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理智型的上司常給下屬造成一種冷若冰霜,一副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感覺。在這種不易被接近的上司麵前,一般的下屬總表現得茫然不知所措,即便有很好的建議也不知如何提出。孰不知盲目的東西總是被動的,而主動權則在於對事物的了如指掌。


    向上司、決策者貢獻自己好的建議與計劃,是每個下屬應盡的職責。然而,你在獻計獻策的時候,往往會遇到不受重視、不被采納的苦惱。尤其是當一個經過自己潛心研究、周密思考,確信是一個非常合理、非常優秀的建議和計劃被上司斷然拒絕的時候,你的苦惱會更強烈。


    碰到這種“進而不納”的情況,人們往往抱怨上司,說:“要是能遇上一個知人善用、從諫如流的上司就好了。”這幾乎成了所有下屬一種傳統的、固定的思維模式。他們之中很少有人願意換一種思維方式來考慮“進而不納”的問題。


    應對這種理智型的上司並讓他接受你的好方法就是從他本身的特性上找切入點。與人交流時,他在大多數情況下總是喜歡運用抽象性語言。


    抽象性的語言涉及的是那些能夠激發想象的事物。其主要的相互關聯的詞匯有類推、想象征、概要、假設、一般、絕對、符號、形象等,語言的類推法同時具備形象和想象征和的特點,符號信息是絕對的,一般性等等。冷靜理智型的上司很少談論自身觀察到的事物,而多把想象征中的事物作為談話的主要內容。比如:牛頓在看到一個熟透了紅蘋果從樹上自然地掉下來的時候,他所要討論的話題絕對是與地球的萬有引力相關的,而很少去關心蘋果的味道是否脆甜。


    冷靜理智型的上司更多地願意談及的往往是那些隻存在於記憶中的、概念性的事物而非可以感知的事物、想法而不是物體。


    在與他人交談的過程中,冷靜理智型的上司一般盡量避免使用與當前事物不相關的、瑣碎的以及多餘的話語。他們不會浪費口舌,雖然他們也明白某些多餘的話也是必不可少的,卻仍然極不情願地陳述顯而易見的道理,或者重複他們自己的某個觀點,修飾他們曾經作過的解釋和定義,因為他們猜想著自己明白的事別人也一定明白。


    從冷靜理智型的上司的交流方式中,你能發現他們的特點主要是,其一,語言的表達愛使用“抽象性的”很少談及具體的事物,一般總是談論一些“透過某種現象所看到的某個本質”。其二,他們愛談論那些“記憶中的”、“概念性的事物”。其三,他們盡量避免使用與“當前事物不相關的、瑣碎的及多餘的話語”。


    因此,作為下屬,你在了解了這種冷靜理智型的上司的交流特點之後,在與他們溝通時,說話的方式就可要更具有針對性了。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自己曾經親手設計一艘軍艦,他在設計書上寫道:“這是我積多年研究、經過長期思考和精細工作的結果。”他請國際上著名的造船家對此設計做出鑒定。


    過了幾周,造船家送回其設計圖並寫下了如下意見:


    “陛下,你設計的這艘軍艦是一座威力無比,堅固異常和十分美麗的軍艦,稱得上空前絕後。它能開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它的武器將是世界最強的,它的桅杆將是世界最高的,它的大炮射程也將是世界最遠的。您設計的艦內設備,將使艦長到見水手的全部成員都感到舒適無比。您這艘輝煌的戰艦,看來隻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隻要它一下水,就會立即沉入海底,如同一隻鉛鑄的鴨子一般”。


    造船家這樣說,德皇威廉二世當然也心悅誠服地接受了。


    冷靜理智型的上司其思想和語言的形成,主要來源於演繹推理,而對於推斷性的歸納法則被他們以懷疑的態度處理,並且極不情願地采用。雖然你無法看到其演繹思維的過程(從一般到特殊、從整體到部份的推理過程),但卻可以觀察到他所運用的直觀形式――語言。


    一般來說,冷靜理智型上司的語言是極其嚴謹的。在他們看來,限定字詞用法的定義是一個演繹推理過程,“用邏輯順序語言以保持連貫性、選擇多義詞確定的意義也同樣屬於演繹推理”。


    因此,你隻有以連貫的語言,運用演繹推理的方法通過嚴謹的措辭,陳述你主張(比如加薪、升遷、認同、某種構想)的合理性,才有可能有效地得到冷靜理智型上司的積極回應。


    但你需要注意的是,冷靜理智型的上司對語言的定義異乎尋常地苛求,有時甚至達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因而總給人以“拘泥於瑣事”的印象。所以,為了避免與冷靜理智型的上司在交流時出現用詞不準確而造成的中斷,作為其下屬的你在溝通前就十分有必要花費一些時間翻閱辭典,甚至包括專業辭典――如人類學,箴言警句、語源學、法學、醫學、哲學和心理學等等,並在交談中適當地引用一下,將會大大增加讓這種上司認同的說服力。


    作為下屬,你在與冷靜理智型的上司交談時,除了運用連貫嚴謹的語言進行邏輯推理外,修飾性語言在他們麵前的使用亦要比較謹慎,以此避免順序和範疇方麵的錯誤。究其原因,是由冷靜理智型的上司的氣質、人格特點所決定的,因為他們對自然科學所表現出的出色才能及興趣(包括研究、精確的物理、化學、生物、機械的實驗及數學表達等)決定了他們這種嚴謹的氣質和人格特點,使他們一生都會從事並迷戀這個領域的研究――討論其原理,甚至還十分樂意將這種原理應用到社會管理學中,應用到現實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


    所以,為了充分取得這種上司的讚同,你在與他們交談時也要盡可能地說出某些明確的詞匯、信息,而不采用模糊的語言,以求達到客觀清晰,便於他們的接受。


    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在他鞍前馬後工作的許多人,都覺得他是“一扇老橡木做的門”,任何新鮮的意見都被毫無例外地拒之門外。威爾遜有才能,自負,所以對別人的意見往往瞧不起,要麽不采納,要麽根本不予理睬。但是,有一個人是獨一無二的例外,這個人就是他的助理豪斯。豪斯有什麽絕招呢?


    豪斯自己說,有一次,他被單獨召見,他明知總統不容易接受別人的建議,但還是盡自己所能,清楚明了地陳述了一種政治方案。因為他苦心研究過,自認為相當切實可行,所以說得理直氣壯。然而他沒有得到與其他同事不同的命運,威爾遜當即表示:“在我願意聽廢話的時候,我會再次請你光臨。”但是數天之後,在一次宴會上,豪斯很吃驚地聽到威爾遜正在把他數天前的建議作為總統自己的見解公開發表!


    這件事,使豪斯大徹大悟,懂得了向總統貢獻意見的最好方法是:避免他人在場,悄悄把意見“移植”到總統的心中,開始使總統不知不覺地感到興趣,然後使這計劃可以作為總統自己的“天才構思”而公之於眾。最後使總統堅定不移地相信是他本人想出了這個好主意。換句話說,不用再強調說某某計劃是豪斯的主意,為了使一個好的計劃被總統采納,他得自願犧牲“版權”,而把“版權”讓給總統,並且是悄悄地、神不知鬼不覺地轉讓。這樣,他的計劃就能順利地被總統采納。


    例如,1914年春季,豪斯奉命赴法國做外交上的接洽談。出發前,威爾遜原則上同意了豪斯的計劃,但態度相當謹慎,距離被正試批準還相當遙遠。豪斯到巴黎後不久,寄回了他同法國外長的談話記錄,在談話中,豪斯把自己想出的,經總統謹慎同意的計劃,說成是“總統的創見”,並熱烈讚揚說,這是“天才,勇氣,先見之明”的表現。看了記錄,威爾遜總統毫不猶豫地正式批準了這個計劃,計劃的實施,給兩國帶來巨大的利益,豪斯為自己實際發揮的作用由衷地高興,同時威爾遜總統更加由衷地喜歡豪斯,對他更加倚重。但有一件事是永遠心照不宣的:豪斯從來不表示某項計劃是他想出來的。若幹年後,豪斯說道:“我不願意稱那些計劃是我的,並不僅僅出於討總統喜歡。我的計劃充其量是棵樹種,要長成參天大樹必須有土壤、水分、空氣和陽光。隻有總統才有這些條件,把樹種變成大樹的,公平地說,是總統,我隻不過把種子移到總統心中。”


    在威爾遜執政期間,豪斯都采用這種簡單而有效的“種子移植”的策略,然而他對威爾遜的影響,比當時成群的政治領袖加在一起都大。事後,人們方才窺見豪斯的秘訣,並稱豪斯為“移山倒海”的大師。


    後人開玩笑說,豪斯第一個發明了“思想試管嬰兒”,威爾遜則是這次偉大試驗的母體。


    豪斯這種做事的技巧是不是值得你借鑒?“進而不納”是許多上司的習慣做法,其目的一是不願顯得自己弱智,二是有一種“我為什麽要聽你的”的心理作祟。尤其是理智型的上司,更不願對下屬言聽計從。麵對這樣的上司,如果學會了豪斯的“種子移植”的策略,再進言獻策時就會易如反掌了。


    有句生意場上的名言叫“隻爭利而不爭氣”,其實這話也適用於職場,從某種看似消極而實則明智的角度來說你可以這樣想:我是來打工的,而不是和上司吹毛求疵對著幹來的。在堅持原則的情況下,你隻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理智型上司搞好關係,讓自己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也就完事大吉了,何必惹他厭煩?再說和上司整天別別扭扭,也太沒有意思了。特別是與理智型上司說話、做事時更不必爭什麽“你的我的”。他冷靜,你顧全大局,大概也就可以相安無事了,可見,隻要你掌握並適時運用這些技巧,再理智的上司也會對你另眼相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溝通讓人生更完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泉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泉林..並收藏溝通讓人生更完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