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直隸,蘇州府,桃花塢。
歐陽雲服侍孫九爺睡下後,心中不禁有些傷感,便獨自一人來到庭院中消遣。
連日來的舟車勞頓,讓耄耋之年的孫九爺身乏氣短,饒是當年稱霸武林的巔峰高手,也逃不過歲月的摧殘。
一想到師父終有一天會離開人世,歐陽雲心中就情難自抑,自己本是一孤兒,幸得師父收養,又傳授自己武功,多年來悉心照料,才有今日成就。與之雖是師徒,但更像一對祖孫,歐陽雲從心底感念師父的恩情。
正在歐陽雲暗自傷神時,忽聞身後有人喊道:“雲師弟,為何還未休息?”
歐陽雲聽音便知來人是師兄唐寅,因此轉身施禮道:“雲兒見過唐寅師兄。”
唐寅也忙回禮,而後說道:“都是自家師兄弟,不必拘禮,為兄見你夜半難眠,可是有心事?”
歐陽雲回道:“勞師兄擔憂了,雲兒並無心事,隻是連日奔波,如今終於消停,想仔細觀賞一下這桃花塢內的夜色。”
唐寅聞言哈哈一笑:“原來如此,那為兄就帶你好好遊覽一下這桃花塢,說起來,這才是你第二次來到此處。”
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裏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
唐寅一生酷愛桃花,買下這處舊址後建了座桃花塢山莊,在周圍遍種桃樹,每到春季桃花夭灼,令人流連醉返,到了秋季桃樹上又結滿粉色蟠桃,攜好友來此品桃飲酒,好不快哉。因此唐寅曾作《桃花庵歌》曰:“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桃花塢內又分為幾處別院,分別命名為“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都由唐寅親筆書寫匾額。此時,唐寅將歐陽雲引至“夢墨亭”,隻見此亭在桃樹懷抱之中,幽靜中帶有幾分絢麗,一陣陣誘人的果香不斷隨風飄散。
唐寅從亭內的石桌上拿起一壺桃花釀給歐陽雲斟上,又從樹上采了幾顆皮兒紅肉嫩的蟠桃,二人就著蟠桃飲下桃花釀,隻覺從腹內到呼吸都散發著一股蟠桃的香味兒。
歐陽雲與唐寅雖同為孫九爺的親傳弟子,但交集卻並不多,一是二人年歲相差過大,孫九爺收養歐陽雲時唐寅已外派做南直隸地區的分堂堂主,二是與盜門內的一則禁忌有關。
孫九爺在收歐陽雲做關門弟子之前,還曾收過兩名入室弟子,一名正是麵前的這位二師兄唐寅,還有一位大師兄卻不知是何人,整個盜門上下對此人諱莫如深,乃是孫九爺心頭的禁忌,連歐陽雲也從不敢打聽此事,隻知二師兄除了必要情況下極少返回南京,怕孫九爺見其思及那人,所以連帶與歐陽雲也交集極少。
師兄弟二人伴著良辰美酒相談甚歡,不覺已飲下十斤桃花釀,若不是二人內力深厚,早已被這種味甜性烈的美酒放倒。
歐陽雲已有三分醉意,與二師兄關係也覺親近不少,因此便將心中感傷向唐寅傾訴,唐寅見歐陽雲對師尊情深義重,心中不禁也感慨萬千,將杯中的桃花釀一口飲盡後說道:“你對師尊的一片赤誠讓為兄感動,隻是人生在世終有一亡,任何人也逃脫不了自然地規律,但求此生無憾,足以。師尊一生縱橫天下,桃李滿門,將盜門發揚壯大為外八門之首,又培養出師弟你這麽優秀的接班人,此生幾乎無憾矣!”
歐陽雲聽聞唐寅稱自己為接班人,雖知這是眾人皆知之秘,但在這位同為親傳弟子的二師兄麵前怎敢托大?忙答道:“師兄切莫胡言,雲兒何德何能擔負掌門大任?休再折煞小弟也。”
唐寅哈哈一笑道:“師弟不要驚慌,你我並非外人,師尊早已將其心思告知於我,愚兄到時定會全力支持。”唐寅說完又為自己滿上一杯酒,接著說到:“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分堂堂主和北直隸的韓師叔應該都能聽從師尊的安排,隻是這五行世家,師弟還需格外小心。”
歐陽雲自然明白唐寅所指,見對方這麽坦誠,趕忙謝過,而後端起酒杯又敬了唐寅一杯,二人喝完後歐陽雲像是忽然想起什麽,疑惑的問道:“師兄,方才聽你所言‘師父此生幾乎無憾’,難道是還有什麽憾事未盡?”
唐寅聞言麵色忽然一緊,氣氛頓時冷了下來,歐陽雲見狀趕忙起身賠禮,這時唐寅歎了口氣,再次給自己斟滿一杯酒飲盡,而後才輕聲說道:“此事雖是師尊心頭的禁忌,但告知與你,倒也無妨,畢竟有些事情你早晚都會知道。”
說罷勸坐歐陽雲,幽幽地開口道:“師尊除你我之外,還收過一名親傳弟子,也就是我們的大師兄,此事你應該有曾聽聞吧?”
歐陽雲見此事果然與那個禁忌有關,忙答道:“隱約聽人談起過,但也隻知道有過這麽一個人,姓甚名何,其中曲直一概不知。”
唐寅歎了口氣,說道:“大師兄名叫林弘顏,在你入門前已經離開人世,這麽多年沒人再敢提起,你不知道也屬正常。”
歐陽雲疑道:“這麽說此事已過二十餘年?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麽?讓整個盜門諱莫如深?”
唐寅又歎了口氣,徐徐為歐陽雲講述了二十年前的一段秘辛。
盜門掌門孫九爺曾有一女,許配給了自己最鍾意的大徒弟——林弘顏。林弘顏此人寬厚忠實,深得孫九爺信任,與小師妹結婚後也琴瑟調和,兩年後還誕下一子,取名林翹楚。
本來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孫九爺也得以頤享天倫,但沒料到在林葉峰十歲那年,大徒弟林弘顏妄圖盜取秘籍《三分神指》,正巧被唐寅撞見。
《三分神指》乃盜門曆代掌門才能修煉的不傳之秘,林宏顏雖是孫九爺的女婿,又是其親傳大弟子,但畢竟還沒確認為下任掌門,因此盜取秘籍按門規乃是死罪。
這師兄弟二人往日情同手足,感情甚好,唐寅看到大師兄犯此大錯立即上前阻止,但林弘顏不顧其苦口婆心,不僅盜走秘籍,還將唐寅打傷,而後帶著一家三口不知所蹤。
孫九爺聞知此事震怒,萬萬沒想到多年來悉心教導竟養出一個白眼狼!自己隻有一個女兒,他又是自己親傳大弟子,掌門之位和《三分神指》早晚都要傳授予他,但這畜生已經急不可耐,讓孫九爺如何不心寒?
當時正逢孫九爺過六十大壽,五行法王和各地分堂堂主齊聚南京,在孫九爺一聲喝令下,四散搜尋林弘顏一家三口蹤跡。
盜門耳目遍布天下,眾多盜王又同時出手,莫說是找一個人,就算是在秦淮河中找一根針也絕非難事,最終以情報見長的水王周濟海在南京附近的青龍山找到林弘顏蹤跡,但隻帶回兩具屍體。
據水王講,走投無路的林弘顏在追捕過程中以自己妻兒,也就是孫九爺的女兒和外孫的性命相要挾,在對峙過程中不慎失手殺了愛妻,羞愧難當下自刎而亡,孫九爺唯一的外孫也在混亂中從青龍峰跌下,最後屍骨不明。
眾人見孫九爺愛女屍體上的傷口確實乃林弘顏的武器所致,林弘顏的傷口也顯示出他是自殺而亡,唯一下落不明的是孫九爺的外孫,盜門將整個青龍山翻了個遍也沒發現他的任何蹤跡,隻能推測大概是山中野獸將其屍骨吞噬。
其樂融融的祖孫三代,竟在一日之間死絕,隻剩下年事已高的孫九爺孤零零活在世上,巨大的打擊差點讓孫九爺壽辰變祭日,足足閉關三年後才重出江湖,這件事情也就成了盜門內的禁忌,任何人都不敢提起。
再後來孫九爺不知從哪裏領回一個年齡和外孫差不多大的孤兒,將其收為關門弟子悉心教導,甚至還將隻有曆代掌門才能修煉的《三分神指》傳授於他,這個孤兒,正是歐陽雲。
歐陽雲聽唐寅一口氣講完這段秘辛,內心十分震驚,僅存的三分醉意此刻也蕩然無存:想不到平日慈祥的師父還有這段痛苦的過去,難怪盜門內一直沒人敢提起這個大師兄,難怪師父每年壽辰後都要準備一些香燭紙錢,獨自前往青龍山一周,連自己也不得跟隨。
唐寅見歐陽雲仍沉迷與故事之中,輕聲說道:“這件事情之後不久,我便被外派擔任南直隸盜門分堂堂主一職,我知道師尊是怕見到我總忍不住想起當年那事,所以這些年極少回南京探訪師尊。此時你知道便可,千萬不要在師尊麵前提起。”
歐陽雲聞言歎了一口氣答道:“師兄放心,雲兒分得輕重,隻是沒想到師父是如此苦命之人,心中更覺得感傷難捱。”
唐寅又寬慰歐陽雲幾句,二人直喝到天色杳冥才醉身分別。
歐陽雲服侍孫九爺睡下後,心中不禁有些傷感,便獨自一人來到庭院中消遣。
連日來的舟車勞頓,讓耄耋之年的孫九爺身乏氣短,饒是當年稱霸武林的巔峰高手,也逃不過歲月的摧殘。
一想到師父終有一天會離開人世,歐陽雲心中就情難自抑,自己本是一孤兒,幸得師父收養,又傳授自己武功,多年來悉心照料,才有今日成就。與之雖是師徒,但更像一對祖孫,歐陽雲從心底感念師父的恩情。
正在歐陽雲暗自傷神時,忽聞身後有人喊道:“雲師弟,為何還未休息?”
歐陽雲聽音便知來人是師兄唐寅,因此轉身施禮道:“雲兒見過唐寅師兄。”
唐寅也忙回禮,而後說道:“都是自家師兄弟,不必拘禮,為兄見你夜半難眠,可是有心事?”
歐陽雲回道:“勞師兄擔憂了,雲兒並無心事,隻是連日奔波,如今終於消停,想仔細觀賞一下這桃花塢內的夜色。”
唐寅聞言哈哈一笑:“原來如此,那為兄就帶你好好遊覽一下這桃花塢,說起來,這才是你第二次來到此處。”
桃花塢原是宋人章莊簡的別墅,但經風雨滄桑,早成一片廢墟。不過這裏景色宜人,環境十分幽靜,一曲清溪婉蜒流過,溪邊幾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幾分山野之趣。
唐寅一生酷愛桃花,買下這處舊址後建了座桃花塢山莊,在周圍遍種桃樹,每到春季桃花夭灼,令人流連醉返,到了秋季桃樹上又結滿粉色蟠桃,攜好友來此品桃飲酒,好不快哉。因此唐寅曾作《桃花庵歌》曰:“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桃花塢內又分為幾處別院,分別命名為“學圃堂”、“夢墨亭”、“蛺蝶齋”等,都由唐寅親筆書寫匾額。此時,唐寅將歐陽雲引至“夢墨亭”,隻見此亭在桃樹懷抱之中,幽靜中帶有幾分絢麗,一陣陣誘人的果香不斷隨風飄散。
唐寅從亭內的石桌上拿起一壺桃花釀給歐陽雲斟上,又從樹上采了幾顆皮兒紅肉嫩的蟠桃,二人就著蟠桃飲下桃花釀,隻覺從腹內到呼吸都散發著一股蟠桃的香味兒。
歐陽雲與唐寅雖同為孫九爺的親傳弟子,但交集卻並不多,一是二人年歲相差過大,孫九爺收養歐陽雲時唐寅已外派做南直隸地區的分堂堂主,二是與盜門內的一則禁忌有關。
孫九爺在收歐陽雲做關門弟子之前,還曾收過兩名入室弟子,一名正是麵前的這位二師兄唐寅,還有一位大師兄卻不知是何人,整個盜門上下對此人諱莫如深,乃是孫九爺心頭的禁忌,連歐陽雲也從不敢打聽此事,隻知二師兄除了必要情況下極少返回南京,怕孫九爺見其思及那人,所以連帶與歐陽雲也交集極少。
師兄弟二人伴著良辰美酒相談甚歡,不覺已飲下十斤桃花釀,若不是二人內力深厚,早已被這種味甜性烈的美酒放倒。
歐陽雲已有三分醉意,與二師兄關係也覺親近不少,因此便將心中感傷向唐寅傾訴,唐寅見歐陽雲對師尊情深義重,心中不禁也感慨萬千,將杯中的桃花釀一口飲盡後說道:“你對師尊的一片赤誠讓為兄感動,隻是人生在世終有一亡,任何人也逃脫不了自然地規律,但求此生無憾,足以。師尊一生縱橫天下,桃李滿門,將盜門發揚壯大為外八門之首,又培養出師弟你這麽優秀的接班人,此生幾乎無憾矣!”
歐陽雲聽聞唐寅稱自己為接班人,雖知這是眾人皆知之秘,但在這位同為親傳弟子的二師兄麵前怎敢托大?忙答道:“師兄切莫胡言,雲兒何德何能擔負掌門大任?休再折煞小弟也。”
唐寅哈哈一笑道:“師弟不要驚慌,你我並非外人,師尊早已將其心思告知於我,愚兄到時定會全力支持。”唐寅說完又為自己滿上一杯酒,接著說到:“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分堂堂主和北直隸的韓師叔應該都能聽從師尊的安排,隻是這五行世家,師弟還需格外小心。”
歐陽雲自然明白唐寅所指,見對方這麽坦誠,趕忙謝過,而後端起酒杯又敬了唐寅一杯,二人喝完後歐陽雲像是忽然想起什麽,疑惑的問道:“師兄,方才聽你所言‘師父此生幾乎無憾’,難道是還有什麽憾事未盡?”
唐寅聞言麵色忽然一緊,氣氛頓時冷了下來,歐陽雲見狀趕忙起身賠禮,這時唐寅歎了口氣,再次給自己斟滿一杯酒飲盡,而後才輕聲說道:“此事雖是師尊心頭的禁忌,但告知與你,倒也無妨,畢竟有些事情你早晚都會知道。”
說罷勸坐歐陽雲,幽幽地開口道:“師尊除你我之外,還收過一名親傳弟子,也就是我們的大師兄,此事你應該有曾聽聞吧?”
歐陽雲見此事果然與那個禁忌有關,忙答道:“隱約聽人談起過,但也隻知道有過這麽一個人,姓甚名何,其中曲直一概不知。”
唐寅歎了口氣,說道:“大師兄名叫林弘顏,在你入門前已經離開人世,這麽多年沒人再敢提起,你不知道也屬正常。”
歐陽雲疑道:“這麽說此事已過二十餘年?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麽?讓整個盜門諱莫如深?”
唐寅又歎了口氣,徐徐為歐陽雲講述了二十年前的一段秘辛。
盜門掌門孫九爺曾有一女,許配給了自己最鍾意的大徒弟——林弘顏。林弘顏此人寬厚忠實,深得孫九爺信任,與小師妹結婚後也琴瑟調和,兩年後還誕下一子,取名林翹楚。
本來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孫九爺也得以頤享天倫,但沒料到在林葉峰十歲那年,大徒弟林弘顏妄圖盜取秘籍《三分神指》,正巧被唐寅撞見。
《三分神指》乃盜門曆代掌門才能修煉的不傳之秘,林宏顏雖是孫九爺的女婿,又是其親傳大弟子,但畢竟還沒確認為下任掌門,因此盜取秘籍按門規乃是死罪。
這師兄弟二人往日情同手足,感情甚好,唐寅看到大師兄犯此大錯立即上前阻止,但林弘顏不顧其苦口婆心,不僅盜走秘籍,還將唐寅打傷,而後帶著一家三口不知所蹤。
孫九爺聞知此事震怒,萬萬沒想到多年來悉心教導竟養出一個白眼狼!自己隻有一個女兒,他又是自己親傳大弟子,掌門之位和《三分神指》早晚都要傳授予他,但這畜生已經急不可耐,讓孫九爺如何不心寒?
當時正逢孫九爺過六十大壽,五行法王和各地分堂堂主齊聚南京,在孫九爺一聲喝令下,四散搜尋林弘顏一家三口蹤跡。
盜門耳目遍布天下,眾多盜王又同時出手,莫說是找一個人,就算是在秦淮河中找一根針也絕非難事,最終以情報見長的水王周濟海在南京附近的青龍山找到林弘顏蹤跡,但隻帶回兩具屍體。
據水王講,走投無路的林弘顏在追捕過程中以自己妻兒,也就是孫九爺的女兒和外孫的性命相要挾,在對峙過程中不慎失手殺了愛妻,羞愧難當下自刎而亡,孫九爺唯一的外孫也在混亂中從青龍峰跌下,最後屍骨不明。
眾人見孫九爺愛女屍體上的傷口確實乃林弘顏的武器所致,林弘顏的傷口也顯示出他是自殺而亡,唯一下落不明的是孫九爺的外孫,盜門將整個青龍山翻了個遍也沒發現他的任何蹤跡,隻能推測大概是山中野獸將其屍骨吞噬。
其樂融融的祖孫三代,竟在一日之間死絕,隻剩下年事已高的孫九爺孤零零活在世上,巨大的打擊差點讓孫九爺壽辰變祭日,足足閉關三年後才重出江湖,這件事情也就成了盜門內的禁忌,任何人都不敢提起。
再後來孫九爺不知從哪裏領回一個年齡和外孫差不多大的孤兒,將其收為關門弟子悉心教導,甚至還將隻有曆代掌門才能修煉的《三分神指》傳授於他,這個孤兒,正是歐陽雲。
歐陽雲聽唐寅一口氣講完這段秘辛,內心十分震驚,僅存的三分醉意此刻也蕩然無存:想不到平日慈祥的師父還有這段痛苦的過去,難怪盜門內一直沒人敢提起這個大師兄,難怪師父每年壽辰後都要準備一些香燭紙錢,獨自前往青龍山一周,連自己也不得跟隨。
唐寅見歐陽雲仍沉迷與故事之中,輕聲說道:“這件事情之後不久,我便被外派擔任南直隸盜門分堂堂主一職,我知道師尊是怕見到我總忍不住想起當年那事,所以這些年極少回南京探訪師尊。此時你知道便可,千萬不要在師尊麵前提起。”
歐陽雲聞言歎了一口氣答道:“師兄放心,雲兒分得輕重,隻是沒想到師父是如此苦命之人,心中更覺得感傷難捱。”
唐寅又寬慰歐陽雲幾句,二人直喝到天色杳冥才醉身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