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流的想法,一流的實施
永遠激情:馬雲的7個高效能思維習慣 作者:牧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雲:孫正義跟我有同一個觀點,一個方案是“一流的idea,三流的實施”,另一個方案是“一流的實施,三流的idea”,哪個好?我們共同選擇“一流的實施,三流的idea”。
馬雲在演講中經常會提到一句話:“大部分的中國創業者都是晚上想法千千萬,早上起來照樣穿衣上班。”他還說:“孫正義跟我有同一個觀點,一個方案是‘一流的idea,三流的實施’,另一個方案是‘一流的實施,三流的idea’,哪個好?我們共同選擇‘一流的實施,三流的idea’。”馬雲的這些觀點都在表明一個問題:行動的重要性。
看看我們周圍人,每個人都能口若懸河地說上一段,可是說完也就說完了,很少有人能夠把想法變成現實,因為他們相信,這就是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我們缺少行動,因為我們害怕,害怕什麽?害怕很多東西。後來,事情越積越多,有時候心裏就會產生壓抑,讓自己不能自拔,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而這一切的後果都源自我們沒有行動。事實上,當我們真正開始行動的時候,有許多很難想通的事都會豁然開朗。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一種趨利求安的思想,害怕未知的東西,害怕自己的想法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遭遇很多難以想象的東西,但是,如果一直貪圖安逸,空有想法而不去行動的話,那麽事情是不是會一直朝著糟糕的方向發展呢?
1988年,24歲的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畢業後,進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書。當時,杭師的校領導也很看重這個小個子青年,並用激將法勸他:“你能不能在這所學校教6年書?”馬雲當即允諾:“可以。”自此,馬雲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馬雲從來就是一個激情四射而又躁動不安的人,平靜的校園生活並不適合他,但是,馬雲又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既然答應了校領導的話,就要安心在學校教完6年書。於是,他隻好放下所有的“壯誌”和“抱負”,投身到英語教學中。馬雲的口才非常棒,他的講課方式不拘泥於傳統,非常獨到,而且總是能夠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讓學生們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他的課深受學生們喜愛。
就這樣,馬雲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了整整6年書,1995年4月,馬雲還因教學成績優良被評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在許多人看來,也許6年的教書生涯足以磨掉一個人的全部激情和想法,但馬雲並不是這樣。他不甘於平庸,即使前路艱險,他也要在危難之中勇敢往前衝。後來,馬雲毅然辭掉了高校老師的鐵飯碗,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離職,下海創業。
辭職時,學校的領導被馬雲的突然之舉搞懵了,大惑不解地盯著馬雲問:“馬老師,你不是在開玩笑吧?你書教得那麽好,為啥突然間辭職?是學校委屈你了嗎?”
“不,不是的。”馬雲連聲解釋,“學校對我挺好,我是想趁自己還年輕出去闖闖。”
後來,他靠著從親友那裏借來的2萬元錢,注冊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技術有限公司。就這樣,一個對互聯網技術一竅不通的人,卻建立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技術服務公司。
馬雲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一個人即使隻有三流的想法,但隻要有一流的實施,他就能一點點靠近成功。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用三流的想法,一流的實施創造了奇跡。許多創業者從擺地攤做起,從小地攤到開車擺地攤,到開門麵店,再到開公司做工廠,他們都是用“三流的想法,一流的實施”創造了奇跡。
一個想法,隻有在行動中才能慢慢綻放出它的色彩,如果原地不動,隻會讓這個想法枯萎。
剛剛踏入社會的我們都會有一段迷茫期,不知該做什麽好,費心盡力地想出一條絕世好商機,但遲遲不敢付諸行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句話也夠讓人迷茫的,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麽,隻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麽。因此在這段迷茫期裏一事無成,越來越迷茫。而馬雲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也許你完全不用知道自己想幹什麽,隻要現在就把心中的願望付諸實施,你就能從迷茫中一步步走出來。
2012年3月22日,馬雲在阿裏巴巴組織部會議上發表了講話,結尾時,他說“必須讓年輕人去衝”,“人成功的時候,都是自己有點擔心又害怕,稀裏糊塗的時候成功的。愣頭青特別容易成功,一下撞出去,想也沒想清楚,打了出去。想得很清楚的人基本上不太會成功的。”馬雲所講的這番話又是在突出行動的重要性,實際上成功人士大都是從懵懵懂懂的實踐中走出來的。
美國小說家瑪麗·羅伯茨女士一生寫了50部小說,是美國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有人曾問她是如何當上作家的。她說:“我從來不會懷疑我能當作家,但時間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母親,我丈夫和三個很小的孩子都需要照料。經濟危機使我們一無所有,要靠借錢過日子。你可以想象當時我的難處。”“既然如此,那你怎麽可能還有時間寫作呢?”“很簡單,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了這段苦日子再寫,而是給自己定了每一周的時間表,以小時為單位。這樣,既能照顧他們,又有時間寫作。”
那人關切地問她:“這會不會把你累垮?”她答道:“不,恰恰相反,我的生活因此走向春天。”
當許多人還在為自己的某個計劃而找時間的時候,有些人就已經下手了。如果你總是在為自己找借口,那麽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有所收獲。
有個年輕人頗有些才華,但也有些自負,他每天都擺出一副睥睨群雄的樣子,認為自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但他從來不好好地做事。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大發明家愛迪生,於是收起一貫的傲慢,趕忙過去請教:“大師啊,請問如何才能名揚天下?”愛迪生聽人說起過這個懶惰的青年,知道他的臭毛病,於是不慌不忙地告訴他:“等你死後,很快就會出名了。”
年輕人疑惑不解,問道:“為什麽一定要等到死後才會出名呢?”
愛迪生把他叫過來,誠懇地說道:“因為你一輩子都在對人宣揚你的夢想,卻從來不去行動,這樣等你死後,你的夢想也不會實現,人們就會經常提到你的名字,用以告誡那些隻會做白日夢,卻不肯動手行動的人。如此一來,你名揚天下的心願不就能夠達成了嗎?”
有些人抱怨缺少機遇,於是坐等機遇到來,幾年之後,機遇沒來,自己已經喪失了原來的鬥誌。有些人抱怨夢想太難實現,於是一拖再拖,有時幹脆將其甩到一邊,最終這些人也大多泯然眾人矣。其實,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經過無數次的穩紮穩打而有了質的飛躍。
我們總是感慨迷茫,或是抱怨缺少時機、條件不足,但是看看那些高效能人士吧,他們從來不為自己不能成功而找借口。他們的成功條件有時候或許隻有一個——行動起來。或許是我們的心太過浮躁,或許是我們對於成功沒有清醒的認識,那從現在開始,你要做的就是多去學習各種知識技能,擴大自己的視野;從每一件小事開始,認真做,堅持下去,隻要行動起來,夢想就有實現的一天。
馬雲在演講中經常會提到一句話:“大部分的中國創業者都是晚上想法千千萬,早上起來照樣穿衣上班。”他還說:“孫正義跟我有同一個觀點,一個方案是‘一流的idea,三流的實施’,另一個方案是‘一流的實施,三流的idea’,哪個好?我們共同選擇‘一流的實施,三流的idea’。”馬雲的這些觀點都在表明一個問題:行動的重要性。
看看我們周圍人,每個人都能口若懸河地說上一段,可是說完也就說完了,很少有人能夠把想法變成現實,因為他們相信,這就是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我們缺少行動,因為我們害怕,害怕什麽?害怕很多東西。後來,事情越積越多,有時候心裏就會產生壓抑,讓自己不能自拔,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而這一切的後果都源自我們沒有行動。事實上,當我們真正開始行動的時候,有許多很難想通的事都會豁然開朗。
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一種趨利求安的思想,害怕未知的東西,害怕自己的想法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遭遇很多難以想象的東西,但是,如果一直貪圖安逸,空有想法而不去行動的話,那麽事情是不是會一直朝著糟糕的方向發展呢?
1988年,24歲的馬雲從杭州師範學院畢業後,進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書。當時,杭師的校領導也很看重這個小個子青年,並用激將法勸他:“你能不能在這所學校教6年書?”馬雲當即允諾:“可以。”自此,馬雲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馬雲從來就是一個激情四射而又躁動不安的人,平靜的校園生活並不適合他,但是,馬雲又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既然答應了校領導的話,就要安心在學校教完6年書。於是,他隻好放下所有的“壯誌”和“抱負”,投身到英語教學中。馬雲的口才非常棒,他的講課方式不拘泥於傳統,非常獨到,而且總是能夠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讓學生們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他的課深受學生們喜愛。
就這樣,馬雲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了整整6年書,1995年4月,馬雲還因教學成績優良被評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在許多人看來,也許6年的教書生涯足以磨掉一個人的全部激情和想法,但馬雲並不是這樣。他不甘於平庸,即使前路艱險,他也要在危難之中勇敢往前衝。後來,馬雲毅然辭掉了高校老師的鐵飯碗,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離職,下海創業。
辭職時,學校的領導被馬雲的突然之舉搞懵了,大惑不解地盯著馬雲問:“馬老師,你不是在開玩笑吧?你書教得那麽好,為啥突然間辭職?是學校委屈你了嗎?”
“不,不是的。”馬雲連聲解釋,“學校對我挺好,我是想趁自己還年輕出去闖闖。”
後來,他靠著從親友那裏借來的2萬元錢,注冊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技術有限公司。就這樣,一個對互聯網技術一竅不通的人,卻建立了中國第一家互聯網技術服務公司。
馬雲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一個人即使隻有三流的想法,但隻要有一流的實施,他就能一點點靠近成功。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用三流的想法,一流的實施創造了奇跡。許多創業者從擺地攤做起,從小地攤到開車擺地攤,到開門麵店,再到開公司做工廠,他們都是用“三流的想法,一流的實施”創造了奇跡。
一個想法,隻有在行動中才能慢慢綻放出它的色彩,如果原地不動,隻會讓這個想法枯萎。
剛剛踏入社會的我們都會有一段迷茫期,不知該做什麽好,費心盡力地想出一條絕世好商機,但遲遲不敢付諸行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句話也夠讓人迷茫的,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麽,隻知道自己不喜歡做什麽。因此在這段迷茫期裏一事無成,越來越迷茫。而馬雲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也許你完全不用知道自己想幹什麽,隻要現在就把心中的願望付諸實施,你就能從迷茫中一步步走出來。
2012年3月22日,馬雲在阿裏巴巴組織部會議上發表了講話,結尾時,他說“必須讓年輕人去衝”,“人成功的時候,都是自己有點擔心又害怕,稀裏糊塗的時候成功的。愣頭青特別容易成功,一下撞出去,想也沒想清楚,打了出去。想得很清楚的人基本上不太會成功的。”馬雲所講的這番話又是在突出行動的重要性,實際上成功人士大都是從懵懵懂懂的實踐中走出來的。
美國小說家瑪麗·羅伯茨女士一生寫了50部小說,是美國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有人曾問她是如何當上作家的。她說:“我從來不會懷疑我能當作家,但時間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我母親,我丈夫和三個很小的孩子都需要照料。經濟危機使我們一無所有,要靠借錢過日子。你可以想象當時我的難處。”“既然如此,那你怎麽可能還有時間寫作呢?”“很簡單,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了這段苦日子再寫,而是給自己定了每一周的時間表,以小時為單位。這樣,既能照顧他們,又有時間寫作。”
那人關切地問她:“這會不會把你累垮?”她答道:“不,恰恰相反,我的生活因此走向春天。”
當許多人還在為自己的某個計劃而找時間的時候,有些人就已經下手了。如果你總是在為自己找借口,那麽相信你永遠也不會有所收獲。
有個年輕人頗有些才華,但也有些自負,他每天都擺出一副睥睨群雄的樣子,認為自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但他從來不好好地做事。有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大發明家愛迪生,於是收起一貫的傲慢,趕忙過去請教:“大師啊,請問如何才能名揚天下?”愛迪生聽人說起過這個懶惰的青年,知道他的臭毛病,於是不慌不忙地告訴他:“等你死後,很快就會出名了。”
年輕人疑惑不解,問道:“為什麽一定要等到死後才會出名呢?”
愛迪生把他叫過來,誠懇地說道:“因為你一輩子都在對人宣揚你的夢想,卻從來不去行動,這樣等你死後,你的夢想也不會實現,人們就會經常提到你的名字,用以告誡那些隻會做白日夢,卻不肯動手行動的人。如此一來,你名揚天下的心願不就能夠達成了嗎?”
有些人抱怨缺少機遇,於是坐等機遇到來,幾年之後,機遇沒來,自己已經喪失了原來的鬥誌。有些人抱怨夢想太難實現,於是一拖再拖,有時幹脆將其甩到一邊,最終這些人也大多泯然眾人矣。其實,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經過無數次的穩紮穩打而有了質的飛躍。
我們總是感慨迷茫,或是抱怨缺少時機、條件不足,但是看看那些高效能人士吧,他們從來不為自己不能成功而找借口。他們的成功條件有時候或許隻有一個——行動起來。或許是我們的心太過浮躁,或許是我們對於成功沒有清醒的認識,那從現在開始,你要做的就是多去學習各種知識技能,擴大自己的視野;從每一件小事開始,認真做,堅持下去,隻要行動起來,夢想就有實現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