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後期,貴州各族群眾利用會道門和秘密結社反抗官府的,鬥爭逐漸增多。道光二十年九月,仁懷縣穆繼賢、謝法真等人公開發動起義,附近嚴村溝、大壩等地“約千人應之”,先後焚燒張二村、柑子坪、溫水等場市、村莊,打死官軍外委千總等十餘人,後據守方家溝與官軍相抗。由於他們轉戰於仁懷、桐梓之間,一度頗有聲勢,追使仁懷、綦江等縣縣城“城門晝閉,死徙載道”。清廷調動四川、貴州的官兵二千多人,由雲貴總督伊裏布督戰,貴州提督餘步雲任前敵指揮,對起義進行鎮壓。最後於十二月初八日攻破方家溝起義軍據點,屠殺、俘虜千餘人,將此次起義鎮壓下去。
這個遵義縣,因為離動亂比較近一年前順帶著也遭遇了匪亂,當時的縣令也丟了腦袋。朝廷派吳韻林去當縣令,除了他交了三千量銀子的原因,更大的可能則是因為匪亂的緣故,有關係的官僚不願意上任,所以才讓吳韻林這個倒黴蛋去,當然這個與吳韻林的設想是相符的:貴州是中國西南的重要的交通樞紐,戰略要地,東接湖南、南通廣西、北去四川、南達雲南,是控製西南邊陲的戰略要地。古人有"得貴州者得西南,得西南者得天下"一說。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貴州就失去對西南邊疆的控製,等於失去西南半壁江山。兩廣也會得而複失,兩湖也就無險可守,四川更是危在旦夕。
這將是吳韻林事業的起點
如果是在王朝的前中期,當個逍遙縣令或許不錯,但是這個縣之前遭受匪亂,官府勢力幾乎被屠宰一空,那群悍匪也不知有沒有離開,所以去遵義縣上任,真的是要承擔極大的風險,況且這個時候大青對貴州這種偏遠地區的掌控越來越低了。
吳韻林找到關於天下大勢的記憶碎片,所幸前身對於晚清的曆史比較了解更加了解貴州,所以關於天下大勢還是十分了解。
通過閱讀相關碎片,吳韻林發現,貴州從現在開始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反叛與起義,過兩年等著洪秀權振臂高呼許多地方對中央的旨意是聽調不聽宣,中央內部也是內患重重,除了糧餉不足之外,兵卒吃空餉嚴重。
吳韻林從京城到貴州省遵義縣上任,居然沒有派任何人護送,也不怕咱們的吳大縣令在路上被別人捉了去。
而等著吳韻林到遵義任職,遵義縣歸屬遵義府,而遵義府的知府,對待中央也是頗有玩味,遵義下屬縣慘遭匪亂,遵義府知府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讓人不得不懷疑他跟亂匪是否有某些聯係。
這種開局,要是在自己的小說裏,妥妥是草根逆襲的套路,吳韻林自嘲了一下,簡直了。
上任之前吳韻林先回到銅仁祭拜父母在天之靈與拜見祖父與三叔,當然也少不了大宴三天。
帶上阿呆與保鏢趙括就上任去了,隨著離遵義縣越來越看著荒涼的土地與骨瘦如柴的村民,這簡直讓人不可相信這是後世繁榮的遵義地域。
又走了數日,進入了遵義縣,吳韻林想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備以後施政之用,便離開官道,與阿呆與趙括隨走隨看。
一看之下,三個人大失所望,按理這遵義縣地處黔東要道聯結川湘應該比較富庶才對,但三人所過之處,無不是一片荒涼的景象,早春的季節,本應該是播種犁地的忙季,而這裏大片大片的田地卻是一片荒蕪,隻有稀稀疏疏幾個農人懶洋洋的耕作,到處都是灰蒙蒙一片,沿途的村鎮也是死氣沉沉,很少聽見人聲。
“怎麽給我這麽一個爛攤子?”吳韻林鬱悶的發起牢騷。
阿呆與趙括也是眉頭緊皺,這樣一個破敗不堪的縣,想撈點油水看來是沒戲了,不過既然來了,總不能拍拍屁股走人吧,於是道:“先別急,咱們找個鄉人問問怎麽回事!”
正巧一個穿著襤褸棉襖的中年農夫,鋤頭上挑著瓦罐從地裏出來,阿呆與趙括連忙打招呼道:“這位大哥,能不能給碗水喝,我們幾人走了幾個時辰的路,實在渴極了。”
農夫倒是爽快,放下鋤頭,將瓦罐裏的水倒進罐蓋,遞了過來:“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這早春臘月的趕路也不容易啊,你們盡情喝,我這還有些剩幹糧,二位不介意的話就湊合吃點!”說著又從懷裏掏出兩塊幹癟的蕎麥餅。
看來是個能言善說的利索人,想了解情況就要找這樣的人,吳韻林心裏一喜,接過蕎麥餅啃了一口,搭訕道:“多謝大哥啊,今天真是遇見好心人了,對了,我們沿路過來,怎麽很少見到人耕地啊,現在還不播種,誤了農時,可怎麽得了啊!”
農夫重重歎了口氣,恨恨道:“你們外鄉人不知道,我們這裏越種糧食越窮,不種還能湊合著活,種的反倒餓死,唉!”
“啊!這是什麽道理?”吳韻林不解道。
“這勢道,哪有什麽道理可講!這裏既有天災,又有人禍,天災我們還能應付,人禍就躲不了了!”農夫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張臉氣的通紅,也拿起瓦蓋喝了一口水。
“何謂天災?何謂人禍呢?”阿呆與趙括聽出蹊蹺,緊問道。
“我們這裏去年春季、夏季和秋季發了四五次洪水,淹沒了不少田地,遵義這地方邪,一發洪水就是連著兩三年,所以今年肯定還要發水,種地也是白種。況且今年一個冬天都沒下雪,就算不發水,也肯定是大旱之年,一畝地能打一鬥糧食就不錯了。但是,衙門裏還是照樣催糧,一畝地至少要交一鬥半的糧食,少一粒都不行,我們種一年的地,全給他們還不夠啊!再這樣下去,想不造反都不行!”農夫越說越氣,一拳頭錘在地上。
吳韻林心道:“一畝地隻打一鬥糧食?也就是30多斤?這不跟沒種一樣嘛!”
阿呆與趙括插口道:“如果是發水或者大旱,朝廷都會減免田稅的,情況嚴重的,還會發放賑災錢糧!遵義沒有嗎?”
農夫眼睛瞪的老大,吃驚道:“減免?還發糧?我們從沒有聽說過啊!”
一句話,讓吳韻林和阿呆與趙括心裏雪亮了。
連賑災錢糧也貪汙,這幫狗官太可惡了,吳韻林咬牙道:“你們的知縣真不是個東西!”
阿呆與趙括奸笑著看了看吳韻林的表情,對農夫說道:“我聽說新來的那個知縣可是個好官啊,你可不要亂罵他?”
“什麽好官!現在誰來都一樣,奶奶的,我罵他算輕的,見了麵你信不信我敢揍他!”農夫在吳韻林麵前揮了揮拳頭,胳膊上的二頭肌像座小山一樣。
“怎麽我還沒上任就被人罵做狗官?你至少也等我貪了銀子再罵啊!這貪官當的真窩囊!”吳韻林氣的臉色發白。
阿呆與趙括在一邊忍著笑,說道:“你錯了,其實新任的知縣大人與他們不是一夥的,先前的知縣不是說因為匪亂失蹤了麽,先後次序不能搞錯啊!”“什麽先後次序!都一樣,反正這年頭狗官多、好官少,倒黴的都是我們老百姓!”農夫倔勁上來,就是不改口,遇見這個不講理的,阿呆與趙括也沒辦法了。
這個遵義縣,因為離動亂比較近一年前順帶著也遭遇了匪亂,當時的縣令也丟了腦袋。朝廷派吳韻林去當縣令,除了他交了三千量銀子的原因,更大的可能則是因為匪亂的緣故,有關係的官僚不願意上任,所以才讓吳韻林這個倒黴蛋去,當然這個與吳韻林的設想是相符的:貴州是中國西南的重要的交通樞紐,戰略要地,東接湖南、南通廣西、北去四川、南達雲南,是控製西南邊陲的戰略要地。古人有"得貴州者得西南,得西南者得天下"一說。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貴州就失去對西南邊疆的控製,等於失去西南半壁江山。兩廣也會得而複失,兩湖也就無險可守,四川更是危在旦夕。
這將是吳韻林事業的起點
如果是在王朝的前中期,當個逍遙縣令或許不錯,但是這個縣之前遭受匪亂,官府勢力幾乎被屠宰一空,那群悍匪也不知有沒有離開,所以去遵義縣上任,真的是要承擔極大的風險,況且這個時候大青對貴州這種偏遠地區的掌控越來越低了。
吳韻林找到關於天下大勢的記憶碎片,所幸前身對於晚清的曆史比較了解更加了解貴州,所以關於天下大勢還是十分了解。
通過閱讀相關碎片,吳韻林發現,貴州從現在開始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反叛與起義,過兩年等著洪秀權振臂高呼許多地方對中央的旨意是聽調不聽宣,中央內部也是內患重重,除了糧餉不足之外,兵卒吃空餉嚴重。
吳韻林從京城到貴州省遵義縣上任,居然沒有派任何人護送,也不怕咱們的吳大縣令在路上被別人捉了去。
而等著吳韻林到遵義任職,遵義縣歸屬遵義府,而遵義府的知府,對待中央也是頗有玩味,遵義下屬縣慘遭匪亂,遵義府知府卻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讓人不得不懷疑他跟亂匪是否有某些聯係。
這種開局,要是在自己的小說裏,妥妥是草根逆襲的套路,吳韻林自嘲了一下,簡直了。
上任之前吳韻林先回到銅仁祭拜父母在天之靈與拜見祖父與三叔,當然也少不了大宴三天。
帶上阿呆與保鏢趙括就上任去了,隨著離遵義縣越來越看著荒涼的土地與骨瘦如柴的村民,這簡直讓人不可相信這是後世繁榮的遵義地域。
又走了數日,進入了遵義縣,吳韻林想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備以後施政之用,便離開官道,與阿呆與趙括隨走隨看。
一看之下,三個人大失所望,按理這遵義縣地處黔東要道聯結川湘應該比較富庶才對,但三人所過之處,無不是一片荒涼的景象,早春的季節,本應該是播種犁地的忙季,而這裏大片大片的田地卻是一片荒蕪,隻有稀稀疏疏幾個農人懶洋洋的耕作,到處都是灰蒙蒙一片,沿途的村鎮也是死氣沉沉,很少聽見人聲。
“怎麽給我這麽一個爛攤子?”吳韻林鬱悶的發起牢騷。
阿呆與趙括也是眉頭緊皺,這樣一個破敗不堪的縣,想撈點油水看來是沒戲了,不過既然來了,總不能拍拍屁股走人吧,於是道:“先別急,咱們找個鄉人問問怎麽回事!”
正巧一個穿著襤褸棉襖的中年農夫,鋤頭上挑著瓦罐從地裏出來,阿呆與趙括連忙打招呼道:“這位大哥,能不能給碗水喝,我們幾人走了幾個時辰的路,實在渴極了。”
農夫倒是爽快,放下鋤頭,將瓦罐裏的水倒進罐蓋,遞了過來:“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這早春臘月的趕路也不容易啊,你們盡情喝,我這還有些剩幹糧,二位不介意的話就湊合吃點!”說著又從懷裏掏出兩塊幹癟的蕎麥餅。
看來是個能言善說的利索人,想了解情況就要找這樣的人,吳韻林心裏一喜,接過蕎麥餅啃了一口,搭訕道:“多謝大哥啊,今天真是遇見好心人了,對了,我們沿路過來,怎麽很少見到人耕地啊,現在還不播種,誤了農時,可怎麽得了啊!”
農夫重重歎了口氣,恨恨道:“你們外鄉人不知道,我們這裏越種糧食越窮,不種還能湊合著活,種的反倒餓死,唉!”
“啊!這是什麽道理?”吳韻林不解道。
“這勢道,哪有什麽道理可講!這裏既有天災,又有人禍,天災我們還能應付,人禍就躲不了了!”農夫索性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張臉氣的通紅,也拿起瓦蓋喝了一口水。
“何謂天災?何謂人禍呢?”阿呆與趙括聽出蹊蹺,緊問道。
“我們這裏去年春季、夏季和秋季發了四五次洪水,淹沒了不少田地,遵義這地方邪,一發洪水就是連著兩三年,所以今年肯定還要發水,種地也是白種。況且今年一個冬天都沒下雪,就算不發水,也肯定是大旱之年,一畝地能打一鬥糧食就不錯了。但是,衙門裏還是照樣催糧,一畝地至少要交一鬥半的糧食,少一粒都不行,我們種一年的地,全給他們還不夠啊!再這樣下去,想不造反都不行!”農夫越說越氣,一拳頭錘在地上。
吳韻林心道:“一畝地隻打一鬥糧食?也就是30多斤?這不跟沒種一樣嘛!”
阿呆與趙括插口道:“如果是發水或者大旱,朝廷都會減免田稅的,情況嚴重的,還會發放賑災錢糧!遵義沒有嗎?”
農夫眼睛瞪的老大,吃驚道:“減免?還發糧?我們從沒有聽說過啊!”
一句話,讓吳韻林和阿呆與趙括心裏雪亮了。
連賑災錢糧也貪汙,這幫狗官太可惡了,吳韻林咬牙道:“你們的知縣真不是個東西!”
阿呆與趙括奸笑著看了看吳韻林的表情,對農夫說道:“我聽說新來的那個知縣可是個好官啊,你可不要亂罵他?”
“什麽好官!現在誰來都一樣,奶奶的,我罵他算輕的,見了麵你信不信我敢揍他!”農夫在吳韻林麵前揮了揮拳頭,胳膊上的二頭肌像座小山一樣。
“怎麽我還沒上任就被人罵做狗官?你至少也等我貪了銀子再罵啊!這貪官當的真窩囊!”吳韻林氣的臉色發白。
阿呆與趙括在一邊忍著笑,說道:“你錯了,其實新任的知縣大人與他們不是一夥的,先前的知縣不是說因為匪亂失蹤了麽,先後次序不能搞錯啊!”“什麽先後次序!都一樣,反正這年頭狗官多、好官少,倒黴的都是我們老百姓!”農夫倔勁上來,就是不改口,遇見這個不講理的,阿呆與趙括也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