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熊掌,可否兼而得之?
我說,努力一下,往往是可以的。
我從小很務實,缺少羅曼蒂克。我就讀的女子中學裏,有許多女孩樹立了光彩奪目的遠大理想:或是想當電影明星,或是要作居裏夫人第二,也有交了東海艦隊的解放軍叔叔為朋友旨在作革命家屬的。我卻總有點渾渾噩噩。進入高中之後,腦子方才有點清醒。最初向往的生存位置便是教師。我母親在職工業餘中學任教,她的學生們比她老得多卻非常敬重她,而且順帶著也很疼愛我,使我切身感受到了當個教師的榮耀。而這榮耀得來似乎也並不太難,我當時以為。因為我母親的許多作業本子,已經開始由我代批代改了。我模仿母親的字體幾可亂真。
不久我又暗暗地希望做個作家。之所以萌生了這麽一個誌向,現在看來,還是因為那時候腦子尚未發育成熟,以為幹這個活兒是並不太難的,以為像我這樣當不成明星當不成居裏當不成軍官太太的醜小鴨,當個作家大概問題不大。我高中時代攤上了一位極出色的語文老師。女的,名叫夏吟秋,很富詩意的名字。她酷愛寫作,每每在布置了作文題後,自己也寫一篇,講評課上用標準的普通話和悅耳的嗓音讀給我們聽,令我欽羨不已。她對我很嚴厲,但我知道她喜歡我的作文。我作文常得“5”分,而且常由她刻印了分發給同學作示範。我以為油印的作文與鉛印的作品大概僅一步之遙,我以為當個作家,於我或許是不難的了。
傻丫頭從小就有了魚與熊掌兼而食之的貪心。
難哪!
1982年我發表第一篇稱得上是文學作品的小說時,已接近38周歲。
我寫得很少。實在沒有時間,也難以分心分神。要當班主任。要接新課程新教材新學生。要爭取評個滿意的職稱。要擠出時間來完成幾篇教學科研論文並且擠進專門化的報紙雜誌以顯示可被認可的研究能力。要不負眾望地承擔一些社會工作。要支撐起一個家庭當個勉強合格的賢妻良母孝子賢孫。要戰勝清貧所帶來的心態不平衡。要像一隻永遠繃緊的弓一樣,忙著教書的時候想著寫書,忙著寫書的時候又想著教書,日複一日地“身在曹營心在漢”。要心甘情願地放棄本來就不多的節假休息和最起碼的娛樂。要利用每一段比較集中的時間作盡快的“角色轉移”,從動口轉為動手,以便把日積月累的構思化為多少有點篇幅的文字。每一個寒暑假,都成了我尋求“魚”之外的“熊掌”的最佳亦是最緊張的奮鬥時光。孜孜矻矻了許多年,我才算勉強於過了不惑之年後才為作家協會所接納,算是圓了傻丫頭時代的夢,兼得了魚和熊掌。
不過在我看來,世上三百六十行,大概再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特別是語文教師)離作家更接近的了。
人們稱教師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同樣的桂冠,也常常戴到作家的頭上。教師和作家,同在精神訓導師和人類文明傳遞者的位置上。語文教師,更是與作家比肩接踵幾乎是齊步前進的並行者:手裏舉的都是筆,腋下夾著的都是語言文字產品。從語文教師到作家其實隻是一步之遙,那就是從誨人不倦地諄諄教導,跨向身體力行地實踐操作——用教育界的行話來說,叫做“親自下水”。跨這一步固然艱難,但成功的實例還是可以信手拈來的。回顧我們本國的現代文學史,如魯迅、茅盾、葉聖陶、聞一多、徐誌摩、冰心、豐子愷、許傑、施蟄存……這樣的既是出色教師又是優秀作家的例子,難道還少嗎?即便是看一看近年登上文壇的那些新星,也一樣可以發現,許多人是從教師這個崗位上“轉業”過來的,有的則至今還教職在身,一手抓“魚”一手捏了“熊掌”,在兩條腿走路著呢!
跨出這一步,不僅要憑著對文學的一片癡情,而且要努力戰勝自己的惰性——那種隨遇而安、得過且過、知難而退、知足常樂的惰性。
當個教師,特別是要當個好教師,已經是夠不易的了。再要在教餘耕耘於文苑,那實在真是自找苦吃。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心兼得魚和熊掌的人不但貪心,而且還很有點癡傻。許多人很難堅持住這點癡傻,最後也便收斂了那種貪心,免得在已經相當沉重的負荷上再加上一副擔子,把自己壓趴了。幹文學這活兒,挫折失敗來得特別地頻繁、持久,而且殘酷無情。所以,灰心、失望,乃至於就此下決心洗手不幹的情緒,也便來得特別容易。這,恐怕正是許多做過文學夢的教師同仁們,最終未能使夢想成真的主要內在原因。
畢竟,有了許多先行的成功者。我總以他們為楷模,很努力地也很貪婪地希望魚和熊掌兼而有之。眼望著努力之後雖不豐碩但終究是勞動創造出來的成果,那種幸福,竟可以在刹那間就化解了千百個日日夜夜的辛勞和疲憊。我真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誌同道合者,一起品味和交流這別有一番滋味的苦樂感受。
1993.6
我說,努力一下,往往是可以的。
我從小很務實,缺少羅曼蒂克。我就讀的女子中學裏,有許多女孩樹立了光彩奪目的遠大理想:或是想當電影明星,或是要作居裏夫人第二,也有交了東海艦隊的解放軍叔叔為朋友旨在作革命家屬的。我卻總有點渾渾噩噩。進入高中之後,腦子方才有點清醒。最初向往的生存位置便是教師。我母親在職工業餘中學任教,她的學生們比她老得多卻非常敬重她,而且順帶著也很疼愛我,使我切身感受到了當個教師的榮耀。而這榮耀得來似乎也並不太難,我當時以為。因為我母親的許多作業本子,已經開始由我代批代改了。我模仿母親的字體幾可亂真。
不久我又暗暗地希望做個作家。之所以萌生了這麽一個誌向,現在看來,還是因為那時候腦子尚未發育成熟,以為幹這個活兒是並不太難的,以為像我這樣當不成明星當不成居裏當不成軍官太太的醜小鴨,當個作家大概問題不大。我高中時代攤上了一位極出色的語文老師。女的,名叫夏吟秋,很富詩意的名字。她酷愛寫作,每每在布置了作文題後,自己也寫一篇,講評課上用標準的普通話和悅耳的嗓音讀給我們聽,令我欽羨不已。她對我很嚴厲,但我知道她喜歡我的作文。我作文常得“5”分,而且常由她刻印了分發給同學作示範。我以為油印的作文與鉛印的作品大概僅一步之遙,我以為當個作家,於我或許是不難的了。
傻丫頭從小就有了魚與熊掌兼而食之的貪心。
難哪!
1982年我發表第一篇稱得上是文學作品的小說時,已接近38周歲。
我寫得很少。實在沒有時間,也難以分心分神。要當班主任。要接新課程新教材新學生。要爭取評個滿意的職稱。要擠出時間來完成幾篇教學科研論文並且擠進專門化的報紙雜誌以顯示可被認可的研究能力。要不負眾望地承擔一些社會工作。要支撐起一個家庭當個勉強合格的賢妻良母孝子賢孫。要戰勝清貧所帶來的心態不平衡。要像一隻永遠繃緊的弓一樣,忙著教書的時候想著寫書,忙著寫書的時候又想著教書,日複一日地“身在曹營心在漢”。要心甘情願地放棄本來就不多的節假休息和最起碼的娛樂。要利用每一段比較集中的時間作盡快的“角色轉移”,從動口轉為動手,以便把日積月累的構思化為多少有點篇幅的文字。每一個寒暑假,都成了我尋求“魚”之外的“熊掌”的最佳亦是最緊張的奮鬥時光。孜孜矻矻了許多年,我才算勉強於過了不惑之年後才為作家協會所接納,算是圓了傻丫頭時代的夢,兼得了魚和熊掌。
不過在我看來,世上三百六十行,大概再沒有比教師這個職業(特別是語文教師)離作家更接近的了。
人們稱教師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同樣的桂冠,也常常戴到作家的頭上。教師和作家,同在精神訓導師和人類文明傳遞者的位置上。語文教師,更是與作家比肩接踵幾乎是齊步前進的並行者:手裏舉的都是筆,腋下夾著的都是語言文字產品。從語文教師到作家其實隻是一步之遙,那就是從誨人不倦地諄諄教導,跨向身體力行地實踐操作——用教育界的行話來說,叫做“親自下水”。跨這一步固然艱難,但成功的實例還是可以信手拈來的。回顧我們本國的現代文學史,如魯迅、茅盾、葉聖陶、聞一多、徐誌摩、冰心、豐子愷、許傑、施蟄存……這樣的既是出色教師又是優秀作家的例子,難道還少嗎?即便是看一看近年登上文壇的那些新星,也一樣可以發現,許多人是從教師這個崗位上“轉業”過來的,有的則至今還教職在身,一手抓“魚”一手捏了“熊掌”,在兩條腿走路著呢!
跨出這一步,不僅要憑著對文學的一片癡情,而且要努力戰勝自己的惰性——那種隨遇而安、得過且過、知難而退、知足常樂的惰性。
當個教師,特別是要當個好教師,已經是夠不易的了。再要在教餘耕耘於文苑,那實在真是自找苦吃。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心兼得魚和熊掌的人不但貪心,而且還很有點癡傻。許多人很難堅持住這點癡傻,最後也便收斂了那種貪心,免得在已經相當沉重的負荷上再加上一副擔子,把自己壓趴了。幹文學這活兒,挫折失敗來得特別地頻繁、持久,而且殘酷無情。所以,灰心、失望,乃至於就此下決心洗手不幹的情緒,也便來得特別容易。這,恐怕正是許多做過文學夢的教師同仁們,最終未能使夢想成真的主要內在原因。
畢竟,有了許多先行的成功者。我總以他們為楷模,很努力地也很貪婪地希望魚和熊掌兼而有之。眼望著努力之後雖不豐碩但終究是勞動創造出來的成果,那種幸福,竟可以在刹那間就化解了千百個日日夜夜的辛勞和疲憊。我真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誌同道合者,一起品味和交流這別有一番滋味的苦樂感受。
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