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靠近、用肢體觸摸是我們常常有意無意使用的兩種最直接的侵犯別人私人空間的方式。但是,還有兩種特殊的侵犯方式經常被我們忽略,事實上,這樣也經常造成很多不良的後果。


    1.目光的盯視


    目光在交際中具有很強的溝通能力,但其殺傷力同樣不可小視。當你發現附近有一個人一直盯著你看時,你有什麽感受?芒刺在背?對,這是因為對方在用目光撫摸你的身體。所以,當我們被迫和他人處在親密距離中,切勿盯著人看。比如在街上行走時,對麵來了一美女,欣賞她的美貌一定要適可而止,要有分寸,看一眼後就立刻把目光移開吧。


    我們嚴格執行這種目光注視規則的比較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在電梯裏。當電梯裏不隻有你一人的時候,你會看哪裏?樓層指示器和地麵是比較頻繁接受注視的部位。當有人與你同乘時,如果你膽敢“直勾勾”地盯視某人,那後麵發生的事情就要根據你的運氣而定了。


    一道目光的盯視,說不定就可以使對方望而卻步2.聲音的侵犯曾有這麽一個故事,一位從意大利回來的中國人說他在公交車見到同胞們大聲交流時,一位當地乘客竟然“客氣”地把食指放在唇前示意大聲喧嘩的中國人不要打擾別人安靜的空間,當時車廂中的所有中國人都感到無地自容。事實上,這種有聲的侵害多數時候是無意識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別人對你的反感。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這兩年又有新型的聲音侵犯私人空間的方式出現——公共場合的手機鈴聲和電話聊天,必須承認手機的使用已經滲透進了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但是估計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當正在觀看一部高潮迭起的電影,正在欣賞一場美妙的音樂會、正在出席一個至關重要的會談,或者正在聚精會神地聽課時,從某個角落發出了清脆的鈴聲或音樂,執著又無所顧忌,原有的氣氛一下像泄了氣的皮球,頃刻蕩然無存。這時,會有一些小小的騷動:有人小聲埋怨,有人做賊心虛地摸索提包或衣袋,希望不是自己的手機不適時地響起。這時的手機簡直就是個討厭鬼。


    靳羽西在《魅力何來》中就描述了一部手機帶來的令人尷尬的場景:1999年9月27日在上海舉辦了一個國際性的最高規格的會議——99’《財富》全球論壇上海年會,全世界最大的企業的總裁都來了,同時還邀請了200個中國最大企業的企業家參加。在演講大廳中,你會聽到手機不停地響。雖然主持人講過請大家把手機關掉,但是當江澤民主席、基辛格、李光耀講話時,都聽到了有許多手機不停地響著。靳羽西評價說:“在這樣一個充滿財富的地方,恰恰缺少了另一種財富——文明的財富。”


    有報道說,以前在紐約百老匯的演出現場,舞台監督會事先走上台發出警告:如果你帶了手機,現在請關掉。如果在表演過程中手機響起,演員將會停止表演看著你直到鈴聲停止。可以想象這是一個多麽尷尬的局麵。當然今後像這樣尷尬的情況不大會發生了,原因是2003年2月份紐約市參議會決定禁止在公共演出時使用手機,比如音樂會、電影、講座、表演,藝術畫廊、圖書館、博物館這些公共場合也包括在內。任何違規的行為將被罰款50美金。


    在日本也有相似的規定。日本很多人乘坐城鐵上下班,這些人每周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上,所以不少人常在車上睡覺。手機鈴聲和“煲手機粥”自然就成為討厭事,不少線路在車廂內不提倡使用手機,工作人員會不時廣播提醒乘客盡量不要使用手機,就像國內公交工具上提倡給老弱病殘孕讓座一樣。


    我們知道,小聲、低聲說話是有修養的表現,是對別人的尊重,當然並不是要扭扭捏捏,吞吞吐吐。如果你不是在當眾演講,那麽隻要和你交流的人能聽得清楚,這樣的音量就足夠了。所以,我們不僅要避免對個體空間的有形侵犯,目光、聲音這些無形殺手也是人際間禮儀規範的重點關注對象。


    在大城市中,由於交通擁擠,上下班的人們像沙丁魚一樣擁擠在公共汽車中,前胸貼後背,連手腳都無法動彈一下。大家在這種環境中雖然滿腹怨氣,卻也隻有無可奈何。但是,如果車廂空蕩蕩的,而有人偏在你旁邊坐下,身體雖然沒有接觸,這時你很可能會起身而去,換一個位置。這時私有空間的大小隨著客觀環境的大小而伸縮。我們說領域“如影隨形”,我們也說領域“伸縮自如”,它不是一個固定的距離,而是隨著環境在不斷地進行變化的。


    為此,研究者讓入侵者以不同的方式侵犯測試對象的個人空間,比如坐在選定對象的對麵、隔幾個位子、或幹脆緊挨著,然後觀察這位受侵入者的反應。


    選定對象中很少有人會直接提出讓入侵者離開,但是多數會試圖在自己與入侵者之間建立一個屏障,或者用書、資料把侵入者隔開,或者直接用身體做障礙物,比如支起靠近入侵者的那隻胳膊肘,並用手擋住眼睛。入侵對象來自對麵的讀者會自然地把身體向後靠在椅子背上。一般這些動作總是盡量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盡量顯出並未受到打擾,並避免目光的交流。當然,個別選定對象也會帶有敵意地盯住入侵者,增加距離和發出生氣的信號,而有的選定對象在努力未果後會選擇放棄或走開。


    所以,研究者做出結論:當人們的空間被侵入的時候,往往會發出焦慮的信號,並通過增加身體的、心理的距離試圖減小焦慮,有的甚至一走了之。


    我們可以通過坐電梯、乘公交車時周圍人的表現來驗證這些實驗的真實可靠性。在這種擁擠的公共場合,我們一般都遵循著一些不成文的禮儀規則。比如:


    (1)盡量不和任何人說話,即使是和你認識的人有非說不可的話,也要降低聲音、壓縮內容。


    (2)眼神必須盡量避免同別人的目光接觸。


    (3)麵部不要有任何表情。


    (4)為了自然地和別人保持心理距離,看書、欣賞風景、閉目養神是較好的選擇。


    (5)在人越多、空間越狹小的時候,你的身體越要減少移動。


    我們觀察到,公用電話亭的空間是極其狹小的,應該說把人需要的空間降到了最低,但當我們觀察電話亭中人們的動作時,會發現在這麽局促的空間中人的動作是很放鬆和自我的,像歪斜地靠在牆壁上,身體的重心不停地從這隻腳移到另一隻上,捂著話筒、做著各種誇張的、下意識的手勢都是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的。而電梯中每人的平均空間即使大於公共電話亭,電梯裏的乘客也會顯得比較拘謹,總是盡量保持互相之間身體的最大距離。如果有一兩個人在電梯,他們通常靠牆站立;四個人時則會各占一角;當超過四個人後,情況就複雜了。他們通常都會不約而同地麵朝電梯門站立,收縮身體以避免和別人身體接觸,空手的會將手臂放在身前,如果手中有物品如提包等,這些東西則是最佳的人與人之間的象征性屏障,擁擠時尤其如此。如果實在不能避免身體接觸,則一般僅限於肩膀和上臂。目光集中於電梯的樓層指示燈,絕對避免交流。如果有人打破這些規則,輕則會被認為“有病”,重則會被叫警察。


    有時,人們會有意地守衛他所需的空間領地。在不太擁擠的圖書館裏,那些想獨處的人就會坐在長方桌一頭的座位上,而那些不願與他人共坐的人就會坐在中間位置。


    研究空間需求的問題,有助於更好地尊重他人,避免對他人空間領地的侵犯。


    當你不想與人共坐時,你會以什麽姿態在一張空桌子邊坐下?


    哈佛大學行為學教授薩默在大學生中進行的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在一張空桌子旁坐下,而不願有人打擾時,這一坐的動作通常有兩種:盡量遠離其他那些使自己心煩的人,以尋找清靜;或者獨自一人占據整張桌子,以求清靜。


    如果他是避開他人尋找清靜,那麽,他是以逃避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此時他就會找一個隱退之所,通常是坐在桌角的位置。


    這種體態語言似乎在說:“如果願意,就和我共用這張桌子吧,不過請別打擾我,我坐在角落上為的是讓你們後來的人盡可能離我遠些,我需要安靜。”


    另一種表現是設法獨自占有整張桌子。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一種進攻性的態度,抱有這一態度的人會坐在桌子一邊的中央,他這種坐姿是在說:“別來打擾我,你無論坐在哪一邊都會使我不快。請另找桌子去吧!”


    薩默教授還發現:處於退卻狀態想遠離他人的那些學生不會把臉對著門的方向,而是朝向另一邊;而希望獨占整張桌子、處於防衛狀態的學生,則會麵朝大門。


    公園裏的長凳,情形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想要清靜,那麽他很可能會坐在一條沒人的長凳的某一端;假如他不想別人共用這條長凳,他就會坐在長凳的中央。


    在辦公室裏,坐在辦公桌後麵,是告訴同事:“離遠點,對我要尊重。”坐在法官席的頂端,是說:“我遠在你們之上,因此,我的判決是最公允的。”


    警察在審問犯人時,也利用了這一點:審問者靠近嫌疑犯坐下,在他們之間沒有桌子或其他障礙物。因為任何一種障礙物都會給被審問者帶來一定程度的依靠和自信。同時,警察在審問時還經常向犯人擠搡過去,這種對犯人個人空間侵犯的實際運用非常有效。它可以幫助審問者瓦解犯人的抵抗。當一個人的個人空間被削弱、被侵入時,他的自信也就會被削弱。


    在工作中,熟諳此道的老板能以此方式強化自己的領導地位,如斜靠在下級辦公桌旁的上司剝奪了下級的平衡感。檢查工作的車間總管如果緊緊地擠在工人身邊,就會使工人感到惶恐不安。


    父母在訓斥孩子時,如果把身體向孩子那邊傾斜,既可調和兩人之間的關係,也可強化家長的權威。


    許多研究試圖揭示個人空間被侵犯的反作用與人格之間的關係。心理學家認為,內向型性格的人與他人交談時所保持的距離比外向型性格的人與他人交談時所保持的距離要遠一些。退縮者需要更多的防禦以保證其退縮狀態的神聖與尊嚴。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恩斯曾進行過這樣一項實驗:


    他先對學生們進行人格測驗,看他們是屬於內向型性格還是外向型性格,然後把他們送到一間辦公室,就他們的性格類型和評分等級與他們進行交談。實驗者給出了學生們三種指示:批評指示、表揚指示和中性指示。


    批評指示——用來使人狼狽、煩躁:“我們覺得你的學習成績糟糕透頂,你並沒有刻苦學習。請到隔壁房間去自己找個地方坐下,等候采訪者找你談話。”然後,這位學生進了隔壁房間。


    表揚指示——在一開始就告訴學生,他的成績相當好,他學得不錯。請他到隔壁房間裏去。


    中性指示——內容很簡單:“我們對你關於自己的學習成績的自我感覺很感興趣。”同時也請他到隔壁房間去。


    房間裏有一張辦公桌,兩把椅子,一把在桌子前麵,一把在桌子後麵。觀察表明,受到表揚的學生坐在離采訪者椅子最近的地方。挨了批評的學生離得最遠,而接受了不冷不熱的中性指示的學生們則坐在不遠不近的地方,在同等條件下,性格內向而憂心忡忡的學生比性格外向的學生坐得更遠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心理學與讀心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廣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廣宇並收藏心理學與讀心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