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蘇先生啊哪就沒事了
開局錯把李世民當大表哥 作者:煙雨織輕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要他們種植了這兩種農作物,到明年,他們還怕挨餓嗎?
不用多,哪怕他們一家種一畝地的土豆和一畝地的地瓜,這產量便足足有四千多斤啊。
四千多斤主糧,夠一家五口人的口糧不過分吧?
這哪裏是糧食啊,這分明是寶貝啊!
這些百姓,一個個興奮的難以自持。
他們看著土豆和地瓜,一個個紅了眼睛,恨不得跑過去槍上幾塊搶回家裏去。
就在此時,地瓜已經煮熟了。
蘇長生開始命人給哪些百姓發放地瓜。
現場來的百姓,怕不有上萬人之多?
好在煮的地瓜也多,足足幾十口鍋在煮。
並且一個大地瓜,能砍成十幾塊。
這些人,倒是也足夠分了。
不但是哪些百姓,就連文武百官都每人有份。
甚至就連李世民,都親自要了一塊。
李世民其實是品嚐過地瓜的滋味的,去年的時候他就吃過。
不過其他人可是沒吃過的。
有皇帝在現場,李世民沒吃之前,大家都不敢吃。
李世民拿起地瓜,先品嚐了一口,然後說道:“大家快嚐嚐吧!”
見皇帝吃了,其他百姓,這才敢拿起地瓜品嚐。
原本,他們還以為,這地瓜一定是不好吃的。
畢竟一畝產兩千多斤的糧食,還能夠當作主糧,又能好吃到哪兒去呢?
他們隻追求果腹便足夠了。
但是當他們吃了一口地瓜之後,馬上就被驚呆了。
這地瓜又麵又甜,實在是太好吃了啊!
這,他們覺得,他們這輩子就沒吃過這麽好吃的東西。
如果他們天天都能吃到這麽好吃的東西的話,讓他們幹什麽他們都願意啊?
其實,地瓜的味道本來就不錯。
但是也沒好吃到驚天動地的地步,他們也期待值太低,第一次吃的緣故。
真讓他們天天吃,吃不一個月肯定就吃膩了。
但是現在他們可不這麽想啊,他們大口大口的,幾口就將地瓜吞如肚裏。
而這,更加堅定了他們要種植地瓜的決心。
無論如何,明年都要搶到地瓜的種苗種地瓜。
接下來,蘇長生開始命人煮土豆。
這些新型農作物,蘇長生準備讓人都品嚐一下味道。
而接下來,蘇長生開始帶人收割玉米和花生。
玉米和花生的畝產量,相比較於地瓜和土豆,相差極大。
花生的畝產量,甚至還比不上小麥。
並且這兩種農作物的畝產量,並不能按照剛收割下來進行乘涼。
因為這兩種農作物,要計算曬幹之後的產量才行。
它們和地瓜、土豆不同,地瓜和土豆,都是直接保鮮收藏的,不用曬幹。
當然了,地瓜也可以切成地瓜幹曬幹儲存。
但是計算地瓜畝產量的時候,都是計算鮮地瓜的產量。
不過,玉米和地瓜的產量雖然低,它們確是能夠和地瓜、土豆換茬種植。
一塊地,可以種植小麥,小麥完了地瓜,地瓜完冬小麥,冬小麥收割之後,就不能再繼續種植地瓜了。
可以換成玉米或者是花生,然後冬小麥,到下一年再繼續種植地瓜。
這就是玉米和花生的作用。
收割完玉米和花生之後,土豆也煮熟了。
不過哪些百姓在品嚐土豆的時候,頓時大失所望。
主要還是因為地瓜提高了他們的期待值了吧。
土豆麵麵的,不喝水吃還挺噎人的。
真的算不上好吃,但是味道也不算太壞。
對他們來說,隻要能夠填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而接下來,蘇長生又命人煮了玉米和花生。
哪些百姓,甚至包括哪些文武大臣們。
在品嚐過玉米和花生之後,頓時又被驚豔了一番。
頓時感覺,這玉米和花生,是他們這輩子從來都沒品嚐過的美食。
這,這,這實在也忒幸福了啊!
這以後,他們地裏種上這些農作物,以後他們頓頓都能吃的上這種美味了?
這日子,簡直給個神仙都不換啊!
一天下來,並沒有收獲太多的新型農作物。
這一天的目的,其實主要是傳授給哪些農戶。
這些農作物到底要如何收割,最重要的還是要如何儲存。
必須要做好儲存的培訓,將農作物全部都儲存好,保證這些農作物,到明年能夠大麵積推廣種植。
而蘇長生之所以現場煮了所有的農作物給百姓們品嚐,其實也有讓他們進行宣傳的意思。
那麽多百姓都看到了新型農作物的產量到底有多高,味道有多美味。
好吧,其實等他們真正種植,吃過幾頓之後便會發現。
人生若隻如初見啊。
第一次吃的時候,哪味道實在是太美味,太驚豔,太好吃了。
但是吃多了之後,嗯,其實也就那樣,都是為了填報肚子而已。
這味道,其實還是不如大魚大肉好吃。
而在這些百姓的口口相傳之下,這些農作物的產量和味道等信息,肯定能夠飛快的傳揚開去。
會讓更多的百姓知道這些農作物,並且迫不及待的想要種植。
至少今天到場的這些百姓,一定會想方設法的來種植這些農作物的。
這樣,蘇長生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
不出蘇長生所料,新型農作物的消息,不脛而走。
短短幾天的功夫,便傳遍了整個關內道,並且以極快的速度,迅速蔓延開去。
並且還出現了極為搞笑的一幕。
曆來消息的傳遞,往往會出現誇大的一畝。
本來一畝地一百斤的產量,可能傳著傳著能傳成一萬畝。
但是現在,這個畝產量,隨著傳播的推廣,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有所降低。
這也是因為,畝產量兩千五六百斤這個數量,已經夠離譜的了。
就拿在現場看熱鬧的哪些百姓來說,如果不是他們親眼所見的話,他們真是打死都不敢相信。
所以,他們像外傳的時候,就沒有誇大的必要性了。
因為這個產量,他們就覺得已經夠離譜的了。
而那些聽到這個消息的百姓,一方麵半信半疑——
直到他們確定,這是蘇先生引入的農產品之後,才勉強相信下來。
蘇先生這三個字,就代表了奇跡。
雖然兩千五六百斤的畝產量十分離譜,別人他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如果和蘇先生有關的話,哪就沒事了。
不用多,哪怕他們一家種一畝地的土豆和一畝地的地瓜,這產量便足足有四千多斤啊。
四千多斤主糧,夠一家五口人的口糧不過分吧?
這哪裏是糧食啊,這分明是寶貝啊!
這些百姓,一個個興奮的難以自持。
他們看著土豆和地瓜,一個個紅了眼睛,恨不得跑過去槍上幾塊搶回家裏去。
就在此時,地瓜已經煮熟了。
蘇長生開始命人給哪些百姓發放地瓜。
現場來的百姓,怕不有上萬人之多?
好在煮的地瓜也多,足足幾十口鍋在煮。
並且一個大地瓜,能砍成十幾塊。
這些人,倒是也足夠分了。
不但是哪些百姓,就連文武百官都每人有份。
甚至就連李世民,都親自要了一塊。
李世民其實是品嚐過地瓜的滋味的,去年的時候他就吃過。
不過其他人可是沒吃過的。
有皇帝在現場,李世民沒吃之前,大家都不敢吃。
李世民拿起地瓜,先品嚐了一口,然後說道:“大家快嚐嚐吧!”
見皇帝吃了,其他百姓,這才敢拿起地瓜品嚐。
原本,他們還以為,這地瓜一定是不好吃的。
畢竟一畝產兩千多斤的糧食,還能夠當作主糧,又能好吃到哪兒去呢?
他們隻追求果腹便足夠了。
但是當他們吃了一口地瓜之後,馬上就被驚呆了。
這地瓜又麵又甜,實在是太好吃了啊!
這,他們覺得,他們這輩子就沒吃過這麽好吃的東西。
如果他們天天都能吃到這麽好吃的東西的話,讓他們幹什麽他們都願意啊?
其實,地瓜的味道本來就不錯。
但是也沒好吃到驚天動地的地步,他們也期待值太低,第一次吃的緣故。
真讓他們天天吃,吃不一個月肯定就吃膩了。
但是現在他們可不這麽想啊,他們大口大口的,幾口就將地瓜吞如肚裏。
而這,更加堅定了他們要種植地瓜的決心。
無論如何,明年都要搶到地瓜的種苗種地瓜。
接下來,蘇長生開始命人煮土豆。
這些新型農作物,蘇長生準備讓人都品嚐一下味道。
而接下來,蘇長生開始帶人收割玉米和花生。
玉米和花生的畝產量,相比較於地瓜和土豆,相差極大。
花生的畝產量,甚至還比不上小麥。
並且這兩種農作物的畝產量,並不能按照剛收割下來進行乘涼。
因為這兩種農作物,要計算曬幹之後的產量才行。
它們和地瓜、土豆不同,地瓜和土豆,都是直接保鮮收藏的,不用曬幹。
當然了,地瓜也可以切成地瓜幹曬幹儲存。
但是計算地瓜畝產量的時候,都是計算鮮地瓜的產量。
不過,玉米和地瓜的產量雖然低,它們確是能夠和地瓜、土豆換茬種植。
一塊地,可以種植小麥,小麥完了地瓜,地瓜完冬小麥,冬小麥收割之後,就不能再繼續種植地瓜了。
可以換成玉米或者是花生,然後冬小麥,到下一年再繼續種植地瓜。
這就是玉米和花生的作用。
收割完玉米和花生之後,土豆也煮熟了。
不過哪些百姓在品嚐土豆的時候,頓時大失所望。
主要還是因為地瓜提高了他們的期待值了吧。
土豆麵麵的,不喝水吃還挺噎人的。
真的算不上好吃,但是味道也不算太壞。
對他們來說,隻要能夠填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而接下來,蘇長生又命人煮了玉米和花生。
哪些百姓,甚至包括哪些文武大臣們。
在品嚐過玉米和花生之後,頓時又被驚豔了一番。
頓時感覺,這玉米和花生,是他們這輩子從來都沒品嚐過的美食。
這,這,這實在也忒幸福了啊!
這以後,他們地裏種上這些農作物,以後他們頓頓都能吃的上這種美味了?
這日子,簡直給個神仙都不換啊!
一天下來,並沒有收獲太多的新型農作物。
這一天的目的,其實主要是傳授給哪些農戶。
這些農作物到底要如何收割,最重要的還是要如何儲存。
必須要做好儲存的培訓,將農作物全部都儲存好,保證這些農作物,到明年能夠大麵積推廣種植。
而蘇長生之所以現場煮了所有的農作物給百姓們品嚐,其實也有讓他們進行宣傳的意思。
那麽多百姓都看到了新型農作物的產量到底有多高,味道有多美味。
好吧,其實等他們真正種植,吃過幾頓之後便會發現。
人生若隻如初見啊。
第一次吃的時候,哪味道實在是太美味,太驚豔,太好吃了。
但是吃多了之後,嗯,其實也就那樣,都是為了填報肚子而已。
這味道,其實還是不如大魚大肉好吃。
而在這些百姓的口口相傳之下,這些農作物的產量和味道等信息,肯定能夠飛快的傳揚開去。
會讓更多的百姓知道這些農作物,並且迫不及待的想要種植。
至少今天到場的這些百姓,一定會想方設法的來種植這些農作物的。
這樣,蘇長生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
不出蘇長生所料,新型農作物的消息,不脛而走。
短短幾天的功夫,便傳遍了整個關內道,並且以極快的速度,迅速蔓延開去。
並且還出現了極為搞笑的一幕。
曆來消息的傳遞,往往會出現誇大的一畝。
本來一畝地一百斤的產量,可能傳著傳著能傳成一萬畝。
但是現在,這個畝產量,隨著傳播的推廣,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有所降低。
這也是因為,畝產量兩千五六百斤這個數量,已經夠離譜的了。
就拿在現場看熱鬧的哪些百姓來說,如果不是他們親眼所見的話,他們真是打死都不敢相信。
所以,他們像外傳的時候,就沒有誇大的必要性了。
因為這個產量,他們就覺得已經夠離譜的了。
而那些聽到這個消息的百姓,一方麵半信半疑——
直到他們確定,這是蘇先生引入的農產品之後,才勉強相信下來。
蘇先生這三個字,就代表了奇跡。
雖然兩千五六百斤的畝產量十分離譜,別人他們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如果和蘇先生有關的話,哪就沒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