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元年(公元1521年)五月,北京。
自從嘉靖皇帝繼位後,這位14歲的少年展露出極高的政治天賦,加上身邊有袁宗皋及一班興王府舊吏的協助,迅速在勢力錯綜複雜的京城站穩腳跟,並利用楊廷和改革政弊的機會,大力打擊正德一朝留下的宦官、佞臣等遺禍。令朝堂上的大臣再也不敢小瞧這名來自舊楚偏鄉的少年。
原內廠廠督丘聚,被罷免官職,發配到南京充“淨軍”,為成祖守長陵。
所謂的淨軍,是一支由閹人組成軍隊,並不用於打仗,多是做一些苦差事,主要布列於皇宮和皇陵,承擔日常灑掃、司香、司更等賤職,或為諸陵看護,常伴塚中枯骨。
當勢太監被貶斥,但還罪不至死,往往被充入淨軍,這是對宦官極重的處罰手段。
原東廠廠督兼司禮監秉筆太監穀大用,被貶到南京降為奉禦,為武宗朱厚照守康陵。
由權傾朝野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貶為一名小小的奉禦官,穀大用也隻得謝恩離京。他知道,若非自己迎立新帝有功(朱厚熜繼承大統前,朝廷派司禮監的穀大用、大學士梁儲和駙馬都尉崔元,前往安陸迎接他上京繼位),這條小命能不能保得住還屬未知。
如今雖被貶去南京給正德守陵,但好在下半輩子吃喝無憂,就此罷手,在南京了此殘生吧。
原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三大營統領魏彬,改任直殿監總管,從手握重兵變為負責掌管宮內各殿及廊廡灑掃之事。
在外人看來,魏彬已經十分幸運,若不是他在正德駕崩後及時拜入張太後門下,又怎能如此滋潤?這直殿監雖是個雜差,但畢竟仍在宮內任職,大小還是十二監內的總管,比丘聚和穀大用不知強了多少倍。
原“八虎”中口碑最好的張永,也在這場風波中受到牽連,被嘉靖免去西廠廠督和禦馬監總管之職,但隻是令其賦閑在家,並未進行處罰。
隻因這張永平日在朝中廣結善緣,口碑一向不錯,況且除忠於正德外,沒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因此明眼人都看得出,此人早晚還會得到重用。
原錦衣衛都指揮使江彬,在嘉靖繼位後,察覺到自身處境危險,竟私自鑄藏兵甲以防不測。
這可讓嘉靖抓到一個現成的借口,以謀反為名將其抄家,從他家中搜出眾多武器盔甲和無數金銀財寶,最終在菜市口被處以磔刑。
其他逆臣如安邊伯許泰等人,也都被嘉靖逐漸治罪,不是當眾處決就是發配邊疆充軍,朝野一時為之震動,紛紛交口稱嘉靖為“少年聖皇”。
除去正德留下的禍患後,嘉靖還在袁宗皋等人的建議下著手整治宦官,登基之初就頒布《登極詔書》,其中處處體現出對宦官的壓製,包括並不局限於:
追回賞賜:追回前朝正德賜予宦官的一眾違例賞賜,包括蟒袍,錦衣衛的飛魚服,玉帶等,嚴格限製其穿戴;追回之前有冒功領賞嫌疑的賞賜;追回所有違規的恩蔭賞賜。
縮減編製:宮廷內務各個監局有司,縮編人員編製,包括各種兵丁,匠人;同時對一些閑雜人員直接清退。
限製攤派:不準宦官勢力染指經濟。宦官作為皇帝的特使,為皇帝的私庫到處圈錢,這些宦官經常會在地方進行各種攤派,同時搜刮各種珍奇異寶、女樂玩具,並假借皇帝旨意,濫興土木。
整頓鎮守:罷除了一大批正德年間上任的各地鎮守太監,選取一批持重廉潔的太監替換,並裁撤一部分職位,收回鎮守太監的軍權,強化地方衙門的權力。
禁止私閹:在明朝做太監,相對正經科考取士,選拔要求會低很多,而每年擴編的太監編製,也讓很多投機者看到了希望。於是民間私自閹割,妄想進宮謀生的人越來越多,朝廷屢禁不止。
嘉靖的這道《登極詔書》,對以上種種現象予以嚴厲禁止,並加強了處罰力度,裁減錦衣衛及各監局、廠衛共十八萬人。
經過以上一係列的措施,短短一個月時間,正德時期宦官亂政的現象得到了極大的整治,整個朝局的麵貌煥然一新,連楊廷和都對其稱讚有加。
但令楊廷和等人沒想到的是,嘉靖打擊完宦官勢力後,又以“大議禮”為由,與楊廷和跟張太後為首的舊勢力爭鬥,將自己原在興王府的舊吏都提拔使用,安插進各個重要位置,還美其名曰“從龍功臣”。
興王府長吏袁宗皋被任命為右都禦使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機要。
興王府儀衛陸鬆接替江彬的職位,成為錦衣衛都指揮使。
興王府的內官鮑忠,被任命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廠督,此時的東廠包括正德一朝的東廠、西廠加內廠,可謂是權勢極大的特務組織,遠遠超過了錦衣衛。
興王府的承奉司承奉張佐,被任命為禦馬監總管,掌管騰驤四衛的禁軍。
興王府的內官葛景,被任命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九門提督,負責皇城的安全。
在明代,九門提督全稱為“提督九門內官”。主要職責是負責守衛皇宮,並奉守紫禁城的九門。
這裏的九門指的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這些城門也是整個皇城對外的通道。
九門提督就是總負責這九座城門的門禁和守衛工作,並且還要負責除皇宮外整個皇城區域的治安管理。這個要職一般由地位顯要的太監擔任,可謂是皇帝的絕對心腹。
就連嘉靖曾經的伴讀,一個叫做黃錦的小太監,此時也坐上禦用監總管這個富得流油的位置,真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嘉靖利用自己手下的東廠、錦衣衛、禦馬監、九門提督和忠於自己提督京師十二團營的翊國公郭勳作為後盾,徹底將京城的防衛力量牢牢握在手中,真正的坐穩了皇位。
楊廷和與張太後等人自此隻能與其進行黨爭,再無將其趕下皇位的能力。
朝鮮,全羅道,濟州島。
朱訓楨率領由自己手下和日本武士組成的聯軍,輕鬆攻克了朝鮮王國的濟州島。此刻,他與麾下的將領們正在沙盤前仔細研究朝鮮半島的布防,不久後,他們將以這裏為跳板,開啟全麵征服朝鮮的戰爭,直到朝鮮國王臣服為止。
三個月前,當王守仁率領手下的明軍突然撤離東瀛、返回大明後,朱訓楨心頭忍不住一陣狂跳,知道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
但還沒等朱訓楨出兵,大內義興居然乖乖率領兵馬前來投誠。
原來,自從孟一諾展示過通天的幻術後,那些日本士兵見連禦門院心結都不是這些明人的對手,堅定地認為對方必有神助,因此紛紛不願與之為敵,甚至還有暴動的傾向。
大內義興見自己無法再壓製手下的武士,也確實無力戰勝朱訓楨率領的聯軍,隻好乖乖向朱訓楨投降,並表示願意將自己嫡子送往京畿仁和寺學習,自此歸附中央管轄。
那些處在邊遠地區的大名見大內義興都向中央低頭,自然是紛紛臣服,再也不敢抗衡中央的告令。
自應仁之亂後四分五裂的日本,在朱訓楨的強勢介入下又暫時統一,隻不過這時真正掌握日本權力的,既不是皇室,更不是幕府,而是這個來自西洋的建文皇裔。
等到朱訓楨率領得勝而歸的聯軍返回京畿時,背叛聯軍的足利義稙早已逃離京畿,他知道,自己這次輸的十分徹底,若是留在京畿,等朱訓楨回來後,定會死無葬身之地,因此隱藏蹤跡,再也不敢拋頭露麵。
日本大永元年(公元1521年)三月,後柏原天皇在朱訓楨的支持下終於舉行了登基儀式,此時的後柏原天皇已經是57歲的高齡,在儀式這天忍不住老淚縱橫,不知是欣喜?是激動?是無奈?或是其它什麽情感……
由於舉行即位儀式時幕府將軍足利義稙已經出逃,因此天皇趁機廢去足利義稙的將軍之位,並同意細川高國等人擁立足利義澄的兒子足利義晴為新任將軍的請求。自此,以朱訓楨為核心,以皇室和幕府為支撐的日本統一新格局確立。
朱訓楨本來計劃統一日本後,就率領聯軍殺回南京,與正德劃江抗衡,但沒料到正德駕崩得這麽快,使朝政大權暫時落入首輔楊廷和手中。
這名老臣革除弊病,遣返京城內冗餘的軍隊,使東南防禦得到加強,讓朱訓楨的計劃落空。
況且王守仁此時也已返回南京,若是這個時候與其對戰,朱訓楨知道勝出的機會十分渺茫。
因此,朱訓楨決定先繞道北上,將大明周邊的藩屬國攻克下來,增強自身實力,然後再伺機而動。
至於這第一個目標,自然是離日本最近的——朝鮮王國!
自從嘉靖皇帝繼位後,這位14歲的少年展露出極高的政治天賦,加上身邊有袁宗皋及一班興王府舊吏的協助,迅速在勢力錯綜複雜的京城站穩腳跟,並利用楊廷和改革政弊的機會,大力打擊正德一朝留下的宦官、佞臣等遺禍。令朝堂上的大臣再也不敢小瞧這名來自舊楚偏鄉的少年。
原內廠廠督丘聚,被罷免官職,發配到南京充“淨軍”,為成祖守長陵。
所謂的淨軍,是一支由閹人組成軍隊,並不用於打仗,多是做一些苦差事,主要布列於皇宮和皇陵,承擔日常灑掃、司香、司更等賤職,或為諸陵看護,常伴塚中枯骨。
當勢太監被貶斥,但還罪不至死,往往被充入淨軍,這是對宦官極重的處罰手段。
原東廠廠督兼司禮監秉筆太監穀大用,被貶到南京降為奉禦,為武宗朱厚照守康陵。
由權傾朝野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貶為一名小小的奉禦官,穀大用也隻得謝恩離京。他知道,若非自己迎立新帝有功(朱厚熜繼承大統前,朝廷派司禮監的穀大用、大學士梁儲和駙馬都尉崔元,前往安陸迎接他上京繼位),這條小命能不能保得住還屬未知。
如今雖被貶去南京給正德守陵,但好在下半輩子吃喝無憂,就此罷手,在南京了此殘生吧。
原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三大營統領魏彬,改任直殿監總管,從手握重兵變為負責掌管宮內各殿及廊廡灑掃之事。
在外人看來,魏彬已經十分幸運,若不是他在正德駕崩後及時拜入張太後門下,又怎能如此滋潤?這直殿監雖是個雜差,但畢竟仍在宮內任職,大小還是十二監內的總管,比丘聚和穀大用不知強了多少倍。
原“八虎”中口碑最好的張永,也在這場風波中受到牽連,被嘉靖免去西廠廠督和禦馬監總管之職,但隻是令其賦閑在家,並未進行處罰。
隻因這張永平日在朝中廣結善緣,口碑一向不錯,況且除忠於正德外,沒做過什麽傷天害理的事情,因此明眼人都看得出,此人早晚還會得到重用。
原錦衣衛都指揮使江彬,在嘉靖繼位後,察覺到自身處境危險,竟私自鑄藏兵甲以防不測。
這可讓嘉靖抓到一個現成的借口,以謀反為名將其抄家,從他家中搜出眾多武器盔甲和無數金銀財寶,最終在菜市口被處以磔刑。
其他逆臣如安邊伯許泰等人,也都被嘉靖逐漸治罪,不是當眾處決就是發配邊疆充軍,朝野一時為之震動,紛紛交口稱嘉靖為“少年聖皇”。
除去正德留下的禍患後,嘉靖還在袁宗皋等人的建議下著手整治宦官,登基之初就頒布《登極詔書》,其中處處體現出對宦官的壓製,包括並不局限於:
追回賞賜:追回前朝正德賜予宦官的一眾違例賞賜,包括蟒袍,錦衣衛的飛魚服,玉帶等,嚴格限製其穿戴;追回之前有冒功領賞嫌疑的賞賜;追回所有違規的恩蔭賞賜。
縮減編製:宮廷內務各個監局有司,縮編人員編製,包括各種兵丁,匠人;同時對一些閑雜人員直接清退。
限製攤派:不準宦官勢力染指經濟。宦官作為皇帝的特使,為皇帝的私庫到處圈錢,這些宦官經常會在地方進行各種攤派,同時搜刮各種珍奇異寶、女樂玩具,並假借皇帝旨意,濫興土木。
整頓鎮守:罷除了一大批正德年間上任的各地鎮守太監,選取一批持重廉潔的太監替換,並裁撤一部分職位,收回鎮守太監的軍權,強化地方衙門的權力。
禁止私閹:在明朝做太監,相對正經科考取士,選拔要求會低很多,而每年擴編的太監編製,也讓很多投機者看到了希望。於是民間私自閹割,妄想進宮謀生的人越來越多,朝廷屢禁不止。
嘉靖的這道《登極詔書》,對以上種種現象予以嚴厲禁止,並加強了處罰力度,裁減錦衣衛及各監局、廠衛共十八萬人。
經過以上一係列的措施,短短一個月時間,正德時期宦官亂政的現象得到了極大的整治,整個朝局的麵貌煥然一新,連楊廷和都對其稱讚有加。
但令楊廷和等人沒想到的是,嘉靖打擊完宦官勢力後,又以“大議禮”為由,與楊廷和跟張太後為首的舊勢力爭鬥,將自己原在興王府的舊吏都提拔使用,安插進各個重要位置,還美其名曰“從龍功臣”。
興王府長吏袁宗皋被任命為右都禦使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機要。
興王府儀衛陸鬆接替江彬的職位,成為錦衣衛都指揮使。
興王府的內官鮑忠,被任命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廠督,此時的東廠包括正德一朝的東廠、西廠加內廠,可謂是權勢極大的特務組織,遠遠超過了錦衣衛。
興王府的承奉司承奉張佐,被任命為禦馬監總管,掌管騰驤四衛的禁軍。
興王府的內官葛景,被任命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九門提督,負責皇城的安全。
在明代,九門提督全稱為“提督九門內官”。主要職責是負責守衛皇宮,並奉守紫禁城的九門。
這裏的九門指的是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這些城門也是整個皇城對外的通道。
九門提督就是總負責這九座城門的門禁和守衛工作,並且還要負責除皇宮外整個皇城區域的治安管理。這個要職一般由地位顯要的太監擔任,可謂是皇帝的絕對心腹。
就連嘉靖曾經的伴讀,一個叫做黃錦的小太監,此時也坐上禦用監總管這個富得流油的位置,真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嘉靖利用自己手下的東廠、錦衣衛、禦馬監、九門提督和忠於自己提督京師十二團營的翊國公郭勳作為後盾,徹底將京城的防衛力量牢牢握在手中,真正的坐穩了皇位。
楊廷和與張太後等人自此隻能與其進行黨爭,再無將其趕下皇位的能力。
朝鮮,全羅道,濟州島。
朱訓楨率領由自己手下和日本武士組成的聯軍,輕鬆攻克了朝鮮王國的濟州島。此刻,他與麾下的將領們正在沙盤前仔細研究朝鮮半島的布防,不久後,他們將以這裏為跳板,開啟全麵征服朝鮮的戰爭,直到朝鮮國王臣服為止。
三個月前,當王守仁率領手下的明軍突然撤離東瀛、返回大明後,朱訓楨心頭忍不住一陣狂跳,知道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
但還沒等朱訓楨出兵,大內義興居然乖乖率領兵馬前來投誠。
原來,自從孟一諾展示過通天的幻術後,那些日本士兵見連禦門院心結都不是這些明人的對手,堅定地認為對方必有神助,因此紛紛不願與之為敵,甚至還有暴動的傾向。
大內義興見自己無法再壓製手下的武士,也確實無力戰勝朱訓楨率領的聯軍,隻好乖乖向朱訓楨投降,並表示願意將自己嫡子送往京畿仁和寺學習,自此歸附中央管轄。
那些處在邊遠地區的大名見大內義興都向中央低頭,自然是紛紛臣服,再也不敢抗衡中央的告令。
自應仁之亂後四分五裂的日本,在朱訓楨的強勢介入下又暫時統一,隻不過這時真正掌握日本權力的,既不是皇室,更不是幕府,而是這個來自西洋的建文皇裔。
等到朱訓楨率領得勝而歸的聯軍返回京畿時,背叛聯軍的足利義稙早已逃離京畿,他知道,自己這次輸的十分徹底,若是留在京畿,等朱訓楨回來後,定會死無葬身之地,因此隱藏蹤跡,再也不敢拋頭露麵。
日本大永元年(公元1521年)三月,後柏原天皇在朱訓楨的支持下終於舉行了登基儀式,此時的後柏原天皇已經是57歲的高齡,在儀式這天忍不住老淚縱橫,不知是欣喜?是激動?是無奈?或是其它什麽情感……
由於舉行即位儀式時幕府將軍足利義稙已經出逃,因此天皇趁機廢去足利義稙的將軍之位,並同意細川高國等人擁立足利義澄的兒子足利義晴為新任將軍的請求。自此,以朱訓楨為核心,以皇室和幕府為支撐的日本統一新格局確立。
朱訓楨本來計劃統一日本後,就率領聯軍殺回南京,與正德劃江抗衡,但沒料到正德駕崩得這麽快,使朝政大權暫時落入首輔楊廷和手中。
這名老臣革除弊病,遣返京城內冗餘的軍隊,使東南防禦得到加強,讓朱訓楨的計劃落空。
況且王守仁此時也已返回南京,若是這個時候與其對戰,朱訓楨知道勝出的機會十分渺茫。
因此,朱訓楨決定先繞道北上,將大明周邊的藩屬國攻克下來,增強自身實力,然後再伺機而動。
至於這第一個目標,自然是離日本最近的——朝鮮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