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多月,一百多天,這個帝國已經連續換了好幾幅麵孔,從李允炆的失敗到李棣的勝利,再從李棣的死亡到李允熥的登基。


    朝中高管顯貴,如走馬觀花一般輪轉,有的一腳跌倒,有的時來運轉,還有的都致仕多年得以起複,看的人眼花繚亂。


    最讓人好笑的神色,三年多前,燕軍猛攻濟南,山東布政使鐵選堅守,雙方打得血肉模糊,轉眼間,現在雙方並肩北上抗擊蒙古。


    但無論如何,經過這一百多天,朝局已經漸漸趨向緩和,各個機構也開始正常運轉,垂簾聽政的燕王太妃徐氏在早朝上親自出麵,如今,擊退蒙古,保北疆安寧,乃是第一要務。


    而擊退蒙古,主要依仗的是領軍北上的淇國公丘富、山東布政使加兵部尚書銜的鐵選。


    朝中負責的主要是戶部,從各地籌集糧草,保證大軍後勤無憂,這是戶部的職責。


    而保北疆安寧,甚至還要收拾原本就一片狼藉,現在更是沒法看的保定府、山東等地,更需要戶部。


    但就在這個時候,戶部尚書鬱新緩緩出列,摘下官帽,老邁的身軀跪倒在地,“臣老邁不堪,多有疾病,實難以承當重任,請許臣致仕,老死鄉梓。”


    這句話一出,徐輝組那邊麵無表情,坐在皇位上的李允熥也麵無表情……前者是因為諸般謀劃都已經落空,無所謂了,後者是因為徐輝組的諸般謀劃都已經落空,也無所謂了。


    鬱新的請辭大出朝臣意料之外,但細細一想,也在情理之中,快七十歲的人了,致仕三年多之後又被拖出來重掌戶部,這老頭兒實在有點撐不住了……特別是如今戶部事務繁忙,而且複雜難言的情況下。


    而且都七老八十的人了,不願意再摻和到如今複雜難言的朝局中……嗯,大家都能理解。


    原本的曆史上,李棣登基後,也是起複鬱新執掌戶部,但第二年鬱新就病逝在任上了。


    這一次還稍微好點,至少能死在老家呢。


    接下來,很多人的視線轉到了戶部左侍郎夏元吉的身上,李高煦一臉的陰沉,倒是李高熾麵色如常。


    “大司農老當益壯……”李允熥也懂,作為君王得挽留幾回,不能讓人家直接滾蛋,“如今戶部事務繁忙,還要鬱卿勉力為之……”


    鬱新對這套流程挺熟練的,畢竟三年多前有過經曆,口口聲聲都是想重歸故裏,兩三次之後,徐氏那邊點了頭,李允熥才許鬱新致仕。


    至於繼任戶部尚書的人選……雖然人選很多,但如今戶部事務繁瑣,能立即接手的除了夏元吉,沒有第二個人選。


    早朝之後,武英殿議事,雖然李高煦臉色鐵青,雖然徐輝組不忿,甚至李高熾都懶得開口,但處於中立立場的吏部尚書、都察院左都禦史等人都提到了這點……夏元吉繼任戶部尚書。


    至此,徐輝組的謀劃全數落空,武英殿議事中,丟了個鐵選,對方還補上了個戶部尚書……而且李高熾、李高煦的勢力對比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傾斜。


    坤寧宮中,李允熥懶洋洋的靠在椅背上,聽著徐氏講史……前些日子徐氏講唐史,在通過李高熾、張氏複述了李允熥關於府兵製的評價之後,講史的勁頭更足了。


    “太宗文皇帝,雖殺兄害弟,兵變奪位,但卻被後人視為一代聖君。”徐氏輕聲道:“陛下可知為何?”


    李允熥想了會兒,“隻怕是因為從諫如流,魏文貞公身為隱太子心腹,卻得太宗重用,執掌門下省十餘年。”


    “隋唐行三省六部,門下省專為審駁,太宗文皇帝能以魏文貞公擔任侍中,又從諫如流,令人心悅誠服。”


    徐氏用愕然的眼神打量著麵前的年青君王,半響後才歎道:“陛下聰慧,想前人所未想,言前人所未言。”


    “得四嬸講史數月,總歸有所得。”李允熥笑嘻嘻的說:“反正是私下,侄兒也不避諱,皇組父撤三省,重六部,拓展皇權,實有隱憂。”


    徐氏瞥了眼不知何時進門的李高熾、李高煦,笑問道:“還請陛下細言之。”


    “隋唐三省,中書取詔,門下審駁,尚書奉而行之,六部實則歸於尚書省。”李允熥侃侃而談,“如今皇組父撤三省,六部直抵禦前,事務繁多,帝王一人為之?”


    “皇組父撤三省後,每日批閱的奏折要裝滿幾十個竹筐。”


    “更別說,皇組父英明,後世子孫呢?”


    “若是遇上昏庸無道的君主,都察院有膽量勸諫嗎?六科有膽量封駁聖旨嗎?”


    “若是三省仍在,門下省侍中當有封駁之權。”


    徐氏皺眉苦思,李高熾突然在背後笑道:“陛下這是想偷懶呢,幾十個竹筐……”


    “封駁聖旨?”李高煦冷笑道:“隻怕是因為禮部無視陛下命朝鮮進獻美女吧!”


    “你胡說,我沒有!”李允熥轉身罵道:“老九,你這是嫌乾清宮還不夠熱鬧?!”


    “不知道我為何這幾天為什麽呆在坤寧宮?!”


    饒是李高煦今天心情不暢,也忍不住臉上帶出幾絲笑意,徐妙錦撞破了陛下的鼻子,又一拳將陛下打成熊貓眼……最近禮部正在籌謀選妃事,帝後有點不合。


    用李允熥的話來說,現在都用不著製冰了……乾清宮裏整日冷颼颼的。


    李高熾坐下笑問:“陛下,隋朝亦有門下省,但隋煬帝還不是國破身亡?”


    呃,這個……李允熥隻能轉頭求助的看向徐氏。


    “隋煬帝在位期間,門下省少有封駁,雖多有蘇威等名臣勸諫,但隋煬帝罷其官……”徐氏歎道:“開運河不惜民力,征高麗師出無功,三下江南不守其位,近讒喜佞不納諫言,如何能不國破身死。”


    李高熾神色微變,點頭道:“碰上隋煬帝這種……就算是比幹剖心也無濟於事。”


    “陛下所言雖有偏頗之處,但亦有可取之處。”徐氏緩緩道:“其實隋唐三省六部,但在中晚唐至兩宋期間,設政事堂,但凡議事者,皆視為宰輔。”


    李允熥聽得懵懵懂懂,一臉茫然……經過幾個月的曆練,演技愈發爐火純青了。


    李高煦也是一臉茫然……呃,他是真的沒聽懂。


    而李高熾隱隱聽出了點味道,徐氏似乎做出了什麽決定。


    三個人中,隻有李允熥一個人能確定徐氏在想什麽,可能會做什麽。


    武英殿議事,最早起源於小半年前雙方的第一次談判,之後雙方勢力的交鋒都被刻意局限在這個範圍,總不能每次交易都打生打死吧?


    之後朝局漸漸平穩,雙方也將武英殿作為了固定的議事場所,試探、交易、交鋒都在這兒進行。


    所以,武英殿事實成為了政事堂一樣的存在,但問題在於,這些人大都是有其本職的,他們既沒有宰相的尊崇,也沒有宰相的地位,卻實際運作這個帝國的運轉。


    說得簡單點,徐氏私下不止一兩次吐槽,武英殿議事,幾乎和民間吵架差不多。


    誰的人多,誰的聲音大,誰就能占到上風……之前徐輝組不就是想讓夏元吉幫腔李高熾,激得李高煦掀桌子嗎?


    最關鍵的是,效率太低,一丁點兒的屁事,隻要雙方意見不同,就一定會吵得天翻地覆。


    有時候是李高熾、李高煦的內鬥,有時候是李高熾、李高煦聯手鬥徐輝組,有時候三股勢力達成平衡,中立的幾位都怒了……比如這次籌集糧草,居然三方共議,從瓊州調糧,氣的戶部尚書鬱新要吐血,這也是鬱新選擇請辭的一個原因。


    對於李允熥本人而言,如果能組建一個規模略小的決策機構,徐氏八成會把自己帶進去……雖然還是個傀儡皇帝,但很多事都能做出準確的判斷,配合常寬、王鉞、楊應能安插在朝中各處的舊臣,應該有所作為。


    說得簡單的,人數少了,朝局運轉將會更加快捷,決策的效率相對高了,而一個皇帝摻和其中,總歸是有意義的。


    而且,這樣的決策機構,徐輝組肯定是一個,徐氏肯定是一個……她很可能為了製衡,讓李高熾、李高煦兄弟都不入列。


    諸般心思在李允熥腦海中飛速的一閃而過,他笑著說:“四嬸,今兒中午要在這兒混一頓……阿錦這幾天脾氣不太好……”


    徐氏示意宮人傳話上菜,歎道:“回頭我去勸勸三妹,不說陛下乃是天下之主,即使是民間……”


    “咳咳,咳咳。”李高熾小聲提醒,“母親,皇組父曾下令,民間不許納妾。”


    “那是民間。”李高煦哼了聲,“大哥府內都六個……還是七個側妃了,通房更是數不勝數!”


    “六哥是隻需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啊?”


    麵對李允熥的調侃,李高熾苦笑不已,“陛下這比喻有點……”


    徐氏都懶得說了,次子脾性暴烈,戰場殺戮,理政非其所長,而長子善於理政,又長袖善舞,籠絡諸多文臣,但身軀肥胖,偏偏還好色如命。


    坤寧宮這邊的菜式……怎麽說呢,徐氏是信佛的,而且不像徐妙錦那種,她是真信佛的,吃的那叫一個清淡!


    李高熾、李高煦都是喜肉厭菜,要不是因為每日午時要陪著母親用飯盡孝道,那真是不願意下筷。


    偏偏還不能不來,因為都怕對方去了,而自己沒去……


    有一筷沒一筷的挑著青菜,李高熾隨口道:“母親,待得驅逐蒙古人,應該疏通會通河了吧?”


    徐氏眉頭微皺,“山東境內破敗不堪,疏通會通河隻怕力有不逮。”


    “但此次北地受損頗重,欲安撫北疆,必要錢糧。”李高熾歎道:“從江南、湖廣運送糧米北上,一來太遠,二來一段水路,一段陸路,實在是耗費太多。”


    李高煦也讚同,“疏通會通河,糧米能從運河一直北上至北通州,丘富用兵餘地就大多了。”


    徐氏遲疑難定,去年在北平燕王府,丈夫曾經提到過這件事,她知道丈夫的心思……一旦登基,欲遷都北平。


    想遷都北平,最重要的就是疏通運河,維持漕運不斷。


    李允熥大口吃著菜,笑著說:“打了五年,山東都打成什麽破樣了,鐵選那王八蛋還不肯滾回山東……再說了,哪來那麽多錢糧修河道啊。”


    “疏通會通河……六哥,老九,你們倆出錢出糧啊?”


    這話一出,李高煦突然反應過來了,“陛下所言極是,如今疏通運河的確不妥當。”


    李高熾卻搖頭道:“也不是立即動手,但總要籌備,會通河損壞二十年,當年父王在北疆,最是犯愁糧草供給。”


    好吧,這對兄弟真是無事不鬥。


    李允熥隨口的一句話讓李高煦反應過來,為什麽李高熾在今天提起疏通會通河了?


    因為疏通河道要耗費大量的錢糧,而夏元吉有治水之能……若真的開始疏通會通河,朝中大部分的錢糧都會被戶部掌控在手中,大量的資源都會被李高熾掌控。


    李高煦憑借在軍中的威望掌控大軍,但總得讓下麵的人吃飽喝足還能撈錢啊……他想得到一旦決議疏通會通河,自己會得到什麽樣的待遇。


    李允熥有點想笑……其實在曆史上,李棣和李高煦都喜歡呆在北平,後來幹脆遷都,隻有李高熾一直留在金陵監國,要不是死得太早,他還會將都城遷回金陵。


    現在倒是反過來了,李高熾要疏通會通河,隱隱指向遷都,反而是李高煦不肯。


    李高熾倒是不以為意,笑嗬嗬的說:“或可仿前宋,設廂軍,專用以治鶴?”


    這下子李高煦更不幹了,你這是要插手軍中?


    吵吵嚷嚷的,直到徐氏發了話才告一段落,疏通會通河一事日後再議。


    回了乾清宮,李允熥轉了半響,才在後院的花園中找到了徐妙錦。


    “陛下回來了,這是剛從禮部回來?”


    一開口就是帶著刺,李允熥心說這妮子真夠傲嬌的,笑著湊上去,“看什麽書呢?”


    “選妃冊。”徐妙錦似笑非笑,“得大姐教誨,臣妾多找幾個姐妹。”


    “好了,咱不提這件事了行不行?”李允熥搶過冊子直接丟到不遠處的花叢中,一屁股坐在石凳上,“今日燕王、趙王又在坤寧宮大吵了一頓。”


    徐妙錦臉色略微好看了點,“他們又為了什麽事?”


    “燕王提議疏通會通河,趙王不許。”


    徐妙錦想了想問:“大姐怎麽說?”


    “容後再議。”


    頓了頓,徐妙錦小聲問:“陛下覺得呢?”


    “我這個傀儡皇帝……如何覺得,有意義嗎?”李允熥長歎了聲,“疏通運河,勾連南北,乃必然之事,但大戰剛歇,民生凋敝,朝無餘錢,民無餘糧……”


    “不惜民力,前隋、前元都是先例啊。”


    徐妙錦默默點頭,隋煬帝修運河死了多少民夫,元朝修黃河導致天下大亂。


    徐妙錦看了眼愁眉不展的丈夫,心裏有著獨特的感觸,接觸的時日長了,她明顯察覺到……陛下不學無術,自小不讀書的說法基本上是胡說八道。


    大姐每日講史,私下說陛下資質極佳……真的有幼時不讀書,一讀書就能融會貫通的天才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是你們逼我做皇帝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狂並收藏是你們逼我做皇帝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