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兗州府,曲阜。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地處山東省西南部。


    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河北劉六、劉七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數百,縣治為墟”,將舊城焚毀,正德詔令山東巡撫於魯故城西南隅以孔廟為中心重築新城,因此如今的曲阜是一座舊址旁的新城,


    朱欽靈與滕倪母子二人離開蘇州後,一路乘舟縱馬,經過半個多月的顛簸,終於趕至這處聖人故裏——曲阜。


    這處曾孕育過華夏始祖軒轅皇帝和至聖先師孔子的小縣城,稱得上是東方當之無愧的“第一聖城”。


    自漢武帝時期的儒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就成為曆朝統治者大力推崇的官學,學而優者則可仕,儒學傳人獲得與皇權共同統治天下的權力。


    無論是春秋時期的孔子、還是戰國時期的孟子、荀子,亦或後世的程穎、朱熹等大儒,都乃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


    儒家學派的思想更是成為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朱欽靈本以為曲阜作為孔子故裏,又是孔府千年所在之地,應當文廟興盛,儒教繁昌,但入城後卻發現,這座小小的縣城三教九流俱全,雖仍以儒教最盛,但佛、道兩教在此處亦然及其興旺。


    二人在縣城內稍稍熟悉了一下環境便前往孔府,孔府官名為衍生公府,孔子嫡係長支世代居住於此,是中國曆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築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稱。


    孔子去世以後至宋代以前,長子長孫依廟居於闕裏故宅,看管孔子遺物,奉祀孔子,稱“襲封宅”。曆代帝王在尊崇孔子推行儒家文化的同時,對其子孫一再加官封爵,賜地建府。


    宋寶元年間,首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兼曲阜縣令,並新建府第,改稱衍聖公府。


    自此衍聖公和衍聖公府這兩個稱號將流傳下來,為曆朝曆代所襲封。


    看著眼前坐北朝南三啟六扇威嚴的宮殿式府第,朱欽靈心中還是略微有些震驚,“天下第一家”果然底蘊雄厚,隻見院落迎麵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


    門兩旁明柱上,懸掛著一對對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這副對聯文佳字美,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封建社會中的顯赫地位。


    滕倪與朱欽靈讓孔府門房通報一聲,在門外稍等片刻後,就見一名身穿襦裙,年約三十多歲的俊朗男子匆匆走出孔府大門。


    俊朗男子徑直來到二人麵前,施了一禮道:“二位定是蠱門的滕掌門與名滿江湖的靈龍少俠吧?!”


    朱欽靈此時卻有些莫名其妙,通報時隻說蠱門掌門求見,此人是如何得知自己化名?還稱自己為“名滿江湖”的靈龍少俠,自己何曾在江湖上走動過?


    滕倪回禮後淡淡地答道:“正是。”


    俊朗男子則露出春風般和曦的微笑說:“吾乃至聖第61世孫,孔聞禮,亦是當今‘衍聖公’孔聞韶的胞弟,家兄聽聞二位大駕光臨,特意讓吾前來接會。”說罷,伸手請二人走入府邸。


    滕倪見狀,也不在多言,徑直隨孔聞禮走入府中。


    朱欽靈進入孔府後才發現,此間內部比外麵看起來更加龐大,猶如一座小型宮殿般複雜,光前廳就分為官衙,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


    三人穿過第一進狹長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


    門楣高懸本朝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的“聖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


    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平時眾人隻走腋門,正門不開,以示莊嚴,但今天正門卻特意打開,迎接滕倪與朱欽靈二人,讓滕倪心中微微有些驚訝,自己與這個衍聖公並不相識,且一介江湖草莽胸無點墨,又怎能得衍聖公如此重視?


    入聖人之門後,迎麵是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屏門,門為木構,四周不與垣牆連屬,獨立院中,類似遮堂門,屏門頂覆灰瓦,門的四根圓柱下有石鼓夾抱,上麵承托著彩繪的屋頂,前後各綴有四個倒垂的木雕貼金花蕾,故又稱“垂花門”。


    此平時不開,每逢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孔禮儀時,才鳴禮炮開啟。


    “垂花門”因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後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


    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宦人家無資格建立,隻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榮,故《論語·八佾》中有“邦君樹塞門”的記載。


    過“塞門”後,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乃是日晷等物,其後便是寬敞的正廳,即孔府大堂。


    隻見此處有廳堂5間,進深3間,灰瓦懸山頂,簷下用一鬥二升交麻葉鬥拱,麻葉頭出鋒,座鬥鬥欹,大堂中央有一繪流雲、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


    此時在紅漆公案之前,一名身材高大的襦裙男子正垂手而立,正是儒家現任家主,孔子第61世孫——“衍聖公”孔聞韶。


    孔聞韶見滕倪等人走近後迎出幾步施禮道:“閣下就能滕掌門吧,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神采非凡。”


    說罷又看了眼朱欽靈,眼中頓時神光暴漲,喜道:“這位就是靈龍少俠吧,果然是根骨奇佳,不世英傑!”


    朱欽靈見此人年約三十四歲,生的比孔聞禮更加壯碩,有幾分武林中人的樣子,倒不像是個文弱書生,而且上來就對自己和娘親稱讚有佳,顯得似乎有求於自己,因此心中多有疑惑。


    滕倪心中雖同樣疑惑,但不動聲色與其攀談,而後才知道孔家為何會聽過靈龍的名號。


    原來,滕倪與朱欽靈在大洪山地下尋寶時,曾幫助過包括大江盟、六大門派和丐幫在內的眾多門派,這些人在與朝廷的混戰中逃散後,將滕倪與“靈龍”的俠名傳遍了整個江湖,連身在曲阜的孔家都多有耳聞。


    但如此也依然不能解釋為何孔家對自己禮遇特殊,不僅派孔聞禮親自出門迎接,還專門開啟平日不許通過的聖人之門的大門,滕倪心頭依然疑惑重重。


    四人又攀談了一陣,進一步熟悉後,滕倪才說出此行目的,正是為求取孔府收藏的九葉青蓮。


    得知九葉青蓮能助朱欽靈突破“六六大限”的桎梏後,孔聞韶竟絲毫未有猶豫,當即就答應此事,這讓滕倪與朱欽靈心中疑惑更深,孔府為何待自己如此優渥?


    正在二人滿心疑惑間,孔聞韶卻突然又提出一個請求——讓朱欽靈與自己交手,二人隻比三招,三招後無論勝負都會將九葉青蓮奉上。


    滕倪聞言臉色大變,疑惑的眼眸瞬間變得冰冷,孔聞韶雖是孔子後人,但儒家從來就不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而是一個崇文尚武的思想流派,孔子所傳六藝中更是將“射(射箭)、禦(駕駛戰馬)”作為每名儒家弟子的必備技能。


    隻是後世統治者為了使儒家思想更適合統治民眾,對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才有了後世儒生手無縛雞之力的刻板印象。但曲阜孔家依然保留世代習武的傳統,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比武林中大多數門派更加久遠的武學世家,因此孔家家主除了是衍聖公外,在武林中同樣也威名赫赫,被稱作儒家掌門人。


    到了孔聞韶這一代,雖然儒家已多年未參與江湖之事,但九年前劉六、劉七發起的那場暴亂,吸引天地盟盟主藍玉前來孔府奪寶,曾與孔聞韶交手,據知情者稱,二人大戰數百回合仍難分勝負,因此盟主隻好铩羽而歸。


    要知道天地盟盟主藍玉可乃武林中的十大巔峰高手之一,能夠與其平分秋色,可見孔聞韶的實力到底有多麽恐怖,也正是因此,孔聞韶代替曾敗於盟主手下的武當派掌門天一真人,躋身武林十大巔峰高手之一。


    這件事後來也成為武林中的一段佳話,孔家雖百年未戰,但一戰驚人,江湖上再無人敢小覷孔家威名。


    滕倪自然知道這些傳說,所以當滕倪聽孔聞韶說讓朱欽靈與自己交手時,臉色瞬間就冷了下來,氛圍也突然變得僵硬。


    想到還要向孔府求得九葉青蓮,不能鬧得太僵,滕倪便冷冷地說道:“既然衍聖公大人如此有雅興,就讓我來領教孔家高招,何苦為難一個孩子。”


    孔聞韶見滕倪誤會自己意思,不由苦笑一聲,忙向滕倪解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圖霸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名墨路狂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名墨路狂徒並收藏皇圖霸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