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第66屆聯合國大會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項基本目標,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目標和期望,決議將今後每年的3月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國際幸福日”的確立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它明晰了“幸福”是“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
人這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得到幸福。“幸福的人群在生活的各種層麵上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誼、收入、工作表現以及健康。”這是積極心理學家桑婭·呂波密斯基等人通過多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有一位年輕人,不管做什麽事,都是以失敗告終,幸福感離他真的太遙遠了。他覺得老天爺對他太不公平了,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倒黴了,於是他跑去一座很有名的山上,找了一個道行很深的禪師,詢問他自己的“好運”什麽時候到來,自己的幸福到底在哪裏。
“大師,世界上真有命運之說嗎?”
“是的。”禪師輕輕地回答。
“那我這二十多年來,一直都不順利,是不是過了三十歲之後,好運就會來了呢?就會感覺到幸福了呢?”
禪師讓年輕人伸出左手,他指著年輕人掌心的幾條紋路告訴他:“這條是愛情線,這條是事業線,這條是生命線。”
年輕人點點頭。禪師讓年輕人將手握起,問他:“你手裏握著的是什麽線?”
“愛情線、事業線和生命線啊!”年輕人很幹脆地答道。
禪師笑了笑,不再說什麽,擺擺手示意他離開。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吉爾伯特認為:我們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人們應當理智地購買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礎值”。
幸福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裏,隻是年輕人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有人說,人們製訂的所有目標的終點,都是幸福的彼岸。其實,人們每一天都走在幸福的路上,幸福沒有終點,每一天所做的事也都會是幸福的,隻是你沒有感覺到而已。
平順的人生是不存在的。這位年輕人隻看到自己的不順利,沒有看到這些不順給他積累了經驗教訓,他不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
“幸福基礎值”是人與生俱來就有的,生活中所獲得的成功或是遭受的失敗挫折隻能暫時改變我們的快樂水平,其對我們的幸福指數影響是不會太大的。
幸福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每時每刻都存在。所以,請不要再高呼自己“不幸”,別再為自己的不順氣餒,隻要一如既往地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幸福自然就會伴隨在你左右。
延伸閱讀: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教授關於“幸福”最鮮明的觀點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類可以預見未來,因此人類也就有了區別於其他所有動物的幸福感;但是,人類對於未來自己的“情感預期”,往往和實際有著很大的預測、預期偏差。
2012年4月25日,香港宣布自2013年起,公立和私立醫院將停收“雙非”(夫婦雙方皆非港人)的孕婦。香港彈丸之地,人口密度過高,如果夫妻雙方都是內地人士,懷孕的準媽媽跑到香港生孩子,讓孩子變成香港人,明顯占用了香港的有限資源。故92%受訪的香港市民讚成“雙非”子女不獲居港權。
內地公民向往香港的熱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香港民眾的普遍心態也要理解。雖說大家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大家都覺得去香港生孩子,讓孩子成為香港人,對孩子的將來利大於弊,可是這種追求幸福的方式卻是不可取的。因為這種幸福是建立在減弱他人的幸福之上,是不合情理的。
“雙非”孕婦一定要把孩子生在香港,難道說孩子在香港出生幸福指數才會更高?難道在大陸出生的孩子,就不能獲得跟在香港出生的孩子一樣的幸福?“雙非”孕婦想通過改變不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環境、生存環境和社會環境而達到讓自己的孩子更幸福的目的,以為去了香港這些環境都會得到一定的改善,這個預期是好的,但是香港宣布停收“雙非”孕婦了,使她們的預期產生了偏差,於是就會產生失落感。但是,這種失落感的持續時間不會很長。
因為追求幸福的途徑有很多。大陸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雖說現在跟香港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但是我們相信,假以時日一定會接近香港的。
哈佛成功秘籍:
六個提高“幸福基礎值”的方式:
1.積極樂觀地看待事物。真正的樂觀是全麵積極的,而非一味盲目樂天。睿智的人並不欺騙自己說每件事的發生都是為了冥冥之中一個最好的結果,但他們有能力在所有狀況中選擇一個最積極的態度。
2.確立符合自身價值的人生目標。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個人興趣和自身價值統一起來,不僅會大幅提高一個人的幸福水平,而且能幫助化解內在衝突、獲得動力、取得成功。選擇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不太難,難的是深刻理解自己的最高價值和畢生興趣。
3.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經常挑戰自身極限的人,他們的“幸福基礎值”不再是一條水平線,而是一條波動上行的曲線。因為真正的自信自尊,並非來自他人的鼓勵誇獎,而是來自實實在在的現實成就。
4.親密穩固的人際關係。如果你認為擁有良好關係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個正確的人,那麽產生矛盾的時候自然會覺得是“那個人”選錯了;如果你覺得擁有良好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兩人日常的點滴經營,那麽出了問題你就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5.感恩、欣賞和發現。向外在世界感恩,收獲的是內在幸福。偶爾的感恩帶來偶爾的快樂,養成記錄生活中點滴感動的習慣則會提高一個人的幸福指數。
6.身體與心靈的協調。運動是人類的自然常態,科技的進步雖免去了人類狩獵耕作的勞苦,然而我們的身體並沒有相應改變,成天在電腦前坐著不動,事實上相當於在服用憂鬱毒藥。對身體的關照,既在於“動”也在於“靜”。
哈佛考考你:
小美女的年齡
題目:有一位經理,他有三個女兒,三個女兒的年齡加起來等於13,三個女兒的年齡乘起來等於經理自己的年齡。有一個下屬已經知道經理的年齡了,但仍不能確定經理三個女兒的年齡,這時經理說,隻有一個女兒的頭發是黑的,然後這個下屬就知道了經理三個女兒的年齡了。請問三個女兒的年齡分別是多少?
答案:經理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年齡為2歲,大女兒是9歲,他本人36歲。經理說隻有一個女兒的頭發是黑色的,說明隻有一個女兒長大了,頭發變黑了,其餘兩個還處於幼年時期,發色應該很淡,年齡應該小於3歲。故有以下幾種情況:1x1x11=11,1x2x10=20,1x3x9=27,1x6x6=36,2x2x9=36。經理的年齡應該不會是11歲、20和27歲。故隻剩下1x6x6=36,2x2x9=36,這就說明,經理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如果經理的三個女兒分別為1歲、6歲、6歲的話,那麽就不止一個女兒的頭發是黑色的了,故經理三個女兒的年齡分別為2歲、2歲、9歲。
富有的人未必幸福,幸福的人也未必都很富有,財富與幸福之間的關係很微妙。財富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財富,一種是精神財富。物質財富是幸福的經濟基礎和可靠保障,但是又不能完全決定人幸福與否,隻有精神財富才是幸福的源泉和精髓。
人這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得到幸福。“幸福的人群在生活的各種層麵上都非常成功,包括婚姻、友誼、收入、工作表現以及健康。”這是積極心理學家桑婭·呂波密斯基等人通過多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有一位年輕人,不管做什麽事,都是以失敗告終,幸福感離他真的太遙遠了。他覺得老天爺對他太不公平了,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倒黴了,於是他跑去一座很有名的山上,找了一個道行很深的禪師,詢問他自己的“好運”什麽時候到來,自己的幸福到底在哪裏。
“大師,世界上真有命運之說嗎?”
“是的。”禪師輕輕地回答。
“那我這二十多年來,一直都不順利,是不是過了三十歲之後,好運就會來了呢?就會感覺到幸福了呢?”
禪師讓年輕人伸出左手,他指著年輕人掌心的幾條紋路告訴他:“這條是愛情線,這條是事業線,這條是生命線。”
年輕人點點頭。禪師讓年輕人將手握起,問他:“你手裏握著的是什麽線?”
“愛情線、事業線和生命線啊!”年輕人很幹脆地答道。
禪師笑了笑,不再說什麽,擺擺手示意他離開。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吉爾伯特認為:我們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人們應當理智地購買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礎值”。
幸福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裏,隻是年輕人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有人說,人們製訂的所有目標的終點,都是幸福的彼岸。其實,人們每一天都走在幸福的路上,幸福沒有終點,每一天所做的事也都會是幸福的,隻是你沒有感覺到而已。
平順的人生是不存在的。這位年輕人隻看到自己的不順利,沒有看到這些不順給他積累了經驗教訓,他不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
“幸福基礎值”是人與生俱來就有的,生活中所獲得的成功或是遭受的失敗挫折隻能暫時改變我們的快樂水平,其對我們的幸福指數影響是不會太大的。
幸福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每時每刻都存在。所以,請不要再高呼自己“不幸”,別再為自己的不順氣餒,隻要一如既往地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幸福自然就會伴隨在你左右。
延伸閱讀: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教授關於“幸福”最鮮明的觀點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類可以預見未來,因此人類也就有了區別於其他所有動物的幸福感;但是,人類對於未來自己的“情感預期”,往往和實際有著很大的預測、預期偏差。
2012年4月25日,香港宣布自2013年起,公立和私立醫院將停收“雙非”(夫婦雙方皆非港人)的孕婦。香港彈丸之地,人口密度過高,如果夫妻雙方都是內地人士,懷孕的準媽媽跑到香港生孩子,讓孩子變成香港人,明顯占用了香港的有限資源。故92%受訪的香港市民讚成“雙非”子女不獲居港權。
內地公民向往香港的熱切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香港民眾的普遍心態也要理解。雖說大家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大家都覺得去香港生孩子,讓孩子成為香港人,對孩子的將來利大於弊,可是這種追求幸福的方式卻是不可取的。因為這種幸福是建立在減弱他人的幸福之上,是不合情理的。
“雙非”孕婦一定要把孩子生在香港,難道說孩子在香港出生幸福指數才會更高?難道在大陸出生的孩子,就不能獲得跟在香港出生的孩子一樣的幸福?“雙非”孕婦想通過改變不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環境、生存環境和社會環境而達到讓自己的孩子更幸福的目的,以為去了香港這些環境都會得到一定的改善,這個預期是好的,但是香港宣布停收“雙非”孕婦了,使她們的預期產生了偏差,於是就會產生失落感。但是,這種失落感的持續時間不會很長。
因為追求幸福的途徑有很多。大陸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雖說現在跟香港比起來還是有些差距,但是我們相信,假以時日一定會接近香港的。
哈佛成功秘籍:
六個提高“幸福基礎值”的方式:
1.積極樂觀地看待事物。真正的樂觀是全麵積極的,而非一味盲目樂天。睿智的人並不欺騙自己說每件事的發生都是為了冥冥之中一個最好的結果,但他們有能力在所有狀況中選擇一個最積極的態度。
2.確立符合自身價值的人生目標。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個人興趣和自身價值統一起來,不僅會大幅提高一個人的幸福水平,而且能幫助化解內在衝突、獲得動力、取得成功。選擇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不太難,難的是深刻理解自己的最高價值和畢生興趣。
3.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經常挑戰自身極限的人,他們的“幸福基礎值”不再是一條水平線,而是一條波動上行的曲線。因為真正的自信自尊,並非來自他人的鼓勵誇獎,而是來自實實在在的現實成就。
4.親密穩固的人際關係。如果你認為擁有良好關係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個正確的人,那麽產生矛盾的時候自然會覺得是“那個人”選錯了;如果你覺得擁有良好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兩人日常的點滴經營,那麽出了問題你就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5.感恩、欣賞和發現。向外在世界感恩,收獲的是內在幸福。偶爾的感恩帶來偶爾的快樂,養成記錄生活中點滴感動的習慣則會提高一個人的幸福指數。
6.身體與心靈的協調。運動是人類的自然常態,科技的進步雖免去了人類狩獵耕作的勞苦,然而我們的身體並沒有相應改變,成天在電腦前坐著不動,事實上相當於在服用憂鬱毒藥。對身體的關照,既在於“動”也在於“靜”。
哈佛考考你:
小美女的年齡
題目:有一位經理,他有三個女兒,三個女兒的年齡加起來等於13,三個女兒的年齡乘起來等於經理自己的年齡。有一個下屬已經知道經理的年齡了,但仍不能確定經理三個女兒的年齡,這時經理說,隻有一個女兒的頭發是黑的,然後這個下屬就知道了經理三個女兒的年齡了。請問三個女兒的年齡分別是多少?
答案:經理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年齡為2歲,大女兒是9歲,他本人36歲。經理說隻有一個女兒的頭發是黑色的,說明隻有一個女兒長大了,頭發變黑了,其餘兩個還處於幼年時期,發色應該很淡,年齡應該小於3歲。故有以下幾種情況:1x1x11=11,1x2x10=20,1x3x9=27,1x6x6=36,2x2x9=36。經理的年齡應該不會是11歲、20和27歲。故隻剩下1x6x6=36,2x2x9=36,這就說明,經理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如果經理的三個女兒分別為1歲、6歲、6歲的話,那麽就不止一個女兒的頭發是黑色的了,故經理三個女兒的年齡分別為2歲、2歲、9歲。
富有的人未必幸福,幸福的人也未必都很富有,財富與幸福之間的關係很微妙。財富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財富,一種是精神財富。物質財富是幸福的經濟基礎和可靠保障,但是又不能完全決定人幸福與否,隻有精神財富才是幸福的源泉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