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前,宣府邊鎮。


    難得平靜的宣府突然被一陣急促的銅鑼聲擾亂,接著就聽見從城外傳來悠長悲涼的牛角號聲。


    城內的居民對這些聲響自然不會陌生,熱鬧的集市頓時作鳥獸散,遠處還傳來一陣陣驚呼:“韃靼犯城了!韃靼犯城了......”


    韃靼,是明朝對成吉思汗嫡係北元政權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東部草原部落的統稱,與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對立,分為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鄂爾多斯、阿速等部,其人自稱蒙古。


    公元1410年,明成祖親自北伐,先後在斡難河畔和貝爾湖東追擊、擊潰了韃靼可汗本雅失裏和太師阿魯台兩部,戰後,本雅失裏投奔瓦剌後被殺,阿魯台被迫歸順,北元政權崩潰後,部落離散。


    正德元年,來自察哈爾部的巴圖猛克征服亦思馬因、火篩、亦卜剌等部,統一了漠南蒙古,讓蒙古出現中興局麵,被韃靼各部尊稱為“達延汗”,也就是明史後來所說的“小王子”。大明北疆因此一度麵臨巨大威脅。


    好在天佑大明,達延汗壯年而逝,其長孫卜赤繼承汗位,雖名義上統領察哈爾、喀爾喀、兀良哈三萬戶,但因年幼,實上隻是察哈爾萬戶的首領,明人習慣將之亦稱為“小王子”。


    此時,雄壯蒼涼的城關外,出現一片黑壓壓的騎兵,嘶鳴的烈馬載著彎弓舞刀的韃靼蠻兵在城外奔馳,揚起陣陣塵煙,低沉悲涼的牛角號聲與韃靼蠻兵的嗷嗚怪叫聲昭示著對明軍的挑釁。


    城關上的明軍早就嚴陣以待,弓弩手、投石手、炮手有條不紊的進入戰位,作為大明九邊重鎮之一的宣府,常年應對前來叩關的遊牧騎兵,早已處亂不驚。再說,宣府城牆高三丈五尺,用夯土外加包磚建成,這種異常高大堅固的防禦要塞,在韃靼騎兵的長弓和彎刀前自然固若金湯。


    韃靼騎兵中間,一名頭纏發辮,手握雙錘的彪壯漢子坐在一匹體型壯碩的黑馬背上,與旁邊執弓帶刀的護衛靜靜立在原地冷冷的看著遠方的城關,此人正是達延汗的長孫,察哈爾部的現任首領——卜赤。


    卜赤看著眼前巨獸般的城關,心中暗自感慨:憑借自己手下的兵馬和器械,確實無力攻下大明的要塞,更不要說城關上還有各種威力巨大的火炮和弩箭,自己的騎兵就是離得近一些都會被射殺,隻能遠遠挑釁,吸引明軍出城作戰,但明軍也不傻,據守要塞不出,任你騎兵再厲害也無可奈何。


    公元1368年明朝建國,設九大塞王,統轄漠南諸衛所。永樂之後漠南諸衛所逐漸廢除或內遷,隻剩九邊重鎮,它們是明朝同蒙古殘餘勢力防禦作戰的重要戰線。


    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綿亙萬裏的北部邊防線上相繼設立了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九個邊防重鎮,史稱“九邊重鎮”,其中,直接負責保衛京師安全的宣府鎮更被稱作九邊首鎮,素有“九邊衝要數宣府”之譽,屯兵高達十數萬,裝備也最為精良。


    卜赤身邊的千夫長們看著眼前巨大的城關,不知首領為何要在此處與明軍叫陣。要知道長城並不是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防禦重點在於各個關口和要塞,而絕大部分的長城則是預警的烽火台,並不是重兵把守的城牆。


    隻要他們繞道而行去防守薄弱的地點,便有機會派小股騎兵潛入長城以南掠取一番。當年土木堡之變,瓦剌太師也先就是派一支精騎繞道,突破長城防線,才將明英宗虜獲。


    誰也不知道卜赤用意何在,但又無法忤逆首領的命令,隻好一連幾天在城關處叫陣。


    宣府的守兵開始以為韃靼要攻城,但一連幾天發現隻有騎兵在城下叫陣,對方並無大型的攻城器械,便也放心下來,除非這些騎兵能飛天,否則斷然越不過宣府半步。


    韃靼在城下叫陣數日後,見明軍一直龜縮不出,便四散開來,往防禦薄弱處去掠搶物資。


    見韃靼撤兵,城內的明軍也鬆了口氣,卻不知,卜赤的戰略意圖早已達成。


    數日前,就在韃靼兵臨城下時,附近明軍齊聚宣化,除宣化防守的固若金湯外,其它地段的長城兵力更加空虛,趁此機會,韃靼的一小隊騎兵已經神不知鬼不覺的越過長城。


    這小隊人馬越過長城後,並沒有像以往一樣燒殺搶掠,而是迅速藏起武器換上衣服,扮成與大明貿易的商客,沿著官道一路向南奔去。


    南京,紫禁城。


    一臉慍色的正德怒斥梁儲,殿下大臣皆噤若寒蟬,隻有這兩位閣老依舊麵色不改,坦然接受正德的訓斥。


    二人在來之前已經做好死諫的準備,自然不會有絲毫退讓,等正德怒斥完後,相對敦厚的蔣冕開口說道:“啟稟皇上,古人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大明朝當然是皇上的大明朝。”不等正德插話,這老頭兒又接著說到:“但荀子也曾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寧王之亂已平,皇上卻仍率大軍南征,一路多有損耗民力,如此下去,於國家不利,望皇上三思!”


    正德一聽蔣冕所言,肺都快被氣炸,自己一心為國,禦駕親征,就是為了剿滅叛亂和帝國隱患。為此還身中九幽驚魂掌,差點命喪黃泉,但如此功績卻被這老頭兒說成損耗民力,真是豈有此理!


    見正德麵色鐵青,大臣中趕忙走出一位身著緋袍、胸繡仙鶴的老臣,對站在玉階前的蔣冕說到:“敬之,你有所不知,皇上到南京hou進一步剿滅亂黨,將出逃寧王再次生擒,其功績可彰日月。至於損耗民力之說,戰爭哪裏有不勞民傷財的,有道是長痛不如短痛,如果不將這些叛逆一網打盡,長此以往,才是對大明真正的禍患呀!”


    蔣冕聽聞有人喚自己字號,再一聽其言語處處顯露對正德的恭維,卻無言以對。原來,此人正是其兄長,時任南京戶部尚書的蔣昪。


    蔣昪方才見弟弟言語如此之重,衝撞了皇上,心中不由一驚,這才趕忙出言化解盛怒,先是提醒胞弟言語過重,然後再拍了拍正德的馬屁,這才讓正德鐵青的臉色稍微好轉。


    殿下群臣聽到蔣昪的這通馬屁,紛紛附和,又將正德一陣猛誇,甚至還說出漢武在世之類的話語,這讓兩位剛剛還義正言辭準備死諫的閣老氣的一臉黑線,但殿內緊張的氣氛倒也因此緩和下來。


    正德見蔣昪如此懂事,臉色稍稍恢複,順勢說到:“蔣愛卿言之有理,不徹底剿滅這些叛逆份子,才會真正動搖我大明國本,對不起曆代先皇!”說罷看了兩位閣老一眼,接著說道:“待異己除盡,百姓安定,朕自然會班師回朝!”


    兩位閣老見皇上態度堅決,群臣又紛紛附和,隻得在內心長歎一口氣,無奈對視一眼後說到:“既然皇上已有決意,老臣隻好尊奉,但我二人要留在南京陪伴皇上左右,這樣太後和楊首輔才能心安呐。”


    正德一聽這兩個老頭兒居然要留下來監視自己,心中大為不悅,不僅自己日後的行動會受到阻撓,萬一被其發現自己身患絕症,將消息傳回北京,那還不得天下大亂?!


    想到這裏正德不由一陣心煩意亂,從龍椅上“謔”的一聲站起,冷聲說到:“腿長在你們身上,你們愛去哪去哪!”說罷,袖子一拂,直接走向後殿,將兩位閣老與一班文武大臣晾在原地不再理會。


    南京,尚書府。


    雖然時間已過亥時,但諾大的府邸依舊燈火通明,在正廳的八仙桌前,此時正坐著一群衣著考究的老叟。上首的兩位,正是今日在朝堂之上直諫的兩位閣老。兩位閣老右側,坐的是南京戶部尚書蔣昪和南京吏部尚書王華,兩位閣老左側,坐的是南京鎮守太監王堂和魏國公徐鵬舉,最下側坐著的兩位,乃是南京兵部尚書兼參讚機務和南京禮部尚書。


    人數雖少,但南京地界兒最有權勢的幾人卻都在此,足以可見兩名閣老的麵子。王華作為宴會的主人,自然是對兩位閣老殷切至極,除了蔣冕還在暗生悶氣,其他人都談笑風生。


    蔣昪見胞弟一直沉默不語,便端起一杯酒對蔣冕說到:“賢弟勿氣,愚兄今日之言也是為幫你解圍,不然大家該如何下台?”


    蔣冕仍是怒哼一聲不肯答話,這時梁儲端起酒杯說到:“今日多謝蔣尚書及時解圍,本官確實是急躁了些,險些讓局麵無法收拾。”


    王華作為主人,也端起酒杯和解到:“在其位,盡其責,兩位閣老雖無錯,但也要小心,別落得像我等一樣,成了‘遛鳥尚書’嘍”。


    王華話畢,眾人都大笑起來,紛紛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席間氣氛這才變得熱切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圖霸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名墨路狂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名墨路狂徒並收藏皇圖霸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