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磨河流到熱足這個地方,兩岸花崗石骨架的大山,十分陡峭地向著河穀逼迫過來。
一株株的柏樹,在岩石縫裏深深紮下根子,居然蒼翠地蔚然成林,像一個奇跡一般。
走出寨子,站在陡峭的高高河岸上,聽到在逼仄的河床中,河水發出如雷的鳴響。很有勁道的河風升上來,讓人有著可以憑借這股力道飛騰起來的感覺。但那僅僅隻是一種感覺。而我的雙腳仍然順著河岸上的公路行走。
有了公路以後,那個老人在我離開他家時對我說,我們這個叫做熱足的寨子已經不叫熱足了。送我出門的時候,他還指給我那個被更多人叫做熱足的地方。那裏,橫臥在湍急河流上的花崗石拱橋的橋頭上,趴著幾座漢式的瓦頂白牆的房子。
老人說“那裏才是他們現在的熱足,好像我們這裏什麽都不是了一樣。”
這略有不平的話有些含糊不清,但我聽得懂他的意思。
其實,這也是時代大的變遷中一些小小的不為人知的變遷。那些建築,是這個時代才有的地形標誌,而且,因為坐落在公路邊上,又處於那座重要的橋頭而被看成熱足這個地名的新的標誌物。就在這寂靜的山間,一個不為人知的彈丸之地,也有著一種重心的轉移。在過去的時代,在孤獨的行腳者奔走於驛道上的時代,人們說起熱足時,肯定是指那些散落在零星莊稼地中的那群石頭寨子,而現在,那些長途汽車司機和上麵的乘客,說起這個地名時,想起的卻是路邊上那幾幢毫無生氣的瓦頂房子。
現在,我離開了寨子,走出莊稼地邊的曲折小路,順著公路向那幾幢灰頭土臉的房子走去。
不久,就看到了一麵撲滿了塵土的地名牌立在我麵前。
我又一次想起了老人頗有怨氣的話,不禁獨自笑了。
那幾幢房子裏有一幢毫無疑問是屬於養護這條公路的道班。
還有幾幢房子卻已經被廢棄了。廢棄的房子周圍辟出了一些小小的菜地。瘦弱的綠色裏,掛著一些青色的蕃茄。房子的牆上還寫著很祈使的句子。我們把這種句子叫做標語。而在藏語裏頭,沒有一個這樣對應的詞,如果一定要硬生生的譯過去,就隻有咒語這個詞義與此大致相當。我就曾經在一個村子裏聽一個村長對一個年輕人說:“你們這些會寫漢字的年輕人,往牆上,往岩石上寫一些咒語吧,鄉裏的幹部來,看見了會高興的。”
這些廢棄的房子的牆上寫的標語是:
“嚴禁打撈漂木!”
“保護國家財產,打擊偷竊漂木行為!”
確確實實,有些漂木擱淺在岸上時,會失去蹤跡。被人出賣給過往的長途汽車司機。更多的時候,是巨大的原木在河道裏被撞得四分五裂,而沿岸很多地方因為森林的消失,尋找燃料已經越來越困難了。於是,自然而然地,河道裏這些已經沒有使用價值的原木碎片就成了人們搜求的東西。背回家裏,燒鍋做飯。包括水運隊自己,也是燃燒這種來自河裏的燃料。每到洪水季節,大渡河和岷江流域,那些人口較多的鎮子上,河岸兩邊就站滿了男女老幼,打撈河裏那些破碎的漂木。
雖然,每一個地方的河岸上,都用濃墨寫滿了這種標語。但很多鎮子上,河裏的木頭碎片成了唯一的燃料。據說,一棵樹在山上伐倒,趕進河裏,漂流到四川盆地的打撈點時,剩下的部分可能隻有四分之一。也有一種說法,用這種方式運送的木材,最後的利用率大概是三分之一的樣子。看到這樣的估計出來的數字,我們有理由為嘉絨山水中那麽多無謂消逝的森林慟聲一哭!
關於鄭重其事的文字遊戲的例子有很多。
就在熱足這個小小的地方,就不止一個。比如道班這個詞,大家都知道是養護公路的養路工人的定居點。但在70年代中,突然有一天,道班前牌子突然完全換掉了。“道班”變成了“工班”。比如,現在我的眼前,熱足道班的門口就立著一塊牌子:熱足工班。所以作出這種改動,是領導著眾多道班的機構有一天突發奇想,認為人們容易把“道”與“盜”聯係起來。
於是,所有的牌子都換上了“某某工班”的字樣,但是人們已經改不過口來。
還有眼前這個水運隊的稱呼,一直以來,任何一條漂流著木頭的河上的人們都不是這麽叫的。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一個搞遠程水上運輸的船隊的名字。在人們的口語中,一直把他們收做流送隊。他們的工人自己也是這麽稱呼。流送,對於他們是一個更形象,也更貼切的名字。但是,偏偏要在字麵上固執地叫做水運隊。
過於相信文字的魔力的時候,任何語言都可能成為巫師的咒語。
而今天,我站在熱足橋頭絕對不是要在這裏思考語言問題。我是要在此選擇我的行進路線。我在這座花崗石拱橋上徘徊。橋下,是豐水期的河水在奔湧,在咆哮。濁黃的水體上騰起一道道白色的雪浪。就在離橋不遠的下遊幾百米處,另一條水量更為豐沛的足木足河從左岸的兩道岩壁中間奔湧而出,與梭磨河水匯合到一起。兩水相激,在高高花崗石岩岸下湧起巨浪,巨大的濤聲滾雷一般在山間回響。
公路在這裏又一次分開了一條枝蔓。
主線,順著梭磨河一直往下,過金川,再到已經到過的丹巴。過了橋,順著足木足河,一條支線伸向更深的山中。而且,又一路生出些枝枝蔓蔓,最後,都一一地消失在大山深處。我現在考慮的是去不去這條支線,如果去,我將又原路返回到現在這座橋上,再重新選擇漫遊的路線。
這件事情頗費周章。
最後,還是一輛中巴車開過來,停在我麵前。司機叫了我一聲老師。
我慢慢回憶,這張臉慢慢變成一個總是洗不幹淨的差不多是20年前的學生的臉。我猶猶豫豫地問:“沙瑪爾甲。”
他搖搖頭,說:“我是他哥哥。你上車來吧。”
於是,我就上車了。
車子開動起來,公路邊的石崖呀,寨子呀,大多都還是20來年前的大致模樣。那時,我在距此15公裏的足木足鄉中學當過一年的語文教師。剛一上車,他就遞給我一個巨大的蘋果。我問他弟弟的情況。
他說:“弟弟給一個喇嘛當徒弟。”
“你弟弟出家了?”
他搖了搖頭,說:“隻是跟著喇嘛學畫畫。”
等我小小地睡了一覺,足木足就到了。我迷迷瞪瞪地跳下車,背上背包,站在那個曾經天天盼望信件的郵電所麵前,突然有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
那時,這個鄉鎮上很多房子都是新蓋不久的,最新的房子就是這間郵電所和我們新建的中學校。過去,我認為這裏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但是現在的感覺卻變化了,這裏成了一個冷清而且寂寞的地方。而且,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喜歡這種介乎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這種地方。
我去曾經當過一年教師的學校裏轉了轉。
當時是這個鎮子上最高大漂亮建築的教學樓門窗破敗,油漆剝落。這所已經撤消建製的中學,隻是一個非常短暫的存在。隻是一個最終將被淡忘的記憶。一個占地寬廣的校園,現在隻是一個鄉的中心小學校。這時候正值暑假,校園裏空無一人,操場邊上都長出了不少的荒草。
我站在操場中間,恍然聽到那時一群年輕教師和學生在歡笑。
這時,有人牽了牽我的衣袖。我回過身來,卻發現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站在身後,正把背在身上的毛織的口袋取下來。
他有些大模大樣地說:“嗨,老板,要不要鬆茸。”
他把口袋打開,用很多樹葉與青草,包裹著一朵朵的鬆茸。我的鼻子裏立即就充滿了一股奇異的清香。
鬆茸是這些山林裏眾多野生蘑菇裏的一種。這些年因為發現了這種野生菌類有防癌作用,是外貿出口的搶手貨,價錢一下子竄至了上百元人民幣一公斤。
我對這個孩子用藏話說:“我不是收購鬆茸的販子。”
於是,這個麵孔很黑裏透紅,一雙眼睛卻分外清澈的孩子立即不好意思起來。他吐了吐舌頭,飛快地跑掉了。
這種神情讓我想起了以前那些調皮的學生。其中就有那個據他開車跑客運的哥哥講,在跟喇嘛學習藏畫的那個學生沙瑪爾甲。
我走出校門的時候,又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麵孔,這是我當年的一個女學生。她懷裏抱著一個嬰兒,是她的兒子吧,當她看到當年比自己現在還年輕的老師,立即緋紅了臉,吐出舌頭,嘴裏發出一聲低低的吃驚的聲音,跑開了。
回到這個地方,我確實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而且,我說不上來,自己是不是喜歡這種感覺。
一株株的柏樹,在岩石縫裏深深紮下根子,居然蒼翠地蔚然成林,像一個奇跡一般。
走出寨子,站在陡峭的高高河岸上,聽到在逼仄的河床中,河水發出如雷的鳴響。很有勁道的河風升上來,讓人有著可以憑借這股力道飛騰起來的感覺。但那僅僅隻是一種感覺。而我的雙腳仍然順著河岸上的公路行走。
有了公路以後,那個老人在我離開他家時對我說,我們這個叫做熱足的寨子已經不叫熱足了。送我出門的時候,他還指給我那個被更多人叫做熱足的地方。那裏,橫臥在湍急河流上的花崗石拱橋的橋頭上,趴著幾座漢式的瓦頂白牆的房子。
老人說“那裏才是他們現在的熱足,好像我們這裏什麽都不是了一樣。”
這略有不平的話有些含糊不清,但我聽得懂他的意思。
其實,這也是時代大的變遷中一些小小的不為人知的變遷。那些建築,是這個時代才有的地形標誌,而且,因為坐落在公路邊上,又處於那座重要的橋頭而被看成熱足這個地名的新的標誌物。就在這寂靜的山間,一個不為人知的彈丸之地,也有著一種重心的轉移。在過去的時代,在孤獨的行腳者奔走於驛道上的時代,人們說起熱足時,肯定是指那些散落在零星莊稼地中的那群石頭寨子,而現在,那些長途汽車司機和上麵的乘客,說起這個地名時,想起的卻是路邊上那幾幢毫無生氣的瓦頂房子。
現在,我離開了寨子,走出莊稼地邊的曲折小路,順著公路向那幾幢灰頭土臉的房子走去。
不久,就看到了一麵撲滿了塵土的地名牌立在我麵前。
我又一次想起了老人頗有怨氣的話,不禁獨自笑了。
那幾幢房子裏有一幢毫無疑問是屬於養護這條公路的道班。
還有幾幢房子卻已經被廢棄了。廢棄的房子周圍辟出了一些小小的菜地。瘦弱的綠色裏,掛著一些青色的蕃茄。房子的牆上還寫著很祈使的句子。我們把這種句子叫做標語。而在藏語裏頭,沒有一個這樣對應的詞,如果一定要硬生生的譯過去,就隻有咒語這個詞義與此大致相當。我就曾經在一個村子裏聽一個村長對一個年輕人說:“你們這些會寫漢字的年輕人,往牆上,往岩石上寫一些咒語吧,鄉裏的幹部來,看見了會高興的。”
這些廢棄的房子的牆上寫的標語是:
“嚴禁打撈漂木!”
“保護國家財產,打擊偷竊漂木行為!”
確確實實,有些漂木擱淺在岸上時,會失去蹤跡。被人出賣給過往的長途汽車司機。更多的時候,是巨大的原木在河道裏被撞得四分五裂,而沿岸很多地方因為森林的消失,尋找燃料已經越來越困難了。於是,自然而然地,河道裏這些已經沒有使用價值的原木碎片就成了人們搜求的東西。背回家裏,燒鍋做飯。包括水運隊自己,也是燃燒這種來自河裏的燃料。每到洪水季節,大渡河和岷江流域,那些人口較多的鎮子上,河岸兩邊就站滿了男女老幼,打撈河裏那些破碎的漂木。
雖然,每一個地方的河岸上,都用濃墨寫滿了這種標語。但很多鎮子上,河裏的木頭碎片成了唯一的燃料。據說,一棵樹在山上伐倒,趕進河裏,漂流到四川盆地的打撈點時,剩下的部分可能隻有四分之一。也有一種說法,用這種方式運送的木材,最後的利用率大概是三分之一的樣子。看到這樣的估計出來的數字,我們有理由為嘉絨山水中那麽多無謂消逝的森林慟聲一哭!
關於鄭重其事的文字遊戲的例子有很多。
就在熱足這個小小的地方,就不止一個。比如道班這個詞,大家都知道是養護公路的養路工人的定居點。但在70年代中,突然有一天,道班前牌子突然完全換掉了。“道班”變成了“工班”。比如,現在我的眼前,熱足道班的門口就立著一塊牌子:熱足工班。所以作出這種改動,是領導著眾多道班的機構有一天突發奇想,認為人們容易把“道”與“盜”聯係起來。
於是,所有的牌子都換上了“某某工班”的字樣,但是人們已經改不過口來。
還有眼前這個水運隊的稱呼,一直以來,任何一條漂流著木頭的河上的人們都不是這麽叫的。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一個搞遠程水上運輸的船隊的名字。在人們的口語中,一直把他們收做流送隊。他們的工人自己也是這麽稱呼。流送,對於他們是一個更形象,也更貼切的名字。但是,偏偏要在字麵上固執地叫做水運隊。
過於相信文字的魔力的時候,任何語言都可能成為巫師的咒語。
而今天,我站在熱足橋頭絕對不是要在這裏思考語言問題。我是要在此選擇我的行進路線。我在這座花崗石拱橋上徘徊。橋下,是豐水期的河水在奔湧,在咆哮。濁黃的水體上騰起一道道白色的雪浪。就在離橋不遠的下遊幾百米處,另一條水量更為豐沛的足木足河從左岸的兩道岩壁中間奔湧而出,與梭磨河水匯合到一起。兩水相激,在高高花崗石岩岸下湧起巨浪,巨大的濤聲滾雷一般在山間回響。
公路在這裏又一次分開了一條枝蔓。
主線,順著梭磨河一直往下,過金川,再到已經到過的丹巴。過了橋,順著足木足河,一條支線伸向更深的山中。而且,又一路生出些枝枝蔓蔓,最後,都一一地消失在大山深處。我現在考慮的是去不去這條支線,如果去,我將又原路返回到現在這座橋上,再重新選擇漫遊的路線。
這件事情頗費周章。
最後,還是一輛中巴車開過來,停在我麵前。司機叫了我一聲老師。
我慢慢回憶,這張臉慢慢變成一個總是洗不幹淨的差不多是20年前的學生的臉。我猶猶豫豫地問:“沙瑪爾甲。”
他搖搖頭,說:“我是他哥哥。你上車來吧。”
於是,我就上車了。
車子開動起來,公路邊的石崖呀,寨子呀,大多都還是20來年前的大致模樣。那時,我在距此15公裏的足木足鄉中學當過一年的語文教師。剛一上車,他就遞給我一個巨大的蘋果。我問他弟弟的情況。
他說:“弟弟給一個喇嘛當徒弟。”
“你弟弟出家了?”
他搖了搖頭,說:“隻是跟著喇嘛學畫畫。”
等我小小地睡了一覺,足木足就到了。我迷迷瞪瞪地跳下車,背上背包,站在那個曾經天天盼望信件的郵電所麵前,突然有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
那時,這個鄉鎮上很多房子都是新蓋不久的,最新的房子就是這間郵電所和我們新建的中學校。過去,我認為這裏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但是現在的感覺卻變化了,這裏成了一個冷清而且寂寞的地方。而且,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喜歡這種介乎於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這種地方。
我去曾經當過一年教師的學校裏轉了轉。
當時是這個鎮子上最高大漂亮建築的教學樓門窗破敗,油漆剝落。這所已經撤消建製的中學,隻是一個非常短暫的存在。隻是一個最終將被淡忘的記憶。一個占地寬廣的校園,現在隻是一個鄉的中心小學校。這時候正值暑假,校園裏空無一人,操場邊上都長出了不少的荒草。
我站在操場中間,恍然聽到那時一群年輕教師和學生在歡笑。
這時,有人牽了牽我的衣袖。我回過身來,卻發現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站在身後,正把背在身上的毛織的口袋取下來。
他有些大模大樣地說:“嗨,老板,要不要鬆茸。”
他把口袋打開,用很多樹葉與青草,包裹著一朵朵的鬆茸。我的鼻子裏立即就充滿了一股奇異的清香。
鬆茸是這些山林裏眾多野生蘑菇裏的一種。這些年因為發現了這種野生菌類有防癌作用,是外貿出口的搶手貨,價錢一下子竄至了上百元人民幣一公斤。
我對這個孩子用藏話說:“我不是收購鬆茸的販子。”
於是,這個麵孔很黑裏透紅,一雙眼睛卻分外清澈的孩子立即不好意思起來。他吐了吐舌頭,飛快地跑掉了。
這種神情讓我想起了以前那些調皮的學生。其中就有那個據他開車跑客運的哥哥講,在跟喇嘛學習藏畫的那個學生沙瑪爾甲。
我走出校門的時候,又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麵孔,這是我當年的一個女學生。她懷裏抱著一個嬰兒,是她的兒子吧,當她看到當年比自己現在還年輕的老師,立即緋紅了臉,吐出舌頭,嘴裏發出一聲低低的吃驚的聲音,跑開了。
回到這個地方,我確實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而且,我說不上來,自己是不是喜歡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