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伴著他成長,這些年給他帶來了很多快樂,讓他贏得了美人的芳心。但現在,笛子卻給他帶來了羞辱,他痛恨地舉起石頭,把他心愛的笛子給毀了。


    世上很多人又何嚐不像這笛子一樣,幫助別人很多很多,突然有一天為一點小事而讓他幫助過的那些人不高興,而遭到他幫助過的那些人毀滅性的打擊。人亦這樣,笛子又豈能逃得脫。


    笛子碎成了渣,他的手被碎了的笛子割傷,流出了鮮血,可他卻感覺不到受傷的手有任何痛楚。他心靈的痛苦,早叫他身體的痛苦麻木了。


    他抬頭望著天,任雨水打在他的臉上。雨水冰涼冰涼,但他的心更涼,更痛。


    他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回的家,也不知道自己怎麽走回家的。他跌跌撞撞走回家的時候,雨已經停了。他看見母親坐在油燈下發呆,破桌子上放著母親收拾好的行李,一共兩包。


    他想叫一聲娘,但怎麽也張不開口。他低下自己的頭,覺得愧對他的娘。


    母親看見他回來,臉上滿是關懷、疼愛的表情。以前要是這樣,母親一定會迎過來抓住他的手,問長問短。但現在,僅僅用這樣的表情看他。


    他慢慢地走過去,走到母親身邊。突然“撲通”一下跪在她麵前,淚,簌簌的直落。嘴裏,卻說不出話來。


    母親伸手扶著他,想說點什麽,卻也沒有說出來。


    最後,他們倆母子擁抱在了一起。


    這樣的擁抱,痛哭,是必不可少的。


    那天晚上,他們母子坐在茅屋裏,誰也沒有說話,直到東方的天空出現魚肚白,這是他第一次看見了白晝是怎樣到來的。天一亮,他們母子就出發,離開了韓家溝。


    走的時候,他沒有回頭,堅決不回頭。他的母親也沒有回頭。他扶著他的母親向前走,一直走。


    韓湘不再捶打自己,卷曲著身體,看著山下遠處的大院。


    宅院依舊,裏麵的人呢?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韓湘記得,當年他離開韓家溝後,去了離城很遠的太蓬山。他們在太蓬山腳下的吳家村安了家。


    太蓬山,乃川東北佛教聖地。隋朝“巴汗諸郡”圖上已有標注。自盛唐以來,就與峨眉齊名,素有“東拜太蓬,西朝峨眉”。太蓬山古稱綏山,因其狀如海中仙山蓬萊而得名,“何處飛來海上山,兩蓬高峙白雲間”,素有蜀東名山之稱。山上有古刹五座,數以百計的摩崖石刻。山中有岩,岩上有洞,岩壁上有碑記,佛教經典,詩詞,遊記等石刻。五座古刹尤以景福寺最為壯觀,三重大殿,氣勢宏偉,香火鼎盛。山上鬆木秀茂,濃蔭蔽日,幽蘭黃花,香滿山穀。太蓬山有峰十二座,崖高數十丈,溪壑奇秀。景福寺香客眾多,僧侶幾百人。


    太蓬山佛教興於唐盛於明,景福寺自古就有“十國之列館,九品之上國”之稱。農曆二月、六月、九月十九為朝山會期,朝山觀景者數以萬計,絡繹不絕。據載,景福寺創自唐僖宗文德元年,始建名普濟寺,後焚於兵患。唐昭宗景福元年,在普濟寺遺址興建景福寺。宋徽宗生母陳才人是蓬州人,曾來太蓬寺祈嗣降香,後生下皇子趙佶(即徽宗)。所以人們都認為太蓬山的菩薩很靈,有求必應。寺迭經兵燹,屢毀屢建。宋朝皇帝賜名景福寺為“景福禪院”。明穆宗二年,太虛大師卓錫於此,重建景福寺正殿三重、廂房、客寮、禪堂、香積羅列左右,占地數十畝,寺宇軒昂,佛像莊嚴,神態畢肖。景福寺大雄寶殿占地麵積一千多平方米,是川東北地區最雄偉的大雄寶殿之一。寺廟內經幡獵獵,罄聲隆隆。每年廟會期間,善男信女潮水般地湧上太蓬山參禪拜佛、祈福祈壽,鍾聲、鞭炮聲十裏可聞。真可謂是曆經磨難,飽經滄桑。如今的景福寺經聲陣陣,香火鼎盛,這座千年古刹更是給太蓬山增添了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極目遠眺,太蓬十二峰曆曆在目。從東門沿石梯小道拾級而上,“紫氣東來”四個大字迎麵而立。於此可聞鬆濤,可攬鬆影,回廊曲徑,洞府迭出。千佛岩為唐代中期鐫刻的密宗摩崖造像,雕刻技藝精湛,佛像排列整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透明岩,孔穴相連,故又稱“穿岩洞”,又因隋代爾朱真人在此棲身,修道煉丹,又謂“棲身岩”。秀士岩,即讀書洞,乃李特幼時讀書處,俗名“天子讀書台”,洞中有石床、石桌凳,環境悠然。經透明岩向東行,是十二真人成仙之處,周成王時葛由等十二人在此飛升,留下了“飛仙橋”的勝跡。透明岩以西數裏,有一舍猁塔,為景福寺方丈慧性智公墓地,建於清鹹豐四年,七級六方的石塔上刻有二十七幅浮雕,有手持吉祥果的沙彌,有打“蓮花落”的藝人,有飛禽走獸,千姿百態,引人入勝。


    太蓬山在朗池縣城以北,走馬嶺在縣城以南。兩山相距幾十裏,同樣是高聳入雲的大山。


    朗池縣自宋朝以來,就是聞名天下的進士之鄉。僅宋朝就有二十五人中進士,素有“科第仕宦,綿綿繼繼,甲於蜀都”之說。


    在朗池縣,無論是城裏還是鄉下,晨間,總能聽見兒郎們郎朗的讀書聲。傍晚,窗戶上亮著油燈,家家戶戶都能看見在窗前苦讀的寒窗學子。就是那些坐在牛背上的牛郎們,手裏拿的不是笛子,而是書。走在路上的小孩子們,口裏唱的不是兒歌,而是背書的聲音。正因為有這些學子們的努力,才造就了聞名天下的進士之鄉——朗池。


    在吳家村南,韓湘搭了一間茅屋,母子倆就居住在這間茅屋裏。他白天幫吳家大地主吳成家做短工,晚上一回到茅屋,他就開始想冰冰了。想冰冰的笑,想冰冰的聲音,想冰冰的一切。常常,坐在黑暗裏整夜整夜的想到天明。


    吳成,人稱百變神手。是太蓬山景福寺裏老方丈慧智的俗家弟子,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還練就了一身爐火純青的氣功。在太蓬山一帶,除了他師父老方丈之外,就數他的武功最高。


    百變神手,意思是說他明明拿的是一根棍子,使的是棍招,但跟別人交手的時候,可以突然變成劍,槍,刀,斧······等世上能看見的所有兵器的招數。都說,練武學藝,學一項才會精,但他卻學會了十八種兵器,每一種都練得出神入化。最初他學的是棍,當他把棍練得出神入化的時候,看見同門師兄弟在練其他的兵器。他就站在一旁觀看。他先看的是劍,接著是刀槍······他一樣一樣的看下去,最後十八般兵器他全都看會了。除了棍法是老方丈教的以外,其他十七種兵器全是他看會的。他從沒練過那十七種兵器,但那些兵器一到他的手裏,揮使起來不低於一個練了三十年的老手。他無意中在師兄弟麵前露了一手,被老方丈看見了,老方丈很是高興,覺得他是五百年來罕見的、練武的曠世奇才。老方丈把他叫進房裏,對他說了十八種兵器的要點。他全都記住,從此,他十八種兵器一起練。


    每天從寅時起床,去太蓬山的讀書洞練氣功,之後就在讀書洞裏練十八種兵器。一直練到晚上酉時,才回去睡覺。老方丈見他練武如此癡迷勤奮,就派弟子每天給他把飯菜送進讀書洞裏去。日複一日,月複一月,沒過多久,他就把十八種兵器練得爐火純青,出神入化。但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止步。他開始坐在讀書洞裏參悟怎樣把這十八種兵器融合在一起使用。


    一年後,他做到了。


    跟別人交手的時候,明明看見打過來的是棍法,當別人迎上去的時候,就變成了刀法,劍法,槍法······叫別人根本就無從應付,隻能敗下陣去。他把自己的棍法稱之為無形棍,無形棍一共一百零八式,式式不離要害,招招取人性命。於是,他就有了另一個名號:無形棍·吳成。


    人人都說,世上隻有丁超的刀才能破他的棍法,丁超的刀快,一閃即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仙,白骨,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沝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沝墨並收藏八仙,白骨,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