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社交,但不需要把自己的整個人生都變成社交。如果我們時時刻刻都在乎每個人的感受和想法,在乎每個人的議論和評價,那麽,我們就會失去自我的空間,忽視自己的感受,泯滅自己的思想,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活著活著,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人不僅有活下來的本能,還有追求快樂和幸福的本能。當活下來的本能獲得滿足之後,追求快樂和幸福的本能就開始發揮作用。
在人踩人的層次中,驅使我們滿足生理和安全需求而努力活下來的,是生存本能。在人比人的層次中,促使我們滿足社交和尊重需求的,是追求快樂和幸福的本能。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接納和肯定,因為別人的接納和肯定能讓我們感覺到快樂和幸福。當聽到別人的讚美和表揚時,人的心裏會樂開了花,比吃了蜂蜜還要甜。正是出於追求快樂和幸福的目的,人才會努力去尋求別人的接納和肯定。
然而,快樂和幸福是內心的感受,這種感受有的淺,有的深;有的假,有的真;有的短暫,有的持久;有的能讓我們心靈成長,有的則讓我們心靈迷失和倒退。吃一頓好吃的東西,穿一件漂亮的衣服,看一道美麗的風景,聽一曲美妙的音樂等,都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但在所有的快樂和幸福當中,最真實、最高級、最深刻、最持久的則來自於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是一個不斷拓展自己的過程,它需要你聽從心的渴望,遵循自己的意願,努力突破自己、完善自己,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小我”擴展成“大我”。自我實現就像登山,需要你一步一個台階,用力去攀登,直到登頂。在這個過程中,你會不斷克服自己內心的懶惰和恐懼,不斷戰勝自己。當你最終站在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當你因克服懶惰和恐懼,提升了自己能力的時候;當你不留遺憾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時候,你會感到心滿意足,並獲得深刻而持久的幸福。因為你已經徹底改變了自己,你已經把一粒蘋果種子拓展成了滿樹的蘋果,你已經將自己的“小我”變成了“大我”。對於人生來說,天底下還有比這更真實、更深刻、更持久的快樂和幸福嗎?
然而,在攀登的旅途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其他的東西來誘惑你。也許會有美女走過來跟你打招呼:“帥哥,歇一歇吧,怪累的!”與美女待在一起,你會感到快樂和幸福。也許會有店小二對你說:“先生,過來坐一下嘛!我們這裏的美酒味道醇厚,空杯留香!”美酒會讓你感受到快樂,尤其重要的是,它還能讓你忘記痛苦和煩惱,忘記現實,飄飄欲仙。如果你無法抗拒這些誘惑,就此停下攀登的腳步,去追逐美女、美酒給你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那麽你就無法享受到登上山頂的快樂和幸福,即自我實現的快樂和幸福。到頭來,你會後悔不迭,覺得為了那些低級的幸福,犧牲了高級的幸福,真是太不值了。一個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就像一粒種子不能開花結果一樣,注定會悶悶不樂,遺憾終生!
生活充滿了誘惑,之所以稱之為誘惑,是因為這些東西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聽到一句恭維話,我們心裏會美滋滋的;賺到一筆錢,我們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做一次愛,我們能獲得巨大的快感……然而,如果隻沉浸在這些事情之中,我們很快就會感到膩味和空虛。每天酗酒,時間一長,你一定會變得頹廢。每天在美女堆裏混,長期下來,你一定會疲勞厭惡。因為這些快樂和幸福是很淺的,是來自於外部的,沒有觸及到靈魂。
更重要的是,這些充滿誘惑力的東西,還會讓我們迷失,遠離真實的自己,忘記人生最終的目的——實現自我價值。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一個美麗的食人島。這個小島孤懸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不僅有迷人的景色,還有豐富的淡水和食物。躺在食人島的沙灘上,曬著陽光,人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但可怕的是,這個充滿誘惑的小島卻會在黑夜來臨的時候將人吃掉。
顯然,電影中的食人島就是一個隱喻,它指的就是那些充滿誘惑、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卻又會讓我們迷失的東西。比如,金錢、美女、網絡、酒精和毒品。尤其是毒品,能給人帶來巨大的快樂感和幸福感。我曾在蘭州采訪過一個吸毒的人,問他為什麽要吸毒,他告訴我:“吸毒時的感覺美妙極了,要啥有啥,想啥來啥,飄飄欲仙。”有人說:“吸毒所帶來的快感是性高潮快感的一千倍!”人一旦沾上,就會對現實世界中的一切失去興趣,什麽美食,什麽美酒,什麽性愛,什麽工作,什麽網絡,什麽成功,什麽自我實現等,都不再對他們有任何吸引力,他們一門心思隻想從毒品中找到那種極致的幸福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人真的很奇怪,也很愚蠢。明明毒品給人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僅僅是一種幻覺,是假的,最終會毀滅自己,可是,還是有人會以這種毀滅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快樂和幸福。正如趙本山說的:“耗子給貓當三陪,掙錢不要命了!”
當然,吸毒是所有追求快樂而毀滅自我的方式當中最極端的一種,還有很多方式雖然不極端,卻十分普遍。例如,獲得別人的接納和肯定能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和幸福,但是,我們常常會壓抑自己、委屈自己,以失去自我的方式去追求這種快樂和幸福。結果,追著追著,便陷入了煩惱和痛苦之中。
追求幸福沒錯,錯的是以失去自我的方式追求。
掙錢也沒錯,但不能以失去自我的方式掙錢。
不過,遺憾的是,很多人正是以這種失去自我的方式在外麵的世界中忙忙碌碌。他們忙著掙錢買房買車,希望獲得別人的羨慕。她們忙著減肥,塑造魔鬼一樣的身材,希望滿足世俗的審美標準。他們忙著學習,考入名牌大學,希望滿足父母的期望,不給父母丟臉。這些人十分辛苦,不停地滿足著別人的期待、社會的潮流以及廣告的胃口,根本不顧及自己本來的價值。他們活著似乎隻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其人生就像是一場表演,觀眾的喜好決定了他們的幸福。
“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信,大家來看:“忙”字的左邊是一個豎心,右邊是一個“亡”字。意思就是,人一忙起來,心就消亡了,看不見了,找不著了。你在外麵忙著買第二套、第三套房,忙著與情人鬼混的時候,你的心卻在外麵流浪、消失了。所以,“忙”字的前麵,最適合加的一個字是“瞎”。你忙,卻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忙什麽,究竟為誰而忙,這難道不是瞎忙?你忙,卻把自己的心都丟掉了,這還不是瞎忙?丟掉了心的人是找不到自己的人。這些人在忙著追逐淺層次的快樂和幸福中,忘記了心的渴望,忘記了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他們活著活著,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的人,又怎麽談得上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呢?
為了逃避痛苦,我們會扔掉自己
看著那些拚命活給別人看的人失去理智、變得瘋狂,我常常懷疑:難道追逐快樂和幸福真有那麽大的動力,能推動他們即使失去自我,也在所不惜?這其中會不會還有別的原因、別的推動力?
經過觀察和思考,我終於明白了人性中有一條最重要的定律:為了追逐快樂,我們會努力;但為了逃避痛苦,我們會不遺餘力。
這條定律就像基因一樣根深蒂固在我們的心中。
也就是說,隻是為了追求快樂和幸福,還不足以驅使人拚命活給別人看,讓真實的自我消失在茫茫人群裏。實際上,驅使人拚命活給別人看的最大動力,不是追逐快樂和幸福,而是逃避痛苦。
如果你是一個正在追逐快樂和幸福的人。
我問你:“你快樂嗎?”
你回答說:“快樂!”
我又問:“你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
你又回答說:“滿意!”
接著,我對你說:“你看,你在北京混了十幾年了,一沒房,二沒車,那些與你一起畢業的同學,不是有了車,就是有了房。尤其是那個一直被你看不起的王小二,現在都已經是千萬富翁了。你再看看你自己,什麽都沒有,憑什麽快樂呢?簡直太沒出息了,真丟人!”
聽完這些話後,你還快樂嗎?你的胃是不是在翻滾?你的胸口是不是就像挨了一記悶棍,簡直透不過氣來,感到羞愧、丟人和無地自容,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立刻從這個地球上消失?為了不再被別人看不起,不再感到無地自容,你是不是會暗暗發誓:“哼,你瞧不起我,我就要好好活給你看。”於是,你會為了房子和車子,放棄自己固有的價值,消失在浩浩蕩蕩的人流中,成為又一個“櫥窗人”,又一個活給別人看的人。
毋庸置疑,被別人看不起、被別人嘲笑以及丟人是一種極其痛苦的感受,很少有人能夠承受。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我們會不遺餘力,即使以非理性的方式失去自我也在所不惜。這就難怪為什麽活給別人看的人會如此瘋狂,如此失去理智了。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被一些問題困擾著:
為什麽炒股時有那麽多人會追漲殺跌?
為什麽他們要采取這種非理性的行為?
為什麽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同樣的錯誤?
最後,我發現這些行為背後都有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那就是逃避痛苦。
人為了逃避痛苦會不擇手段、不遺餘力。如果你不能實現內心的超越,克服人性的這一弱點,你就無法解除追漲殺跌的魔咒,就會在股票市場中死得很慘。
追逐快樂往往並不能激發出一個人全部的力量,但在逃避痛苦時,人則會竭盡全力。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在股票上漲時獲得的快樂與人在股票下跌時承受的痛苦不是成正比的。如果說股票上漲時人獲得的快樂指數是1,那麽,下跌時,人承受的痛苦指數就會翻倍。股票上漲時,人為了追求快樂,所以不願拋掉股票。但在股票下跌時,人為了逃避痛苦,則會不惜代價,非理性地、瘋狂地割肉賣出股票。
我問許多在股票市場上割肉的朋友:“你們為什麽要在地板價上賣掉股票呢?”
一些朋友對我說:“別提了,每天看到自己的股票下跌太痛苦了,賣掉也就省事了,不用想它了。”
也有人說:“賣掉股票後,雖然賠得很慘,但畢竟解脫了,再也不用承受那種痛苦了。”
顯然,這些人賣出股票最深層的心理動力不是因為股票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要逃避痛苦。一個人逃避痛苦會采取非理性的行為,讓家庭陷入混亂。一群人逃避痛苦,則會兵敗如山倒,令股票市場崩盤。
我始終認為炒股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學行為,它更應該是一個心理學行為。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在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其實,說的就是這個心理學問題。
在證劵市場上,人為了逃避痛苦,會非理性地拋掉股票。同樣,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人為了逃避丟人的痛苦,逃避被別人看不起的痛苦,以及被別人嘲笑的痛苦,也會非理性地扔掉真實的自己。雖然被別人接納和肯定能給人帶來快樂和滿足,但與之相比,被別人看不起的痛苦卻更為強烈。
在這種痛苦麵前,接納所帶來的快樂微不足道。一百句好話給你帶來的快樂,其力度遠不及一句壞話給你造成的傷害。你一千次去讚美一個人,也無法消除一句羞辱和貶損的話在他心中留下的陰影。所以,被別人看不起的痛苦,遠遠大於被別人接納的快樂。為了逃避這種痛苦,人們會把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努力去迎合別人,從而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忽略自己獨特的價值,丟掉最真實的自己。
你可以刪節小說,不可以刪節人生
人生是一長串連續不斷的生命體驗,這其中有快樂和幸福,也有悲傷和痛苦。所有這些或快樂或痛苦的體驗集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人生。但人偏偏固執得要命,也愚蠢得要命,我們隻願體驗幸福,不願體驗痛苦。痛苦就像空氣,伴隨著每一條生命,根本無法擺脫。隻要你是一個正常的人,都會體驗到無窮無盡的痛苦。一方麵,現實生活是苦海無邊,你會為房子而痛苦,為愛人而痛苦,為孩子而痛苦,為不被別人接納而痛苦,為丟人而痛苦。另一方麵,你又不願意體驗這些痛苦。怎麽辦呢?於是大腦便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選擇性失憶。
選擇性失憶,就是有選擇地忘記那些痛苦的事情,記住那些幸福的事情。也就是拋棄那些痛苦、羞愧、丟人的人生體驗,保留那些體麵、光榮的經曆。這個辦法聰明倒是聰明,卻會導致一個問題:這樣的人生不是一個完整的版本,而是一個刪節版。對於《金瓶梅》這樣的小說,人們常常會刪除其色情淫穢的部分。對於自己的人生,大腦常常會刪除那些令人痛苦難堪的經曆。但不得不提醒的是,要實現自我,我們就必須原原本本接納全部的自己,而不是殘缺的自己,被刪節的自己。因為被刪節的人生是逃避痛苦的人生,是虛假的人生,也是不真實的人生。
人人都有逃避痛苦的傾向,即使是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統帥千軍萬馬的梟雄也不例外。據說張學良、李宗仁在請人寫回憶錄的時候,經常出現選擇性失憶。他們根本記不起那些曾經讓他們感到羞愧、丟人和痛苦的事情。所以,有時回憶錄也不靠譜,涉及到內心痛苦的陰影,絕大多數人都有逃避的心理。這些有勇氣在槍林彈雨中橫衝直闖,甚至殺人如麻的人,卻沒有勇氣麵對真實的人生。看來,要麵對真實的自己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關於選擇性失憶,我有一段親身經曆。
還是在讀大學的時候,每當周末,學校都會放映一些經典影片。一天,放映《魂斷藍橋》,票很緊俏。當我拿著票來到電影院時,有兩位女同學主動與我打起了招呼。一位女同學說:“我很想看這部電影,可有一點害怕!”
“有什麽可怕的呢?”我問。
“我拿的是一張假票,害怕被門衛發現!”女同學說。
美女有難,英雄當然要出手相助。
“你把假票給我,我給你這張真票,我一定能混進去!”一股豪氣從心中湧起。
後來的結果是,我被門衛發現並被扭送進了保衛處,整整在那裏被盤問了三個小時。回宿舍時,夜已深了。宿舍的同學說:“你小子跑到哪裏去了,有兩個女生急著找你,已來三趟了!”
聽完這話,我羞愧得無地自容。
我覺得自己愚蠢到了極點,丟人、後悔、自責和憤怒等情緒像一支支利箭,一齊射向我的內心,我痛苦極了。
為了不忍受這種痛苦,我選擇了逃跑。我找到了一個地縫,它就是自己的潛意識。我把這件事整個地逼進了自己的潛意識,而在意識中忘得幹幹淨淨。
20 年後,同學聚會,當那位女同學懷著愧疚的心情就這件事向我道歉時,奇怪的是,我卻根本記不起這件事了。經過她詳細的描述,這件事才從我的潛意識裏浮現出來,進入了自己的意識。即使是過去了20 年,當它被自己記起時,心中仍會湧出一種丟人的感覺。
這一親身經曆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既然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如此深刻,為什麽我會記不住呢?因為它給我造成的痛苦太強烈了,為了逃避痛苦,大腦自動進行了選擇性記憶,刪除了這一痛苦的經曆。
對於真實的自己來說,選擇性失憶是一種逃跑。
活著活著,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人不僅有活下來的本能,還有追求快樂和幸福的本能。當活下來的本能獲得滿足之後,追求快樂和幸福的本能就開始發揮作用。
在人踩人的層次中,驅使我們滿足生理和安全需求而努力活下來的,是生存本能。在人比人的層次中,促使我們滿足社交和尊重需求的,是追求快樂和幸福的本能。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接納和肯定,因為別人的接納和肯定能讓我們感覺到快樂和幸福。當聽到別人的讚美和表揚時,人的心裏會樂開了花,比吃了蜂蜜還要甜。正是出於追求快樂和幸福的目的,人才會努力去尋求別人的接納和肯定。
然而,快樂和幸福是內心的感受,這種感受有的淺,有的深;有的假,有的真;有的短暫,有的持久;有的能讓我們心靈成長,有的則讓我們心靈迷失和倒退。吃一頓好吃的東西,穿一件漂亮的衣服,看一道美麗的風景,聽一曲美妙的音樂等,都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但在所有的快樂和幸福當中,最真實、最高級、最深刻、最持久的則來自於自我實現。
自我實現是一個不斷拓展自己的過程,它需要你聽從心的渴望,遵循自己的意願,努力突破自己、完善自己,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小我”擴展成“大我”。自我實現就像登山,需要你一步一個台階,用力去攀登,直到登頂。在這個過程中,你會不斷克服自己內心的懶惰和恐懼,不斷戰勝自己。當你最終站在山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當你因克服懶惰和恐懼,提升了自己能力的時候;當你不留遺憾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時候,你會感到心滿意足,並獲得深刻而持久的幸福。因為你已經徹底改變了自己,你已經把一粒蘋果種子拓展成了滿樹的蘋果,你已經將自己的“小我”變成了“大我”。對於人生來說,天底下還有比這更真實、更深刻、更持久的快樂和幸福嗎?
然而,在攀登的旅途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其他的東西來誘惑你。也許會有美女走過來跟你打招呼:“帥哥,歇一歇吧,怪累的!”與美女待在一起,你會感到快樂和幸福。也許會有店小二對你說:“先生,過來坐一下嘛!我們這裏的美酒味道醇厚,空杯留香!”美酒會讓你感受到快樂,尤其重要的是,它還能讓你忘記痛苦和煩惱,忘記現實,飄飄欲仙。如果你無法抗拒這些誘惑,就此停下攀登的腳步,去追逐美女、美酒給你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那麽你就無法享受到登上山頂的快樂和幸福,即自我實現的快樂和幸福。到頭來,你會後悔不迭,覺得為了那些低級的幸福,犧牲了高級的幸福,真是太不值了。一個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就像一粒種子不能開花結果一樣,注定會悶悶不樂,遺憾終生!
生活充滿了誘惑,之所以稱之為誘惑,是因為這些東西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和幸福。聽到一句恭維話,我們心裏會美滋滋的;賺到一筆錢,我們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做一次愛,我們能獲得巨大的快感……然而,如果隻沉浸在這些事情之中,我們很快就會感到膩味和空虛。每天酗酒,時間一長,你一定會變得頹廢。每天在美女堆裏混,長期下來,你一定會疲勞厭惡。因為這些快樂和幸福是很淺的,是來自於外部的,沒有觸及到靈魂。
更重要的是,這些充滿誘惑力的東西,還會讓我們迷失,遠離真實的自己,忘記人生最終的目的——實現自我價值。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一個美麗的食人島。這個小島孤懸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不僅有迷人的景色,還有豐富的淡水和食物。躺在食人島的沙灘上,曬著陽光,人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但可怕的是,這個充滿誘惑的小島卻會在黑夜來臨的時候將人吃掉。
顯然,電影中的食人島就是一個隱喻,它指的就是那些充滿誘惑、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卻又會讓我們迷失的東西。比如,金錢、美女、網絡、酒精和毒品。尤其是毒品,能給人帶來巨大的快樂感和幸福感。我曾在蘭州采訪過一個吸毒的人,問他為什麽要吸毒,他告訴我:“吸毒時的感覺美妙極了,要啥有啥,想啥來啥,飄飄欲仙。”有人說:“吸毒所帶來的快感是性高潮快感的一千倍!”人一旦沾上,就會對現實世界中的一切失去興趣,什麽美食,什麽美酒,什麽性愛,什麽工作,什麽網絡,什麽成功,什麽自我實現等,都不再對他們有任何吸引力,他們一門心思隻想從毒品中找到那種極致的幸福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人真的很奇怪,也很愚蠢。明明毒品給人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僅僅是一種幻覺,是假的,最終會毀滅自己,可是,還是有人會以這種毀滅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快樂和幸福。正如趙本山說的:“耗子給貓當三陪,掙錢不要命了!”
當然,吸毒是所有追求快樂而毀滅自我的方式當中最極端的一種,還有很多方式雖然不極端,卻十分普遍。例如,獲得別人的接納和肯定能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和幸福,但是,我們常常會壓抑自己、委屈自己,以失去自我的方式去追求這種快樂和幸福。結果,追著追著,便陷入了煩惱和痛苦之中。
追求幸福沒錯,錯的是以失去自我的方式追求。
掙錢也沒錯,但不能以失去自我的方式掙錢。
不過,遺憾的是,很多人正是以這種失去自我的方式在外麵的世界中忙忙碌碌。他們忙著掙錢買房買車,希望獲得別人的羨慕。她們忙著減肥,塑造魔鬼一樣的身材,希望滿足世俗的審美標準。他們忙著學習,考入名牌大學,希望滿足父母的期望,不給父母丟臉。這些人十分辛苦,不停地滿足著別人的期待、社會的潮流以及廣告的胃口,根本不顧及自己本來的價值。他們活著似乎隻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其人生就像是一場表演,觀眾的喜好決定了他們的幸福。
“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信,大家來看:“忙”字的左邊是一個豎心,右邊是一個“亡”字。意思就是,人一忙起來,心就消亡了,看不見了,找不著了。你在外麵忙著買第二套、第三套房,忙著與情人鬼混的時候,你的心卻在外麵流浪、消失了。所以,“忙”字的前麵,最適合加的一個字是“瞎”。你忙,卻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忙什麽,究竟為誰而忙,這難道不是瞎忙?你忙,卻把自己的心都丟掉了,這還不是瞎忙?丟掉了心的人是找不到自己的人。這些人在忙著追逐淺層次的快樂和幸福中,忘記了心的渴望,忘記了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他們活著活著,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一個不知道自己是誰的人,又怎麽談得上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呢?
為了逃避痛苦,我們會扔掉自己
看著那些拚命活給別人看的人失去理智、變得瘋狂,我常常懷疑:難道追逐快樂和幸福真有那麽大的動力,能推動他們即使失去自我,也在所不惜?這其中會不會還有別的原因、別的推動力?
經過觀察和思考,我終於明白了人性中有一條最重要的定律:為了追逐快樂,我們會努力;但為了逃避痛苦,我們會不遺餘力。
這條定律就像基因一樣根深蒂固在我們的心中。
也就是說,隻是為了追求快樂和幸福,還不足以驅使人拚命活給別人看,讓真實的自我消失在茫茫人群裏。實際上,驅使人拚命活給別人看的最大動力,不是追逐快樂和幸福,而是逃避痛苦。
如果你是一個正在追逐快樂和幸福的人。
我問你:“你快樂嗎?”
你回答說:“快樂!”
我又問:“你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
你又回答說:“滿意!”
接著,我對你說:“你看,你在北京混了十幾年了,一沒房,二沒車,那些與你一起畢業的同學,不是有了車,就是有了房。尤其是那個一直被你看不起的王小二,現在都已經是千萬富翁了。你再看看你自己,什麽都沒有,憑什麽快樂呢?簡直太沒出息了,真丟人!”
聽完這些話後,你還快樂嗎?你的胃是不是在翻滾?你的胸口是不是就像挨了一記悶棍,簡直透不過氣來,感到羞愧、丟人和無地自容,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立刻從這個地球上消失?為了不再被別人看不起,不再感到無地自容,你是不是會暗暗發誓:“哼,你瞧不起我,我就要好好活給你看。”於是,你會為了房子和車子,放棄自己固有的價值,消失在浩浩蕩蕩的人流中,成為又一個“櫥窗人”,又一個活給別人看的人。
毋庸置疑,被別人看不起、被別人嘲笑以及丟人是一種極其痛苦的感受,很少有人能夠承受。為了逃避這種痛苦,我們會不遺餘力,即使以非理性的方式失去自我也在所不惜。這就難怪為什麽活給別人看的人會如此瘋狂,如此失去理智了。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被一些問題困擾著:
為什麽炒股時有那麽多人會追漲殺跌?
為什麽他們要采取這種非理性的行為?
為什麽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同樣的錯誤?
最後,我發現這些行為背後都有一股強大的推動力,那就是逃避痛苦。
人為了逃避痛苦會不擇手段、不遺餘力。如果你不能實現內心的超越,克服人性的這一弱點,你就無法解除追漲殺跌的魔咒,就會在股票市場中死得很慘。
追逐快樂往往並不能激發出一個人全部的力量,但在逃避痛苦時,人則會竭盡全力。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在股票上漲時獲得的快樂與人在股票下跌時承受的痛苦不是成正比的。如果說股票上漲時人獲得的快樂指數是1,那麽,下跌時,人承受的痛苦指數就會翻倍。股票上漲時,人為了追求快樂,所以不願拋掉股票。但在股票下跌時,人為了逃避痛苦,則會不惜代價,非理性地、瘋狂地割肉賣出股票。
我問許多在股票市場上割肉的朋友:“你們為什麽要在地板價上賣掉股票呢?”
一些朋友對我說:“別提了,每天看到自己的股票下跌太痛苦了,賣掉也就省事了,不用想它了。”
也有人說:“賣掉股票後,雖然賠得很慘,但畢竟解脫了,再也不用承受那種痛苦了。”
顯然,這些人賣出股票最深層的心理動力不是因為股票不好,而是因為他們要逃避痛苦。一個人逃避痛苦會采取非理性的行為,讓家庭陷入混亂。一群人逃避痛苦,則會兵敗如山倒,令股票市場崩盤。
我始終認為炒股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學行為,它更應該是一個心理學行為。巴菲特的名言:“在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在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其實,說的就是這個心理學問題。
在證劵市場上,人為了逃避痛苦,會非理性地拋掉股票。同樣,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人為了逃避丟人的痛苦,逃避被別人看不起的痛苦,以及被別人嘲笑的痛苦,也會非理性地扔掉真實的自己。雖然被別人接納和肯定能給人帶來快樂和滿足,但與之相比,被別人看不起的痛苦卻更為強烈。
在這種痛苦麵前,接納所帶來的快樂微不足道。一百句好話給你帶來的快樂,其力度遠不及一句壞話給你造成的傷害。你一千次去讚美一個人,也無法消除一句羞辱和貶損的話在他心中留下的陰影。所以,被別人看不起的痛苦,遠遠大於被別人接納的快樂。為了逃避這種痛苦,人們會把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努力去迎合別人,從而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忽略自己獨特的價值,丟掉最真實的自己。
你可以刪節小說,不可以刪節人生
人生是一長串連續不斷的生命體驗,這其中有快樂和幸福,也有悲傷和痛苦。所有這些或快樂或痛苦的體驗集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人生。但人偏偏固執得要命,也愚蠢得要命,我們隻願體驗幸福,不願體驗痛苦。痛苦就像空氣,伴隨著每一條生命,根本無法擺脫。隻要你是一個正常的人,都會體驗到無窮無盡的痛苦。一方麵,現實生活是苦海無邊,你會為房子而痛苦,為愛人而痛苦,為孩子而痛苦,為不被別人接納而痛苦,為丟人而痛苦。另一方麵,你又不願意體驗這些痛苦。怎麽辦呢?於是大腦便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選擇性失憶。
選擇性失憶,就是有選擇地忘記那些痛苦的事情,記住那些幸福的事情。也就是拋棄那些痛苦、羞愧、丟人的人生體驗,保留那些體麵、光榮的經曆。這個辦法聰明倒是聰明,卻會導致一個問題:這樣的人生不是一個完整的版本,而是一個刪節版。對於《金瓶梅》這樣的小說,人們常常會刪除其色情淫穢的部分。對於自己的人生,大腦常常會刪除那些令人痛苦難堪的經曆。但不得不提醒的是,要實現自我,我們就必須原原本本接納全部的自己,而不是殘缺的自己,被刪節的自己。因為被刪節的人生是逃避痛苦的人生,是虛假的人生,也是不真實的人生。
人人都有逃避痛苦的傾向,即使是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統帥千軍萬馬的梟雄也不例外。據說張學良、李宗仁在請人寫回憶錄的時候,經常出現選擇性失憶。他們根本記不起那些曾經讓他們感到羞愧、丟人和痛苦的事情。所以,有時回憶錄也不靠譜,涉及到內心痛苦的陰影,絕大多數人都有逃避的心理。這些有勇氣在槍林彈雨中橫衝直闖,甚至殺人如麻的人,卻沒有勇氣麵對真實的人生。看來,要麵對真實的自己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關於選擇性失憶,我有一段親身經曆。
還是在讀大學的時候,每當周末,學校都會放映一些經典影片。一天,放映《魂斷藍橋》,票很緊俏。當我拿著票來到電影院時,有兩位女同學主動與我打起了招呼。一位女同學說:“我很想看這部電影,可有一點害怕!”
“有什麽可怕的呢?”我問。
“我拿的是一張假票,害怕被門衛發現!”女同學說。
美女有難,英雄當然要出手相助。
“你把假票給我,我給你這張真票,我一定能混進去!”一股豪氣從心中湧起。
後來的結果是,我被門衛發現並被扭送進了保衛處,整整在那裏被盤問了三個小時。回宿舍時,夜已深了。宿舍的同學說:“你小子跑到哪裏去了,有兩個女生急著找你,已來三趟了!”
聽完這話,我羞愧得無地自容。
我覺得自己愚蠢到了極點,丟人、後悔、自責和憤怒等情緒像一支支利箭,一齊射向我的內心,我痛苦極了。
為了不忍受這種痛苦,我選擇了逃跑。我找到了一個地縫,它就是自己的潛意識。我把這件事整個地逼進了自己的潛意識,而在意識中忘得幹幹淨淨。
20 年後,同學聚會,當那位女同學懷著愧疚的心情就這件事向我道歉時,奇怪的是,我卻根本記不起這件事了。經過她詳細的描述,這件事才從我的潛意識裏浮現出來,進入了自己的意識。即使是過去了20 年,當它被自己記起時,心中仍會湧出一種丟人的感覺。
這一親身經曆不由得引起我的思考:既然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如此深刻,為什麽我會記不住呢?因為它給我造成的痛苦太強烈了,為了逃避痛苦,大腦自動進行了選擇性記憶,刪除了這一痛苦的經曆。
對於真實的自己來說,選擇性失憶是一種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