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敘述清楚這一地區的曆史,我們必須回到拉薩。
而我這本書寫作的動因的最初產生,也不是在這片群山之間,而是在大山階梯的頂端,在藏文化的中心地帶拉薩。
首先想起的是一個傳教者的故事
這個故事讓我回到中世紀,回到中世紀的拉薩。
這是一個什麽樣的世紀呢?有一本由英國人托馬斯搜集整理,叫《東北藏古代民間文學》的書中援引的民間文學這樣描繪這個世紀:“沒有人再像神人未分的時代那樣正直行事了,由於沒落時代的來臨,人們逐漸不知害羞,肆無忌憚。他們不知道羞恥,他們不遵守誓言,一心想發財致富,不顧死活。”“從此以後,人們無恥食言。兒子比父親壞,孫子又比兒子壞,一代比一代壞,甚至在身體方麵,兒子也比父親矮。”
這些民間的詩人和曆史學家還把眼光轉向了宮廷生活:“從國王的妻子以下,婦女被認為比國王還聰明。她們參與國政;她們來到國王與大臣之間製造分裂,這樣,國王和大臣們分裂了。”
這是宮廷政治在民間,在遙遠地方的一種餘響,民間用自己的方式將這種餘響記錄下來。而在當時吐蕃國的中心拉薩,在國力蓬勃向上的時候,吐蕃宮廷中已經出現了民間故事中所指稱的那種情形。當時在拉薩,是藏王赤鬆德讚當政的時期。傳說赤鬆德讚是唐朝第二次與吐蕃和親後,金城公主與藏王赤德祖讚生下的兒子。那時的宮廷鬥爭除了關涉到上述民間故事所羅列的那些因素外,還與傳入雪域藏地不久的佛教與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劇烈鬥爭有著很大的關係。
傳說赤鬆德讚出生的第二天清晨,在外的讚普赤德祖讚趕回宮裏去看望公主母子,卻發現,小王子被另一個妃子搶去,聲稱此子為自己所生。這個同樣頗具民間色彩的故事說,大臣們為了弄清王子到底是哪個王妃所生,便將小王子放在一間屋子裏,讓兩個妃子同時去抱。金城公主先抱到了王子,但那個叫納囊氏的妃子拚命去搶,一點也不顧及是否會傷及王子,倒是金城公主擔心傷及王子的身體與性命,便主動放手。因此,大臣們確信王子為金城公主所生。
但在真實可證的曆史書中,赤鬆德讚出生於公元742年,金城公主在此前的公元739年已經去世了。赤鬆德讚的確是納囊氏的親生兒子。那麽,在民間為什麽竟附會出帶著明顯傾向性的傳說。有分析家認為,這正是藏族人民渴望藏漢團結的心願的象征。如果充分考慮到彼時彼地的曆史狀況,以及中原王朝和西藏政權之間的關係的實際情形,這種說法過於超前,就像把農民起義領袖幾乎說成共產主義者一樣。一種不具備真正史學眼光的結論,最後會流布為一種不負責任的流行說法。實際上,民間所以附會出這樣的傳說,應該是來自外部世界的佛教與西藏本土的苯教在雪域高原激烈鬥爭的曲折反映。
傳說在後世流傳,所能說明的僅僅隻是:越來越多的藏族人成為佛教信徒,所以把同情更多的給予了當時傾向於佛教,扶持佛教的大唐公主。
在當時的西藏宮廷,佛笨鬥爭進行得異常激烈。赤鬆德讚的生母是擁護本土宗教的勢力的代表性人物,但他自己卻更傾向於佛教。血緣並不能統一信仰,這是宮廷鬥爭故事裏一個永恒的主題。赤鬆德讚繼承王位後,便支持那些轉入地下的佛教徒重新公開自己的身份,把隱藏在僻遠山洞裏的佛教經典發掘出來,加以翻譯和闡釋。
他的這種行為,使自己站到了一個權傾朝野的父輩老臣的對立麵。這也是古往今來宮廷鬥爭中常見的一種模式。當年輕國王的命令屢屢被反佛的大臣瑪降加以阻止,他隻好設計除掉大臣瑪降。於是,許多隨從、術士、星相學家四處出動,散布流言。流言是以預言的方式出現的。這個預言說:國家與國王都將蒙受大的災難。在那個時代,這也就等同於是整個吐蕃人民的災難。於是,軍民人等都非常關心這樣一個問題:有什麽辦法可以禳解這個無妄之災。
藏王手下早已準備好了答案:惟一的辦法就是讓職位最高的大臣在墳墓裏住上三年!全拉薩,全吐蕃人都知道,這個人隻能是大臣瑪降。
而且,藏王並不急於動手,而是讓手下再四出傳布另一個流言。先是整個宮廷,然後是整個拉薩城都在說:大臣瑪降得了大病!
位極人臣的大臣瑪降不止一次聽到這些謠言。宮女們交頭接耳說的是這個話題,士兵們在冬天的石牆下曬太陽時說的也是這個話題。拉薩街頭的酒館裏,流傳的也是這個話題。甚至聽到寒鴉在黃昏天空裏的鳴叫,也是說:瑪降病了!病了!
回到家看看鏡子,裏麵顯現出的真也是一張用心過度,疲憊浮腫的臉。大臣瑪降終於崩潰了,撲在床上,把臉埋在熊皮褥子溫暖安全的長毛中間,像個孩子似地痛哭起來:“吐蕃上下都說我得了大病,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於是,所有的人都跟著哭起來。瑪降哭的是自己,他們哭的是即將失去一座巨大堅實的靠山。現在,詛咒應驗了,這座大山開始搖晃了。隻有一個粗笨的廚娘力排眾議,說:“眾人的嘴最靠不住。”
瑪降當然願意相信這句話,但他再次攬過銅鏡,仔細觀察了自己的麵容以後,卻喟然長歎:“眾人口中有智慧,我有病是真的!”
這正是年輕藏王早就盼著出現的情況,現在,他以為時機已到,馬上召開禦前會議。會議不是討論大臣的病,而是尋找避免國家與國王的災難的對策。根據國王授意,當即有大臣要求住在墳墓裏去禳解將臨的災難。
立即有人表示反對,並要問這位大臣的諂越之罪。預言裏說的隻有位置最高的大臣才能禳解。而這位大臣就是瑪降。
瑪降也不能允許任何人在地位上超越自己。於是,他要求自己進入墳墓三年。宮廷中處處是陷阱與機關,在女人懷中睡覺都要睜大一隻眼睛,他想自己實在該好好休息一下了。在墳墓裏住上三年時間,病就可以養好了。那時,且看他像最強烈的龍卷風暴一樣卷土重來。
瑪降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把地宮建造在自己勢力範圍內的納囊紮普,並親自督造將在其中隱居三年的墳墓。其間也頗費心機,比如為防不測暗設了以牛角連接而成的秘密水道和氣孔,外加許多的物資儲備。果然,當他住進墳墓裏,墓門就被巨石封死了。
隱隱的擔憂變成了現實。
不久以後,有人向赤鬆德讚報告,大臣瑪降從牛角水管裏射出來一支箭,上麵寫道:“納囊族的人們,挖開墳墓,救我出來!”
藏王向眾人出示這支箭,當成瑪降不忠於國王與國家的罪證。於是,瑪降暗設的水管與通氣孔被堵死,沒有人聽到過大臣瑪降麵臨死神時絕望的呼喊。
瑪降死後,年輕的國王明令在吐蕃全境大興佛教。
即或到了這樣的局麵之下,苯教在自己誕生的本土仍然有著大批的信徒。赤鬆德讚的母親就是一位虔誠的苯教徒。他的王妃才崩氏也是苯教徒。赤鬆德讚娶有好幾位王妃,但隻有才崩氏為他生了三位王子,因此,她在吐蕃王宮裏的地位無人能敵。赤鬆德讚在統治範圍內大興佛教,卻不能改變身邊王妃的信仰。
所以,赤鬆德讚把更多的感情傾注到波雍王妃身上。後世由佛教徒撰寫的藏族史書中,才崩氏特別飛揚跋扈,因為國王移寵於波雍王妃,她先後八次派出刺客,要暗殺丈夫。
赤鬆德讚去世時,遺囑要波雍王妃再嫁給下任國王。才崩氏曾親自前往刺殺波雍王妃,因王子護衛未果。於是,她買通廚師,下毒於食品中,害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僅在王位上坐了一年零七個月的吐蕃國王牟尼讚普。
牟尼讚普在位時,製定了在桑耶寺供養經、律、論三藏的製度。這是整個藏族地區供養佛典與僧人的正式起源。
我講述這個故事,不是想擔負起自己所不能勝任的梳理藏族宗教曆史的工作,而是因為,這個故事與我將要書寫的東北部藏區的文化特征相關。
而我這本書寫作的動因的最初產生,也不是在這片群山之間,而是在大山階梯的頂端,在藏文化的中心地帶拉薩。
首先想起的是一個傳教者的故事
這個故事讓我回到中世紀,回到中世紀的拉薩。
這是一個什麽樣的世紀呢?有一本由英國人托馬斯搜集整理,叫《東北藏古代民間文學》的書中援引的民間文學這樣描繪這個世紀:“沒有人再像神人未分的時代那樣正直行事了,由於沒落時代的來臨,人們逐漸不知害羞,肆無忌憚。他們不知道羞恥,他們不遵守誓言,一心想發財致富,不顧死活。”“從此以後,人們無恥食言。兒子比父親壞,孫子又比兒子壞,一代比一代壞,甚至在身體方麵,兒子也比父親矮。”
這些民間的詩人和曆史學家還把眼光轉向了宮廷生活:“從國王的妻子以下,婦女被認為比國王還聰明。她們參與國政;她們來到國王與大臣之間製造分裂,這樣,國王和大臣們分裂了。”
這是宮廷政治在民間,在遙遠地方的一種餘響,民間用自己的方式將這種餘響記錄下來。而在當時吐蕃國的中心拉薩,在國力蓬勃向上的時候,吐蕃宮廷中已經出現了民間故事中所指稱的那種情形。當時在拉薩,是藏王赤鬆德讚當政的時期。傳說赤鬆德讚是唐朝第二次與吐蕃和親後,金城公主與藏王赤德祖讚生下的兒子。那時的宮廷鬥爭除了關涉到上述民間故事所羅列的那些因素外,還與傳入雪域藏地不久的佛教與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的劇烈鬥爭有著很大的關係。
傳說赤鬆德讚出生的第二天清晨,在外的讚普赤德祖讚趕回宮裏去看望公主母子,卻發現,小王子被另一個妃子搶去,聲稱此子為自己所生。這個同樣頗具民間色彩的故事說,大臣們為了弄清王子到底是哪個王妃所生,便將小王子放在一間屋子裏,讓兩個妃子同時去抱。金城公主先抱到了王子,但那個叫納囊氏的妃子拚命去搶,一點也不顧及是否會傷及王子,倒是金城公主擔心傷及王子的身體與性命,便主動放手。因此,大臣們確信王子為金城公主所生。
但在真實可證的曆史書中,赤鬆德讚出生於公元742年,金城公主在此前的公元739年已經去世了。赤鬆德讚的確是納囊氏的親生兒子。那麽,在民間為什麽竟附會出帶著明顯傾向性的傳說。有分析家認為,這正是藏族人民渴望藏漢團結的心願的象征。如果充分考慮到彼時彼地的曆史狀況,以及中原王朝和西藏政權之間的關係的實際情形,這種說法過於超前,就像把農民起義領袖幾乎說成共產主義者一樣。一種不具備真正史學眼光的結論,最後會流布為一種不負責任的流行說法。實際上,民間所以附會出這樣的傳說,應該是來自外部世界的佛教與西藏本土的苯教在雪域高原激烈鬥爭的曲折反映。
傳說在後世流傳,所能說明的僅僅隻是:越來越多的藏族人成為佛教信徒,所以把同情更多的給予了當時傾向於佛教,扶持佛教的大唐公主。
在當時的西藏宮廷,佛笨鬥爭進行得異常激烈。赤鬆德讚的生母是擁護本土宗教的勢力的代表性人物,但他自己卻更傾向於佛教。血緣並不能統一信仰,這是宮廷鬥爭故事裏一個永恒的主題。赤鬆德讚繼承王位後,便支持那些轉入地下的佛教徒重新公開自己的身份,把隱藏在僻遠山洞裏的佛教經典發掘出來,加以翻譯和闡釋。
他的這種行為,使自己站到了一個權傾朝野的父輩老臣的對立麵。這也是古往今來宮廷鬥爭中常見的一種模式。當年輕國王的命令屢屢被反佛的大臣瑪降加以阻止,他隻好設計除掉大臣瑪降。於是,許多隨從、術士、星相學家四處出動,散布流言。流言是以預言的方式出現的。這個預言說:國家與國王都將蒙受大的災難。在那個時代,這也就等同於是整個吐蕃人民的災難。於是,軍民人等都非常關心這樣一個問題:有什麽辦法可以禳解這個無妄之災。
藏王手下早已準備好了答案:惟一的辦法就是讓職位最高的大臣在墳墓裏住上三年!全拉薩,全吐蕃人都知道,這個人隻能是大臣瑪降。
而且,藏王並不急於動手,而是讓手下再四出傳布另一個流言。先是整個宮廷,然後是整個拉薩城都在說:大臣瑪降得了大病!
位極人臣的大臣瑪降不止一次聽到這些謠言。宮女們交頭接耳說的是這個話題,士兵們在冬天的石牆下曬太陽時說的也是這個話題。拉薩街頭的酒館裏,流傳的也是這個話題。甚至聽到寒鴉在黃昏天空裏的鳴叫,也是說:瑪降病了!病了!
回到家看看鏡子,裏麵顯現出的真也是一張用心過度,疲憊浮腫的臉。大臣瑪降終於崩潰了,撲在床上,把臉埋在熊皮褥子溫暖安全的長毛中間,像個孩子似地痛哭起來:“吐蕃上下都說我得了大病,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於是,所有的人都跟著哭起來。瑪降哭的是自己,他們哭的是即將失去一座巨大堅實的靠山。現在,詛咒應驗了,這座大山開始搖晃了。隻有一個粗笨的廚娘力排眾議,說:“眾人的嘴最靠不住。”
瑪降當然願意相信這句話,但他再次攬過銅鏡,仔細觀察了自己的麵容以後,卻喟然長歎:“眾人口中有智慧,我有病是真的!”
這正是年輕藏王早就盼著出現的情況,現在,他以為時機已到,馬上召開禦前會議。會議不是討論大臣的病,而是尋找避免國家與國王的災難的對策。根據國王授意,當即有大臣要求住在墳墓裏去禳解將臨的災難。
立即有人表示反對,並要問這位大臣的諂越之罪。預言裏說的隻有位置最高的大臣才能禳解。而這位大臣就是瑪降。
瑪降也不能允許任何人在地位上超越自己。於是,他要求自己進入墳墓三年。宮廷中處處是陷阱與機關,在女人懷中睡覺都要睜大一隻眼睛,他想自己實在該好好休息一下了。在墳墓裏住上三年時間,病就可以養好了。那時,且看他像最強烈的龍卷風暴一樣卷土重來。
瑪降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他把地宮建造在自己勢力範圍內的納囊紮普,並親自督造將在其中隱居三年的墳墓。其間也頗費心機,比如為防不測暗設了以牛角連接而成的秘密水道和氣孔,外加許多的物資儲備。果然,當他住進墳墓裏,墓門就被巨石封死了。
隱隱的擔憂變成了現實。
不久以後,有人向赤鬆德讚報告,大臣瑪降從牛角水管裏射出來一支箭,上麵寫道:“納囊族的人們,挖開墳墓,救我出來!”
藏王向眾人出示這支箭,當成瑪降不忠於國王與國家的罪證。於是,瑪降暗設的水管與通氣孔被堵死,沒有人聽到過大臣瑪降麵臨死神時絕望的呼喊。
瑪降死後,年輕的國王明令在吐蕃全境大興佛教。
即或到了這樣的局麵之下,苯教在自己誕生的本土仍然有著大批的信徒。赤鬆德讚的母親就是一位虔誠的苯教徒。他的王妃才崩氏也是苯教徒。赤鬆德讚娶有好幾位王妃,但隻有才崩氏為他生了三位王子,因此,她在吐蕃王宮裏的地位無人能敵。赤鬆德讚在統治範圍內大興佛教,卻不能改變身邊王妃的信仰。
所以,赤鬆德讚把更多的感情傾注到波雍王妃身上。後世由佛教徒撰寫的藏族史書中,才崩氏特別飛揚跋扈,因為國王移寵於波雍王妃,她先後八次派出刺客,要暗殺丈夫。
赤鬆德讚去世時,遺囑要波雍王妃再嫁給下任國王。才崩氏曾親自前往刺殺波雍王妃,因王子護衛未果。於是,她買通廚師,下毒於食品中,害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僅在王位上坐了一年零七個月的吐蕃國王牟尼讚普。
牟尼讚普在位時,製定了在桑耶寺供養經、律、論三藏的製度。這是整個藏族地區供養佛典與僧人的正式起源。
我講述這個故事,不是想擔負起自己所不能勝任的梳理藏族宗教曆史的工作,而是因為,這個故事與我將要書寫的東北部藏區的文化特征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