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瞬又是兩年多,時間來到嘉佑九年秋!


    泉州,泉州灣內。


    不過兩年多的時間,泉州灣較之兩年多之前,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灣內,順著海岸線的港口裏,停靠著一排排降下了巨帆,碩大無比的海船,延綿數裏。


    這些海船,靠北邊的,俱是吃水極深的海船,都是剛剛滿載而歸,準備北上去杭州,再轉入內河,或是順江而上,而是自揚州轉入運河之中,一路北上,直赴東京汴梁。


    靠南邊的,吃水較淺,都是準備出海的,隻不過出海之前,還要在泉州裝上一部分泉州鹽場出產的海鹽,以及濟海商號名下的布坊和染房所產的布匹、還有自各地運來的瓷器、蘇杭出產的上等綢緞,還有福建路產出的茶葉。


    而今的泉州,除了是港口碼頭之外,更是成了如同杭州一般的中轉站。


    碼頭之上,地麵俱是青石板鋪築而成,一條條近丈寬的棧道自港口延伸出去,形成了一個個裝卸貨物的絕佳渡口。


    每個渡口,都有披甲執杖的官軍值守,一日兩班,自卯時初刻,一直到酉時正刻。


    就在碼頭和晉江縣城中間,寬逾五丈的官道之上,西邊是新建市集,市集上什麽都有,各種茶攤食肆,小攤小販,全都集中於此,縱橫交錯,井然有序,衙門還專門雇了人,白日裏有專人維持秩序,每日晚間還有人負責清掃衛生,日日不歇。


    集市往西,便是一排挨著一排的庫房,同樣排布的十分規律,宛若井田,三丈寬的大道縱橫交錯於其間,其上推著板車、趕著驢車的力夫往來不絕。


    官道往東,則是而今在整個沿海區域都赫赫有名的泉州七樓。


    泉州七樓全名安樂坊,是一座以七座高樓為中心的坊市,是現如今泉州最大的銷金窟,南來北往的商人們,盡皆匯聚於此,揮金如土,聲色犬馬!


    若從高空俯視,便能發現,七樓呈北鬥七星狀,七樓之間,以兩層層的抄手遊廊相連。


    當先的一座名喚太白樓,是一座酒樓,樓前有一對楹聯,寫的是前朝李太白的兩句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副楹聯,乃是當今泉州通判王重親題。


    因為這樓乃是由濟海商會所建,又借用了李太白之名,故才用這兩句詩。


    據說這太白樓背後的東家濟海商會,和揚州的望江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太白樓是除了望江樓之外,整個大宋境內,炒菜做的最美味的酒樓,就連東京城內的樊樓,若是比起炒菜的手藝,也要遜色不少。


    太白樓東南三十步,是百花樓樓,顧名思義,乃是一座花樓,樓中女子,來自大江南北,還有契丹、西夏、高麗以及吐蕃,甚至還有金發碧眼的西域胡女,還有許多是出自泉州教坊司的樂籍女子。


    其餘五樓,一座珍寶樓,一座拍賣樓,剩餘的三座樓,便是客棧,四周還有一個挨著一個,鱗次櫛比的小院,拱衛著這七座高樓。


    安樂坊雖然剛剛興起不過半年,卻已經成了泉州最大的銷金窟,往來出入的,多是腰纏萬貫的巨富。


    還有泉州城中那些世家巨富的膏梁紈絝,也都是這泉州七樓中的常客。


    知州陳浚那個不成器的小兒子,在裏頭一住就是大半個月,惹得陳浚盛怒不已,親自到百花樓裏頭把人抓了出來,據說被陳浚狠狠上了一頓家法,藤條都抽斷了兩根,打的陳六郎好幾天都下不了床,之後更是禁足在家,好幾個月都沒見出門,一時之間,被百姓引為談資。


    安樂坊,太白樓,三樓臨海的雅間內,王重和陳浚相對而坐。


    陳浚眺望著泉州灣內停泊的一艘艘海船,碼頭之上往來不絕的人流!又扭頭看著麵上始終一派風輕雲淡,好似這世上沒什麽事情能夠令其動容的王重,心中一時之間感慨莫名。


    “子厚此番回東京述職,不會一去不返了吧?”陳浚忍不住問道:“如今的泉州,可離不得子厚!”


    “明公說笑了!”王重道:“是去是留,朝廷自有決斷,又豈是重能決定的!”


    陳浚苦笑著道:“子厚就莫與我玩笑了!”


    王重道:“如今第一個三年計劃已經完成,各項基礎建設基本上都已經完成了,接下來隻要穩紮穩紮,一步一步,繼續執行咱們當初製定的下一個三年計劃,三年之後,自然能見成效!”


    陳浚立即和王重訴苦道:“話雖如此,可子厚若當真走了,如今泉州這麽大的攤子,就得全落到我一個人頭上,我都是快知天命的年紀了,哪有那麽多精力!”


    王重搖搖頭,說道:“明公在這知州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兩任,我朝雖有連任的慣例,但連任卻從未有超過三任的,這幾年泉州財賦,一年就翻好幾番,以明公的履曆,再加上泉州這幾年的成績,此番怕是要直接調任東京了!”


    “哎!”陳浚卻歎了口氣,目光閃爍著,感慨道:“東京雖好,此時卻非善地。”


    王重道:“蔡大相公都走了兩年了,想來官家也快作出決定了!”


    陳浚看著王重:“子厚覺得,官家會選擇哪位王爺?”


    王重沒有回答,反問道:“明公覺得呢?”


    陳俊道:“邕王年長,且子嗣眾多,將來不必為承嗣擔憂,想來便是他了吧!”


    “邕王雖隻比兗王年長半歲,但莫說半歲,便是一日,一個時辰,一炷香,長便是長!”


    “但也不盡然!”王重卻忽然話音一轉說道:“終究是自宗室之中過繼子嗣,既是過繼,那年長年幼,又有何妨!隻消過繼到官家和大娘娘膝下,自然便是嫡脈,嫡長嫡長,嫡在長前!又何須再在意長幼呢?


    從古至今,膝下無子,從兄弟或是同族兄弟的兒子中過繼的子嗣,難道都是隻看長幼,不看品性德行?若是隻看長幼,官家還糾結什麽,朝臣們還吵什麽,直接讓官家過繼邕王便是。”


    “其實不論是邕王還是兗王,比起其他宗室,也隻是血脈與官家更近一些罷了。”


    陳浚衝著王重拱手道:“子厚言之有理。”


    王重道:“其實不管是兗王還是邕王,最後儲君之位到底花落誰家,說到底還是官家自己說了算,便是二王相爭,爭的也是官家的看法和好惡,和咱們這些做臣子有什麽幹係。


    為人臣者,隻消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犯下過錯,難不成將來新君登基之後,還能用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怪罪咱們?”


    陳浚道:“子厚到底還是年輕了些,話雖可以這麽說,但朝堂諸公不會這麽想,兗王和邕王也不會這麽想,那些個早早便投入二王麾下的朝臣們難道不知道這點嗎?”


    王重道:“無外乎是想搏一個從龍之功,得一個潛邸舊臣的名分!”


    “子厚既無心從龍,此去東京,那就更該小心謹慎些!”陳浚提醒道。


    王重凜然,拱手正色道:“多謝明公提點!”


    難怪陳浚忽然說起立儲之爭,原來是為了提點自己,不要摻和進去。


    陳浚卻笑了笑:“子厚心中既早已有數,我也就放心了。”


    說著便端起酒杯:“那我就借這杯薄酒,祝子厚此去一路順風,無波無瀾。”


    “那就承明公吉言了!”


    王重舉杯和陳浚輕輕一碰,一飲而盡。


    翌日一早,王重於碼頭登船,隻帶著餘初二和王二喜兩人,背著簡單的行囊,一路北上,至杭州走陸路至金陵,轉道便去了宥陽,參加兩日後盛家大老太太的壽宴。


    對於王重的到來,盛維自然是極為歡迎的,奈何他和李氏要操辦大老太太的壽宴,迎來送往忙的不可開交,便也隻能讓長鬆和長梧兄弟倆招待王重。


    可長鬆的事情也不少,招待王重的活,就隻能落到長梧這個閑人身上了。


    這幾年,盛維和長鬆父子二人一直呆在泉州,隻過年的時候,才能抽出空回一趟宥陽老家,可每次回來都住不上幾天,今年是大老太太的六十大壽,濟海商號那邊的生意也逐步進入穩定階段,盛維這才領著長鬆回到宥陽,親自替生母操持壽宴之事。


    長梧這幾年一直在家跟著盛維請的教習練習武藝,鑽研兵法,準備參加來年開春的武科。


    武科隻有三級,解試、省試以及殿試。


    解試在地方,省試和殿試皆在京師,前者由兵部負責主考,後者則是官家親試。


    不過長梧是個直腸子,腦子轉的也不快,心思不夠活,這樣的人,其實並不適合在官場上廝混,但習武頗有天分,盛維也不求長梧將來能有多大的成就,反正大房的家業怎麽都有他一份,保他幾輩子衣食無憂不成問題,盛維隻求長梧能混個官身,除了望子成龍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隻要長梧有了官身,盛家大房,就不是商賈人家了。


    雖說商人的地位在本朝已有提升,但那些個世家大族們,打心眼裏,還是瞧不上商人。


    盛維讓長梧招待王重,長梧就拉著王重在家中演武場,和王重且切磋,向王重請教武藝,求王重指點。


    王重此來是為了給大老太太祝壽,並非是為了遊玩,在演武場裏呆的倒也沒覺得怎麽。


    隻是不曾想,到了壽宴這日,在宴席之上,竟然鬧出了不小的波折。


    鬧出波折的也不是別人,正是盛維的大女兒淑蘭的夫婿孫誌高。


    因著盛家在宥陽本地也算得上望族,二房的盛紘現如今更是在東京做官,盛家大房的老太太六十大壽,宥陽知縣便帶著禮物登門祝壽,盛維親自接待,將人請到了主桌上。


    原本還沒什麽,可當盛維將王重介紹給宥陽知縣之後,宥陽知縣先是一愣,隨即就反應過來了。


    當時宥陽知縣打量著王重問道:“可是現任泉州通判的王重王子厚?”


    “正是王某!”王重拱手坦然承認。


    “盛兄,你這也太不夠意思了,王通判來了,竟也不讓人知會我一聲!”有王重在,宥陽知縣自然不會自稱本官。


    沒等盛維解釋,王重就笑著說道:“裘知縣誤會了,王某此番本是奉命回東京述職,途徑宥陽,正巧趕上大老太太做六十大壽,這才臨時起意,跑來拜會賀壽,順道討杯水酒吃吃,而且我此行乃是輕車簡行,不想興師動眾,特意囑咐了伯父,莫要聲張,還請裘知縣莫要怪罪。”


    “原來如此,是我誤會了!誤會了!”王重既然給了台階,裘知縣自然也樂得踩著台階下。


    宥陽在金陵西南,王重自泉州而來,若是要去東京,當走揚州,順著運河一路北去,怎麽可能會途徑宥陽。


    但早已知道王重和盛家關係的裘知縣,自然不會顛婆,和王重一番寒暄,隨即便拉著王重閑談起來,王重在泉州做的老大事情,早已傳遍了江南一帶。


    尤其是王重發明的曬鹽法,沿海諸多州縣爭相效仿,王重也不吝嗇,將曬鹽之法編寫成冊,但凡是登門求教的,便將曬鹽法相贈,還專門從泉州鹽場之中,抽調出技藝嫻熟的老鹽工前往指點。


    王重和陳浚兩人的大名,不過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就已經傳遍了整個江南以及兩淮之地


    裘知縣本隻是想來賀壽,走走過場,一方麵是拉攏拉攏盛家,畢竟治理地方,離不開當地望族的支持,而盛家就是宥陽的望族,另一方麵,也是為了看看能不能和遠在東京的盛紘,或者盛紘未來的女婿王重扯上點關係。


    未曾想竟然在大老太太的壽宴上碰上了王重本尊,自然免不了拉著王重說話,對於旁人的搭話,雖不至於冷落,但也不會如何重視,寥寥數語敷衍過去便是。


    隻怕是裘知縣也不曾想到,他這一番舉動,竟然將原本滿心歡喜想要與他結交說話的孫秀才給惹惱了,裘知縣滿臉笑容,自顧自的和王重說話,旁邊的盛維也不住幫腔,卻沒人搭理自己這個將來有望高中,出將入相的英才。


    孫秀才越想越氣,臉也越變越黑,接連喝了幾口悶酒之後,把酒杯往桌上狠狠一頓,拍案而起,瞪了王重和裘知縣一眼,重重哼了一聲!罵了句“豎子不足與謀!”,當即拂袖轉身離去!


    將原本滿是歡聲笑語的宴會廳都弄的肅然一靜,幾十雙眼睛全都看向了大步流星,疾馳而出的孫秀才。


    王重笑著端起酒杯道:“孫兄定是吃多了酒,來來來,咱們莫理會他,裘知縣,我敬你一杯!”


    裘知縣臉上的不快也瞬間消散,立即便擠出笑容,端起酒杯:“通判遠道而來,是我該敬通判才是!”


    見二人都開始吃酒了,眾人也立馬拉著旁邊之人,推杯換盞起來,好似方才什麽都沒有發生一樣。


    安靜了不過片刻的宴會廳,立馬又恢複了歡聲笑語,言笑晏晏。


    隻是盛維和李氏還有盛老太太,以及長梧幾兄弟的臉上,表情都不怎麽自然,尤其是女客那邊,坐在李氏身邊的淑蘭,隻覺得屁股底下跟著了火似的,坐立難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尷尬無比。


    宴席過後,王重陪著盛紘,親自將裘知縣送至門口,盛維自然免不了賠禮道歉,有王重在,裘知縣自然不會將這等小事放在心上。


    “哎!”親自將裘知縣送上馬車,目送著馬車離去,盛維終於忍不住歎了口氣,一臉愁容:“今日多虧了子厚你在,不然的話,我真不知該如何收場!”


    盛維的心裏清楚的很,盛家的買賣做的再大,庫房裏的銀錢再多,但也絕對沒法和裘知縣硬碰硬。


    常言說的破家縣令,滅門府尹,又豈是空穴來風。


    盛家能有如今的局勢,是盛家數代人的積累,是盛維和盛紘兄弟倆辛勞半生的成果,盛維做生意向來都是和和氣氣的,便是受了委屈白眼,遭了冷落,也從來都隻憋在心裏,和人打交道時,向來都是謹言慎行,尤其是官麵上的人,生怕得罪了人,招惹上仇家。


    不成想今日在自家老母的壽宴之上,作為自家女婿的孫誌高,竟作出此等無禮狂悖的行徑,當場給裘知縣難堪,得虧是有王重在場,裘知縣看著王重的麵子,這才忍了這口氣。


    裘知縣是什麽人?宥陽知縣,宥陽的父母官,整個宥陽縣,就數裘知縣最大。


    如若不然,今日之事,不知得付出多少代價,賠上多少道歉,才能揭得過去。


    “伯父!”王重對盛維道:“恕我多句嘴,孫誌高如此目中無人,狂妄無禮,遲早有一日,會招來禍患,或許未必會牽連到盛家,但淑蘭姑娘,怕是······”


    盛維頓時色變。


    “這······”


    “哎!”王重看著裘知縣馬車離去的方向,搖了搖頭說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伯父!”


    盛維咬咬牙道:“我這就去和母親商議!”


    翌日一早,王重便離開了宥陽,隻是臨行之前,去衙門拜見了裘知縣,三日之後,盛家便一紙訴狀,將孫秀才告上了公堂。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光字片開始的影視諸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混亂不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混亂不堪並收藏從光字片開始的影視諸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