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順天府,通州。
一眼難以望到盡頭的艦隊從南方駛入通州,遙遙望著闊別多日的京城,正德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倦意:又回到這個大籠子裏了,這次,或許再也沒有機會離開……
王守仁此刻也立在船頭看著北國金黃的秋景,心中升起一陣感慨:自從受兵部尚書王瓊舉薦任南贛巡撫以來,離開京城已將近五年,今日再次踏足此地,隻覺前路更加多舛。
作為京杭大運河北端起點,通州亦是一座千年古城。春秋戰國時期,地屬燕國,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將徐達又攻占元大都,改名北平,並改元大都路曰北平府,通、漷二州俱隸北平府,後漷州降格為漷縣,亦改隸通州。
至此,通州領有三河、武清、香河、漷縣四縣。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府曰順天府,此後通州及所領四縣均屬順天府。
通州素為京東重要郊域,地處永定河、潮白河衝積洪積平原,地勢平坦,境內大小河流13條,運河蜿蜒,勢若遊龍;潮白河碧波千頃,漁歌唱晚,景色十分優美,因此正德特意在此處建造一座行宮,以便自己南下。
皇家艦隊一靠岸,正德就在大批禁軍的護衛下趕往行宮,雖說已經來到皇城郊外,但眾人還是絲毫不敢大意,如今的正德,儼然承受不住任何風波。
皇甫浩宇及其手下的六扇門在完成護送正德的任務後,則被命令返回南京,並帶正德口諭給王堂、徐鵬舉等人,要加強南京守備力量,小心再遭叛逆突襲。
駐入行宮後,正德躺在榻上氣若遊絲,不知是連日趕路舟車勞累所致,還是舊傷發作,看起來奄奄一息。
在眾人慌亂的請求下,王守仁再次為正德把脈,而後對眾人說道:“聖上脈象微弱,但神元未散,想必是一路來舟車勞累所致,”說罷便讓眾人退出寢宮,留正德一人安心養病。
眾人離開寢殿後,正德從榻上掙紮坐起,靠在褥子上說道:“你進來吧。”
正德話音剛落,王守仁就從門外走入,來到正德身邊行了一禮,而後站定。
正德輕輕喘了幾口氣問道:“王愛卿,你可知朕為何要單獨密詔你?”
原來,王守仁下船之前就收到正德密召,因此當正德裝作身體不適時,王守仁並未拆穿,還趁機支開眾人,待眾人走後再返回寢宮等候正德召喚。
王守仁聽正德忽然如此發問,不知該從何答起,因此隻能如實答道:“臣愚鈍,不知。”
正德輕輕歎了口氣,又問道:“朕時日無多,你可知朕最放心不下何事?”
王守仁略微一想,正德無子,最放心不下的應是繼承皇位的人選,便答道:“聖上莫非是在擔憂皇位該由何人繼承?”
正德聞言淡然一笑,說道:“朕無子嗣,先皇亦未留下其他骨血,但朕的親皇叔可不少,皇位繼承人隻能從憲宗的其他子嗣後人中挑選。而如今身體尚健,且有子嗣的皇叔隻剩下益端王朱佑檳、衡恭王朱佑楎和榮莊王朱佑樞,至於那些朝臣想選誰做新皇上,朕才不再乎,朕在乎的,隻有這個大明江山和天下百姓!”
王守仁聽正德在壽命不久狀態下,依然心係黎民百姓,心中頓時深受觸動,鞠躬拜道:“皇上真乃千古少見的聖明君主,這是天下百姓之福,更是大明之福!”
正德自嘲一笑,說:“可惜他們即將福盡。”
王守仁聽正德此言頓時語塞,但正德並未理會王守仁,接著說道:“朕十五歲繼承皇位,立誌要做一名功賽秦皇漢武、威勝永樂洪武的千古帝王。但奈何百官掣肘,始終無法放開拳腳大幹一場,雖曽威震宣府,喋血應州,阻蒙元於塞外,但始終未能創下千古功績,實乃生死大憾。”
王守仁勸道:“聖上勿需多慮,身後之名交予後人平定,自大明正統以來,國勢薄弱,暗流四起,聖上手除逆瑾,躬禦邊寇,彈指之間平定安化王、寧王之亂,處事剛毅果斷,且多次賑免災賦,任用以楊廷和、楊一清為代表的大批賢臣,無論後世如何評價,也定然不失為一代英主!”
正德聽了王守仁的話後微微有些欣慰,但還是輕歎一口氣說道:“朕雖然禪精竭慮,天下也算暫時太平,但還有一事卻始終放心不下,此事未定,對我大明來說凶險更甚蒙元!”
王守仁一聽,心中頓時明白正德密召自己所為何事,輕聲問道:“聖上指的可是逃竄到東瀛的建文後人?”
正德眼眸微微一緊,點點頭道:“不錯,我大明九邊將士鎮守長城一線,蒙元難以輕易越過,東南沿海那群沒有組織的海盜浪人,終究成不了什麽氣候,而各地那些心懷鬼胎的藩王,比起寧王更加不如,唯一讓朕放心不下的,就是從永樂朝遺留至今的禍患,此禍不徹底鏟除,我大明終無寧日!”
王守仁靜靜地看著正德,並未言語。
正德見王守仁此態,也不再繞圈子,直言道:“朕前些日子聽魏彬匯報,說那反賊在日本國聯合天皇與幕府的將軍,組成聯軍欲平定各地割據的大名,完成統一日本的大業。朕擔憂若是任其控製日本,必定會趁亂襲擾大明東南沿海,尤其是南京等重地,若是被他奪下,無疑是一場足以顛覆我大明的災難,因此朕想派你前往東瀛,阻止那叛逆操控日本的野心。”
在正德看來,王守仁精通兵法,並且武功高強,乃是對付朱訓楨的最佳人選,若是由他統帥大軍前往日本,必定能像平定寧王之亂那般掃平那群叛逆。
王守仁在心中微微算了算時間說道:“聖上,若是從天津的港口起航,最快也需半月才能抵達日本,若是再帶上輜重兵馬,最快也許二十日才能趕到日本。大軍從通州前往天津最快也需要兩日……”
正德聽王守仁此言,明白他的意思,自己身弱體虛,隨時可能撒手西去,若是自己駕崩,王守仁等人勢必會被新皇帝召回,屆時若是沒能來得及平定朱訓楨等人,此行就會前功盡棄。
“王愛卿不必擔憂,朕應該還能再堅持三個月,望愛卿能在三個月內平定叛逆,雖然時日無多,但朕相信憑愛卿的能力,應該能夠旗開得勝,兵到功成!”正德說完,滿眼騏驥地盯著王守仁。
王守仁見正德熱切的目光,心中雖有許多無奈,但又怎能拒絕正德的臨終遺願?隻好說道:“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辱聖命。”
正德見王守仁應承下來,不由發出一陣暢快的大笑,而後說道:“南贛巡撫王守仁聽令!”
王守仁跪在地上恭敬地說道:“臣在!”
“朕封你為討逆大將軍,即刻從三大營中抽調一萬名精銳,組成遠征軍奔赴日本,徹底清剿叛逆朱訓楨等人,大明水師也暫時由你節製,若有違令不遵者,可先斬後奏!”
正德說罷,從懷中拿出一張金牌和兩道聖旨遞給王守仁,又接著說道:“這兩道聖旨是朕寫給日本天皇和幕府將軍的國書,令他們早日與叛逆劃清界限,恭迎王師;這張金牌也一並賜予你,見此金牌如朕親臨,京軍及大明水師皆任你差遣。”
正德雖隻給王守仁一萬兵馬,但這一萬人都乃三大營精銳中的精銳,放在王守仁這樣的兵法大家手中足可以一當十,況且大明水師也都交由王守仁節製,足可應付日本那些海盜和一般的水軍。
王守仁也知道正德考量,兵貴神速,若是兵馬太多反而不便行動,這一萬精銳足以平定日本任何一方勢力,更何況自己還有正德的親筆國書,這兩封國書的威力某種程度上更勝千軍萬馬,畢竟日本還是大明的藩屬國,麵對宗主國的聖令,天皇和將軍又怎敢明麵上抗旨不遵?
王守仁接過金牌和兩道聖旨,在地上又拜道:“臣恭謝聖上隆恩。”
正德等王守仁叩謝完畢後,又提醒道:“愛卿此去,要以平叛為主,盡量避免與日本天皇和幕府將軍正麵衝突,不然此事若是鬧大難以收場,而朕又駕鶴西去……難免新皇震怒,內閣和兵部那些人也會以私自領兵為由為汝定罪,到時朕即便在九泉之下也於心難安。”
王守仁見正德此時還如此關切自己,心頭不由又湧起一絲感動:這個皇帝雖被那些所謂的清流病垢昵近群小、耽樂嬉遊,以致朝綱紊亂,但其性格熾烈,敢愛敢恨,是個真性情的奇特皇帝,因此說道:“聖上放心,臣心中有數,凡事必定有度。”
正德聽後點了點頭,說道:“若是愛卿能為大明除此禍患,其功績可彰日月,朕亦可死而無憾矣。”
王守仁聽正德言“死”字,嚇得忙又跪在地上。
正德輕輕笑了笑,擺了擺手讓王守仁退下便昏昏睡去……
一眼難以望到盡頭的艦隊從南方駛入通州,遙遙望著闊別多日的京城,正德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倦意:又回到這個大籠子裏了,這次,或許再也沒有機會離開……
王守仁此刻也立在船頭看著北國金黃的秋景,心中升起一陣感慨:自從受兵部尚書王瓊舉薦任南贛巡撫以來,離開京城已將近五年,今日再次踏足此地,隻覺前路更加多舛。
作為京杭大運河北端起點,通州亦是一座千年古城。春秋戰國時期,地屬燕國,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將徐達又攻占元大都,改名北平,並改元大都路曰北平府,通、漷二州俱隸北平府,後漷州降格為漷縣,亦改隸通州。
至此,通州領有三河、武清、香河、漷縣四縣。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府曰順天府,此後通州及所領四縣均屬順天府。
通州素為京東重要郊域,地處永定河、潮白河衝積洪積平原,地勢平坦,境內大小河流13條,運河蜿蜒,勢若遊龍;潮白河碧波千頃,漁歌唱晚,景色十分優美,因此正德特意在此處建造一座行宮,以便自己南下。
皇家艦隊一靠岸,正德就在大批禁軍的護衛下趕往行宮,雖說已經來到皇城郊外,但眾人還是絲毫不敢大意,如今的正德,儼然承受不住任何風波。
皇甫浩宇及其手下的六扇門在完成護送正德的任務後,則被命令返回南京,並帶正德口諭給王堂、徐鵬舉等人,要加強南京守備力量,小心再遭叛逆突襲。
駐入行宮後,正德躺在榻上氣若遊絲,不知是連日趕路舟車勞累所致,還是舊傷發作,看起來奄奄一息。
在眾人慌亂的請求下,王守仁再次為正德把脈,而後對眾人說道:“聖上脈象微弱,但神元未散,想必是一路來舟車勞累所致,”說罷便讓眾人退出寢宮,留正德一人安心養病。
眾人離開寢殿後,正德從榻上掙紮坐起,靠在褥子上說道:“你進來吧。”
正德話音剛落,王守仁就從門外走入,來到正德身邊行了一禮,而後站定。
正德輕輕喘了幾口氣問道:“王愛卿,你可知朕為何要單獨密詔你?”
原來,王守仁下船之前就收到正德密召,因此當正德裝作身體不適時,王守仁並未拆穿,還趁機支開眾人,待眾人走後再返回寢宮等候正德召喚。
王守仁聽正德忽然如此發問,不知該從何答起,因此隻能如實答道:“臣愚鈍,不知。”
正德輕輕歎了口氣,又問道:“朕時日無多,你可知朕最放心不下何事?”
王守仁略微一想,正德無子,最放心不下的應是繼承皇位的人選,便答道:“聖上莫非是在擔憂皇位該由何人繼承?”
正德聞言淡然一笑,說道:“朕無子嗣,先皇亦未留下其他骨血,但朕的親皇叔可不少,皇位繼承人隻能從憲宗的其他子嗣後人中挑選。而如今身體尚健,且有子嗣的皇叔隻剩下益端王朱佑檳、衡恭王朱佑楎和榮莊王朱佑樞,至於那些朝臣想選誰做新皇上,朕才不再乎,朕在乎的,隻有這個大明江山和天下百姓!”
王守仁聽正德在壽命不久狀態下,依然心係黎民百姓,心中頓時深受觸動,鞠躬拜道:“皇上真乃千古少見的聖明君主,這是天下百姓之福,更是大明之福!”
正德自嘲一笑,說:“可惜他們即將福盡。”
王守仁聽正德此言頓時語塞,但正德並未理會王守仁,接著說道:“朕十五歲繼承皇位,立誌要做一名功賽秦皇漢武、威勝永樂洪武的千古帝王。但奈何百官掣肘,始終無法放開拳腳大幹一場,雖曽威震宣府,喋血應州,阻蒙元於塞外,但始終未能創下千古功績,實乃生死大憾。”
王守仁勸道:“聖上勿需多慮,身後之名交予後人平定,自大明正統以來,國勢薄弱,暗流四起,聖上手除逆瑾,躬禦邊寇,彈指之間平定安化王、寧王之亂,處事剛毅果斷,且多次賑免災賦,任用以楊廷和、楊一清為代表的大批賢臣,無論後世如何評價,也定然不失為一代英主!”
正德聽了王守仁的話後微微有些欣慰,但還是輕歎一口氣說道:“朕雖然禪精竭慮,天下也算暫時太平,但還有一事卻始終放心不下,此事未定,對我大明來說凶險更甚蒙元!”
王守仁一聽,心中頓時明白正德密召自己所為何事,輕聲問道:“聖上指的可是逃竄到東瀛的建文後人?”
正德眼眸微微一緊,點點頭道:“不錯,我大明九邊將士鎮守長城一線,蒙元難以輕易越過,東南沿海那群沒有組織的海盜浪人,終究成不了什麽氣候,而各地那些心懷鬼胎的藩王,比起寧王更加不如,唯一讓朕放心不下的,就是從永樂朝遺留至今的禍患,此禍不徹底鏟除,我大明終無寧日!”
王守仁靜靜地看著正德,並未言語。
正德見王守仁此態,也不再繞圈子,直言道:“朕前些日子聽魏彬匯報,說那反賊在日本國聯合天皇與幕府的將軍,組成聯軍欲平定各地割據的大名,完成統一日本的大業。朕擔憂若是任其控製日本,必定會趁亂襲擾大明東南沿海,尤其是南京等重地,若是被他奪下,無疑是一場足以顛覆我大明的災難,因此朕想派你前往東瀛,阻止那叛逆操控日本的野心。”
在正德看來,王守仁精通兵法,並且武功高強,乃是對付朱訓楨的最佳人選,若是由他統帥大軍前往日本,必定能像平定寧王之亂那般掃平那群叛逆。
王守仁在心中微微算了算時間說道:“聖上,若是從天津的港口起航,最快也需半月才能抵達日本,若是再帶上輜重兵馬,最快也許二十日才能趕到日本。大軍從通州前往天津最快也需要兩日……”
正德聽王守仁此言,明白他的意思,自己身弱體虛,隨時可能撒手西去,若是自己駕崩,王守仁等人勢必會被新皇帝召回,屆時若是沒能來得及平定朱訓楨等人,此行就會前功盡棄。
“王愛卿不必擔憂,朕應該還能再堅持三個月,望愛卿能在三個月內平定叛逆,雖然時日無多,但朕相信憑愛卿的能力,應該能夠旗開得勝,兵到功成!”正德說完,滿眼騏驥地盯著王守仁。
王守仁見正德熱切的目光,心中雖有許多無奈,但又怎能拒絕正德的臨終遺願?隻好說道:“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辱聖命。”
正德見王守仁應承下來,不由發出一陣暢快的大笑,而後說道:“南贛巡撫王守仁聽令!”
王守仁跪在地上恭敬地說道:“臣在!”
“朕封你為討逆大將軍,即刻從三大營中抽調一萬名精銳,組成遠征軍奔赴日本,徹底清剿叛逆朱訓楨等人,大明水師也暫時由你節製,若有違令不遵者,可先斬後奏!”
正德說罷,從懷中拿出一張金牌和兩道聖旨遞給王守仁,又接著說道:“這兩道聖旨是朕寫給日本天皇和幕府將軍的國書,令他們早日與叛逆劃清界限,恭迎王師;這張金牌也一並賜予你,見此金牌如朕親臨,京軍及大明水師皆任你差遣。”
正德雖隻給王守仁一萬兵馬,但這一萬人都乃三大營精銳中的精銳,放在王守仁這樣的兵法大家手中足可以一當十,況且大明水師也都交由王守仁節製,足可應付日本那些海盜和一般的水軍。
王守仁也知道正德考量,兵貴神速,若是兵馬太多反而不便行動,這一萬精銳足以平定日本任何一方勢力,更何況自己還有正德的親筆國書,這兩封國書的威力某種程度上更勝千軍萬馬,畢竟日本還是大明的藩屬國,麵對宗主國的聖令,天皇和將軍又怎敢明麵上抗旨不遵?
王守仁接過金牌和兩道聖旨,在地上又拜道:“臣恭謝聖上隆恩。”
正德等王守仁叩謝完畢後,又提醒道:“愛卿此去,要以平叛為主,盡量避免與日本天皇和幕府將軍正麵衝突,不然此事若是鬧大難以收場,而朕又駕鶴西去……難免新皇震怒,內閣和兵部那些人也會以私自領兵為由為汝定罪,到時朕即便在九泉之下也於心難安。”
王守仁見正德此時還如此關切自己,心頭不由又湧起一絲感動:這個皇帝雖被那些所謂的清流病垢昵近群小、耽樂嬉遊,以致朝綱紊亂,但其性格熾烈,敢愛敢恨,是個真性情的奇特皇帝,因此說道:“聖上放心,臣心中有數,凡事必定有度。”
正德聽後點了點頭,說道:“若是愛卿能為大明除此禍患,其功績可彰日月,朕亦可死而無憾矣。”
王守仁聽正德言“死”字,嚇得忙又跪在地上。
正德輕輕笑了笑,擺了擺手讓王守仁退下便昏昏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