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見巍峨的城牆到真正的來到城樓下,在經過最後幾十裏的小顛簸後,他們終於站在了天下第一城麵前。仰頭望著這座雄偉的名城,在驚歎之餘,亦感到了自身的渺小。
高大的城牆,聳立的城樓,氣派的箭樓、角樓,身穿甲胄的士兵,以及那有數十米寬的護城河,這裏絕對是安如泰山。
馬車從永定門而入,街道兩邊很是寬廣,商鋪林立,仿佛是來到了天堂般。這條中軸線指向遙遠的那一頭,那裏便是紫禁城。
在七拐八拐後,馬車停在貴州佬館門前,貴州老館(早年亦稱中館),位於前門外櫻桃斜街路北,它的曆史晚於東館,但為清代創建最早的貴州會館。康熙54年,貴陽周起渭(漁璜)以翰林任詹事府詹事,病逝北京,其父國柱(字玉礎)入京歸柩時,賞其子遺願,獨資捐建此館,時國柱寫了碑記,中說:.....吾黔距帝京七千裏而遙,凡與計偕者.....其有賴於會館者,較諸他省為更急。老人雖遁跡岩阿,竊有誌斯舉久矣。適長男起渭甲戍成進士,留史館,讀中秘書....掌宮詹,從九卿後,積得清俸八百金,置會館一所,寬敞整潔,頗幸餘誌之成....”這就說明建館的經過。而貴州民間傳說會館是起渭與書店老板打賭背書贏得的書鋪一所,似未可信。後會館又續修多次。會館規定:凡貴州籍人選任官吏時,必按任官品級向會館捐助資金,此款在向吏部注籍領憑借時交由部曹代收,名叫“印結”。鹹同以後,捐納官吏增多,會館所得印結金不少,皆由會館值年等掌握使用。
京城居,不太易!
本來京城客棧的價格就不便宜,如今又處於會試期間,城中客棧的價格都是往上猛竄。故而會館便運用而生,成為很多舉子的首選之所。
會館一般是由同籍貫的京官捐款或募資建造的,各省和一些大府都設有會館,跟著後世的駐京辦事處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說高峰時會館達到二百間。
會館平時會如同客棧般經營,服務對象以進京的同鄉為主,實現自給自足經營。但若是到了大比之年,則會清空會館的閑雜人等,專門提供給這些舉子及其隨員居住,基本上是食宿全免。
吳韻林來到了貴州會館前,正準備敲門,門卻已經打開了。
“我是這間會館的掌櫃,不知公子所為何事?”一個身穿厚實棉衣的中年男子打開門,衝著他拱手問道。
“在下姓吳,與身後的梅濟鼎兩人都是赴考的舉子,今天剛到京城,不知裏麵可還有住處?”吳韻林忍著發疼的手指,微笑地拱手詢問道。
“你是參加會試的舉人?怎麽現在才到?”掌櫃沒有想到現在還有舉人進京
“我們是去年恩科的舉人,發榜不久便啟程來京參加會試,不過路程遙遠,剛剛才趕到,其他人已經到京了吧?”吳韻林選擇來這裏,自然亦是想同鄉之人好有一個照應。
吳韻林等人隨著掌櫃進了會館後院,給他安排了一間房間。房間顯得很簡陋,隻有桌椅和床鋪,桌子亦放著一盞油燈。
“吳老爺、梅老爺,這裏的房間都是這樣,還請不要嫌棄!”掌櫃曬笑地道。
剛剛入住客棧,吳韻林就看見窗外有兩人鬼祟地探頭探腦,他眉毛皺了皺,起身走到窗邊,往那兩個人身後看了看。
隻見一男子穿著破舊的麻布衣服,臉上塗滿了汙泥和血跡,還長著幾顆膿包般的大疙瘩,整個一醜陋無比。
另一個則是一個穿著破爛的少年,雖然長相也不怎麽樣,但至少沒有這人醜啊!
"吳兄,他們是什麽人?"
梅濟鼎小聲問道,一雙眼睛警惕地望向窗外。
吳韻林皺眉想了一會兒,才說:"不知道,不認識他們,不過鬼鬼祟祟的應該不是什麽好人。"
窗外那個被叫做師父的男子聞言,立刻轉身對吳韻林說:"公子你別怕,我們都是好人,絕對不是壞人,我們也是赴京趕考的舉子,路上盤纏被偷落到今天的地步"
吳韻林聞言,嘴角抽搐了一下,"我也是地主家沒有餘糧啊!"
吳韻林說完便轉身走開了。
中年人愣了半晌,最終歎了口氣。
哎,自從來到京城之後,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被當成是惡作劇啊。
這時候,他聽見門吱呀響了兩聲,隨後,便傳來一陣腳步聲,那個少年推開門,走了出來說道,"外麵天寒地凍的,兩位進來說話吧。"
掌櫃的給兩位上點吃的墊吧墊吧,吳韻林說道
“好的客官稍等片刻”掌櫃的說著便轉身去廚房忙活起來,不一會兒兩大盤熱氣騰騰的飯菜就端了出來。
飯菜雖然沒有城中可口,青菜倒也豐富,份量十足,兩人—陣猛嚼,吃完了這—餐,不忘拿起桌子上的水壺狂飲幾口。
由於會試期間人員實在是太多,客棧房間並不富裕,吳韻林一行十來人也就分到兩個房間,故多是相熟的擠在一間房裏,反正大家是來考試又不是來享受的,倒也沒有人抱怨。
吳韻林看著樓下大堂裏坐著十幾個人,聽著熟悉的鄉音,心中稍感溫馨。兩隻火把僻啪的燃燒著,被風一吹,火苗四擺,映得廳中諸人的身形影影綽綽。吳韻林深知,反倒是陌生人之間的交流更容易,大家相聚與此時此地,他日一別,又各奔八方,匯入茫茫人海,這或許就是緣分,雖然如此的短暫。
看見不遠處隻見一個青衫綸巾的漢子,扯著雄渾的喉嚨說道:"我從安南趕來,沿途那可真是十萬八千裏啊。"說到這,那大漢端起旁邊的一隻瓷碗,咕咚咕咚喝了幾大口酒水,接著砸吧砸吧了嘴,似在回味一般。
吳韻林問道:那可真夠遠的,兄台辛苦了
那大漢放下酒碗,說道:"看來小兄弟是初次來京城吧。"
那大漢點點頭,歎了一句道:"其實還是在家裏好啊。特別是我們這些偏遠地方的人,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啊。"說到這,看了看四下的舉子,說道:"不能再說了,不能再說了。哎。”
眾人一陣噓聲,一名老者忽然發話道:"劉三麻子,你就別賣關子了,不就是想要酒喝嗎。來來來,小二,給三爺來碗酒。”
那大漢聽了此話,一愣,慌忙看向那老者,哈哈笑道:"原來是許二爺,哎,沒想到咱們又聚在一起了啊。”
高大的城牆,聳立的城樓,氣派的箭樓、角樓,身穿甲胄的士兵,以及那有數十米寬的護城河,這裏絕對是安如泰山。
馬車從永定門而入,街道兩邊很是寬廣,商鋪林立,仿佛是來到了天堂般。這條中軸線指向遙遠的那一頭,那裏便是紫禁城。
在七拐八拐後,馬車停在貴州佬館門前,貴州老館(早年亦稱中館),位於前門外櫻桃斜街路北,它的曆史晚於東館,但為清代創建最早的貴州會館。康熙54年,貴陽周起渭(漁璜)以翰林任詹事府詹事,病逝北京,其父國柱(字玉礎)入京歸柩時,賞其子遺願,獨資捐建此館,時國柱寫了碑記,中說:.....吾黔距帝京七千裏而遙,凡與計偕者.....其有賴於會館者,較諸他省為更急。老人雖遁跡岩阿,竊有誌斯舉久矣。適長男起渭甲戍成進士,留史館,讀中秘書....掌宮詹,從九卿後,積得清俸八百金,置會館一所,寬敞整潔,頗幸餘誌之成....”這就說明建館的經過。而貴州民間傳說會館是起渭與書店老板打賭背書贏得的書鋪一所,似未可信。後會館又續修多次。會館規定:凡貴州籍人選任官吏時,必按任官品級向會館捐助資金,此款在向吏部注籍領憑借時交由部曹代收,名叫“印結”。鹹同以後,捐納官吏增多,會館所得印結金不少,皆由會館值年等掌握使用。
京城居,不太易!
本來京城客棧的價格就不便宜,如今又處於會試期間,城中客棧的價格都是往上猛竄。故而會館便運用而生,成為很多舉子的首選之所。
會館一般是由同籍貫的京官捐款或募資建造的,各省和一些大府都設有會館,跟著後世的駐京辦事處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說高峰時會館達到二百間。
會館平時會如同客棧般經營,服務對象以進京的同鄉為主,實現自給自足經營。但若是到了大比之年,則會清空會館的閑雜人等,專門提供給這些舉子及其隨員居住,基本上是食宿全免。
吳韻林來到了貴州會館前,正準備敲門,門卻已經打開了。
“我是這間會館的掌櫃,不知公子所為何事?”一個身穿厚實棉衣的中年男子打開門,衝著他拱手問道。
“在下姓吳,與身後的梅濟鼎兩人都是赴考的舉子,今天剛到京城,不知裏麵可還有住處?”吳韻林忍著發疼的手指,微笑地拱手詢問道。
“你是參加會試的舉人?怎麽現在才到?”掌櫃沒有想到現在還有舉人進京
“我們是去年恩科的舉人,發榜不久便啟程來京參加會試,不過路程遙遠,剛剛才趕到,其他人已經到京了吧?”吳韻林選擇來這裏,自然亦是想同鄉之人好有一個照應。
吳韻林等人隨著掌櫃進了會館後院,給他安排了一間房間。房間顯得很簡陋,隻有桌椅和床鋪,桌子亦放著一盞油燈。
“吳老爺、梅老爺,這裏的房間都是這樣,還請不要嫌棄!”掌櫃曬笑地道。
剛剛入住客棧,吳韻林就看見窗外有兩人鬼祟地探頭探腦,他眉毛皺了皺,起身走到窗邊,往那兩個人身後看了看。
隻見一男子穿著破舊的麻布衣服,臉上塗滿了汙泥和血跡,還長著幾顆膿包般的大疙瘩,整個一醜陋無比。
另一個則是一個穿著破爛的少年,雖然長相也不怎麽樣,但至少沒有這人醜啊!
"吳兄,他們是什麽人?"
梅濟鼎小聲問道,一雙眼睛警惕地望向窗外。
吳韻林皺眉想了一會兒,才說:"不知道,不認識他們,不過鬼鬼祟祟的應該不是什麽好人。"
窗外那個被叫做師父的男子聞言,立刻轉身對吳韻林說:"公子你別怕,我們都是好人,絕對不是壞人,我們也是赴京趕考的舉子,路上盤纏被偷落到今天的地步"
吳韻林聞言,嘴角抽搐了一下,"我也是地主家沒有餘糧啊!"
吳韻林說完便轉身走開了。
中年人愣了半晌,最終歎了口氣。
哎,自從來到京城之後,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被當成是惡作劇啊。
這時候,他聽見門吱呀響了兩聲,隨後,便傳來一陣腳步聲,那個少年推開門,走了出來說道,"外麵天寒地凍的,兩位進來說話吧。"
掌櫃的給兩位上點吃的墊吧墊吧,吳韻林說道
“好的客官稍等片刻”掌櫃的說著便轉身去廚房忙活起來,不一會兒兩大盤熱氣騰騰的飯菜就端了出來。
飯菜雖然沒有城中可口,青菜倒也豐富,份量十足,兩人—陣猛嚼,吃完了這—餐,不忘拿起桌子上的水壺狂飲幾口。
由於會試期間人員實在是太多,客棧房間並不富裕,吳韻林一行十來人也就分到兩個房間,故多是相熟的擠在一間房裏,反正大家是來考試又不是來享受的,倒也沒有人抱怨。
吳韻林看著樓下大堂裏坐著十幾個人,聽著熟悉的鄉音,心中稍感溫馨。兩隻火把僻啪的燃燒著,被風一吹,火苗四擺,映得廳中諸人的身形影影綽綽。吳韻林深知,反倒是陌生人之間的交流更容易,大家相聚與此時此地,他日一別,又各奔八方,匯入茫茫人海,這或許就是緣分,雖然如此的短暫。
看見不遠處隻見一個青衫綸巾的漢子,扯著雄渾的喉嚨說道:"我從安南趕來,沿途那可真是十萬八千裏啊。"說到這,那大漢端起旁邊的一隻瓷碗,咕咚咕咚喝了幾大口酒水,接著砸吧砸吧了嘴,似在回味一般。
吳韻林問道:那可真夠遠的,兄台辛苦了
那大漢放下酒碗,說道:"看來小兄弟是初次來京城吧。"
那大漢點點頭,歎了一句道:"其實還是在家裏好啊。特別是我們這些偏遠地方的人,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啊。"說到這,看了看四下的舉子,說道:"不能再說了,不能再說了。哎。”
眾人一陣噓聲,一名老者忽然發話道:"劉三麻子,你就別賣關子了,不就是想要酒喝嗎。來來來,小二,給三爺來碗酒。”
那大漢聽了此話,一愣,慌忙看向那老者,哈哈笑道:"原來是許二爺,哎,沒想到咱們又聚在一起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