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間藏居的室內光線很暗,方自歸睜開眼睛,覺得除了窗口的那一團白光,房間裏到處都是黑乎乎的陰影,隻有桌子上一個紅色暖水瓶和牆上的兩麵紅色錦旗,給這個房間帶來了一點兒色彩。
方自歸躺在床上,即將出發的老舒坐在床邊跟方自歸道別。過名山,方自歸差點兒被幹趴下,而過折多山,方自歸真被幹趴下了。
“如果病情加重了,叫仁增大叔攔一輛車送你去雅江的醫院,千萬不要硬扛。”
“我知道。”
“臨走前,我送你一個忠告。”
“謝謝,什麽忠告?”
“大多數創業都是失敗的。”
方自歸有些詫異,怎麽話題從高原感冒的嚴重性突然就轉到了創業的嚴重性?方自歸和老舒路上閑聊時,說過自己是在創業前到川藏線上來磨練一下自己,當時老舒並沒有就這個話題跟方自歸有任何的討論。
“老舒,您為什麽這麽說?您以前也創過業?”
老舒在黑暗中沉默了一會兒,說:“其實我是逃債出來的。”
方自歸想不到騎行川藏線的理由中,有一條叫做“逃債”,驚訝道:“逃債?”
“如果我不逃出來,我的命現在能不能保住難說,我的腿現在肯定已經斷了。”
“因為創業失敗,欠了很多債?”
老舒在黑暗中點了點頭,“是的。”
方自歸緊張得頭疼都減輕了一些,掙紮著直起身來,說:“老舒,我非常希望吸取前輩的經驗教訓,您能不能給我講講您的創業故事?”
老舒又沉默了一會兒,終於說:“我把我的事情告訴你,你不要告訴別人。”
“好的,我一定不告訴別人。”
老舒便講了起來:“創業前,我在一家英國公司做經理,本來也挺穩定的。但是有一天在福建老家受了點兒刺激,就是村裏兩個沒考上大學的人都發達了,我想我堂堂華南理工的,難道還不如他們嗎?我就辭職出來創業,就做這家英國公司的其中一個產品——沙灘車。”
方自歸道:“創業做自己熟悉的產品,更容易成功。”
“對。當時我拉了那家英國公司裏的一個老工程師出來一起創業的。那個老工程師學曆不高,但動手能力很強。我們三個月時間做出了第一款樣車,然後就去挖英國公司的幾家客戶。結果澳大利亞大玩具公司的人試駕過我的樣車以後,很滿意,下了第一單,我才租了廠房,招了幾個工人,開始正式生產。那時起,我就開始向私人借錢了,因為我們這種小廠,在銀行是借不到錢的。”
“先有訂單再租廠房,這個應該很穩妥啊。”
“我的第二個客戶是個泰國籍猶太人,他隻做以色列市場。他給了我三張照片,是一款沙灘車的正麵、側麵、背麵的照片,說花都一家廠打樣要四個月,如果我能在兩個月內完成打樣,價格和花都的那家廠一樣,他就把單子給我。我給猶太人說,我們一個月就可以打好樣。然後就憑那三張照片,我和老工程師一個星期搭好車架,一個月做好了樣車,我們就爭取到了第二個客戶。再後來,越來越順,我又開發了三款車,又有了兩個美國客戶。後來生意好到……那兩個美國客戶竟然因為搶我的車自己吵起來了。”
“客戶之間怎麽也會吵起來?”
“因為他們一起下單給我,我根本來不及做。那段時間,我每周差不多發三個貨櫃,一個櫃裝六到八台車。我都沒想到能這麽快打開局麵,然後我決定把產能擴大一倍。等到我產能擴好了,卻突然出了一件要我命的事情。”
“資金鏈斷了?”
“主要是質量問題。”
“什麽質量問題呢?”
“量上去以後,我們又開發了一款排量65的車。我之前的幾款車都是小排量的,利潤薄,但65大排量的車做的廠家很少,利潤要好得多。美國客戶認可樣品後,就下了一個大單給我。誰知道,我第一批車到美國後,大部分車的軸承在幾個星期內斷裂,而這時海上還漂著兩批貨,客戶向我索賠,我就周轉不過來了。你知道我第一批車出貨以後我去幹嘛了?我去寶馬4s店試駕x5,我想我馬上就要發達了,我準備春節前買一輛x5。美國人突然告訴我要退貨,我真是又震驚,又沮喪。”
“你開發65新車的時候,沒有做測試嗎?比如疲勞試驗、環境試驗什麽的。”
“咦?你也蠻懂的嘛。”
“我是徳弗勒汽車係統蘇州工廠的第一批工程師,所以也知道一些汽車行業的質量管理。”
“哦……怪不得。”
“所以就是沒做測試?”
“其實我有測試的。”
“哦。”
“我的標準試車時間是兩周,就在工廠院子裏自建的試車場上不停地開。試車場有水坑、坡道,試車時要保證每天燒完兩箱油。沒想到我那個老工程師犯了個致命錯誤,有天試車,開著開著軸承壞掉了,老工程師沒太在意,換了個新軸承繼續試,兩周裏麵也沒出別的什麽問題,設計就定型了。我很忙,跑采購啊什麽的經常不在廠裏,軸承斷裂那天碰巧我不在廠裏,所以我不知道。另外也是我脾氣不好,特別開廠以後,廠裏雜七雜八的事情特別煩人,碰到下麵的人沒把事情做好,我張嘴就罵,老工程師也被我罵過。所以如果有什麽壞消息,隻要不是特別要緊的,他們能不匯報就不匯報。老工程師覺得軸承斷了大概是偶然的,不想來煩我,所以就沒告訴我。
“還有就是我們確實是不懂技術,隻懂皮毛。後來我和一個廣汽的工程師聊過,他說這種機械磨損是非線性的,是突然崩潰式的。我們當時用的是滾珠軸承,用在小排量車上沒有問題,即使損壞,周期也很長。但65的車,轉向離心力和側向力大得多,應該用滾柱軸承而不是滾珠軸承的。我不是這個專業的,我哪知道這些啊!”
老舒的一個創業故事,就蘊含了“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性格決定命運”、“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等諸多真理,方自歸一邊頭疼一邊感慨,想起當年在徳弗勒時,曾經抱怨公司的各種流程太複雜,而從老舒的故事看,這些繁文縟節還真是不能省略。
“首次創業失敗,我元氣大傷。但是我不甘心,打工打了一段時間,因為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日本人,我決定二次創業。”
“還是做沙灘車?”
“不,是老年人代步車。”
“嗯,還是相關的。”
“那個日本人本來是鈴木的技術員,娶了個中國太太,會說中文。日本人從鈴木出來後做黃金生意,賺了些錢,打算轉型做代步車,因為日本不是進入老年社會了嘛。後來我和日本人談好,我負責在中國生產,他負責在日本銷售。然後我就開始開發樣車。
“我研究下來,代步車比沙灘車簡單。但是因為我第一次創業在質量和技術上栽過跟頭,所以開發樣車的整個過程,我真是嘔心瀝血,控製器的編程都是我親自編的。生產第一批車的時候,所有的玻璃鋼件全部要修邊,燒車架全部滿焊,焊點每一片都是很漂亮的魚鱗瓣……你知道我招電焊工怎麽招的?我一根管子在地上叉著……”
老舒越說越激動,說到“我一根管子在地上叉著”,方自歸想起了日地。
“我一根管子用繩子在空中吊著……”
方自歸想起了日天。
“空中的管子和地上的管子對好……”
方自歸心想,天地交泰,分明是大吉大利的卦象,用這種卦象,老年代步車竟然也會造不成功嗎?
“我讓工人焊,焊得不好不要,我是這樣招電焊工的!這已經很極致了吧?然後,我們拿到js認證,日本人打算進yamada超市。你知道yamada嗎?”
“不知道。”
“yamada就相當於中國的國美。你想想,這個渠道一旦打開是多大的量。日本人初期談好了六個yamada門店,我做好了第一批車準備發貨的時候,我倒黴,又出事了。”
“都這麽小心了,還會出事?”
“唉!是那個日本人出事,把我給連累了。日本人當時主要還是靠黃金生意賺錢,就在要給六個yamada門店鋪貨的時候,國際市場上金價狂跌,日本人一下子虧了幾百萬美金,就沒錢鋪貨了。”
“黃金……怎麽也可以一下虧這麽多呢?”方自歸很疑惑。
“當時,國際金價從九十塊跌到了五十塊。金砂價格很奇怪,不管市場上的金價高還是低,它就是三十塊一克,另外給非洲將軍的錢又不能少,所以日本人的成本基本是固定的。金價一暴跌,日本人就虧慘了。而且暴跌時,日本人手上屯了好多票據,因為他之前判斷金價走勢還可以往上的,結果完全錯了。日本人隻好向我提出來,緩幾年在日本銷售代步車。可我根本等不了啊!”
“既然你的車沒問題,你為什麽……不找另一家日本公司合作?”
“我隻能通過這個日本人賣車,有協議的。js證書是這個日本人的,日本人還付了一半的研發費用。而我借的是高利貸,要想保命的話,除了跑路,我想不出別的辦法來。”
方自歸心想,這次失敗,好像隻能用“天有不測風雲”來做總結了。
老舒的失敗,證明失敗除了是成功之母,也是失敗之母。
老舒走了以後,虛弱的方自歸意識到,自己的川藏線之行也有可能失敗。
可是,從成都到新都橋還不到全程的五分之一,方自歸又覺得,如果現在就放棄了,對即將創業的自己好像很不吉利。
晚上,開了燈的藏居倒是更加明亮了一些。方自歸看見,一張發黃的照片掛在一個深紫色的木器上。照片中,穿著綠軍裝的毛爺爺望向方自歸的眼神還是非常豪邁,可方自歸覺得自己卻好像風中搖曳的一支蠟燭,火焰隨時可能變成一縷青煙,消逝在無影無形的風中。
最虛弱的時候,方自歸有一個瞬間甚至想到了死亡。那種強烈的無力感,傳遞給方自歸一個念頭,就是雖然人人都貪戀生命,可到了某種情形,死亡似乎並不那麽可怕。
當肉體非常痛苦,當生命力極其微弱,死亡,正是一種比較容易接受的解脫。
方自歸躺在床上,即將出發的老舒坐在床邊跟方自歸道別。過名山,方自歸差點兒被幹趴下,而過折多山,方自歸真被幹趴下了。
“如果病情加重了,叫仁增大叔攔一輛車送你去雅江的醫院,千萬不要硬扛。”
“我知道。”
“臨走前,我送你一個忠告。”
“謝謝,什麽忠告?”
“大多數創業都是失敗的。”
方自歸有些詫異,怎麽話題從高原感冒的嚴重性突然就轉到了創業的嚴重性?方自歸和老舒路上閑聊時,說過自己是在創業前到川藏線上來磨練一下自己,當時老舒並沒有就這個話題跟方自歸有任何的討論。
“老舒,您為什麽這麽說?您以前也創過業?”
老舒在黑暗中沉默了一會兒,說:“其實我是逃債出來的。”
方自歸想不到騎行川藏線的理由中,有一條叫做“逃債”,驚訝道:“逃債?”
“如果我不逃出來,我的命現在能不能保住難說,我的腿現在肯定已經斷了。”
“因為創業失敗,欠了很多債?”
老舒在黑暗中點了點頭,“是的。”
方自歸緊張得頭疼都減輕了一些,掙紮著直起身來,說:“老舒,我非常希望吸取前輩的經驗教訓,您能不能給我講講您的創業故事?”
老舒又沉默了一會兒,終於說:“我把我的事情告訴你,你不要告訴別人。”
“好的,我一定不告訴別人。”
老舒便講了起來:“創業前,我在一家英國公司做經理,本來也挺穩定的。但是有一天在福建老家受了點兒刺激,就是村裏兩個沒考上大學的人都發達了,我想我堂堂華南理工的,難道還不如他們嗎?我就辭職出來創業,就做這家英國公司的其中一個產品——沙灘車。”
方自歸道:“創業做自己熟悉的產品,更容易成功。”
“對。當時我拉了那家英國公司裏的一個老工程師出來一起創業的。那個老工程師學曆不高,但動手能力很強。我們三個月時間做出了第一款樣車,然後就去挖英國公司的幾家客戶。結果澳大利亞大玩具公司的人試駕過我的樣車以後,很滿意,下了第一單,我才租了廠房,招了幾個工人,開始正式生產。那時起,我就開始向私人借錢了,因為我們這種小廠,在銀行是借不到錢的。”
“先有訂單再租廠房,這個應該很穩妥啊。”
“我的第二個客戶是個泰國籍猶太人,他隻做以色列市場。他給了我三張照片,是一款沙灘車的正麵、側麵、背麵的照片,說花都一家廠打樣要四個月,如果我能在兩個月內完成打樣,價格和花都的那家廠一樣,他就把單子給我。我給猶太人說,我們一個月就可以打好樣。然後就憑那三張照片,我和老工程師一個星期搭好車架,一個月做好了樣車,我們就爭取到了第二個客戶。再後來,越來越順,我又開發了三款車,又有了兩個美國客戶。後來生意好到……那兩個美國客戶竟然因為搶我的車自己吵起來了。”
“客戶之間怎麽也會吵起來?”
“因為他們一起下單給我,我根本來不及做。那段時間,我每周差不多發三個貨櫃,一個櫃裝六到八台車。我都沒想到能這麽快打開局麵,然後我決定把產能擴大一倍。等到我產能擴好了,卻突然出了一件要我命的事情。”
“資金鏈斷了?”
“主要是質量問題。”
“什麽質量問題呢?”
“量上去以後,我們又開發了一款排量65的車。我之前的幾款車都是小排量的,利潤薄,但65大排量的車做的廠家很少,利潤要好得多。美國客戶認可樣品後,就下了一個大單給我。誰知道,我第一批車到美國後,大部分車的軸承在幾個星期內斷裂,而這時海上還漂著兩批貨,客戶向我索賠,我就周轉不過來了。你知道我第一批車出貨以後我去幹嘛了?我去寶馬4s店試駕x5,我想我馬上就要發達了,我準備春節前買一輛x5。美國人突然告訴我要退貨,我真是又震驚,又沮喪。”
“你開發65新車的時候,沒有做測試嗎?比如疲勞試驗、環境試驗什麽的。”
“咦?你也蠻懂的嘛。”
“我是徳弗勒汽車係統蘇州工廠的第一批工程師,所以也知道一些汽車行業的質量管理。”
“哦……怪不得。”
“所以就是沒做測試?”
“其實我有測試的。”
“哦。”
“我的標準試車時間是兩周,就在工廠院子裏自建的試車場上不停地開。試車場有水坑、坡道,試車時要保證每天燒完兩箱油。沒想到我那個老工程師犯了個致命錯誤,有天試車,開著開著軸承壞掉了,老工程師沒太在意,換了個新軸承繼續試,兩周裏麵也沒出別的什麽問題,設計就定型了。我很忙,跑采購啊什麽的經常不在廠裏,軸承斷裂那天碰巧我不在廠裏,所以我不知道。另外也是我脾氣不好,特別開廠以後,廠裏雜七雜八的事情特別煩人,碰到下麵的人沒把事情做好,我張嘴就罵,老工程師也被我罵過。所以如果有什麽壞消息,隻要不是特別要緊的,他們能不匯報就不匯報。老工程師覺得軸承斷了大概是偶然的,不想來煩我,所以就沒告訴我。
“還有就是我們確實是不懂技術,隻懂皮毛。後來我和一個廣汽的工程師聊過,他說這種機械磨損是非線性的,是突然崩潰式的。我們當時用的是滾珠軸承,用在小排量車上沒有問題,即使損壞,周期也很長。但65的車,轉向離心力和側向力大得多,應該用滾柱軸承而不是滾珠軸承的。我不是這個專業的,我哪知道這些啊!”
老舒的一個創業故事,就蘊含了“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性格決定命運”、“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等諸多真理,方自歸一邊頭疼一邊感慨,想起當年在徳弗勒時,曾經抱怨公司的各種流程太複雜,而從老舒的故事看,這些繁文縟節還真是不能省略。
“首次創業失敗,我元氣大傷。但是我不甘心,打工打了一段時間,因為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個日本人,我決定二次創業。”
“還是做沙灘車?”
“不,是老年人代步車。”
“嗯,還是相關的。”
“那個日本人本來是鈴木的技術員,娶了個中國太太,會說中文。日本人從鈴木出來後做黃金生意,賺了些錢,打算轉型做代步車,因為日本不是進入老年社會了嘛。後來我和日本人談好,我負責在中國生產,他負責在日本銷售。然後我就開始開發樣車。
“我研究下來,代步車比沙灘車簡單。但是因為我第一次創業在質量和技術上栽過跟頭,所以開發樣車的整個過程,我真是嘔心瀝血,控製器的編程都是我親自編的。生產第一批車的時候,所有的玻璃鋼件全部要修邊,燒車架全部滿焊,焊點每一片都是很漂亮的魚鱗瓣……你知道我招電焊工怎麽招的?我一根管子在地上叉著……”
老舒越說越激動,說到“我一根管子在地上叉著”,方自歸想起了日地。
“我一根管子用繩子在空中吊著……”
方自歸想起了日天。
“空中的管子和地上的管子對好……”
方自歸心想,天地交泰,分明是大吉大利的卦象,用這種卦象,老年代步車竟然也會造不成功嗎?
“我讓工人焊,焊得不好不要,我是這樣招電焊工的!這已經很極致了吧?然後,我們拿到js認證,日本人打算進yamada超市。你知道yamada嗎?”
“不知道。”
“yamada就相當於中國的國美。你想想,這個渠道一旦打開是多大的量。日本人初期談好了六個yamada門店,我做好了第一批車準備發貨的時候,我倒黴,又出事了。”
“都這麽小心了,還會出事?”
“唉!是那個日本人出事,把我給連累了。日本人當時主要還是靠黃金生意賺錢,就在要給六個yamada門店鋪貨的時候,國際市場上金價狂跌,日本人一下子虧了幾百萬美金,就沒錢鋪貨了。”
“黃金……怎麽也可以一下虧這麽多呢?”方自歸很疑惑。
“當時,國際金價從九十塊跌到了五十塊。金砂價格很奇怪,不管市場上的金價高還是低,它就是三十塊一克,另外給非洲將軍的錢又不能少,所以日本人的成本基本是固定的。金價一暴跌,日本人就虧慘了。而且暴跌時,日本人手上屯了好多票據,因為他之前判斷金價走勢還可以往上的,結果完全錯了。日本人隻好向我提出來,緩幾年在日本銷售代步車。可我根本等不了啊!”
“既然你的車沒問題,你為什麽……不找另一家日本公司合作?”
“我隻能通過這個日本人賣車,有協議的。js證書是這個日本人的,日本人還付了一半的研發費用。而我借的是高利貸,要想保命的話,除了跑路,我想不出別的辦法來。”
方自歸心想,這次失敗,好像隻能用“天有不測風雲”來做總結了。
老舒的失敗,證明失敗除了是成功之母,也是失敗之母。
老舒走了以後,虛弱的方自歸意識到,自己的川藏線之行也有可能失敗。
可是,從成都到新都橋還不到全程的五分之一,方自歸又覺得,如果現在就放棄了,對即將創業的自己好像很不吉利。
晚上,開了燈的藏居倒是更加明亮了一些。方自歸看見,一張發黃的照片掛在一個深紫色的木器上。照片中,穿著綠軍裝的毛爺爺望向方自歸的眼神還是非常豪邁,可方自歸覺得自己卻好像風中搖曳的一支蠟燭,火焰隨時可能變成一縷青煙,消逝在無影無形的風中。
最虛弱的時候,方自歸有一個瞬間甚至想到了死亡。那種強烈的無力感,傳遞給方自歸一個念頭,就是雖然人人都貪戀生命,可到了某種情形,死亡似乎並不那麽可怕。
當肉體非常痛苦,當生命力極其微弱,死亡,正是一種比較容易接受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