙拓雙眼暴瞪,滿是紅絲,神情甚為恐怖。單足在馬背上一蹬,騰空而起,一手奪過另一蒙古兵的大刀,另一手衝他天靈蓋上重重一拍,這人也立時跌落下馬,七孔流血倒地身亡。跟著,向陽、童瀟也奪得兵刃,揮砍挑刺,縱馬上前。
三人一陣砍殺,凶猛至極,那隊蒙古兵不想此處竟有如此神勇之人,驚的麵麵相覷,為首之人用蒙古語不知高喝了一聲什麽,一隊人馬立即兵分兩派,前後排開,大槍前置,羽箭上弦,包抄衝擊。
“哼,你們一個也別想活!”趙拓一馬當先衝上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刹時間,隻聽“嗖嗖”箭鳴劃破半空,無數箭支幕天襲來。趙拓幾人躍下馬匹,以彎刀格擋,腳下騰錯四動,將亂箭撥散,幾輪過後,箭矢鋪落一地,淹過腳麵,三人卻沒傷到分毫。
蒙古兵大駭,再擲大槍,趙拓獰笑一聲,拔地而起,轉眼間落到那為首之人馬前,猛地一拳轟在馬頭之上,那馬甚至來不及嘶鳴便馬頭迸裂倒地而亡。不等眾人反應,跟著旋身回轉,手到之處人頭落地。
趙拓竟是殺紅了眼,在向陽、童瀟協助下,隻半個時辰,便將這對騎兵盡數殲滅,這時他才慢慢緩了過來。看了看滿手的鮮血,趙拓嘴中有些鐵鏽味兒,想不到他也有如此彪悍凶猛爆seed的時候。卻不知民族間這樣的相互殘殺究竟還要到什麽時候才能徹底結束,隻是無論怎麽,為了漢家無數的百姓,這天下也一定不能讓蒙古人奪取!
村中幸存的百姓瑟瑟發抖,眼前這三人雖救了他們,但也好半天才有人敢哆嗦著靠近,上前相謝。
“拓弟!”童瀟忽然叫了一聲,走到之前那個被馬蹄活活踩死的少婦跟前,將她殘破的身軀翻轉了過來,露出胸前緊護著的嬰孩。那嬰孩得到喘息,漲紅了一張小臉,頓時縱聲啼哭,竟是沒受到分毫傷害。
童瀟將嬰兒抱起,趙拓、向陽走過來,看著地上化作一團血肉,辨不清模樣的少婦,“了不起的母親……陽兒,幫我把這些死去的村人一同埋葬了吧。”
三人與幸免於難的村民一同將死掉的村人埋葬,趙拓向村裏的人借了隻破碗,從懷中取出離開古墓時帶出來的玉峰漿,倒入碗中和著清水調勻,喂給嬰兒喝下。
“老人家,這裏可是經常受蒙古人騷擾掠奪?”
那村中的老人低頭用枯樹皮一樣的手抹了抹臉上的淚,搖頭不語。原來蒙古兵與金兵在山東一帶鏖戰,百姓因受金人壓迫已久,紛紛出力相助蒙古,哪知蒙古韃子打的金兵潰散逃敗之後,接替金兵掌管這一帶,卻與金人一般殘虐,燒殺搶掠,屠村燒莊,當真是趕走了餓狼,又迎來了猛虎。
趙拓冷笑一聲,得知蒙古兵與金人還在潼關相持,便騎馬帶著救下的男嬰,與向陽、童瀟一同前往。他們原本也想將嬰兒留給村裏人照顧,這男嬰的父母都在先前蒙古人的洗劫中喪了性命,村人雖心底醇厚,表示會好好照顧這幼兒,趙拓卻見村內百姓都甚為疾苦,不忍再給他們添加負擔,何況這男嬰既然被他們救下了,也是與他們有緣,便提出將孩子一同帶走。
趙拓找到蒙古兵駐紮的營地,打探到郭靖如今正在其中,他惱恨之前蒙古兵的行徑,故意不讓人稟報,橫衝直撞的闖了進去,一路打傷無數,等郭靖得知有人闖營出來查看,千萬的蒙古兵已手持長槍彎弓,將趙拓三人層層圍住。
“大家住手!”郭靖看見趙拓等人,連使上內力大喝一聲,越過眾人快步奔上前,將他抱住,“拓弟,你是來找我?”
趙拓見郭靖安然無恙,心中舒了一口氣,微微一笑正要說話,卻看見他身後跟來一少年將軍,正是之前見過的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
“哼,大哥倒是好啊,跑來給蒙古人幫忙。看來大哥是打算作蒙古韃子的走狗了?”
郭靖楞了下,他雖知道趙拓一向對蒙古心存戒備,卻從未曾如此清楚的表達厭惡之情,卻見趙拓一拱手,道:“既然大哥在此好吃好喝的住著,或許之後還會混個蒙古人的官當,小弟沒大哥這個福氣,不便久留,就此告辭!”說著,轉身就要走。
“拓弟!”郭靖不知趙拓這是怎的了,頓時六神無主,滿心慌亂緊跑去拉住他。
趙拓背對這郭靖,心中歎氣。他也知道自己是一時激蕩,不由遷怒於郭靖,閉眼長出了口氣,平複下心境,轉過身,“算了,剛剛是我不對,你我進營相談。”
郭靖見趙拓答應留下,雖不知他之前為何發怒,卻心中歡喜,與拖雷交代了一下,便要拉這趙拓進他的帳篷。拖雷也記起以前曾在宋境內見過趙拓,交代手下之人散去,跟著衝他打招呼。趙拓哼了一聲,三人隨同郭靖而去。
趙拓讓郭靖派人送來了一碗羊奶,喂給嬰兒吃下。
“拓,拓弟,這孩子是……”
趙拓無奈的歎了聲,將來前的重重告訴了郭靖。
“這……這怎麽會……?”郭靖極為震驚,有些失魂落魄。
“唉,大哥,我早就說過,這蒙古兵與金兵實屬一丘之貉,你卻為何偏偏還要來助他們?莫不是真惦記著跑去蒙古當官吧?!”
“我……我……”郭靖情急之下,口齒亦有些不利落,說了半天,趙拓才聽明白。原來那日郭靖將人及書信送到臨安,返回途中碰到了拖雷等人。拖雷奉命前來再討宋蒙聯合一事,見到郭靖極為欣喜,便邀他一同去攻打金國。
此刻金兵集於潼關,閉關不出。這潼關北臨黃河,南倚秦嶺屏障,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自古被人稱為天險,是以蒙古兵久攻不下。
郭靖受趙拓影響,本不願前往,卻聽拖雷提起華箏及尚在蒙古的母親。心中憂慮若大汗以後真的會揮軍南下,到時候他必然會帶著母親與大汗決裂,說不得還要沙場上兵刃相見,如此便對不起大汗這麽多年來的恩義及華箏的深情,不若此次助拖雷攻打這一仗,也算略抱得了大汗的厚遇。立此大功之後,他再向大汗乞求辭婚,也可順理成章,不算是背棄婚約了。之後立即帶著母親南歸,今後大汗再與人有交戰他卻一律不再參與。
“大哥,唉,你要我如何說好……”趙拓想不到竟是這樣,不禁無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