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建省之前,無權開科鄉試,考舉人要遠道去四川應試。建省後,也未設立鄉試,貴州生員改為到湖廣考試,後又改到雲南考試。由於貴州生員赴鄰省考試,山高路遠,極為不便。到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在京城擔任戶科給事中的貴州思南人田秋就向朝廷上奏請在貴州設鄉試科場。
這個時候的人,進一趟縣城都是出遠門了,更別說去省城趕考。
全省各地的學子浩浩蕩蕩地往省城趕,就為了這三年一次的鄉試。
能不能魚躍龍門,成為“舉人老爺”就靠這奮力一搏了。
因為路途遙遠,一些偏遠些地區的農家子弟,趕一次考就要負債累累!
而路途上,還可能出很多意外。比如有些劫道的,就最喜歡對趕考的學子下手。畢竟這些學子身上肯定是帶著銀子的,沒有銀子,趕什麽考!
吳韻林這次去省城趕考安全上是有保障的。梅濟鼎約了他結伴同行,梅濟鼎的行李不多,隻有一個木箱子和一個包袱,不過是些書籍和筆墨紙硯以及一些換洗的衣服,吳韻林就不同了,書童阿呆連點心茶葉藥物都帶上了另外還有三個衛兵以及阿呆。
看到梅濟鼎好奇的眼神,吳韻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是家中爺爺,總擔心我在路上吃不好喝不好,還怕遇見劫道的又備了些仁丹,以防水土不服。”
吳韻林笑了笑,轉移了話題,和梅濟鼎討論起學問來。兩人就騎在馬上,一問一答地出題測試,時間倒是過得快。
一路上可以投宿的客棧都是人潮湧湧,吳韻林第一次知道原來本朝有那麽多讀書人!
“曆年來積壓的秀才們,隻要還沒死心的都要參加鄉試,這一省之中,怕是有幾千上萬了,這麽多人競爭這幾十個舉人名額,我都有些心虛了。”梅濟鼎站在客棧門口,對吳韻林感歎。
吳韻林也被這老老少少的趕考秀才們嚇到了,饒是他一向自信,此時也不由得在心裏求了一遍滿天神佛。
正尷尬著,阿呆回來了,說是訂了三間上房,梅濟鼎和吳韻林一人一間,他們幾個人擠一擠。
其他的人聽了,就詫異地說:“我們剛剛問已經沒有房間了啊?還準備去附近村莊碰碰運氣能不能借宿呢,怎麽還有房間?”
阿呆笑了笑,說道:“我們加了錢,就有了。”
梅濟鼎笑道:“如今趕考的人多,客棧漲價不說,就是民居也不是那麽好投宿的。不少人都隻能在土地廟這些地方投宿呢。”
吳韻林聞言,默默地祝那幾個他們好運了
好不容易到了省城,同樣要麵對住宿的問題。倒不是說省城住不下這些考生,而是省城居,大不易啊!
客棧的費用,隻有比府城更貴的!
當然,各府的考生也可以去找自己的同鄉會館住宿。但是同鄉會館條件比不上客棧不說,房間也有限,沒有一點人脈關係的,還爭不上呢!
吳韻林自然沒有去同鄉會館和別人爭。出門前祖父可是給了他不少銀子。
銅仁府的考生都聚居在城北的一家客棧裏,這家客棧的東家和掌櫃都是銅仁府人,到處是熟悉的鄉音,大家心裏也踏實些。
到了八月,關於鄉試的種種規定也出來了。比如具體入場時間、出場時間,這些都是要牢記的。
另外,鄉試是自帶食物的。
“難道不怕帶食物的夾帶作弊?”有考生就嘟囔:“我聽說有些厲害的,就是米粒上都能寫字!”
“在米粒上寫字的,也得有個西洋鏡才能看得清吧?西洋鏡是不能帶進考場的,你放心!”另外一個考生就說道。
西洋鏡指的是放大鏡。
梅濟鼎說道:“這是為了防止有考生買通夥房的人作弊。讓考生自帶食物,檢查是很嚴格的,你要是帶了糕點,都會給你捏成粉末。”
梅濟鼎已經參加兩次考試,很懂行。
大家聽了也都理解了。
反正規矩都是一視同仁的,又不是隻針對自己一個!
至於說規矩不合理?
還沒考上舉人呢,哪敢對鄉試規矩說什麽?就算中舉了,讀書人等級分明,豈敢輕易說上官的不是?
又臨急抱佛腳地緊張了幾天,到了考試這日,吳韻林就帶著烙得幹幹的麵餅、水煮蛋、肉脯去考場了,考場上清水是有的,吃這些東西正好。
貴陽貢院建在了今天貴陽大十字廣場這片區域。是貢院就成了貴州專門進行鄉試的場所。
貴陽的這個貢院規模很大、南抵獅子橋,北達翠屏山即今太平路一帶,東臨中華中路,西沿貫城河。老貴陽城中心的這一大片地區之所以沒有其他建築,比如官署、寺觀、書院、民房等,就是因為明、清時期都屬貢院範圍。
檢查比院試時更嚴格,特別是食物這個環節,所有人的食物都被衙役的黑手捏得髒兮兮的。
吳韻林是個小機靈,麵餅和肉脯都提前切得碎碎的,就快成粉末了。
衙役看了他一眼,倒是沒再下手捏他的食物,食盒是個藤籃,一眼看盡沒有夾帶,把他放了進去。
吳韻林看著,其他東西且不說,水煮蛋都被敲開了檢查。
他實在想不明白,雞蛋裏麵還能怎麽作弊?
前麵的考試都需要請廩生作保,鄉試反而不用廩生作保了。因為秀才已是有功名的了,可以互相結保。考生結保都要選信得過的人,畢竟一人作弊,其餘五人連坐!
吳韻林結保的都是書院同窗,人品可信的。
接下來又是搜身檢查,當然也是沒有隱私和人權可言。大抵在檢查的衙役眼中,這些秀才公也都是一塊肉罷了
這個冷厲的早晨,恩科鄉試正式拉開了帷幕。鄉試分為三場,每一場都要考三天包括晚上兩宿,這樣下來,三場總共需要九天時間包括六個晚上。這種考試是一個智力、體力、身體素質的綜合博弈。對於考生們來說,這種博弈從早晨在貢院外排隊時就開始了。大清早的甚至昨日晚上就有人來排隊了,因為所有參加會試的考生都要在這個貢院考試,貴州這種教育欠發達地區人數超過了三千多人,密密麻麻排了好長的隊,所有人都想早一點進去考場,一是熟悉下考場,二來就是這外麵可不安全,人多就容易發生混亂,哪怕有衙役及全副武裝的軍士彈壓,但貢院門外還是擁擠混亂,還沒開考呢,昨晚就有十幾個考生在擁擠中,擠傷了,頭破血流啊。
考試雖然是隸屬於提學都督的分內事,卻又因為關係重大,這是掄才大典,一丁點都馬虎不得的事,所以本省的布政使、提刑使和指揮使高官都已到了,銅鑼開道,到處都是各衙的差役和兵丁,不過倒還有序,四周已經點起了火把,照的街麵上燈火通明,而今貢院還未開門,因此駐留在外的考生們俱都在呼朋喚友。
天氣非常陰冷,吳韻林穿的衣服也比較厚,相對於其他生員,吳韻林要暖和的多。除了衣服外,吳韻林還帶了兩個兔皮氈毯,這是在考場睡覺用的,一個鋪,一個蓋。當然。其他諸如食物、考試用品等也都一一帶齊了,食物還很豐盛。淩晨三點左右。正說著,卻是一聲響鞭震耳欲聾,便聽有人厲聲道:“諸生靜聽提學都督口令,都蘇靜,列隊入院。”
一下子,聲音都戛然而止,每一個人都繃緊了臉,鄉試不同於小考,小考某種程度,不過是入門考試,而鄉試的意義卻在於,它關係到一個人真正的榮辱,跨過了這道門檻,就意味著從今以後,真正的成了一個老爺。
許多人無數日夜的苦讀,今日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檢驗。所以方才大家雖然都嘻嘻哈哈、呼朋喚友,可是本質上,不過是給自己壯膽罷了,而今真正的開始考試,幾乎所有人臉色都凝重起來。
貢院的大門咯吱咯吱的打開,緊接著一隊隊本省的指揮使衙門兵丁明火執仗出來,倒列八字,肅殺之氣也就彌漫開來。
幾十個差役也俱都站在了門口,諸生魚貫而入,開始任由差役們搜檢夾抄,這種氣氛,比之從前的小考要肅穆了許多,吳韻林跟著人群徐徐的到了貢院門口,幾個差役有些驚詫,這個年紀的考生,大抵是應該出現在童試,即便是出現在院試都算難得了,想不到居然出現在了鄉試上。
在門口負責核對考生的一位姓胡的考官將吳韻林攔住了,這位考官做事認真,用呆板或許更好一些。監考時按照名冊,對考生的年齡相貌等,查核非常嚴格。
將東西都放到號舍內,吳韻林四下打量一番,跟上次院試一樣,號房內十分狹窄,隻有上下兩塊木板,上麵的木板當作寫答卷的桌子,下麵的當椅子,晚上睡覺將兩塊板一拚當床。區別就是,現在號舍裏還多了一盆炭火和兩根蠟燭。炭火即可以用來取暖,也可以用來做飯。考場可是不管飯的,吃什麽都要你自己解決,考場最多提供點水。在外麵巡考監事的官吏,隻是負責考場紀律,隻要你不作弊,做什麽都可以。
進入考場後直至考試結束,吳韻林都要在這個窄小的號舍度過了....考試有兩位主考官,四位同考官,還有一位負責考場供給的提調官,除此之外還有負責此受卷、彌封、謄錄、對讀、巡綽監門、搜檢懷挾的官吏。開始考試後,那位年長的主考官向差役示意鳴鼓,鼓聲響後考試正式開始。主考官及其他負責考試的官員有條不紊的開始了他們的職責,大部分人都是帶著懷舊感的看著下麵的眾位考生,跟大二大三的學長學姐看學弟學妹開學軍訓的感覺差不多。
響鼓之後,便有衙役小吏開始發卷了,試卷,草稿紙陸續發了下來。
今天是恩科鄉試的第一場,按照慣例的話,這一場題量為:《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
今年和往年一樣,這一場也是《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經義是科舉考試的一種科目,以經書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當然,你要用八股文體才可以。這些題目要在三天兩夜答完,不管你怎麽答,不管你怎麽安排時間,隻要你不作弊,就隨你折騰。
這一場三天兩夜的考試共需要做七篇八股文,四書八股文三篇,五經八股文四篇。這種題量因人而異,有的考生可能不到兩天就做完,但是有的考生三天兩夜也有做不完的。吳韻林看完所有考題,覺的自己晚上用不著就可以做完。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吳韻林就將第一篇八股寫完了。寫完第一篇八股文,吳韻林將寫滿字的草稿紙在桌上晾了會,免得字跡墨汁流淌沾染了試卷。
一天寫了三篇八股文,剩下的四篇,自己閉著眼睛都能在兩天寫完。吳韻林滿意的點了點頭,將寫好的草稿紙收起來,吃過晚飯,便鋪上毯子,蓋上毯子睡了起來。
在第三天下午五點左右,吳韻林已經將七篇八股文全部工整的抄寫在了試卷上,檢查數遍後,就等著交卷了。
這是鄉試的第一場考試,也是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像是閱卷就是根據第一場的七篇八股文,閱後再結合第二、三場的情況。互閱商酌,取定中額。
在閱卷過程中,主考和同考官有明確的分工,去留在同考,高下則在主考。怎麽說呢,同考官從三千多考生試卷中選出優秀的試卷推薦給主考官,主考官則在推薦的試卷中最終確定錄取生員,確定錄取生員的名次。
正副主考官一般隻閱“薦卷”,從考官的薦卷中選擇良好優秀的批中,但是也並不是說沒有被“薦卷”的試卷就絕對沒有機會了。在閱卷完畢,按照規矩,正副主考官有義務在沒有被薦卷的試卷中搜檢複閱的,運氣好的,會被正副主考官欣賞,但是這也隻是理論上,閱卷工作辛苦,正副主考官也並一定去搜檢落卷。
數年如一日的刻苦用功,就將在幾日之後,徹底揭開分曉,貴賤榮辱,也在此一舉。
這個時候的人,進一趟縣城都是出遠門了,更別說去省城趕考。
全省各地的學子浩浩蕩蕩地往省城趕,就為了這三年一次的鄉試。
能不能魚躍龍門,成為“舉人老爺”就靠這奮力一搏了。
因為路途遙遠,一些偏遠些地區的農家子弟,趕一次考就要負債累累!
而路途上,還可能出很多意外。比如有些劫道的,就最喜歡對趕考的學子下手。畢竟這些學子身上肯定是帶著銀子的,沒有銀子,趕什麽考!
吳韻林這次去省城趕考安全上是有保障的。梅濟鼎約了他結伴同行,梅濟鼎的行李不多,隻有一個木箱子和一個包袱,不過是些書籍和筆墨紙硯以及一些換洗的衣服,吳韻林就不同了,書童阿呆連點心茶葉藥物都帶上了另外還有三個衛兵以及阿呆。
看到梅濟鼎好奇的眼神,吳韻林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是家中爺爺,總擔心我在路上吃不好喝不好,還怕遇見劫道的又備了些仁丹,以防水土不服。”
吳韻林笑了笑,轉移了話題,和梅濟鼎討論起學問來。兩人就騎在馬上,一問一答地出題測試,時間倒是過得快。
一路上可以投宿的客棧都是人潮湧湧,吳韻林第一次知道原來本朝有那麽多讀書人!
“曆年來積壓的秀才們,隻要還沒死心的都要參加鄉試,這一省之中,怕是有幾千上萬了,這麽多人競爭這幾十個舉人名額,我都有些心虛了。”梅濟鼎站在客棧門口,對吳韻林感歎。
吳韻林也被這老老少少的趕考秀才們嚇到了,饒是他一向自信,此時也不由得在心裏求了一遍滿天神佛。
正尷尬著,阿呆回來了,說是訂了三間上房,梅濟鼎和吳韻林一人一間,他們幾個人擠一擠。
其他的人聽了,就詫異地說:“我們剛剛問已經沒有房間了啊?還準備去附近村莊碰碰運氣能不能借宿呢,怎麽還有房間?”
阿呆笑了笑,說道:“我們加了錢,就有了。”
梅濟鼎笑道:“如今趕考的人多,客棧漲價不說,就是民居也不是那麽好投宿的。不少人都隻能在土地廟這些地方投宿呢。”
吳韻林聞言,默默地祝那幾個他們好運了
好不容易到了省城,同樣要麵對住宿的問題。倒不是說省城住不下這些考生,而是省城居,大不易啊!
客棧的費用,隻有比府城更貴的!
當然,各府的考生也可以去找自己的同鄉會館住宿。但是同鄉會館條件比不上客棧不說,房間也有限,沒有一點人脈關係的,還爭不上呢!
吳韻林自然沒有去同鄉會館和別人爭。出門前祖父可是給了他不少銀子。
銅仁府的考生都聚居在城北的一家客棧裏,這家客棧的東家和掌櫃都是銅仁府人,到處是熟悉的鄉音,大家心裏也踏實些。
到了八月,關於鄉試的種種規定也出來了。比如具體入場時間、出場時間,這些都是要牢記的。
另外,鄉試是自帶食物的。
“難道不怕帶食物的夾帶作弊?”有考生就嘟囔:“我聽說有些厲害的,就是米粒上都能寫字!”
“在米粒上寫字的,也得有個西洋鏡才能看得清吧?西洋鏡是不能帶進考場的,你放心!”另外一個考生就說道。
西洋鏡指的是放大鏡。
梅濟鼎說道:“這是為了防止有考生買通夥房的人作弊。讓考生自帶食物,檢查是很嚴格的,你要是帶了糕點,都會給你捏成粉末。”
梅濟鼎已經參加兩次考試,很懂行。
大家聽了也都理解了。
反正規矩都是一視同仁的,又不是隻針對自己一個!
至於說規矩不合理?
還沒考上舉人呢,哪敢對鄉試規矩說什麽?就算中舉了,讀書人等級分明,豈敢輕易說上官的不是?
又臨急抱佛腳地緊張了幾天,到了考試這日,吳韻林就帶著烙得幹幹的麵餅、水煮蛋、肉脯去考場了,考場上清水是有的,吃這些東西正好。
貴陽貢院建在了今天貴陽大十字廣場這片區域。是貢院就成了貴州專門進行鄉試的場所。
貴陽的這個貢院規模很大、南抵獅子橋,北達翠屏山即今太平路一帶,東臨中華中路,西沿貫城河。老貴陽城中心的這一大片地區之所以沒有其他建築,比如官署、寺觀、書院、民房等,就是因為明、清時期都屬貢院範圍。
檢查比院試時更嚴格,特別是食物這個環節,所有人的食物都被衙役的黑手捏得髒兮兮的。
吳韻林是個小機靈,麵餅和肉脯都提前切得碎碎的,就快成粉末了。
衙役看了他一眼,倒是沒再下手捏他的食物,食盒是個藤籃,一眼看盡沒有夾帶,把他放了進去。
吳韻林看著,其他東西且不說,水煮蛋都被敲開了檢查。
他實在想不明白,雞蛋裏麵還能怎麽作弊?
前麵的考試都需要請廩生作保,鄉試反而不用廩生作保了。因為秀才已是有功名的了,可以互相結保。考生結保都要選信得過的人,畢竟一人作弊,其餘五人連坐!
吳韻林結保的都是書院同窗,人品可信的。
接下來又是搜身檢查,當然也是沒有隱私和人權可言。大抵在檢查的衙役眼中,這些秀才公也都是一塊肉罷了
這個冷厲的早晨,恩科鄉試正式拉開了帷幕。鄉試分為三場,每一場都要考三天包括晚上兩宿,這樣下來,三場總共需要九天時間包括六個晚上。這種考試是一個智力、體力、身體素質的綜合博弈。對於考生們來說,這種博弈從早晨在貢院外排隊時就開始了。大清早的甚至昨日晚上就有人來排隊了,因為所有參加會試的考生都要在這個貢院考試,貴州這種教育欠發達地區人數超過了三千多人,密密麻麻排了好長的隊,所有人都想早一點進去考場,一是熟悉下考場,二來就是這外麵可不安全,人多就容易發生混亂,哪怕有衙役及全副武裝的軍士彈壓,但貢院門外還是擁擠混亂,還沒開考呢,昨晚就有十幾個考生在擁擠中,擠傷了,頭破血流啊。
考試雖然是隸屬於提學都督的分內事,卻又因為關係重大,這是掄才大典,一丁點都馬虎不得的事,所以本省的布政使、提刑使和指揮使高官都已到了,銅鑼開道,到處都是各衙的差役和兵丁,不過倒還有序,四周已經點起了火把,照的街麵上燈火通明,而今貢院還未開門,因此駐留在外的考生們俱都在呼朋喚友。
天氣非常陰冷,吳韻林穿的衣服也比較厚,相對於其他生員,吳韻林要暖和的多。除了衣服外,吳韻林還帶了兩個兔皮氈毯,這是在考場睡覺用的,一個鋪,一個蓋。當然。其他諸如食物、考試用品等也都一一帶齊了,食物還很豐盛。淩晨三點左右。正說著,卻是一聲響鞭震耳欲聾,便聽有人厲聲道:“諸生靜聽提學都督口令,都蘇靜,列隊入院。”
一下子,聲音都戛然而止,每一個人都繃緊了臉,鄉試不同於小考,小考某種程度,不過是入門考試,而鄉試的意義卻在於,它關係到一個人真正的榮辱,跨過了這道門檻,就意味著從今以後,真正的成了一個老爺。
許多人無數日夜的苦讀,今日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檢驗。所以方才大家雖然都嘻嘻哈哈、呼朋喚友,可是本質上,不過是給自己壯膽罷了,而今真正的開始考試,幾乎所有人臉色都凝重起來。
貢院的大門咯吱咯吱的打開,緊接著一隊隊本省的指揮使衙門兵丁明火執仗出來,倒列八字,肅殺之氣也就彌漫開來。
幾十個差役也俱都站在了門口,諸生魚貫而入,開始任由差役們搜檢夾抄,這種氣氛,比之從前的小考要肅穆了許多,吳韻林跟著人群徐徐的到了貢院門口,幾個差役有些驚詫,這個年紀的考生,大抵是應該出現在童試,即便是出現在院試都算難得了,想不到居然出現在了鄉試上。
在門口負責核對考生的一位姓胡的考官將吳韻林攔住了,這位考官做事認真,用呆板或許更好一些。監考時按照名冊,對考生的年齡相貌等,查核非常嚴格。
將東西都放到號舍內,吳韻林四下打量一番,跟上次院試一樣,號房內十分狹窄,隻有上下兩塊木板,上麵的木板當作寫答卷的桌子,下麵的當椅子,晚上睡覺將兩塊板一拚當床。區別就是,現在號舍裏還多了一盆炭火和兩根蠟燭。炭火即可以用來取暖,也可以用來做飯。考場可是不管飯的,吃什麽都要你自己解決,考場最多提供點水。在外麵巡考監事的官吏,隻是負責考場紀律,隻要你不作弊,做什麽都可以。
進入考場後直至考試結束,吳韻林都要在這個窄小的號舍度過了....考試有兩位主考官,四位同考官,還有一位負責考場供給的提調官,除此之外還有負責此受卷、彌封、謄錄、對讀、巡綽監門、搜檢懷挾的官吏。開始考試後,那位年長的主考官向差役示意鳴鼓,鼓聲響後考試正式開始。主考官及其他負責考試的官員有條不紊的開始了他們的職責,大部分人都是帶著懷舊感的看著下麵的眾位考生,跟大二大三的學長學姐看學弟學妹開學軍訓的感覺差不多。
響鼓之後,便有衙役小吏開始發卷了,試卷,草稿紙陸續發了下來。
今天是恩科鄉試的第一場,按照慣例的話,這一場題量為:《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
今年和往年一樣,這一場也是《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經義是科舉考試的一種科目,以經書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明其中義理。當然,你要用八股文體才可以。這些題目要在三天兩夜答完,不管你怎麽答,不管你怎麽安排時間,隻要你不作弊,就隨你折騰。
這一場三天兩夜的考試共需要做七篇八股文,四書八股文三篇,五經八股文四篇。這種題量因人而異,有的考生可能不到兩天就做完,但是有的考生三天兩夜也有做不完的。吳韻林看完所有考題,覺的自己晚上用不著就可以做完。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吳韻林就將第一篇八股寫完了。寫完第一篇八股文,吳韻林將寫滿字的草稿紙在桌上晾了會,免得字跡墨汁流淌沾染了試卷。
一天寫了三篇八股文,剩下的四篇,自己閉著眼睛都能在兩天寫完。吳韻林滿意的點了點頭,將寫好的草稿紙收起來,吃過晚飯,便鋪上毯子,蓋上毯子睡了起來。
在第三天下午五點左右,吳韻林已經將七篇八股文全部工整的抄寫在了試卷上,檢查數遍後,就等著交卷了。
這是鄉試的第一場考試,也是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像是閱卷就是根據第一場的七篇八股文,閱後再結合第二、三場的情況。互閱商酌,取定中額。
在閱卷過程中,主考和同考官有明確的分工,去留在同考,高下則在主考。怎麽說呢,同考官從三千多考生試卷中選出優秀的試卷推薦給主考官,主考官則在推薦的試卷中最終確定錄取生員,確定錄取生員的名次。
正副主考官一般隻閱“薦卷”,從考官的薦卷中選擇良好優秀的批中,但是也並不是說沒有被“薦卷”的試卷就絕對沒有機會了。在閱卷完畢,按照規矩,正副主考官有義務在沒有被薦卷的試卷中搜檢複閱的,運氣好的,會被正副主考官欣賞,但是這也隻是理論上,閱卷工作辛苦,正副主考官也並一定去搜檢落卷。
數年如一日的刻苦用功,就將在幾日之後,徹底揭開分曉,貴賤榮辱,也在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