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劉自強自紅燈教起義失敗後,長期潛伏在黎州和雅州一帶,目的是尋找張獻忠的旱藏和水藏財寶。


    有一次,劉自強在彭祖山下算命時,聽到兒童在唱“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的歌謠。


    他尋訪到石龍村,在山腰上發現了隱藏在草木中的石虎。但是,他拿出先祖遺留的半張圖對照,怎麽也找不到藏寶地點。


    最近,劉自強聽說錦江下遊有人撈出了大西國的“銀鞘”,他急忙從雅州趕到雙江鎮。


    恰逢大西王生日,他趕去山洞祭拜時,正好遇到老朋友李叫花。


    兩人的先祖是結義的生死兄弟,現在其後代李叫花和劉自強又義結金蘭,兩兄弟覺得這是親上加親。


    李叫花心想,既是結拜兄弟,就不必遮遮掩掩。


    他從身上拿出家傳的半張藏寶圖,與劉自強一起對照周圍的地形分析張獻忠的藏寶地點。兩人似乎有所發現,卻又像是不明不白。


    過了一陣,劉自強忍不住也從身上取出家傳的半張藏寶圖,拿來與李叫花的半張圖合在一起看,但是怎麽也拚不成一張完整的圖紙。


    李叫花弄了一陣,然後無賴地告訴劉自強,你我身上的半張藏寶圖,可能不是從一張大圖上撕下來的,而是半張水藏圖和半張旱藏圖。


    次日,劉自強邀李叫花爬上山頂,從山上往下俯視,可以清楚地看見清兵在石龍和石虎附近警戒,有的人用儀器在勘察,有的人打洛陽鏟,有的人在挖掘。


    李叫花害怕清兵先找到張獻忠藏寶,心裏急得發慌。


    李叫花道:“趙爾巽派來的清兵,天天在石龍和石虎附近挖掘,搞得我心裏好緊張。我們必須想辦法,搶在趙爾巽之前,把大西王藏寶弄到手。”


    劉自強提議,趕快把見多識廣的“智多星”智涵子請來,大家一起分析這兩個半張圖紙,說不定能找到藏寶地點。


    兩天後,智涵子應邀來到了石龍村,三人爬到彭祖山上去查看周圍地形。


    李叫花和劉自強各自拿出半張藏寶圖,智涵子詳細查看和分析了兩人的圖紙,與周圍山水對照起來,都是似是而非,看不出結果。


    智涵子來到彭祖墓室前,看到雕刻精致的太極圖時,似乎來了靈感。


    他要劉自強把半張圖紙放到太極的陽魚位置,要李叫花把半張圖紙放到太極的陰魚位置,然後從自己身上拿出一張黃紙片。


    那是無為師父去世前,智涵子從龍蛇劍的劍鞘中找出來的一張山水圖畫。


    智涵子運起純陽神功,將黃紙片在太極圖上向左移動三圈,再向右移動三圈。


    然後向黃紙片吹三口氣,黃紙片慢慢飄起來,在太極圖上旋轉九圈後,落到李叫花的半張圖紙旁邊。


    三人睜大眼睛一看,黃紙片與這半張圖紙拚到了一起,藏寶圖逐漸清晰了起來。


    智涵子通過對照分析,發現遠處的河流和周圍山勢地形的走向,與兩張圖紙完全能夠吻合。


    結合周圍的山水形態觀察,發現了圖上隱約可見的龍虎圖案。


    在龍虎圖案的下麵,一條山溪七彎八拐的流入雙江匯合的江口。


    智涵子想起了無為師父去世前的情境,當時自己剛念完“四川一群羊,二水口內藏……”。


    無為師父聽後非常激動,大叫:“二……水……口!……”


    最後的口字還沒有完全發出聲,就與世長辭了。


    智涵子站在高處觀察,山下的岷江和錦江交匯,波濤洶湧,白浪滔天。


    四周群山環抱,岸邊十幾座小山就像一群羊在吃草。彭祖山孤峰聳立,就像一個仙女正在驅趕羊群。


    智涵子發現這情景,竟與黃紙片上的圖畫十分相似。


    他突然驚呼:“二水口!”


    智涵子終於找到了黃紙片上的“二水口”,李叫花手中那半張藏寶圖的秘密也就迎刃而解。


    智涵子向李、劉二人分析道:


    “李兄珍藏的藏寶圖,可能是半張水藏圖。那麽劉兄珍藏的藏寶圖,可能是半張旱藏圖。你們看,李兄圖上的龍虎位置比較突出,暗示尋寶要從龍虎圖案入手。”


    李叫花急道:“現在石龍和石虎已經被渡邊找到了,清兵正在附近日夜挖掘,可能很快就會挖出財寶來,如何是好?難道要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大西王珍寶落入清狗的手裏嗎?”


    劉自強道:“清兵挖掘了半個多月,還沒有見到有價值的東西出土。依我看,石龍和石虎可能隻是藏在山上的兩個標記,財寶不一定埋在山上。”


    智涵子聽了,突然眼前一亮,再看看山下的河流,不慌不忙地說道:


    “對!石龍和石虎是尋寶的標記。童謠裏‘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我看關鍵是個‘對’字。意思是先從石龍“對著”石虎找,再從石虎“對著”的一個地方去找,就能找到金銀萬萬五。”


    李叫花好像恍然大悟,急問道:“智涵子分析很有道理!那麽,怎樣才能通過石虎找到寶藏呢?”


    智涵子又道:“你觀察那隻石虎,它的眼睛在瞰視哪裏?”


    李叫花和劉自強順著虎瞰的方向,同時用手指著遠處兩江交匯處的江灘。劉自強知道,這段江灘叫老虎灘。


    智涵子又叫李、劉二人看藏寶圖,他用手指著上麵的石龍和石虎圖案,下麵有一條彎曲的小山溪。


    手指順著溪流滑動,直到進入江中的老虎灘,與石虎瞰視的地點正好重疊。


    智涵子分析道:“在藏寶圖的中間位置,為什麽畫一條小溪?同樣是在暗示藏寶的地點。”


    經過智涵子分析,李叫花和劉自強如夢初醒,齊道:“智涵子分析得有理有據,大西王藏寶的地點,一定就在江邊的老虎灘。”


    智涵子終於破解了藏寶圖和“二水口”之謎,預示著張獻忠埋金即將重現天日。


    智涵子與劉、李一起約定,找到大西王藏寶後不允許個人私分。全部用來支持反清事業,推翻腐敗的滿清政府,為大西王和劉、李的先祖報仇。


    三人從彭祖山上走下來,順著石虎的視線,往江邊一路走下去。


    到了江岸一看,老虎灘並不是在兩江的交匯處,而是在稍稍靠近錦江出水口的內側。


    望著岷江和錦江交匯處奔騰的江水,三人急得發慌,怎麽才能把張獻忠的水藏寶貝打撈上來呢?


    李叫花是個急性子,等到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叫上劉自強一起悄悄去老虎灘。


    兩人來到江岸上,李叫花拿出一壺燒酒,各自喝下半瓶。再脫光衣服,雙雙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


    由於江流湍急又多漩渦,轉瞬之間,江水把兩人衝出去數十丈遠,眼看就要衝入兩江匯合的激流中。


    李叫花慌忙冒出頭,見岸邊有棵楊柳樹,急忙運起輕功,從水麵一躍而起,一把抓住了樹枝。


    劉自強折騰一陣後,也抓住了岸邊的樹枝。


    兩人上岸後,仍不死心。找來兩根長繩子,一頭綁在樹幹上,一頭綁在自己的腰上。


    李叫花和劉自強各人抱一坨大石頭,順著岸邊潛水至河底。


    先用鐵拐和鋼刀,在河底翻動泥沙和石塊,然後用手到處亂摸。


    劉自強的鋼刀捅到一節木棍,由於用力過猛,鋼刀已插入木頭中,抽回刀時木棍被帶出來。


    劉自強感覺木棍很沉,拿出水麵上來辨認,是一根長“木鞘”,兩端用銅片箍緊。


    劉自強高興地輕聲喊李叫花:“李兄,撈到一根木鞘!”


    大約花了一盞茶工夫,李叫花摸到一把刀鞘、一個五十兩的銀錠和一些大順通寶銅幣。


    劉自強又摸到一根木鞘、兩個金餅和一個三眼火銃。


    現在畢竟是初冬時節,而且岷江水多半來自岷山的溶雪,因此江水寒冷刺骨。


    兩人實在受不了,隻好爬上岸。渾身凍得瑟瑟發抖,上牙碰得下牙咯咯響。兩人收拾起打撈上來的寶貝,歡歡喜喜地回到駐地。


    兩人剛走進屋,李叫花激動地喊醒智涵子:“智多星,快來看寶貝!”


    智涵子聽說掏到了寶,非常興奮,馬上翻身爬起來,詳細查看打撈上來的物品。


    他拿起李叫花摸到的那個五十兩銀錠,見其來自湖南的長沙府。


    撬開劉自強摸到那根“木鞘”的銅箍,原來是用一根木頭剖成兩半邊,將木頭中間挖空,裏麵放有二十個銀錠。


    銀錠上分別鐫有“贛州府”“巴陵縣”等名號。這些出水的銀錠,正好與張獻忠的行軍路線相吻合。


    金餅和大順通寶銅幣,為張獻忠的大西國所造。


    所有出水物品都證實,老虎灘是大西王水藏財寶的地點。


    三人正在籌劃如何進一步打撈時,王良彬和冷春燕夫妻急匆匆地找來了。


    大師兄王良彬告訴智涵子,吳春師父近段時間生了重病,希望智涵子回去看望他。


    智涵子立即告辭李、劉二人,和王良彬夫婦一起趕回大鎮。


    智涵子見師父病得很厲害,為了照顧好師父,把家搬回大鎮,在關帝廟住了下來。每天去伺候師父,問寒問暖十分殷勤。


    卻說劉自強受鋼刀捅到木鞘的啟發,到鐵匠鋪去打造了兩支長矛,在每個矛尖上做個倒鉤。


    晚上和李叫花去老虎灘,用特製的長矛在江底捅“木鞘”。


    這個新式武器還真管用,連續去捅了兩個晚上,又收獲了十幾個“木鞘”。


    可是,第三天晚上以後,再也沒有捅到“木鞘”,劉自強估計“木鞘”被捅光了。


    後來,李叫花和劉自強從老虎灘下水,沉入靠近岸邊的河底。用長矛和鐵鍬翻動泥沙和石塊,又打撈起大約三百來件銀錠、金錠、西王賞功幣和碎銀等財寶。


    再到後來,靠岸邊的財寶越來越少,最後什麽也摸不到了。


    兩人估計靠近岸邊的財寶可能被摸光了,錦江中間水深流急又不能去,便停止了下水打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玄武奇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中雷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中雷明並收藏玄武奇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