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心情平和,也有少許的波瀾。早上看到讀書群的老師看書筆記“那些沒有抱怨的人……逆來順受……”這句話我想了很多,以前遇到不平的事,總喜歡抱怨兩句,說些沒用的,還影響自己喝和別人的心情,後來看到一句話“開朗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抱怨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然後開始反思自己,抱怨無用隻能給自己和別人平添煩惱,還不如閉上嘴“少說多做”,說出來要有用,沒用的少說。這和今天看到的理論形成鮮明的對比,我又開始反思,需要抱怨嗎,抱怨的人才是思考者,才是有想法的人,才是變革的推動者嗎?不抱怨的人都是逆來順受,沒有思想,混日子嗎?
可能作者的角度不同,就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吧。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斷斷續續在腦海裏沉浮,這些日常就是帶給我的修煉吧。
後來遇到一個人,說你們的係統升級了,一點都不好用。我笑說,用過的都說新係統簡便,她反駁怎麽會。我想一個不願接受新事物,總是保守殘舊的人,或者不願學習,因循守舊的人,是不會明白挑戰,煥新的樂趣吧。
這個抱怨係統不好用的人,之前提建議說我需要改善,我駁回後,她記恨在心,言語中帶著滿滿的怨言,估計自己是不好過的。
她要求別人,抱怨別人有問題其實問題的根本在於她自己的認知沒有達到,所以總是希望桔子樹結出蘋果。
但她提出問題,你又不能放任不管,還得給她安撫情緒,盡可能的側麵解決她的問題,以免矛盾激化。
上次我們分公司領導說要對“防禦性溝通”研究研究,說我們需要運用這個把矛盾轉向別處,我們做好人。
其實這是一個方法,我想也有更好的方法麵對這種矛盾,就是非暴力溝通,不是轉移矛盾,而是消除矛盾。
不同的想法,認知,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行為,然後有不一樣的結果。
今天還遇到一個事情,逛街買衣服,當看到店子裏幾百塊的衣服時,覺得一般,在看千把吧的衣服時,差不多,再看大幾千的衣服時,好也貴,回過頭來,就覺得幾百元的不是事,這商家也是利用了人們的心裏,喊價高,再給你打個折,然後你不光覺得占便宜,還覺得價格沒有那麽貴了,然後心動了,覺的很劃算。最後就這樣把大把的鈔票花出去了,還覺得撿了大便宜。
我們大都如此,還有一個笑話,一天老公不小心把老婆最愛的口紅弄斷了,但直接坦白肯定要倒大黴,怎麽辦,先撿最壞的說:老婆今天不小心把你幾萬塊的包包給弄壞了,老婆大怒,老公繼續說:別生氣,包還好好的,就是……老婆平靜了,老公說:就是把裏麵的口紅弄斷了,老婆大鬆一口氣,沒事兒沒事兒。躲過一劫。
其實有更大事在前麵,即使沒有發生,也讓一些稍小的事情沒有那麽嚴重了。給人一種落差,平衡了人的感受。
有時候我們做事情也會做最壞的打算,最壞的都能承受,那就勇敢的去闖。
也有人說,人想要得到,但人更害怕失去,沒有得手的東西到手的快樂可能三五天,但失去的痛苦可能持續很久。得不到的痛苦比不上得到後失去的痛苦。
也說明人都是有歸屬感的,得到了,就把物化為己有。害怕失去,沒有失去的勇氣。
遇到一些事情,然後思考一些事情,聯想一些事情,是一種修行。
可能作者的角度不同,就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吧。
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斷斷續續在腦海裏沉浮,這些日常就是帶給我的修煉吧。
後來遇到一個人,說你們的係統升級了,一點都不好用。我笑說,用過的都說新係統簡便,她反駁怎麽會。我想一個不願接受新事物,總是保守殘舊的人,或者不願學習,因循守舊的人,是不會明白挑戰,煥新的樂趣吧。
這個抱怨係統不好用的人,之前提建議說我需要改善,我駁回後,她記恨在心,言語中帶著滿滿的怨言,估計自己是不好過的。
她要求別人,抱怨別人有問題其實問題的根本在於她自己的認知沒有達到,所以總是希望桔子樹結出蘋果。
但她提出問題,你又不能放任不管,還得給她安撫情緒,盡可能的側麵解決她的問題,以免矛盾激化。
上次我們分公司領導說要對“防禦性溝通”研究研究,說我們需要運用這個把矛盾轉向別處,我們做好人。
其實這是一個方法,我想也有更好的方法麵對這種矛盾,就是非暴力溝通,不是轉移矛盾,而是消除矛盾。
不同的想法,認知,給人帶來不一樣的行為,然後有不一樣的結果。
今天還遇到一個事情,逛街買衣服,當看到店子裏幾百塊的衣服時,覺得一般,在看千把吧的衣服時,差不多,再看大幾千的衣服時,好也貴,回過頭來,就覺得幾百元的不是事,這商家也是利用了人們的心裏,喊價高,再給你打個折,然後你不光覺得占便宜,還覺得價格沒有那麽貴了,然後心動了,覺的很劃算。最後就這樣把大把的鈔票花出去了,還覺得撿了大便宜。
我們大都如此,還有一個笑話,一天老公不小心把老婆最愛的口紅弄斷了,但直接坦白肯定要倒大黴,怎麽辦,先撿最壞的說:老婆今天不小心把你幾萬塊的包包給弄壞了,老婆大怒,老公繼續說:別生氣,包還好好的,就是……老婆平靜了,老公說:就是把裏麵的口紅弄斷了,老婆大鬆一口氣,沒事兒沒事兒。躲過一劫。
其實有更大事在前麵,即使沒有發生,也讓一些稍小的事情沒有那麽嚴重了。給人一種落差,平衡了人的感受。
有時候我們做事情也會做最壞的打算,最壞的都能承受,那就勇敢的去闖。
也有人說,人想要得到,但人更害怕失去,沒有得手的東西到手的快樂可能三五天,但失去的痛苦可能持續很久。得不到的痛苦比不上得到後失去的痛苦。
也說明人都是有歸屬感的,得到了,就把物化為己有。害怕失去,沒有失去的勇氣。
遇到一些事情,然後思考一些事情,聯想一些事情,是一種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