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裏,陽城延目光中的讚賞終於直達眼底,嘴角一直壓抑著的淺笑,也終於如春花一樣盛開。


    “如此年齒,便能參透如今朝堂之大勢……”


    “待老夫百年,此子或可承老夫衣缽……”


    暗自思慮間,陽城延又笑著點了點頭,將手中的羊皮卷放回木架,回到案幾前坐了下來。


    ——在陽城延看來,陽毅的表現,已經足夠優秀了。


    如此一塊‘璞玉’,陽城延自也舍不得任由其野蠻生長。


    “二郎可參知今之大勢,為父甚慰。”


    “然二郎之見,不由太過偏頗,略失於大局。”


    聽聞此言,陽毅也明白過來:老爹陽城延,應該是要教授自己一些政壇上的生存法則了。


    “還請大人賜教!”


    就見陽城延笑著一擺手,麵上稍湧現出些許鄭重。


    “為父觀二郎之言、行,或以為今之朝堂,乃陛下、太後、外朝三足鼎立?”


    說著,陽城延不由緩緩搖了搖頭:“實則不然。”


    “今朝野之格局,幾可謂錯綜複雜至極;縱老夫,亦偶有不解之處。”


    說到這裏,陽城延便從案幾旁取出一塊米黃色羊皮,愛惜的將其平鋪在了案幾之上。


    稍有些出乎陽毅意料的是:將羊皮在案幾上鋪開之後,陽城延並沒有再去拿筆,隻用手指,在羊皮上虛瞄出了三個圓圈。


    “此三者,一乃外朝百官、一乃太後、一乃陛下。”


    “然此三者,卻非全然敵對。”


    說著,陽城延便在其中兩個圓圈之間,用手指虛連起一條線。


    “太後為陛下生母,縱天地頃覆,太後亦無謀奪親子權柄之理。”


    “故太後者,乃陛下之倚背!”


    言及此處,陽城延話頭又一轉:“然太後無此意,其身側之呂氏外戚、周呂故舊,恐難言無有。”


    “呂氏外戚之欲,乃重掌兵權;周呂故舊,則意欲把控朝政;此二者,皆乃太後之所重。”


    “若此二者之欲得以成行,則朝堂、兵權俱為呂氏一黨所掌;陛下縱有宏圖遠誌,亦受製於母族外戚,無從施展。”


    聽到這裏,陽毅不由點了點頭。


    單從這一點上來看,陽城延的看法,與陽毅幾乎毫無出入。


    太後呂雉和皇帝劉盈,二人本就為親生母子,本該沒有任何矛盾才對。


    ——劉盈成功登基是呂後出力;呂後能成為太後,也同樣是因為劉盈繼位為帝的緣故。


    母憑子貴,子憑母貴,幾乎算得上是封建時代,最牢不可破的利益聯盟了。


    可壞就壞在:‘太後’和‘呂雉’,二者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從‘太後’的身份來說,呂雉作為劉盈的生母,本該竭盡全力維護兒子劉盈的利益。


    但從‘呂雉’的角度來說,呂雉作為呂氏外戚的領頭者、周呂侯呂澤政治遺產的繼承者,就要對自己的家族親人、兄長留下的政治勢力負責。


    這樣一來,‘呂雉’這個身份,就成為了呂氏外戚、周呂故舊,這兩方勢力之結合體的代表者、發言人。


    當‘太後’和‘呂雉’兩個身份結合在一起,呂雉麵臨的問題,就有些讓人淡疼了。


    ——要想讓兒子順利坐穩皇位,呂雉就要壓製外朝,將權力盡量攬入自己懷中;


    要想做到這一點,呂雉就需要自家外戚、周呂故舊等勢力的全力幫助。


    可這兩方勢力幫呂雉,顯然不可能是全憑誌願,必然是有利益訴求,需要呂雉去解決的。


    而這兩個群體的利益,又與皇帝劉盈的利益相左……


    從這就不難看出,呂雉所麵臨的,其實是一個惡性死循環。


    要想幫兒子掌握權力,‘太後’就要仰仗外戚;可外戚仰仗久了,‘呂雉’愈發權勢滔天,天子劉盈反倒越拿不回權力……


    “恐怕這才是曆史上,呂雉的所作所為,有那麽多前後相悖、屢有怪異之處的原因了吧……”


    “兩個身份,兩個截然相反的訴求、目標,換了誰,估計都得人格分裂……”


    想到這裏,陽毅不由輕出口氣,對老爹沉沉一拱手,表示受教。


    對於呂雉這個人,陽毅的感官也悄然發生了一絲變化。


    ——不完全是敵人!


    或者說:身為劉盈生母的‘太後’不是敵人,代表呂氏外戚、周呂部舊的‘呂雉’才是敵人。


    陽毅需要做的,也就不再是徹底打倒呂雉,而是思考讓呂雉放棄‘呂雉’這個身份,以及背後的呂氏外戚、周呂部舊勢力,隻純粹做劉盈生母、漢家太後的方法。


    正思慮間,就見陽城延稍一沉吟,才麵色複雜的將手指左移,放在了那個根本看不見的‘圓圈之上’。


    “外朝百官,則魚龍混雜,清濁不明。”


    “蕭相等老臣之所欲,左右不過安度晚年,平穩朝局,以免有負高皇帝恩德。”


    “然亦不乏陳周、季布之輩,或阿諛於太後身側,或暗媚於陛下當麵;”


    “其所圖者,不過有朝一日,太後、陛下反目,朝局大亂,此僚便可搖身一變,一飛衝天,以為潛邸元從。”


    “縱如此,蕭相等老臣、陳周等奸妄亦為數不多,朝公百官,多為老夫這般無所適從,不知當若何,故而暫且以靜製動者。”


    說到這裏,陽城延不由又向陽毅點了點頭:“二郎所言無錯。”


    “今外朝百官,多蒙太祖高皇帝知遇之恩;高皇帝大行,百官自多有投效陛下,忠君奉上之意。”


    “然呂氏外戚、周呂故舊兩黨之所存,使此等忠臣義士不敢擅動,唯恐太後為身側之人讒言蠱惑,同陛下母子反目……”


    嗯?


    這……


    跟我想的不太一樣?


    對於陽城延的說法,陽毅本能的感到了一絲不信任。


    如今朝中,大半都是忠臣?


    ——如果真這樣,那上次的軍議,外朝為什麽要裝縮頭烏龜,坐視劉盈派陽毅和呂後死磕?


    難道外朝不是想讓劉盈和呂後起衝突,好坐收漁翁之利?


    這根本就說不通啊!


    陽毅隻眉頭一皺,稍流露出些許困惑之色,陽城延便再度看穿了陽毅心中之所念。


    就見陽城延再度搖頭苦笑一番,輕輕伸出手指,在陽毅胸前輕輕點了幾下。


    “人心!”


    “無論太後身側之呂氏外戚、周呂部舊,亦或外朝百官,開國功侯,乃至於天下萬民,其之言行,無一不可解之曰:人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元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丞佐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丞佐吏並收藏大元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