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議直到中午才結束,哪怕道君皇帝大發雷霆,下麵的百官也沒有拿出甚麽好的對策。


    除了童貫一直堅持調西軍征剿,其他人所言大都不能行,多是敷衍之辭。


    道君皇帝又哪裏聽不出,不過眼下這種情勢,他也沒好的辦法,隻是於麵皮上實在扯不過去,兩次征剿,把京畿禁軍的臉都丟光,他這個官家更是騎虎難下。


    不過想到從西軍調來的六人,心中又微微有了點念想,雖然念想隻是零星,卻總是還要試試。


    本來調這六人就是為防萬一,初時以為是將不行,可此刻就算再糊塗,又怎會看不出來京畿禁軍並非將不行,而是兵將全不行!


    西軍六人,他隻召見了劉錡一個,他視劉仲武為心腹,對劉錡自也如此。


    劉錡這些時日下到軍中,已是對馬步軍情形都有所了解,知道京畿禁軍糜爛不堪,貪生怕死,難堪大用,便也和道君皇帝直言不諱,全都說了出來。


    可道君皇帝卻想,但有你們這些西軍的將領帶著,總會比之前強上些吧?


    匆匆宣布散朝,隨後道君皇帝又回頭說了句:“齊王留下!”


    趙檉從朝班出來,跟隨著道君皇帝轉去後麵,本來想著是要回延福宮說話,卻沒料直接進了垂拱殿。


    垂拱殿空曠,道君皇帝坐下後,令張迪關好殿門,便瞅著趙檉看。


    趙檉被看得心中發毛,剛想詢問,道君皇帝開口道:“二哥兒可願為朕分憂?”


    趙檉一聽道君皇帝的語氣,心頭不由就是一動,行禮道:“孩兒自當為爹爹分憂,為朝廷盡力。”


    道君皇帝點了點頭,繼續看趙檉,又是半天不說話,眼神裏滿是審視和琢磨。


    趙檉暗道,這不會是想讓他帶兵去剿王慶吧?這可不是一個好差事,打王慶還不如去打西夏呢。


    這一朝皇子帶兵出征是有記載的,海上之盟,宋金夾遼之際,三皇子趙楷便掛了北伐大元帥。


    隻不過前軍童貫在燕京和白溝,兩次慘敗,本來已經帶著大軍馬上就出京畿的趙楷便急匆匆跑了回去,向道君皇帝複命,說甚麽也不去了。


    道君皇帝本來是讓他去積軍功,然後更換太子更加明正言順。


    文能狀元,武收燕雲,趙楷不當太子誰當?


    不過,童貫大敗,趙楷哪裏還敢去,就是道君皇帝也不放心他去了。


    趙構也帶過兵,金軍第二次南下之際,他奉命出使金營求和,中途折返,駐節相州,受任了河北兵馬大元帥,總節河北兵馬事。


    這時道君皇帝道:“二哥兒,朕記得你曾豪言收複燕雲?”


    趙檉呆了呆,道:“孩兒……莫敢忘。”


    道君皇帝沉思片刻:“二哥兒,可先伐淮西賊子!”


    趙檉聞言神色立刻惶恐下來,道:“爹爹,這個……怕是孩兒力有不逮。”


    道君皇帝皺眉:“區區草寇,難道比收複燕雲更難?”


    你以前都是在欺騙朕嗎?豪言壯語說要給朕收複燕雲,說完了就張嘴要官,如今一個草寇反賊,卻推三宕四,還力有未逮,打個草寇都力有未逮,伱拿什麽收複燕雲?


    趙檉心想,難不難你老人家自己還不知道嗎?西府樞密都親自帶兵出去了,不還是丟盔卸甲,失城失地,幾萬兵馬怕不是隻剩下幾千了。


    而且你總得容我演一演啊,不然帶兵這種事,又怎能讓你老人家放心呢?


    趙檉低頭道:“爹爹,孩兒以為收複燕雲,必用西軍,這討賊卻是要……”言下之意,自是京畿禁軍不堪用。


    道君皇帝聞言,倒是氣消了一半,原來二哥兒想的是這個事情,這倒也有些道理,可是朕也沒想過京畿禁軍這般沒用啊,可眼下咬牙也要再打一打,畢竟有西軍的將領在。


    他道:“劉錡幾人皆是西軍俊彥,有他們領兵,總要強過以往。”


    趙檉不言語,心說你真的以為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綿羊,就能幹過一頭綿羊帶領的一群獅子?


    就算那群獅子不還手,你這群綿羊也得能啃動才是。


    道君皇帝見他不說話,又道:“且鄧洵武和王襄兩人不比你知兵,軍中眾將再不知兵的話,自是難以取勝。”


    趙檉道:“孩兒又哪裏知兵,隻不過粗讀了些孫子兵法,檀公策計,六韜三略,武經總要而已,都是紙上談兵,就怕誤了討賊大事……”


    道君皇帝聞言,沉默了幾息,道:“河北田虎也是要繼續征剿的,朕已經讓三哥兒做準備,讓他帶兵去河北剿田虎。”


    趙檉聞言卻是一愣,抬頭看道君皇帝,你老人家這是認真的嗎?


    道君皇帝微微一歎:“可兩線同時用兵乃大忌,淮西的事情更急迫了一些,所以隻好先剿王慶,再打田虎了。”


    趙檉嘴角抽了抽,你老人家這是讓我去打頭陣,如果我贏了,那再派趙楷去打田虎,倘若我輸了……恐怕趙楷打田虎也沒下文了了吧?


    道君皇帝怎會看不出他此刻所想,道:“三哥兒在軍事上自是不如你,你已管兵兩載,又知兵法,又曾隴右養馬,三哥兒比不得。”


    趙檉道:“三哥兒也未必不知兵,孩兒在宮中時,倒看過他挑燈夜讀司馬法與吳子兵法……”


    道君皇帝聞言眼睛一亮:“哦,原來三哥兒亦讀兵書?這卻是朕早前沒想到的……如今朝中無人可用,還得自家的孩兒啊!”


    趙檉知道這無人可用,是指文官們不願意抻頭領命前去打仗,武將們沒這個權利,讓你去就得去,但又不能單獨領兵,本朝隻有文官才能帶兵。


    武將想要獨立帶兵的話,必須配文職,而這個文職必須要高過武職,以文領武。


    西軍來的六個人,都是武官,單獨領兵肯定不能,他們的資曆也不夠,給他們文職領武也不合適,朝上百官也不會同意。


    道君皇帝這時看趙檉又不說話,臉色黑了黑,道:“二哥兒,宗正寺前日可是又給朕寫了斥責……”


    “爹爹,孩兒願意領兵討賊,為爹爹分憂,為朝廷效力!”趙檉一臉嚴肅,急忙開口。


    道君皇帝看了他片刻,笑道:“好!”


    趙檉這時上前一步,禮道:“爹爹,不過孩兒想要一個人做監軍。”


    “監軍?”道君皇帝聞言愣了愣,心想你自家就是主帥,還要甚麽監軍?


    監軍一般是文領武時,文職的一種臨時職務,以這個職務領武領軍,在所有戰時職務裏算是較低的。


    “二哥兒,你要監軍幹什麽?”


    趙檉道:“爹爹,孩兒第一次領兵,又是討賊這般大事,怕顧不過來,所以想要個副手。”


    道君皇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倘三哥兒也要去討田虎時,也該給他配個副手,便道:“二哥兒想要誰?”


    趙檉想了想道:“登州通判,宗澤!”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色之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色之水並收藏大宋處心積慮十六年,方知是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