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麵上散落著許許多多小石子和小瀝青塊,它們都是原來公路的一部分,因為不停的碾壓和風吹雨打,它們越來越多,再配合路麵上大大小小的坑,讓方自歸的騎行在第一天的下午,就開始屁顛屁顛的了。
九月的天,應該不再那麽炎熱,但盆地上空經常毫無生氣的太陽這天好像很生氣,方自歸躲在路邊一個樹蔭下,大口大口地喘氣。
微風時有時無,樹上的幾隻知了卻叫個不停,使人感覺更加困倦和悶熱。
累得快要散架的方自歸,簡直想躺在地上睡過去。
方自歸好幾年沒有騎過自行車了,這輛山地車也是到了成都後才買的,所以出發前,方自歸沒做過任何騎行和體能訓練。但出發前,方自歸很有信心,因為他大學時搞過高校大串聯,曾經一天騎十幾個小時自行車沒啥感覺,所以此時的方自歸就納悶了:怎麽川藏線上才騎了不到一天,就全身都特別有感覺呢?是因為光陰的流逝自己現在不行了嗎?
征服川藏線,也是創業前心理準備的一部分。但是……這個心理準備看來明顯還是不夠充分。方自歸一邊喘氣一邊琢磨問題的原因,最後總算找到了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答案——自己變化應該不大,是環境變化大。川藏線淨是上上下下上上下的坡,而上海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平地。
第一天騎行的目的地是雅安,雅安的海拔和成都差不多,方自歸思想上就沒太重視。誰知離雅安幾十公裏處有一座叫“名山”的不知名的山,讓以前從來不知道名山的方自歸在翻山的過程中,累得差點兒散了架,名山的大名,從此永遠銘記在了方自歸心中。方自歸心想,這還遠遠沒到海拔五千米的東達山,這才第一天,就被名不見經傳的名山把自己差點兒給幹廢了,這可真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路漫漫其修遠兮啊!
方自歸明白,一旦開始創業,就要進入allin狀態,就再也不可能有比較長的假期了。所以,方自歸才利用從職場到創業的這段不可多得的轉型假期,通過征服川藏線來征服一下自我。為了騎到拉薩,方自歸做了心理準備,但事實證明,方自歸對川藏線四川段的態度不夠端正,方自歸趕緊端正自己的態度,提前拿出征服自我的精神來。【譯:全投入】
咬緊牙關,拚命掙紮,方自歸後來終於看見了下坡的路,一時百感交集,頓悟久旱逢甘露是種什麽樣的感覺了。
在雅安吃的川藏線上的第一頓晚餐,也像名山一樣永遠銘記在了方自歸心中。這是方自歸有生以來吃得最蕩氣回腸的一頓飯,方自歸最後用回鍋肉菜湯伴著吞下去半碗飯,總計吞下去滿滿四碗飯。
吃完晚餐以後,方自歸總結出了一條經驗:要讓一頓飯非常好吃,不需要在菜裏多放味精,隻需要先騎車騎得自己快散架了,然後爬上餐桌就可以。
心裏充滿著端正過來的態度,肉裏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酸痛,方自歸騎行路上的第三天遇到了騎友老舒。
方自歸是先遇到了塌方再遇到了老舒。這天是騎新溝到瀘定這一段,眼看離二郎山隧道不遠,出現了堵車的長龍,據說前方出現了塌方。方自歸把車騎到武警封路的地方,邊等待邊忐忑,心想自己忍著腿疼騎了這麽長一段上坡路,難道還要騎回新溝等通車嗎?
就在方自歸發呆的時候,身後傳來一個聲音:“這要等多久?”
方自歸回頭一看,隻見一個人戴著騎行頭盔,也騎著一輛山地車,心裏一喜,反問道:“老哥,您是騎川藏線到拉薩嗎?”
“是。”
“那我們一起走吧,路上互相有個照應。我也是去拉薩。”
“好。”
方自歸就和剛認識的老舒攀談起來。後來,等了一兩個小時,武警同意騎自行車的可以沿著國道邊上的一條小水溝抬車通過,方自歸和老舒就立即行動。當方自歸踩著水溝邊的爛泥經過塌方點時,就看到了從未見過的一幕。隻見一輛大貨車側翻在路邊,大貨車的一側是一大堆爛泥,另一側靠近水溝,貨車上纏繞在圓形包裝盤上的電纜散落一地。方自歸從大貨車和小水溝之間的一個狹窄通道通過時,腦中禁不住對事故過程進行了動態模擬,便冷汗和熱汗同時往外冒,心想爛泥襲來的時候如果正好經過的是自己,自己不就被埋了嘛?
方自歸此時意識到,剛才擔心騎回新溝是擔心錯了,最靠譜的擔心,應該是連騎回去的機會都沒有了。
據說九月份以後,川藏線上的雨水和塌方就少了,想不到九月初的川藏線仍然不容小覷。
抬車過了事故路段,方自歸與老舒騎了沒多遠,就到了二郎山隧道。方自歸想起剛才看到的事故,想起走這條路真有走著走著就走掉的可能,有些感慨,便提筆在隧道口的留言牆上留了句話:人生就應該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麽。方自歸,二零零三年九月三日。
老舒不為方自歸剛剛留下的勵誌文字所動,沒有留言。
穿過四公裏長的隧道,原來天光陰晦、植被茂盛的盆地風光,就被陽光明媚、有棱有角的高原風光取代了。出了隧道再上一個小坡,就是長達幾十公裏長下坡,這種路確實爽,而且歪來歪去,是不折不扣的爽歪歪。這段下坡,可是方自歸在心裏呐喊了無數次的“操”才換來的,方自歸倍感珍惜。但老舒提醒方自歸,每年在川藏線上摔死的人,比汽車撞死的人都多,所以方自歸在爽歪歪的同時,一直捏緊刹車,在傍晚到達了瀘定。
晚飯時,方自歸覺得手背生疼,仔細一看嚇了一跳,手背上的紅色,已經與熟食店的鹵豬蹄一般。原來出了二郎山隧道後,方自歸就按照攻略把自己裹了個嚴實,臉上也塗了防曬霜,但是卻把手給漏掉了,導致手背當晚就又疼又癢,第二天就爆皮,可見川藏線對人的摧殘確實是全方位的。
第四天的目的地是康定。這是一段大坑套小坑,小坑連大坑的上坡路,方自歸就被老舒越甩越遠。方自歸一個人頂著太陽騎到中午,在又一次到了崩潰的邊緣時,看到前麵有一塊路牌,於是就倒在路牌邊上休息。等方自歸元氣有所恢複,開始吃饅頭加榨菜時,才注意到路牌上的地名是“日地”。
方自歸心想,後麵,會不會還有氣勢更磅礴的“日天”呢?
根據老舒發給自己的手機短信,方自歸找到了客棧。方自歸步履蹣跚地扛著馱包推開客房的門,隻見老舒很休閑地躺在床上,然後老舒說:“我已經在外麵逛了一圈,剛洗完澡。肚子餓了,現在我們去吃飯吧。”
方自歸心想,日天啊!
進城的時候,方自歸累得連路邊山崖上出現的鮮豔壁畫都懶得看上一眼。
接下來一天的計劃是騎到折多塘,為翻越“翻死人的折多山”而不死,做最後的充分的準備。康定到折多塘雖然隻有十幾公裏,結果亦不容小覷。這段路上,方自歸再次成功地被老舒越甩越遠,隻好一個人一步一步踩著車,然後不小心抬頭一看,上坡……很小心抬頭一看,上坡……不很小心抬頭一看,上坡……很不小心抬頭一看,還是上坡......
在某一個瞬間,方自歸突然產生了強烈的報複心理,決定死也不抬頭了。
就在死不抬頭的過程中,雨點從天上落了下來。方自歸抬頭看了看天,趕緊把衝鋒衣衝鋒褲穿上,開始本次川藏線騎行的第一次雨騎。
這時悶頭往坡上騎,方自歸漸漸感覺到另外一種痛苦——悶。因為衝鋒衣不透氣,悶頭騎了半個小時後的方自歸伸手往懷裏一摸,好家夥,裏麵全濕透了,這不跟淋雨的效果一樣嗎?
方自歸決定,脫了衝鋒衣往坡上衝,因為騎行服反正已經濕透,不穿衝鋒衣還可以減少一種痛苦,況且不斷往坡上衝,也是個不斷產生熱量的過程,淋雨並不覺得冷。
到折多塘時,時間尚早,方自歸在客棧安頓好,和老舒一起吃過晚飯,就在客棧老板的指引下,去享受享受折多塘的野溫泉。這時,雨已經停了,太陽從雲層中鑽了出來。
鑽進溫泉水裏的那個瞬間,方自歸感覺好像每塊疲勞的肌肉都給撫慰到了。方自歸一邊泡著醉人的溫泉,一邊看著遠方的雪山,一邊撕著手背的死皮,認識到了沒有苦哪有樂的真理。
泡完溫泉,下山時已是黃昏,方自歸走著走著,突然聽到老舒的一聲大叫:“快看!”
遠方是澄淨的藍天,在夕陽的照射下,泡溫泉時還是白色的雪山,竟然變成了金色,光芒耀眼,直指蒼穹。
老舒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方自歸看著夢幻般的景色,隻有驚訝和向往。
九月的天,應該不再那麽炎熱,但盆地上空經常毫無生氣的太陽這天好像很生氣,方自歸躲在路邊一個樹蔭下,大口大口地喘氣。
微風時有時無,樹上的幾隻知了卻叫個不停,使人感覺更加困倦和悶熱。
累得快要散架的方自歸,簡直想躺在地上睡過去。
方自歸好幾年沒有騎過自行車了,這輛山地車也是到了成都後才買的,所以出發前,方自歸沒做過任何騎行和體能訓練。但出發前,方自歸很有信心,因為他大學時搞過高校大串聯,曾經一天騎十幾個小時自行車沒啥感覺,所以此時的方自歸就納悶了:怎麽川藏線上才騎了不到一天,就全身都特別有感覺呢?是因為光陰的流逝自己現在不行了嗎?
征服川藏線,也是創業前心理準備的一部分。但是……這個心理準備看來明顯還是不夠充分。方自歸一邊喘氣一邊琢磨問題的原因,最後總算找到了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答案——自己變化應該不大,是環境變化大。川藏線淨是上上下下上上下的坡,而上海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平地。
第一天騎行的目的地是雅安,雅安的海拔和成都差不多,方自歸思想上就沒太重視。誰知離雅安幾十公裏處有一座叫“名山”的不知名的山,讓以前從來不知道名山的方自歸在翻山的過程中,累得差點兒散了架,名山的大名,從此永遠銘記在了方自歸心中。方自歸心想,這還遠遠沒到海拔五千米的東達山,這才第一天,就被名不見經傳的名山把自己差點兒給幹廢了,這可真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路漫漫其修遠兮啊!
方自歸明白,一旦開始創業,就要進入allin狀態,就再也不可能有比較長的假期了。所以,方自歸才利用從職場到創業的這段不可多得的轉型假期,通過征服川藏線來征服一下自我。為了騎到拉薩,方自歸做了心理準備,但事實證明,方自歸對川藏線四川段的態度不夠端正,方自歸趕緊端正自己的態度,提前拿出征服自我的精神來。【譯:全投入】
咬緊牙關,拚命掙紮,方自歸後來終於看見了下坡的路,一時百感交集,頓悟久旱逢甘露是種什麽樣的感覺了。
在雅安吃的川藏線上的第一頓晚餐,也像名山一樣永遠銘記在了方自歸心中。這是方自歸有生以來吃得最蕩氣回腸的一頓飯,方自歸最後用回鍋肉菜湯伴著吞下去半碗飯,總計吞下去滿滿四碗飯。
吃完晚餐以後,方自歸總結出了一條經驗:要讓一頓飯非常好吃,不需要在菜裏多放味精,隻需要先騎車騎得自己快散架了,然後爬上餐桌就可以。
心裏充滿著端正過來的態度,肉裏充滿著各種各樣的酸痛,方自歸騎行路上的第三天遇到了騎友老舒。
方自歸是先遇到了塌方再遇到了老舒。這天是騎新溝到瀘定這一段,眼看離二郎山隧道不遠,出現了堵車的長龍,據說前方出現了塌方。方自歸把車騎到武警封路的地方,邊等待邊忐忑,心想自己忍著腿疼騎了這麽長一段上坡路,難道還要騎回新溝等通車嗎?
就在方自歸發呆的時候,身後傳來一個聲音:“這要等多久?”
方自歸回頭一看,隻見一個人戴著騎行頭盔,也騎著一輛山地車,心裏一喜,反問道:“老哥,您是騎川藏線到拉薩嗎?”
“是。”
“那我們一起走吧,路上互相有個照應。我也是去拉薩。”
“好。”
方自歸就和剛認識的老舒攀談起來。後來,等了一兩個小時,武警同意騎自行車的可以沿著國道邊上的一條小水溝抬車通過,方自歸和老舒就立即行動。當方自歸踩著水溝邊的爛泥經過塌方點時,就看到了從未見過的一幕。隻見一輛大貨車側翻在路邊,大貨車的一側是一大堆爛泥,另一側靠近水溝,貨車上纏繞在圓形包裝盤上的電纜散落一地。方自歸從大貨車和小水溝之間的一個狹窄通道通過時,腦中禁不住對事故過程進行了動態模擬,便冷汗和熱汗同時往外冒,心想爛泥襲來的時候如果正好經過的是自己,自己不就被埋了嘛?
方自歸此時意識到,剛才擔心騎回新溝是擔心錯了,最靠譜的擔心,應該是連騎回去的機會都沒有了。
據說九月份以後,川藏線上的雨水和塌方就少了,想不到九月初的川藏線仍然不容小覷。
抬車過了事故路段,方自歸與老舒騎了沒多遠,就到了二郎山隧道。方自歸想起剛才看到的事故,想起走這條路真有走著走著就走掉的可能,有些感慨,便提筆在隧道口的留言牆上留了句話:人生就應該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麽。方自歸,二零零三年九月三日。
老舒不為方自歸剛剛留下的勵誌文字所動,沒有留言。
穿過四公裏長的隧道,原來天光陰晦、植被茂盛的盆地風光,就被陽光明媚、有棱有角的高原風光取代了。出了隧道再上一個小坡,就是長達幾十公裏長下坡,這種路確實爽,而且歪來歪去,是不折不扣的爽歪歪。這段下坡,可是方自歸在心裏呐喊了無數次的“操”才換來的,方自歸倍感珍惜。但老舒提醒方自歸,每年在川藏線上摔死的人,比汽車撞死的人都多,所以方自歸在爽歪歪的同時,一直捏緊刹車,在傍晚到達了瀘定。
晚飯時,方自歸覺得手背生疼,仔細一看嚇了一跳,手背上的紅色,已經與熟食店的鹵豬蹄一般。原來出了二郎山隧道後,方自歸就按照攻略把自己裹了個嚴實,臉上也塗了防曬霜,但是卻把手給漏掉了,導致手背當晚就又疼又癢,第二天就爆皮,可見川藏線對人的摧殘確實是全方位的。
第四天的目的地是康定。這是一段大坑套小坑,小坑連大坑的上坡路,方自歸就被老舒越甩越遠。方自歸一個人頂著太陽騎到中午,在又一次到了崩潰的邊緣時,看到前麵有一塊路牌,於是就倒在路牌邊上休息。等方自歸元氣有所恢複,開始吃饅頭加榨菜時,才注意到路牌上的地名是“日地”。
方自歸心想,後麵,會不會還有氣勢更磅礴的“日天”呢?
根據老舒發給自己的手機短信,方自歸找到了客棧。方自歸步履蹣跚地扛著馱包推開客房的門,隻見老舒很休閑地躺在床上,然後老舒說:“我已經在外麵逛了一圈,剛洗完澡。肚子餓了,現在我們去吃飯吧。”
方自歸心想,日天啊!
進城的時候,方自歸累得連路邊山崖上出現的鮮豔壁畫都懶得看上一眼。
接下來一天的計劃是騎到折多塘,為翻越“翻死人的折多山”而不死,做最後的充分的準備。康定到折多塘雖然隻有十幾公裏,結果亦不容小覷。這段路上,方自歸再次成功地被老舒越甩越遠,隻好一個人一步一步踩著車,然後不小心抬頭一看,上坡……很小心抬頭一看,上坡……不很小心抬頭一看,上坡……很不小心抬頭一看,還是上坡......
在某一個瞬間,方自歸突然產生了強烈的報複心理,決定死也不抬頭了。
就在死不抬頭的過程中,雨點從天上落了下來。方自歸抬頭看了看天,趕緊把衝鋒衣衝鋒褲穿上,開始本次川藏線騎行的第一次雨騎。
這時悶頭往坡上騎,方自歸漸漸感覺到另外一種痛苦——悶。因為衝鋒衣不透氣,悶頭騎了半個小時後的方自歸伸手往懷裏一摸,好家夥,裏麵全濕透了,這不跟淋雨的效果一樣嗎?
方自歸決定,脫了衝鋒衣往坡上衝,因為騎行服反正已經濕透,不穿衝鋒衣還可以減少一種痛苦,況且不斷往坡上衝,也是個不斷產生熱量的過程,淋雨並不覺得冷。
到折多塘時,時間尚早,方自歸在客棧安頓好,和老舒一起吃過晚飯,就在客棧老板的指引下,去享受享受折多塘的野溫泉。這時,雨已經停了,太陽從雲層中鑽了出來。
鑽進溫泉水裏的那個瞬間,方自歸感覺好像每塊疲勞的肌肉都給撫慰到了。方自歸一邊泡著醉人的溫泉,一邊看著遠方的雪山,一邊撕著手背的死皮,認識到了沒有苦哪有樂的真理。
泡完溫泉,下山時已是黃昏,方自歸走著走著,突然聽到老舒的一聲大叫:“快看!”
遠方是澄淨的藍天,在夕陽的照射下,泡溫泉時還是白色的雪山,竟然變成了金色,光芒耀眼,直指蒼穹。
老舒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方自歸看著夢幻般的景色,隻有驚訝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