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教諭聽陳廣泰這麽一提醒,立刻便意識到目前不是他們私下交流的好時機,於是便乖乖站定,默不作聲地看著上麵的周侯燦講話。
“僖公四年,齊桓公率隊伐楚,大家怎麽看這件事?”
周侯燦很快便走出了《朱子書節要》這本現在壓根不存在的書所給他帶來的小麻煩,又回到了《左傳》這本書上。
周侯燦已經打定主意,今天就在縣學死磕《左傳》,非要語出驚人才罷休。
至於為什麽選《左傳》,周侯燦也是有一番考量的。
俗話說借史喻事,也說借古諷今。這古時候發生的事畢竟離現在久遠了,誰也說不清楚,於是便給了像周侯燦這樣的人充足的發揮空間。
周侯燦之所以不選擇《春秋》,是因為春秋的簡潔與晦澀;不選擇“三傳”中的另外兩傳,則是因為《公羊傳》和《穀梁傳》側重於借事發揮,在史事上沒有《左傳》記載得詳細。
而周侯燦是來闡發自己的觀點的,自然不希望過多扯入其他的觀點,於是便用了《左傳》當素材。
有了先前幾人發言的先例,剩下的生員也都積極起來。
“齊桓公是所謂‘五霸’,為稱霸而伐楚,並非不可理解。”
“是極,何況桓公也是有緣由的,他不是無緣無故地區征討楚國的。”
周侯燦聽到這話,便打斷了下麵躍躍欲試的其他生員。
“我來問你,齊國的這幾條理由和楚國給出的幾條理由比起來,哪個更具有說服力?”
“是……是楚國。”
周侯燦當然知道是楚國,他覺得隻要是一個正常的人都能給出正常的結果來。
齊桓公當時想要稱霸,所以率領了魯、宋、陳、衛、鄭等國一同參加對楚戰爭。
管仲在回答楚國使者時用了“召公之言”、“不供包茅”以及“昭王不複”這麽三條理由來解釋聯軍究竟是為什麽攻打楚國的。
先不說第一條如何,就後麵這兩條理由就夠荒唐的。
楚國不進攻包茅,導致周王室祭祀的時候不能“縮酒”,然後就要征伐。周昭王南征時死在楚地,所以要楚國背鍋。
楚國承認了自己不進貢包茅的過失,但對後一條指控非常氣憤。
暫且不說周昭王征討的是不是楚國,就說這昭王是成康之治之後的周王,齊國就不應該拿這個當理由。
那個時候距離現在好幾百年了,你齊國要是想問昭王的去處,就請去問水吧。
楚使者也是這樣和管仲說的,聯軍當然沒有理會,而是繼續往前行軍。
這幾條本來就是攻打楚國的借口,就算被拆穿了也還是要打的。
“對啊,那楚國的理由充分,齊桓公為什麽還要去征伐它呢?”
周侯燦說完,不待下麵的生員們答話,便自顧自地開始發揮了。
“桓公是靠著所謂‘尊王攘夷’的旗號稱的霸,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句虛言,齊桓公實際上是沒有把周王放在眼裏的。
“但是當時周室雖然衰微,但齊國也並沒有取周而代之的實力,所以齊桓公需要借周室的勢。
“這就是我今天想說的義與利的關係。”
“僖公四年,齊桓公率隊伐楚,大家怎麽看這件事?”
周侯燦很快便走出了《朱子書節要》這本現在壓根不存在的書所給他帶來的小麻煩,又回到了《左傳》這本書上。
周侯燦已經打定主意,今天就在縣學死磕《左傳》,非要語出驚人才罷休。
至於為什麽選《左傳》,周侯燦也是有一番考量的。
俗話說借史喻事,也說借古諷今。這古時候發生的事畢竟離現在久遠了,誰也說不清楚,於是便給了像周侯燦這樣的人充足的發揮空間。
周侯燦之所以不選擇《春秋》,是因為春秋的簡潔與晦澀;不選擇“三傳”中的另外兩傳,則是因為《公羊傳》和《穀梁傳》側重於借事發揮,在史事上沒有《左傳》記載得詳細。
而周侯燦是來闡發自己的觀點的,自然不希望過多扯入其他的觀點,於是便用了《左傳》當素材。
有了先前幾人發言的先例,剩下的生員也都積極起來。
“齊桓公是所謂‘五霸’,為稱霸而伐楚,並非不可理解。”
“是極,何況桓公也是有緣由的,他不是無緣無故地區征討楚國的。”
周侯燦聽到這話,便打斷了下麵躍躍欲試的其他生員。
“我來問你,齊國的這幾條理由和楚國給出的幾條理由比起來,哪個更具有說服力?”
“是……是楚國。”
周侯燦當然知道是楚國,他覺得隻要是一個正常的人都能給出正常的結果來。
齊桓公當時想要稱霸,所以率領了魯、宋、陳、衛、鄭等國一同參加對楚戰爭。
管仲在回答楚國使者時用了“召公之言”、“不供包茅”以及“昭王不複”這麽三條理由來解釋聯軍究竟是為什麽攻打楚國的。
先不說第一條如何,就後麵這兩條理由就夠荒唐的。
楚國不進攻包茅,導致周王室祭祀的時候不能“縮酒”,然後就要征伐。周昭王南征時死在楚地,所以要楚國背鍋。
楚國承認了自己不進貢包茅的過失,但對後一條指控非常氣憤。
暫且不說周昭王征討的是不是楚國,就說這昭王是成康之治之後的周王,齊國就不應該拿這個當理由。
那個時候距離現在好幾百年了,你齊國要是想問昭王的去處,就請去問水吧。
楚使者也是這樣和管仲說的,聯軍當然沒有理會,而是繼續往前行軍。
這幾條本來就是攻打楚國的借口,就算被拆穿了也還是要打的。
“對啊,那楚國的理由充分,齊桓公為什麽還要去征伐它呢?”
周侯燦說完,不待下麵的生員們答話,便自顧自地開始發揮了。
“桓公是靠著所謂‘尊王攘夷’的旗號稱的霸,但是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句虛言,齊桓公實際上是沒有把周王放在眼裏的。
“但是當時周室雖然衰微,但齊國也並沒有取周而代之的實力,所以齊桓公需要借周室的勢。
“這就是我今天想說的義與利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