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籌備書院(上)
大明:開局朱棣被困雨林 作者:武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冷靜下來的何秋,這才有時間好好看這份詔書,原來這份旨意不單單是封他為良鄉候,還賜田千畝,賞銀千兩,侯府一座,土地、銀子、房子都有了,一下子就走上了人生巔峰。
陷在這種迷之情緒裏兩天,回過神來的何秋就開始準備自己搞一個書院的事了。
這也是為了避免朱元璋給他找事幹,現在的大明可沒有勳貴不能當文官的潛規則,萬一被拉去抓壯丁了呢?
所以不能讓自己閑下來啊,他卻沒想到朱元璋最近已經沒空找他的麻煩了,正在和大臣們商量如何推行何秋所提的部分政策呢。
何秋提前讓馬和幫著打聽,找一個不怎麽出名的書院,收購下來,再去講課。
今天馬和就向他匯報說找到了,他就跟著馬和一起,帶著拖油瓶朱棣,準備去看看他未來的書院。
三人騎著馬,後麵跟著十幾個親衛,一路往城外走去。
馬和找的這個書院離京城不遠,一路上聽馬和介紹,書院本來是皇莊邊上的,地理位置優越,隻是現在教書的老秀才經營不動了,無奈之下準備把書院出手。
這個老秀才的書院有朝廷的補助,附近的百來畝田地都被低價賣給他們當做學田,田賦上也有一定優惠,不過還是搞不下去了。
何秋琢磨這位老秀才是不是能力不行啊,有這麽好的條件,還能辦不下去?
一行人很快就走到這座書院附近,這書院離南京城也不過十幾裏地,邊上有條小河經過,書院在一個小土包邊上,也算得上是依山傍水了。
放眼望去,綠意盎然,環境優美啊,何秋在心裏默默為這個書院加了一分。
等馬和帶著何秋和朱棣走到書院大門,就看到一個衣著破舊的小孩立在書院外邊的牆沿下,認認真真的豎起耳朵聽裏麵的講學。
何秋走近一看,這孩子還在牆沿鋪了一層河沙,手裏拿著根短木棍在地上邊聽邊寫。
何秋一看便知,眼前這小孩是在蹭課,小孩聽的入神,直到裏麵的講學告一段落才察覺到何秋三人的到來。
小孩被嚇了一跳,但很快就又鎮定了下來,向何秋三人行了一禮,有模有樣的道:“小生拜見三位先生。”
何秋心裏讚歎了下,這孩子還真有氣度,看了看小孩在牆沿寫的字,好奇地問,“你字寫這麽好,又頗懂禮儀,家裏怎麽不供你上學?”
朱棣則是好奇這小孩怎麽會覺得他們三個是先生的,就直接問道,“你為何稱呼我們先生?”
小孩看了看何秋他倆,決定按提問的先後順序回答,先向何秋唱了一諾,回到:“家裏窮,供不起我讀書,底下還有弟弟妹妹要照顧,也沒那麽多時間。”
又看了看朱棣,認真的說,“先生三人衣著華貴,平日裏書院也沒有這般氣質的,我想你們大概是進京趕考的士子,我聽說對有學問的人都要稱先生,所以稱呼你們三位先生。”
朱棣看了眼小孩腳邊堆著的豬草,又聽他說還有弟弟妹妹要照顧,就知道他是趁幹活間隙跑來蹭課的,心中更為感動,不由對小孩說:“你先別走,在這等我一會。”
就讓馬和在這照看著這孩子,隻和何秋兩人往書院裏麵走。
小孩的心抑製不住的砰砰直跳,手下意識的攥緊手中的樹枝,目送何秋二人走進書院裏,心裏想著,這大概就是夫子所講的那種貴人吧?
另一邊的何秋卻是大為感歎,以往總在書上看到鑿壁偷光,還有前輩以沙為紙,以棍作筆,他當初總是把這些當做故事看。
真的有這種情形發生在他何秋麵前的時候,他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悲憫。
之前何秋已經讓馬和遞過拜帖,在拜帖上有談到自己想收購一家書院,所以剛進書院裏麵,就有人把他和朱棣引著去見山長。
這位田山長已經四十多歲了,不過還是秀才功名,頭發倒是已經全白了,看起來十分愁苦,也不知道是為了功名還是為了這家書院愁的。
田山長看到被引來的這兩位貴氣逼人的青年,也不由愣了愣神,看起來也不像是讀書人啊,不會是皇莊背後的哪位大佬使的手段,迂回出擊,想要吞掉書院吧?
不過細想一下,對他這麽個老窮酸,應該用不著這麽做,但不管怎麽想,這一見麵田山長心裏就存了幾分謹慎。
先是客客氣氣的請何秋和朱棣坐下,又給兩人泡了點山野苦茶,詢問何秋具體的合作意向。
何秋也不去繞彎子,開門見山的給田山長說明來意:他打算直接買下這座書院,保證書院的正常教學工作不變,人事上他還可以當他的山長。
但是何秋想自己講些數算等方麵的課,培養些他想要的人才,這一塊書院不得插手。
田山長聽的眉頭微皺,有些不太信任眼前的這個小年輕。
開口問道,“不止這位兄台是何功名?”
何秋尬住了,“沒有功名。”
田山長的眉頭皺的更緊了,麵上的不滿之意任誰都能看的出來,生怕何秋會誤人子弟。
何秋使出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可勁的忽悠田山長,“你看這些貧家子弟也不是人人都能靠科舉出頭的,他們這些人也總要生活吧?”
“總不好一輩子都當個老童生,一事無成。不如由我開點數算課和機械課,好叫這部分讀書沒什麽天賦的孩子學了之後能去商行當個賬房,或者當個工匠,這樣也總是能養活自己一家子。”
田山長聽了何秋這話,倒是有些猶豫了起來:“可是你說的這些,大部分都是去給人當學徒,就算跟著你在書院裏學了,且不說能學多少,你這樣出來的對他們商行這些來說就算是野路子,人家願不願意用呢?”
何秋一看有戲,至少這位田山長不是很迂腐,也能溝通。
“沒事,別的商行不用,我用!”何秋說的斬釘截鐵,他倒也沒說假話,單單是他在北京的那一攤子就能用幾十個賬房。
至於工匠學徒,教小孩總比教成年人簡單。
陷在這種迷之情緒裏兩天,回過神來的何秋就開始準備自己搞一個書院的事了。
這也是為了避免朱元璋給他找事幹,現在的大明可沒有勳貴不能當文官的潛規則,萬一被拉去抓壯丁了呢?
所以不能讓自己閑下來啊,他卻沒想到朱元璋最近已經沒空找他的麻煩了,正在和大臣們商量如何推行何秋所提的部分政策呢。
何秋提前讓馬和幫著打聽,找一個不怎麽出名的書院,收購下來,再去講課。
今天馬和就向他匯報說找到了,他就跟著馬和一起,帶著拖油瓶朱棣,準備去看看他未來的書院。
三人騎著馬,後麵跟著十幾個親衛,一路往城外走去。
馬和找的這個書院離京城不遠,一路上聽馬和介紹,書院本來是皇莊邊上的,地理位置優越,隻是現在教書的老秀才經營不動了,無奈之下準備把書院出手。
這個老秀才的書院有朝廷的補助,附近的百來畝田地都被低價賣給他們當做學田,田賦上也有一定優惠,不過還是搞不下去了。
何秋琢磨這位老秀才是不是能力不行啊,有這麽好的條件,還能辦不下去?
一行人很快就走到這座書院附近,這書院離南京城也不過十幾裏地,邊上有條小河經過,書院在一個小土包邊上,也算得上是依山傍水了。
放眼望去,綠意盎然,環境優美啊,何秋在心裏默默為這個書院加了一分。
等馬和帶著何秋和朱棣走到書院大門,就看到一個衣著破舊的小孩立在書院外邊的牆沿下,認認真真的豎起耳朵聽裏麵的講學。
何秋走近一看,這孩子還在牆沿鋪了一層河沙,手裏拿著根短木棍在地上邊聽邊寫。
何秋一看便知,眼前這小孩是在蹭課,小孩聽的入神,直到裏麵的講學告一段落才察覺到何秋三人的到來。
小孩被嚇了一跳,但很快就又鎮定了下來,向何秋三人行了一禮,有模有樣的道:“小生拜見三位先生。”
何秋心裏讚歎了下,這孩子還真有氣度,看了看小孩在牆沿寫的字,好奇地問,“你字寫這麽好,又頗懂禮儀,家裏怎麽不供你上學?”
朱棣則是好奇這小孩怎麽會覺得他們三個是先生的,就直接問道,“你為何稱呼我們先生?”
小孩看了看何秋他倆,決定按提問的先後順序回答,先向何秋唱了一諾,回到:“家裏窮,供不起我讀書,底下還有弟弟妹妹要照顧,也沒那麽多時間。”
又看了看朱棣,認真的說,“先生三人衣著華貴,平日裏書院也沒有這般氣質的,我想你們大概是進京趕考的士子,我聽說對有學問的人都要稱先生,所以稱呼你們三位先生。”
朱棣看了眼小孩腳邊堆著的豬草,又聽他說還有弟弟妹妹要照顧,就知道他是趁幹活間隙跑來蹭課的,心中更為感動,不由對小孩說:“你先別走,在這等我一會。”
就讓馬和在這照看著這孩子,隻和何秋兩人往書院裏麵走。
小孩的心抑製不住的砰砰直跳,手下意識的攥緊手中的樹枝,目送何秋二人走進書院裏,心裏想著,這大概就是夫子所講的那種貴人吧?
另一邊的何秋卻是大為感歎,以往總在書上看到鑿壁偷光,還有前輩以沙為紙,以棍作筆,他當初總是把這些當做故事看。
真的有這種情形發生在他何秋麵前的時候,他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悲憫。
之前何秋已經讓馬和遞過拜帖,在拜帖上有談到自己想收購一家書院,所以剛進書院裏麵,就有人把他和朱棣引著去見山長。
這位田山長已經四十多歲了,不過還是秀才功名,頭發倒是已經全白了,看起來十分愁苦,也不知道是為了功名還是為了這家書院愁的。
田山長看到被引來的這兩位貴氣逼人的青年,也不由愣了愣神,看起來也不像是讀書人啊,不會是皇莊背後的哪位大佬使的手段,迂回出擊,想要吞掉書院吧?
不過細想一下,對他這麽個老窮酸,應該用不著這麽做,但不管怎麽想,這一見麵田山長心裏就存了幾分謹慎。
先是客客氣氣的請何秋和朱棣坐下,又給兩人泡了點山野苦茶,詢問何秋具體的合作意向。
何秋也不去繞彎子,開門見山的給田山長說明來意:他打算直接買下這座書院,保證書院的正常教學工作不變,人事上他還可以當他的山長。
但是何秋想自己講些數算等方麵的課,培養些他想要的人才,這一塊書院不得插手。
田山長聽的眉頭微皺,有些不太信任眼前的這個小年輕。
開口問道,“不止這位兄台是何功名?”
何秋尬住了,“沒有功名。”
田山長的眉頭皺的更緊了,麵上的不滿之意任誰都能看的出來,生怕何秋會誤人子弟。
何秋使出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可勁的忽悠田山長,“你看這些貧家子弟也不是人人都能靠科舉出頭的,他們這些人也總要生活吧?”
“總不好一輩子都當個老童生,一事無成。不如由我開點數算課和機械課,好叫這部分讀書沒什麽天賦的孩子學了之後能去商行當個賬房,或者當個工匠,這樣也總是能養活自己一家子。”
田山長聽了何秋這話,倒是有些猶豫了起來:“可是你說的這些,大部分都是去給人當學徒,就算跟著你在書院裏學了,且不說能學多少,你這樣出來的對他們商行這些來說就算是野路子,人家願不願意用呢?”
何秋一看有戲,至少這位田山長不是很迂腐,也能溝通。
“沒事,別的商行不用,我用!”何秋說的斬釘截鐵,他倒也沒說假話,單單是他在北京的那一攤子就能用幾十個賬房。
至於工匠學徒,教小孩總比教成年人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