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季雲滔內心震撼院長親自審問一個小人物時,帝國的北疆戰火如火如荼。
升龍江,一條源自西北台州,橫貫泲洲中部,流經東北薄洲南部後轉向入中部冀洲,後流經動陽洲,最後南下東南神洲後入海。
泲洲中部有一處叫泲中關的要塞,建立在升龍江不足百丈江麵最窄的咽喉,是泲洲北境至南境的最後一道天險,要塞後,即是如今的泲洲的行政中心,開陽府。
自入冬後,江水冰封,北晉大軍借機跨過升龍江。新任北伐總兵收攏軍隊防守開陽府,導致北晉步步蠶食開陽府外各個城市要塞。
北晉大軍久攻泲中關不下,圍城數月,外無援兵,內無糧草。
泲洲的最後一道天險,泲中關岌岌可危。
就在此時,天色微亮,一隻來自西南戎洲的兩千土司兵,與最南方的次洲遠道而來的四千重甲步兵趁著夜色出現在泲中關十裏外,與泲洲關外的十幾萬北晉大軍對峙。
這四千步兵的指揮官叫顧林,土生土長的次洲人,從小家境貧寒。嘉春八年高中舉人回到家鄉做官,後棄筆從戎,率兵征戰南疆。
土司軍隊的主將顧林還未知曉姓名,隻知道是來自戎洲的一隻土司武裝,因使用的武器是為上色的白木製作的長槍,因此被稱為白杆兵。
顧林此時內心焦急,不時的朝著開陽府方向瞭望。出兵前與薄洲重騎約定,他們負責吸引北晉大軍注意力,薄洲重騎則突入北晉中軍,迫使北晉主將退兵。
但天色已經漸亮,北晉軍隊列陣以待,始終不見薄洲重騎一馬一騎。
“嘟~……”
淒慘的號角在黑壓壓的人群中環繞,傳到顧林的耳中,那是土司兵在向己方示警。
“騎兵……虎豹騎……變陣……”
顧林看到天際處出現一排排黑甲騎兵,對著身旁的傳令兵大喊著。
他們是北晉的虎豹騎,而非薄洲重騎!
因為之前戰術是為了吸引北晉大軍,擺出的是攻擊陣型,用來對抗騎兵就是雞蛋碰石頭般脆弱。
四千人立即轉換身位,大盾手、弓弩手、刀盾手、長槍手在戰鼓聲的節奏中有序的變化著。
但騎兵的速度太快,頃刻間已不足五裏。
就在顧林指揮布陣時,兩千白杆兵已經擺好品字形方陣擋在了虎豹騎前進的方向。
白杆兵將領高舉著手中戰刀,緊盯著極速接近的騎兵。
“放箭~”
騎兵突進距離五百步時,戰刀揮下,方陣後方箭矢離弦破空而去,騎兵身子一歪,斜掛在戰馬一側躲避著箭矢。
騎兵並未衝進方陣,出現人仰馬翻的情況,極速靠近的騎兵朝兩側轉去,藏在馬腹後的騎兵張弓搭箭,白杆兵的前排瞬間倒下一片。
第一波,第二波,直至第三波,披著重甲的騎兵擺出錐子形直撲品字中央。白杆兵方陣後射出的箭矢被堅硬的重甲彈開,重甲騎兵猶如錐子般狠狠的紮入白杆兵方陣,瞬間哀嚎四起,殺聲震天。
先前衝陣的輕騎繞到方陣後方,憑借嫻熟的馬上功夫不斷射殺手握白杆長槍的白杆兵。品字方陣被重騎分割,無法有效聚集反擊。
一炷香後,白杆兵逐漸被分割圍殺,雖然抵抗不曾停止,但被徹底消滅隻是時間問題。
北晉騎兵使用輕騎遠距離消耗,重騎破陣的戰法,一炷香便毫不意外的擊潰了一隻兩千人的輕甲步兵。
也正是這短暫的一炷香時間,顧林指揮軍隊轉換成功陣型,成功幹擾了北晉騎兵企圖快速突擊,分割圍殺這四千重甲步兵的計劃。
現在,要徹底消滅這隻僅四千人的重甲步兵,要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預期。
看著四周合圍上來的北晉敵軍,顧林活動了僵硬的手指關節,拔出佩劍,環視著這群跟隨他南征北戰多年的將士,激昂慷慨,語氣卻有些傷感的說道:
“薄洲南宮氏,畏敵怯戰,為自己一族利益,致於同袍生死不顧,致於泲洲百萬百姓不管,致於大昭江山不顧。原本,我以為本將與眾將士孤軍奮戰,就在剛才,一支我們不知道其番號,不知道其名字的軍隊,用他們鮮活的生命給我們創造了寶貴的時間。本將隻知道他們與我們一樣都來自遙遠的南方,他們,來到此地,不為名更不為利,他們為的隻是希望我大昭驅逐外敵,保社稷一統,百姓安居樂業,他們用自己生命證明。現在,輪到我們次洲男兒,殺敵報國,就在此刻”
說完,顧林策馬在陣中高喊:“不破敵軍,死戰不休”
眾將士舉著手中的武器、盾牌大喊:
“不破敵軍,死戰不休”
“不破敵軍,死戰不休……”
北晉大軍並未給顧林的次洲軍多少戰時動員時間,組成戰陣的步兵手持大盾一步步靠近,弓弩手藏於大盾後,騎兵在外圍環視,勢必要一鼓作氣吃掉這隻重甲步兵。
兩軍接近一百步,弓弩箭矢如蝗蟲般遮天蔽日撲向對方戰陣中。箭矢插滿了大盾,偶爾有幾隻利箭從縫隙間射倒了龜縮著的士兵,兩道盾牆逐漸拉近。
兩軍相距十幾步,雙方大盾縫隙中刺出密集的槍林,隨著北晉軍步步逼近,兩座槍林開始交錯突刺。
次洲軍全身重甲,北晉軍的長槍一時間無法破開次洲軍的陣形,雙方進入短暫的拉鋸戰。密集的槍林中不斷有士兵被刺中要害,但由於陣型緊密,死去的士兵軟軟的立在人海中,鮮血順著還未冷卻的身體流淌在雪地裏,積雪逐漸被冒著熱氣的血液融化。
弓箭手晃動著手臂恢複體力,而弩箭手可以不間斷的朝著敵軍人潮發射弩箭,雖然射速有限,但不會有弓箭手連開十幾弓就得停下恢複。
腥紅的泥潭不斷在兩軍腳下匯集,踐踏。
“嗚……嗚……嗚……”
北晉號角傳遍戰場,無法突破次洲軍陣的北晉士兵開始有序的脫離戰場,逐漸後撤。
次洲軍借此立即補缺傷亡空缺,收縮防禦圈,搬運屍體擋在陣前,當做障礙物。
一次交鋒,次洲軍就傷亡了五六百重甲步兵,可想而知此次圍攻泲中關的這隻北晉軍隊是何等的精銳,要塞裏的大昭軍隊防守得有多艱難。
顧林騎著戰馬在戰陣中央,扭頭看了一眼白杆兵的位置,那邊的戰鬥基本上已經結束。顧林能清清楚楚的看到北晉騎兵在挨個割下白杆兵陣亡士兵的右耳,有些割得多了就用一個繩子串成一串,掛在脖子上。
他知道,他的右耳也會被北晉士兵割下去邀軍功,雖然北晉第一次破陣失敗退去,但顧林自己很清楚,自己這四千重甲步兵根本沒有退路,被全殲也隻是時間問題!
升龍江,一條源自西北台州,橫貫泲洲中部,流經東北薄洲南部後轉向入中部冀洲,後流經動陽洲,最後南下東南神洲後入海。
泲洲中部有一處叫泲中關的要塞,建立在升龍江不足百丈江麵最窄的咽喉,是泲洲北境至南境的最後一道天險,要塞後,即是如今的泲洲的行政中心,開陽府。
自入冬後,江水冰封,北晉大軍借機跨過升龍江。新任北伐總兵收攏軍隊防守開陽府,導致北晉步步蠶食開陽府外各個城市要塞。
北晉大軍久攻泲中關不下,圍城數月,外無援兵,內無糧草。
泲洲的最後一道天險,泲中關岌岌可危。
就在此時,天色微亮,一隻來自西南戎洲的兩千土司兵,與最南方的次洲遠道而來的四千重甲步兵趁著夜色出現在泲中關十裏外,與泲洲關外的十幾萬北晉大軍對峙。
這四千步兵的指揮官叫顧林,土生土長的次洲人,從小家境貧寒。嘉春八年高中舉人回到家鄉做官,後棄筆從戎,率兵征戰南疆。
土司軍隊的主將顧林還未知曉姓名,隻知道是來自戎洲的一隻土司武裝,因使用的武器是為上色的白木製作的長槍,因此被稱為白杆兵。
顧林此時內心焦急,不時的朝著開陽府方向瞭望。出兵前與薄洲重騎約定,他們負責吸引北晉大軍注意力,薄洲重騎則突入北晉中軍,迫使北晉主將退兵。
但天色已經漸亮,北晉軍隊列陣以待,始終不見薄洲重騎一馬一騎。
“嘟~……”
淒慘的號角在黑壓壓的人群中環繞,傳到顧林的耳中,那是土司兵在向己方示警。
“騎兵……虎豹騎……變陣……”
顧林看到天際處出現一排排黑甲騎兵,對著身旁的傳令兵大喊著。
他們是北晉的虎豹騎,而非薄洲重騎!
因為之前戰術是為了吸引北晉大軍,擺出的是攻擊陣型,用來對抗騎兵就是雞蛋碰石頭般脆弱。
四千人立即轉換身位,大盾手、弓弩手、刀盾手、長槍手在戰鼓聲的節奏中有序的變化著。
但騎兵的速度太快,頃刻間已不足五裏。
就在顧林指揮布陣時,兩千白杆兵已經擺好品字形方陣擋在了虎豹騎前進的方向。
白杆兵將領高舉著手中戰刀,緊盯著極速接近的騎兵。
“放箭~”
騎兵突進距離五百步時,戰刀揮下,方陣後方箭矢離弦破空而去,騎兵身子一歪,斜掛在戰馬一側躲避著箭矢。
騎兵並未衝進方陣,出現人仰馬翻的情況,極速靠近的騎兵朝兩側轉去,藏在馬腹後的騎兵張弓搭箭,白杆兵的前排瞬間倒下一片。
第一波,第二波,直至第三波,披著重甲的騎兵擺出錐子形直撲品字中央。白杆兵方陣後射出的箭矢被堅硬的重甲彈開,重甲騎兵猶如錐子般狠狠的紮入白杆兵方陣,瞬間哀嚎四起,殺聲震天。
先前衝陣的輕騎繞到方陣後方,憑借嫻熟的馬上功夫不斷射殺手握白杆長槍的白杆兵。品字方陣被重騎分割,無法有效聚集反擊。
一炷香後,白杆兵逐漸被分割圍殺,雖然抵抗不曾停止,但被徹底消滅隻是時間問題。
北晉騎兵使用輕騎遠距離消耗,重騎破陣的戰法,一炷香便毫不意外的擊潰了一隻兩千人的輕甲步兵。
也正是這短暫的一炷香時間,顧林指揮軍隊轉換成功陣型,成功幹擾了北晉騎兵企圖快速突擊,分割圍殺這四千重甲步兵的計劃。
現在,要徹底消滅這隻僅四千人的重甲步兵,要付出的代價要遠遠高於預期。
看著四周合圍上來的北晉敵軍,顧林活動了僵硬的手指關節,拔出佩劍,環視著這群跟隨他南征北戰多年的將士,激昂慷慨,語氣卻有些傷感的說道:
“薄洲南宮氏,畏敵怯戰,為自己一族利益,致於同袍生死不顧,致於泲洲百萬百姓不管,致於大昭江山不顧。原本,我以為本將與眾將士孤軍奮戰,就在剛才,一支我們不知道其番號,不知道其名字的軍隊,用他們鮮活的生命給我們創造了寶貴的時間。本將隻知道他們與我們一樣都來自遙遠的南方,他們,來到此地,不為名更不為利,他們為的隻是希望我大昭驅逐外敵,保社稷一統,百姓安居樂業,他們用自己生命證明。現在,輪到我們次洲男兒,殺敵報國,就在此刻”
說完,顧林策馬在陣中高喊:“不破敵軍,死戰不休”
眾將士舉著手中的武器、盾牌大喊:
“不破敵軍,死戰不休”
“不破敵軍,死戰不休……”
北晉大軍並未給顧林的次洲軍多少戰時動員時間,組成戰陣的步兵手持大盾一步步靠近,弓弩手藏於大盾後,騎兵在外圍環視,勢必要一鼓作氣吃掉這隻重甲步兵。
兩軍接近一百步,弓弩箭矢如蝗蟲般遮天蔽日撲向對方戰陣中。箭矢插滿了大盾,偶爾有幾隻利箭從縫隙間射倒了龜縮著的士兵,兩道盾牆逐漸拉近。
兩軍相距十幾步,雙方大盾縫隙中刺出密集的槍林,隨著北晉軍步步逼近,兩座槍林開始交錯突刺。
次洲軍全身重甲,北晉軍的長槍一時間無法破開次洲軍的陣形,雙方進入短暫的拉鋸戰。密集的槍林中不斷有士兵被刺中要害,但由於陣型緊密,死去的士兵軟軟的立在人海中,鮮血順著還未冷卻的身體流淌在雪地裏,積雪逐漸被冒著熱氣的血液融化。
弓箭手晃動著手臂恢複體力,而弩箭手可以不間斷的朝著敵軍人潮發射弩箭,雖然射速有限,但不會有弓箭手連開十幾弓就得停下恢複。
腥紅的泥潭不斷在兩軍腳下匯集,踐踏。
“嗚……嗚……嗚……”
北晉號角傳遍戰場,無法突破次洲軍陣的北晉士兵開始有序的脫離戰場,逐漸後撤。
次洲軍借此立即補缺傷亡空缺,收縮防禦圈,搬運屍體擋在陣前,當做障礙物。
一次交鋒,次洲軍就傷亡了五六百重甲步兵,可想而知此次圍攻泲中關的這隻北晉軍隊是何等的精銳,要塞裏的大昭軍隊防守得有多艱難。
顧林騎著戰馬在戰陣中央,扭頭看了一眼白杆兵的位置,那邊的戰鬥基本上已經結束。顧林能清清楚楚的看到北晉騎兵在挨個割下白杆兵陣亡士兵的右耳,有些割得多了就用一個繩子串成一串,掛在脖子上。
他知道,他的右耳也會被北晉士兵割下去邀軍功,雖然北晉第一次破陣失敗退去,但顧林自己很清楚,自己這四千重甲步兵根本沒有退路,被全殲也隻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