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入鄉隨俗,緊跟時代潮流,順帶把煉丹一事引上正路。


    不求長生不老,強身健體總是可以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誰說煉丹就一定是罔顧他人性命的妖邪之術呢。


    很多時候,並不能簡單粗暴統一而論的批駁煉丹就是不務正業,在這個紛爭不斷的年代,國家混亂,現實的社會讓人失望。


    地位權勢皆不缺的名士們隻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安慰,追尋道法的逍遙,企圖逃避真正的現實,追求所謂的長生。


    某種程度上,與信仰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力改變現狀,逃脫避世,也是一種選擇。


    至於對錯,不做評判。


    古往今來,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做審判者容易,但易地而處,做的真的能比身處亂世的人好嗎?


    不能奢求每一個人都成為不滿現狀便能憤然踏出改變的先驅者。


    所以,在笙歌看來,不強製要求別人做自己心目中想做的事情,是一種基本的寬容。


    盡自己所能,做改變。


    在帝王麵前,笙歌再一次表演了一場神乎其神的精彩表演,成功的唬住了帝王。


    帶著聖旨,搖身一變,皇家道觀的觀主。


    而馬文才也終於能夠名正言順的跟在笙歌身旁,無人再有權利帶走他。


    京城,不僅僅是繁華,更能開闊一個人的視野和眼界。


    尤其是這一路走來,所見識到的差距。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所有亂世都會出現的場景。


    自東漢末分裂,至今日,這個天下就從未真正一統,真正和平過。


    所謂盛世,所謂花團錦簇,不過是富貴人家自欺欺人所營造出來的虛假繁華。


    馬文才心想,為何上一世他們三人的眼裏就隻放得下感情,白白賠上了三條命呢。


    而他也約莫明白,愛女入骨的祝老爺為何對祝英台的以死相逼視而不見,依舊不允許英台嫁給梁山伯了。


    一來,梁山伯的身子骨終究是弱了些,難以壽元長久,他不知是先天不足還是後天貧弱所致。


    二來,梁山伯的性子過於執拗,剛過易折,身處亂世,毫無背景,稍有不慎行差踏錯便會禍及妻兒。


    更不要說,如今士族之風盛行,重門第,講閥閱。祝、馬兩家都是由北方遷來的體麵人家。


    隨意悔婚,祝英台一輩子都會被詬病。


    正因為祝老爺疼愛女兒,站在一個過來人的立場上才始終不鬆口允婚,隻可惜祝老爺錯估了英台性情中的那份死不回頭。


    英台的一往無前至死不悔沒有錯。


    而祝老爺思慮再三考慮以後也沒錯。


    也不知繞來繞去,英台和梁山伯能不能繞出曾經的悲劇。


    梁山伯若無強健體魄,若無自保之力,恐怕依舊難以抱得美人歸。


    如果他站在家人的立場上,恐怕也不同意英台嫁給家徒四壁,性子又不懂變通的梁山伯。


    思來想去,馬文才還是決定盡一下綿薄之力,寫信給玉無瑕,讓其幫扶著梁山伯。


    再不濟,也不能缺衣少食,難以溫飽。


    做這些事情,馬文才並沒有瞞著笙歌。


    沒有可以顯擺,亦沒有刻意邀功,他兩世為人,自該有兩世為人的心胸和氣量。


    拋卻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他與梁山伯亦有三年同窗情,也曾深夜挑燈討論學問,也曾春日秋夜暢談理想。


    若無祝英台,也許他也不會那般針對梁山伯,終究是他著相了,失了士族該有的氣度。


    對於馬文才對梁山伯的接濟,笙歌不置可否。


    她總覺得馬文才的越發像頓悟要超脫凡塵的得道高人了。


    唉,孩子,花花世界真的不值得你留戀嗎?


    ……


    ……


    在皇家道觀紮根的笙歌褪去了錦衣華服珠釵首飾,穿上了仙氣飄飄的道觀服飾,倒真真有幾分返老還童,永葆青春的感覺。


    於笙歌而言,道觀生活三點一線。


    講經,煉丹,養兒子。


    畢竟她是親自聽過太上老君和金蟬子講學的人,所以有些東西哪怕她一字不改搬過來,都會被奉為至理名言。


    唉,今天又是真大佬裝神棍的一天。


    為了傳承道法,傳承煉丹術,笙歌精挑細選了一批品性根骨都上佳的弟子,言傳身教,做好了一位師尊該做到的事情。


    一時間,那些行走於世家坑蒙拐騙的“高人”銷聲匿跡,因為笙歌普及的一些知識,會讓他們自打嘴巴。


    這年頭,做騙子都這麽不容易了,連金主的問題都答不上來還怎麽行騙。


    時不時笙歌也會承擔起自己身為神棍的職責,幫忙看看天氣,測測吉凶,然後練一些強身健體固本培元的丹藥供應宮中。


    於是,欽天監監正的職務也落在了笙歌頭上。


    別說什麽帝王不拘性別用人才,那還不是因為笙歌太有用了,死死的抓住了上位者的心裏。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馬文才也不負眾望長成了所有人心目中所期望的樣子,芝蘭玉樹,胸有丘壑。


    小小年紀,天子近臣,且被帝王愛屋及烏的賜予了侯爵身份。


    大晉史上,最年輕的侯爵。


    就連祝英台,也以嫡公主伴讀的身份一步步入了帝王的眼,被封為縣主。


    有一說一,天子這些年對馬文才是真的好,吃穿住行用,一應標準皆是按著宮中皇子公主規格。


    甚至天子動過讓馬文才尚公主的心思,但最終還是沒忍心。


    因為喜愛,所以想把最得寵的公主下嫁給他。


    可同樣也是因為喜愛,天子不忍剝奪馬文才驚豔眾生建功立業的權利。


    與皇家而言,駙馬更多的隻是一種裝飾。


    所以,賜婚的旨意最終變為了封侯。


    馬文才:……


    明明剛剛重生的時候,他發誓一定要奮發圖強加官晉爵讓母親春風得意的。


    怎麽現在,他一無功名在身,二無軍功在身,便被封為永固侯呢?


    永固……


    這樣的封號,他如何承擔的起。


    封號,意味著帝王的期許。


    江山永固,天下大安,這是每一任明君的畢生夙願。


    也許,他不應該流連於京城的繁華,該出去建立屬於自己的功績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直播進行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你安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你安離並收藏快穿:直播進行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