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下的小雨,把山城的街道衝洗的幹幹淨淨,可今日再看,路麵上已經又有能沾黑衣裙的灰了。


    不過,這也是當然了。除非是天天下雨,要不然,這街頭巷尾的肯定是幹淨不了。畢竟,山城平日裏往來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都有。


    這泯泊江西起梁州,東流箋海,跨三州之地,養育百姓無數。


    兩岸人潮,延江匯聚安家。而山城又正是荊州、揚州和豫州這三州交匯之地。客商行人日以十萬之計,那可不是陵泉和府津兩地可比的。


    街道兩旁酒樓客棧,車行貨鋪無數。


    此時剛過了正午,酒樓的生意最是紅火。民以食為天,肚子餓了,吃飯就是天底下的第一大事。各家酒樓都是觥籌交錯,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靠著街邊的小酒樓裏,食客的吵鬧聲,店小二的招呼聲,管賬掌櫃的計數聲交織一片,嘈雜難辨。


    “哎,這事兒你們聽說了嗎?豫州的天闕樓要和青州的東海盟開戰了。”朝前壓低著身子,一男子在酒席上對同桌三人輕聲說道。


    正對麵坐著的男人舉著酒杯回應道:“聽說了,好像是青州的東海盟也不知怎的惹上了豫州的天闕樓,天闕樓的人心有不快,現在到處召集高手要和東海盟大幹一場。”


    左邊喝酒的男子迅速放下杯子,不敢相信道:“真的嗎?那可是大事啊。都說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咱們要不要逃到別處去?”


    “張三,你扯什麽扯呢,就你,還能知道天闕樓和東海盟的事,你就吹吧。吃了上頓,沒下頓,連個婆娘都沒娶上,你還能知道那些山上神仙的事。哈哈,說出去也不怕笑掉人家的大牙。哈哈哈。”右邊兒的男人嘲笑著叫道。


    “這是真的,吳大,你要是不信,你去問陳二。陳二你說是不是。”透露真相的張三急道。


    最先開口的陳二答道:“當然是真的,那還有假。”


    “你們倆就吹吧,我不信。”取笑張三的男子說什麽都不信。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三個人是吵翻了天。不過酒樓裏的嚷嚷聲太大,除了他們,別人什麽都聽不見。


    隔壁酒樓裏也是一樣。


    旅客太多,大家忙活了一上午,是嘴也渴了,腳也軟了。這會兒,就得坐下來,喝一盅,聊聊天兒。不然,到了下午,誰也沒力氣繼續幹活兒。


    鄰裏街坊,大家夥兒的都互相認識。聚在一塊,少不得攀比兩下,取笑一陣。


    這會兒,剛進來一位道士打扮的花白老人。在一旁桌上喝酒的中年男人就笑著問起他來:“呂老頭兒,這忙了一上午的,可撈著些油水麽?”


    眾人一聽,都紛紛大笑起來。


    呂老道瞥了他一眼,也不說話,自顧自地走到後邊兒的空桌旁,用袖子撣了撣桌子和長凳,這才大馬金刀地坐好。


    先理了理衣襟,呂老道才招呼店小二道:“來一壺熱酒,再給我切半斤牛肉,千萬切得好一些,要薄得能沾滿豆醬。”


    “呦,呂老道,你這是發了大財了,舍得吃這麽好的東西。”身旁一位男子笑道。


    這下大家熱鬧了起來,都往呂老道這邊看。


    背坐著的人,為了看呂老道,撩起一條腿,跨過長凳側著坐。有的人離了酒桌,跑到了呂老道這邊兒。還有的人甚至搬過長凳,坐到了呂老道旁邊。


    沒一會兒功夫,店小二就端著熱酒和牛肉麻利地給呂老道上了桌。


    呂老道吃著牛肉喝著酒,那個最先取笑呂老道的男子又問道:“老呂,你是靠的什麽本事能發到這財呀。你也跟大夥講講啊。”


    抖了抖長須,呂老道咽下一口酒肉,放下筷子,歎了口氣道:“當然憑的是真本事了。”


    說完,呂老道一手捋須,另一手從懷裏摸出一布袋,看著約摸著有孩童拳頭那麽大小。


    “有戶人家,對了,就在平湖那一帶,極是富貴。我給他們布了個風水定平安的局,就收了這麽些個銀子。”又喝了口熱酒,老道便揮手撣了撣衣袍,顯得並不十分在意。


    “行啊,老呂。你還真有兩下子。”


    眾人看他這風輕雲淡的樣,都連忙道賀,全沒了平日裏挖苦戲弄的神情。


    呂老道也陪著眾人說著笑,大家鬧成了一團。


    山城裏,所有人都歡快起來。


    然而就在此時,城外不遠處,兩人一馬,卻互相吵了起來。


    “老方,你會不會帶路啊。七繞八拐的,咱們走到什麽地方了這是。我說,你認不認得路啊。”其中一男子埋怨道。


    “我也是第一次走,認不得路很正常。你亂叫什麽,你行你來啊。”另一人罵道。


    不用多說,這吵鬧的兩人正是剛下山不久的方朔與何顏。


    坐在馬車上,何顏大吵著:“在山上,你說九州這麽大,咱不如去各處碰碰運氣。行,我聽你的。可現在,咱們就在這大山裏是繞來繞去,就是繞不出山。你說說看,咱們還要去九州其它的地方幹什麽呀,就在這山裏轉一輩子,該有多好啊。”


    方朔被何顏吵得頭都大了,大聲罵道:“哎呀,你吵什麽吵,咱們就快走出去了。我原先就是不熟悉路,想多研究研究,不然的話,我一用道法,早就出去了。”


    “那你怎麽不先用道法,這山路還要研究,那研究個屁呀。我都餓半天了都,你怎麽不研究研究該怎麽變出盤兒菜吃呢。”何顏胡攪蠻纏道。


    方朔也叫道:“好哇,那你把銀子拿來。我把銀它化成條兒,煮給你吃,撐死你。”


    “我可要把銀子好生留著,要不然就算出去了,沒錢哪兒來的飯吃。”何顏苦悶道,“說起這銀子,我就想到古彥,要不是他給我的這袋盤纏,咱們倆說不定早在路上餓死了。這一說起古彥,我又想起煮水樓的飯菜了,你說你怎麽就不多帶一些呢。哎呦,我現在好餓啊。”


    方朔罵道:“別沒出息了。道家食氣,你瞧瞧你這樣子,哪裏像是修道的修士。”


    “不像就不像。我也不是為了修道才去修道的。”何顏大聲嚷嚷道。


    等何顏吵吵完,沒力地躺在後麵,馬車又行了幾裏路。


    這下,他們終於看到了山城。


    方朔一手握著韁繩,趕緊拍了拍何顏的小腿,喊道:“老何,老何,我看到鎮子了。”


    何顏聞言一個起身,坐直了身子,眨眨眼,欣喜道:“還真是一鎮子。太好了,咱們終於走出來了。老方,快,趕緊去找個酒樓,咱們得好好吃一頓。”


    有何顏催著,方朔就是想慢,他也慢不下來。


    隻是讓方朔沒想到的是,一進了鎮子,馬車就像陷入了泥沼,根本動彈不得。


    山城的人實在太多了,此時又正直午飯的人流高峰,方朔與何顏好不容易才擠到了酒樓。


    下了馬車,早有夥計迎上來接待。沒想到,連馬車都要按順序一輛接一輛地牽到後院兒。


    何顏等不及,跳下馬車就徑直奔向酒樓大門。


    抬頭一看,何顏樂了,這正是煮水樓。


    來不及興奮,何顏一步就邁進了裏頭。聞著久違的菜香味兒,何顏幾欲落淚。他趕緊找了一張空桌坐下,抬頭就找小二點菜。


    這時候,酒樓掌櫃走到何顏身邊,施禮問道:“這位客官,可是要在本樓吃飯?”


    何顏脫口而出道:“這是自然,來了煮水樓,當然要吃飯了。”


    掌櫃又道:“那請問客官,又是來自何處啊?”


    何顏奇了,這吃飯還要問是從哪兒來的,這地方還有這規矩。


    “我從,額,玄嶽山而來。”何顏回道。


    “那就請客官跟我來二樓吧,樓上請。”掌櫃擺手道。


    上二樓?這又是什麽規矩?


    何顏現在肚子正餓,也不多問,起身就跟著掌櫃的走。


    此時,方朔拿了號牌,也進了煮水樓,何顏趕忙向他打手勢。


    方朔看到何顏在向自己招手,便隨著何顏身後,兩人一起上了煮水樓二樓。


    “二位客官,請坐。有什麽想吃的,隨便點。”掌櫃招呼二人到這兒,就自行離去了。


    樓上的夥計趕忙走過來,替掌櫃招呼起二人,輕聲道:“二位,請問,想吃點兒什麽?”


    何顏早就餓得受不了,急道:“我要一碗紅燒肉,要大碗的,再加一碗米飯。”


    方朔在一旁就勸道:“少吃點兒葷腥,多吃些素菜。”一轉頭,方朔又對小二道:“我要兩屜饅頭,再來兩屜肉包,外加一壺清茶。”


    “你吃得了那麽多?”聽了方朔的話,何顏驚呆了。


    “吃不了,我可以放乾坤袋,留著當幹糧。”方朔隨口道。


    沒過多少功夫,小二就把方朔與何顏點的饅頭肉包和紅燒肉端了過來。


    二人是一頓狼吞虎咽,方朔更是差點兒就吃完了兩屜包子。


    方朔喝著茶,何顏招來小二,喊道:“結賬。”


    “一共二十兩。”小二算道。


    何顏大吃一驚,瞪著眼睛問小二道:“什麽!二十兩!就我們點的這些,要二十兩。這是包子貴啊,還是饅頭貴啊?”


    “都不貴,包子兩屜二兩銀子,饅頭兩屜一兩銀子,米飯和清茶各半兩,一碗紅燒肉十六兩。”小二答道。


    “一碗紅燒肉要十六兩!你跟我鬧呢。怎麽也要不了這麽多銀子啊。你這是龍肉啊,還是鳳肉啊。”何顏氣道。


    “我們選用的是上好的冀州白鹿肉,這位道友,你剛才沒吃出來嗎?”小二問道。


    道友?什麽意思,難道這小二也是修行之人?


    聽了何顏與小二的一番話,方朔環顧了一下四周,這才發現,煮水樓二樓的食客都是修行之人。


    原來,這煮水樓的一樓是專供普通食客的,而樓上的二樓是專供天下修行之人的。難怪,掌櫃的要請何顏上二樓來。原來,隻一進門,掌櫃的就看出了何顏的身份。


    何顏不平道:“那他點的那兩屜包子,用的是什麽肉?難道是普通豬肉,不是白鹿肉嗎?”


    小二答道:“沒錯,隻是普通豬肉。”


    何顏指著方朔急道:“不是,他也……”


    “老何,給銀子吧。你說那麽多幹什麽。”方朔搶先大聲道。


    “不是,你……”何顏還要再說。


    方朔一動眼珠,給何顏打了個眼色。


    於是,何顏這才乖乖給了銀子。


    不過,何顏嘴上不饒人,還是直嘀咕:“黑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經書鑒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飛遇李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飛遇李逵並收藏明經書鑒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