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七年四月,東京汴梁,皇城之中。


    殿試剛過沒幾日,臥病在家的蔡大相公就撒手人寰,一命嗚呼了。


    蔡大相公乃是兩朝元老,國之重臣,為官清正廉明,以剛正耿直聞名,且兩袖清風,膝下無兒無女,隻有一個發妻,與之相依為命,蔡大相公去後,蔡大相公的妻子周氏,也隨之而去。


    還是朝廷出麵,替蔡大相公料理的後事。


    前段時間,蔡大相公雖步步緊逼,甚至一度在朝堂上,死諫嘉佑帝過繼宗室子,早立儲君之事,嘉佑帝雖然因此有些不大待見蔡大相公,甚至一度見了他就心煩,但也知道,蔡大相公乃是一心為了朝廷,為了天下,並無半點私心。


    而今蔡大相公先是一病不起,隨即撒手人寰,嘉佑帝心中也是悲切不已,畢竟在嘉佑帝心中,蔡大相公與其相伴數十載,乃是難得的肱骨之臣,是嘉佑帝的臂膀,是君臣,更是知己、是好友。


    如今卻······


    嘉佑帝本就是個極重感情,心地極為善良的人,心中又怎會不悲痛。


    接連好些日子,嘉佑帝都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輾轉反側。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禦花園中的鮮花也到了盛開的時節,嘉佑帝心情不好,皇後曹氏擔心他的身體,就拉著嘉佑帝到禦花園裏散步賞花,放鬆散心。


    嘉佑帝和曹氏夫妻數十年,感情深厚,自然也明白曹氏的用心,二人便在花園中閑談起來。


    兩口子一個是九五之尊,當今皇帝,一個是母儀天下的皇後,聊的自然也都是家國大事。


    忽然,一個年紀不大的內侍輕手輕腳的走到嘉佑帝的貼身內官身邊,以手遮口,在其耳邊低語幾句。


    老內官神色微變,似是聽到了什麽頗為驚訝的事情,當即便和那小內侍仔細確認,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老內官找了個嘉佑帝和曹皇後說話的空擋,湊了上去。


    “陛下,大娘娘,皇城司那邊有泉州的消息了!”


    “泉州的消息?”嘉佑帝先是一愣,隨即便想了起來,當即便抬眼看著老內官問道:“是王重的消息?”


    “陛下聖明!”老內官笑著躬身拱手禮道:“月前王通判興建的鹽場已經曬出了海鹽,王通判特將曬鹽之法的章程寫成了折子,通過皇城司遞了上來,跟著一塊兒來的,還有兩罐鹽場月前曬出的新鹽。”


    說話間,老內官便將內侍遞上來的折子送至嘉佑帝手中。


    嘉佑帝有些激動,迫不及待的將折子看完,再度扭頭問道:“來人現在何處?”


    “在殿外候著的!”老內官道。


    “宣他過來,朕有話要親自問他!”


    “諾!”老內官拱手躬身施禮,當即走到一旁吩咐下去,立馬便有小內侍跑去傳話了。


    未幾,泉州來的信使,就已經到了嘉佑帝身前。


    “卑職皇城司探目賈冰,拜見陛下,拜見大娘娘!”


    “免禮平身!”嘉佑帝迫不及待的問道:“王通判在折子裏說,你對引海水曬鹽之法知之甚詳?”


    “不敢說知之甚詳,隻是自王通判命人修建曬鹽場開始,卑職便一直跟在王通判左右,又時常誦讀王通判所書《曬鹽法》一書,耳濡目染,對曬鹽之法,從頭到尾,所有的步驟基本上都在鹽場見過。”


    “王愛卿在奏折中說,二十四畝的曬鹽田,共析出鹽粒結晶一萬一千兩百四十三斤六兩七錢?”


    賈冰道:“回陛下,確實是這麽多,王通判說,因是第一次製鹽,鹽工們的技藝還比較生疏,或許將來待技藝嫻熟之後,產量能有提升也未可知!”


    “析出的鹽呢?快拿上來,讓朕瞧瞧!”嘉佑帝迫不及待的道。


    旁邊一個中年內侍立馬便將兩個大概椰子大小的罐子送了上來。


    賈冰道:“陛下,陶罐之中裝的乃是自將海水曬幹過後形成的鹽粒結晶,尚未經過處理,顆粒較大,雜質較多,乃是粗鹽,較之井鹽、湖鹽所產粗鹽瞧著雖然不同,但滋味卻大同小異,王通判說,若是久食,身體會有不適。


    而瓷罐中所盛,乃是粗鹽再度溶解沉澱,過濾之後,析出的精鹽,鹽粒細小,鹽味較為精純,幾乎已經嚐不到苦澀之味了。”


    嘉佑帝本想自己親口嚐試,卻被曹皇後給攔住了,旁邊的李內官當即笑著上前,主動請纓,欲替嘉佑帝先嚐一番。


    李內官先嚐的是粗鹽,用調羹舀出少許,倒入白紙之上,將白紙彎曲成渠道狀,倒入口中,粗鹽苦澀,雖有鹽味,然雜質太多。


    “鹹味十足,就是有些苦澀。”


    李內官說出感覺後,又試了精鹽,臉上頓時便露出些許震驚之色。


    “鹹味純正無比,毫無苦澀之意!比之宮裏用的上等青鹽絲毫不差!”


    “當真?”


    其實隻看顏色,就能看出來海鹽和普通粗鹽之間的區別。


    嘉佑帝忍不住自己嚐了一下,心中也忍不住震撼,當即讓賈冰給他講解曬鹽的過程和緣由,奈何信使雖記住了曬鹽的各個步驟,並且還有圖冊注解,但有些詞句,原理,賈冰解釋不清楚,嘉佑帝一時片刻也理解不了。


    隻能感慨一句:“王子厚年紀最輕,卻是個難得的大才!”


    “此法若能推廣天下,實乃朝廷之幸,百姓之福也!!”


    “陛下明鑒!”賈冰卻忽然進言道:“王通判曾說,曬鹽之法,看似簡單,實則繁複苛責,稍有錯漏,出鹽的品質便有可能相去甚遠,若是想曬出這般質量上乘,雜質極少的精鹽,對鹽工手藝的要求頗高!


    通判說失之毫厘,差之千裏,便是此時此刻,泉州灣一號鹽田中的鹽工們,第一次接觸曬鹽這個行當,若無王通判親自指點的話,也未必能夠再曬出品質這麽好的精鹽來!


    但若隻要粗鹽的話,依照通判所呈圖冊一一還原,當無大礙!隻是粗鹽中所含雜質太多,久食於人體有害!”


    “通判便在圖冊的最後,附上一份未來三年泉州鹽場發展計劃,請陛下過目!”


    “未來三年泉州鹽場發展計劃?”嘉佑帝這才注意到,圖冊的最後一頁之上,赫然寫著這份計劃。


    “傳朕旨意,擢泉州通判王重為朝散大夫,賞百金、良田百畝、綢緞十匹,兼泉州鹽鐵使,總領泉州鹽務諸事,其餘差遣如故!”


    當這封聖旨傳到泉州的時候,已經是五月了,知州陳浚都愣了,那些賞賜也就罷了,可王重這小子來泉州不到一年,這品級就差不多跟陳浚持平了,關鍵是官家還把泉州鹽務的事情,交給了王重全權處置,這是何等的信任。


    那可是一州鹽務,若是以前,陳浚自然不放在眼裏,可現如今隨著鹽場成立,鹽務一年的所能夠帶來的收入,絕對遠超泉州財賦,這麽大的一份政績,可惜現在卻是王重的了,這叫陳浚心裏如何不吃味。


    幸好這個時候,當初濟海商號南下的三條大船,都已回到了泉州,三條大船,盡皆滿載而歸,金銀瑪瑙各類珍品、龍腦麝香各類香料、上等的檀木等等不勝枚舉。


    滿滿三船的貨物,給濟海商號帶來了至少十數萬貫的收入。


    丹碧樓內,長鬆高舉酒杯,一臉感慨的對著王重道:“此番能如此順利,多虧了子厚的海圖,若非有海圖指引,我等不知還要在海上漂泊多少時日!”


    王重的海圖,標記的可不僅僅隻是地域路線那麽簡單,還有各地的產出,習俗、風土人情等等,標注的十分清楚,長鬆等人循圖到達一個地點之後,就知道那個地方的人最喜歡什麽,能用什麽和他們換到當地盛產的珍稀之物。


    臨行之前王重雖說過海圖年代久遠,乃是其師門流傳下來的,不能確定準確度如何。


    但事實證明,王重所提供的那份海圖,精確度極高,尤其是各個區域的詳圖,描繪的十分詳盡,幾乎沒有偏差。


    王重舉杯道:“有用就好!”


    長鬆對王重是愈發欽佩了,分明年歲隻比自己稍長,可見識卻遠非自己能及,尤其是目光之犀利,若非王重邀請,盛家估計就算是傳到了他手裏,也不會去考慮出海貿易的事情。


    隻一趟跑下來,帶來的利潤都趕上盛家一年的收益了,這還是因為第一次出海,穩妥起見,盛家隻買了三艘海船。


    長鬆和王重還有盛維說著他這一路南下的見聞,各地的風土人情,遇上的事情,神情有些激動,臉上的笑容幾乎就沒斷過,那叫一個神采飛揚,眉飛色舞。


    於此同時,東京城,盛家,三月初,盛老太太便帶著明蘭母女三人,自宥陽乘船北上,返回東京。


    因著並不趕時間,且一路北上多為逆流,是故速度並不快,路上又順道去了趟揚州,視察了一番王家的產業,是以前前後後總共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四月初才回到東京。


    壽安堂裏,盛紘把王重被嘉佑帝褒獎,不僅升了品階,身上還多了個泉州鹽鐵使的差事,手握實權,不知惹來多少紅眼的事情告訴了盛老太太。


    饒是盛老太太聽了,也不禁覺得意外:“他才去泉州不過半年,就辦下了這麽大的事情?”


    盛紘極為感慨的道:“子厚天資聰穎,有過目不忘之能,又得名師教導,學富五車,便是兒子也未必能夠趕得上他!”


    盛紘現如今也不過才是個從五品下的小官,掛了個閑職,並沒有什麽權利,雖說京官比地方官員清貴,但官家突然的擢升賞賜,不正是告訴滿朝文武,如今王重雖然遠在泉州,但如今卻是幾乎是簡在帝心了。


    官家親自下旨擢升一個六品小官,不過從未有過,但也極為罕見。


    “兒子在官場上辛辛苦苦十幾年,至今也不過是個小小的五品,子厚不過初入仕途,弱冠之齡,便已官至五品,將來前程,不可限量啊!”


    盛老太太卻有些憂心的道:“這事兒隻怕未必有你想的這般好!”


    盛紘一愣,不解的問道:“母親這話是什麽意思?”


    “鹽鐵自古以來,便是朝廷的命脈,自前朝改革鹽政之後,鹽務的地位便愈發重了,而今朝中掌管鹽務的,不是王公貴族,便是當朝大員,個中關係,盤根錯節,不知牽扯了多少朝臣,多少世家!”


    “昔日範文正公何等英雄人物,最後還不是落得個歿於任上,客死異鄉的結果,更何況是子厚!”


    老太太的話,說的盛紘心中一凜,立馬回過神來:“母親所言極是,子厚年紀太輕,若是功勞太大,成就太高,難免會惹人眼紅,鹽務之事,牽扯甚廣,保不齊便動了哪家的利益······”


    話到這裏,盛紘竟油然生出一股悵然無措之感。


    盛老太太道:“你也不必這般過分憂慮,如今事情還沒有到這一步!隻是子厚到底年輕了些,你得好好囑咐他一番才是。”


    盛紘忙拱手應是:“出頭的椽子先爛,為官之道,在於一張一弛!若是一味的出頭拔尖,難免蓋過了同僚們的風頭,同僚們明麵上不會說什麽,但心底怎麽想的,就難說了!


    兒子這就去信給子厚,叫他莫要一味出頭拔尖,還得注意韜晦才是。”


    盛紘走了,已經十一歲,個頭又往上竄了不少的明蘭走到了盛老太太身邊。


    “都聽到了?”盛老太太淡淡的問道。


    明蘭點頭道:“嗯!聽到了!”


    “哎!”盛老太太歎了口氣,捉著明蘭的手,感慨的道:“本事大是好事,可本事要是太大了,卻又難說了!”


    明蘭已經不是昔日那個單純懵懂的八歲幼童了,跟著莊學究讀了幾年的書,又在盛老太太身邊耳濡目染,明蘭的心智也愈發成熟。


    可正因為成熟了,明蘭才能理解盛老太太這話的意思。


    “許久沒去莊上了,明日帶上你小娘和棟哥兒,咱們去瞧瞧王李氏吧!”盛老太太忽然話音一轉說道。


    “都聽祖母的!”


    明蘭笑著攬住盛老太太的手臂,笑著嬌聲說道。


    隨著衛恕意跟著回到東京,便在家裏西北角騰出了個小院子,給衛恕意和長棟居住,自打和生母相熟之後,長棟和衛恕意也愈發親近,加之長棟年紀還小,盛老太太自然也不好叫人家母子分離,便讓長棟搬出了壽安堂,跟著衛恕意住。


    兩歲多的長棟,已經能說能走,能夠自己吃飯,頗為乖巧懂事了,尤其是眉眼,越長越像盛紘,又有幾分衛恕意的柔美,盛紘對這個幼子也是喜愛不已,時常去衛恕意院裏,看看兒子,順便再和已經恢複的差不多的衛恕意好好溫存一番。


    許是出於愧疚,又許是王重和明蘭的關係,盛紘在衛恕意的院裏一住就是小半個月,衛恕意雖不似林噙霜那般說放得開,什麽新奇的花樣都玩的出來,甚至還有些保守。


    但男人就是這樣,野花吃多了,似衛恕意這般漂亮純淨的家花,就顯得尤其香甜誘人。


    衛恕意不似王氏那般說話夾槍帶棒,也不似林噙霜那般能夠和盛紘談詩論詞,撫琴弄蕭,但卻勝在可意體貼,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從來不會和盛紘提要求,盛紘給了她就拿著,盛紘沒給,她也不會主動要。


    如此不卑不亢,再加之衛恕意先前的遭遇,還有活潑可愛,乖巧聽話的兒子長棟,反倒是讓盛紘心裏生出了以前不曾有過的愧疚感,覺得對不住衛恕意母子二人,自然也就變著法的想要補償衛恕意母子,去衛恕意院裏的次數自然也就多了。


    而今林噙霜雖然又得了盛紘的寵愛,但盛家的中饋,卻仍舊牢牢的握在王若弗的手中,除非王若弗犯下彌天大錯,否則的話,林噙霜怕是這輩子也沒可能再管家理事了。


    管家理事的權丟了,手裏的產業盛紘也隻還了她一部分,關鍵是現如今盛家的下人們都知道,六姑娘未來的夫婿,他們未來的六姑爺,不僅很得自家主君的看重,官職也不低。


    更關鍵的是,自打經曆過上次的事情之後,剩下剩下的老人,不是老太太房裏,就是王若弗手底下的,林噙霜連帶著長楓和墨蘭手底下的人都被換了一茬,這些人固然聽林噙霜她們的話,但要是想讓她們舍生忘死的替林噙霜賣命,可沒那麽容易。


    不過林噙霜向來是個極有手段,且極能隱忍,又舍得放下麵子身段的,連盛紘都被她哄的團團轉,想要拉攏這些個下人,也是遲早的事情。


    否則的話,原來在揚州時,她如何與王若弗分庭抗禮,要知道王若弗的娘家,那可是真正世代簪纓的書香門第,不是現在的王重能比的。


    歸根結底,還在於盛紘的態度,昔日盛紘凡事都偏向林噙霜,甚至很多事情,都不用林噙霜開口,盛紘就會第一時間替林噙霜找好借口,什麽嬌弱、善良之類的。


    隻是經曆過兒子險些被悶死在腹中這事兒之後,鐵一般的事實被擺在眼前,盛紘雖然始終不願相信,可為了兒女,隻能收斂起對林噙霜的偏愛。


    若是衛恕意和長棟如原著一樣都死在揚州,隻怕此時盛家後宅的走向,早已恢複到和原劇情一樣了。


    是故對於盛紘經常往衛恕意院裏跑的行徑,林噙霜雖然氣憤,但卻拿衛恕意沒有半點法子。


    林噙霜心裏明白,隻要衛恕意還在盛家一日,盛紘對她心裏就始終都會有一根刺,可偏偏她又不能拿衛恕意如何。


    林噙霜明白,悄無聲息的弄死衛恕意的機會已經過去了,接下來不論是下毒、陷害、還是製造意外,都難免會落下把柄,最後會把事情牽連到林噙霜自己身上。


    而且隻要林噙霜做了,盛紘就算再喜歡她,隻怕也會強忍著不舍處理了她。


    相伴近二十年,林噙霜實在是太了解盛紘了,盛紘心中最最在意的,還是盛家!


    隻是在知道王重又受了褒獎,還升了官,得了許多賞賜,王李氏還將官家賞賜的錦緞,送了好幾匹來家裏,連王若弗都得了一匹,偏偏就是沒有她林噙霜的,林噙霜又忍不住砸了一套嶄新的茶具,兩隻花瓶,一個香爐,還有兩本墨蘭正在看的書,也被盛怒的林噙霜搶過去,撕了個稀巴爛。


    尤其是知道盛紘又去了衛恕意院裏之後,林噙霜直接氣的快要三魂升天,七魄出鞘。


    整個林棲閣上上下下,盡皆噤若寒蟬,女使婆子們小心翼翼的伺候著,連大氣都不敢喘。


    就連墨蘭,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去捋林噙霜的虎須。


    與此同時,盛家東北角的偏僻小院裏,卻滿是歡聲笑語。


    遠在千裏之外的泉州,王重同樣也沒閑著。


    隨著時間推移,曬鹽的次數逐漸增多,老鹽工們的熟練度也逐漸上升,新招的鹽工們也在慢慢熟悉曬鹽的各種工序。


    來自興化軍的兩個指揮營的軍士們,除卻駐守在鹽場四周的部分軍士之外,其餘軍士盡皆被安排了新鹽場的建立之中。


    當初王重堪定的幾處地方,如今也陸續開始動工,自三月起至今,鹽場攏共出鹽十餘萬斤,而且還都是質量上乘的精鹽,這麽多精鹽一下子湧入泉州市場,一下子就將原本的食鹽市場打破。


    因著產量有限,王重和陳浚商議後決定,先供應晉江和南安二縣,先將海鹽在晉江和南安兩縣普及,待產量上去之後,再將海鹽逐漸普及整個泉州,使得泉州百姓盡皆能夠吃上味美價廉的精鹽。


    尋常百姓所食,多為私鹽,這些私鹽自然不會是什麽品質好的精鹽,售價也是十幾文到二三十文不等,價格並不高。


    官鹽的品質自然要勝過私鹽,但官鹽價格太高,尤其是產自蜀地的井鹽,製作工序繁複不說,自蜀地運往中原,也非易事,價格自然也就一直居高不下。


    尋常鹽場所產之鹽,價格不低,但其中雜質也不少,滋味自然也就不好說了。


    泉州鹽場新推出的海鹽,雖顆粒比尋常精鹽稍大一些,但色澤潔白透亮,光是賣相,就勝過尋常官鹽許多。


    更別說價格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光字片開始的影視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混亂不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混亂不堪並收藏從光字片開始的影視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