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廷推
昏君模擬器,開局提審袁崇煥 作者:淮海老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暗中部署了各項軍事安排。
崇禎開始了自己對大明的內部整合。
在明朝帝製之下,整合的第一步當然是重新選拔內閣,分配九卿官員。
許多網絡史家總認為崇禎被文官政府架空,導致其越往後越是做啥啥不成。
其實隻要他們看過崇禎傳,就能發現崇禎朝效率低下,肇始於已巳之變之後的這次朝堂環節。
崇禎因為袁崇煥案,遷怒於東林大佬錢龍錫,差點一怒之下也將他殺頭。
同時崇禎開始被網絡史家附身,懷疑朝堂被東林黨把控,故意架空自己。
把準了崇禎想清理黨人的心理,禮部侍郎周延儒、溫體仁結成政治同盟,將原本有望入閣的錢謙益與東林黨和內廷錦衣衛牽扯起來。
激怒之下,崇禎將錢謙益也趕出朝廷,周延儒和溫體仁則如願以償,相繼入閣。
在這兩個大攪屎棍的努力下,崇禎朝從此永無寧日,劉宗周、文震孟、黃道周等人同其針鋒相對。
朝堂之上,已經沒有人留心於政務。閣臣和七卿的素質也不斷淪陷。
崇禎授意王永光上呈秘密名單,用意就是避免這一現象發生。
在此之前,任命閣臣和七卿都需要全體官員議論後定出名單。
這種製度下,廷臣當然要結黨。
如果自己在任犯錯了,同黨可以控製輿論導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自己下台了,同黨可以把自己舉薦回來。
崇禎對此當然不取,誰對自己忠心,誰有什麽樣的能力,自己早就門清了。
當然,崇禎行事還是緩和的,對自己要卸下的重臣,都是采取親自勸退的方式,也給足了待遇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如今在殿內聽著王永光宣讀名單的人,比起原來廷議的人數少了一小半。
“擢成基命為內閣首輔,錢象坤為次輔,加文華殿大學士。”
“擢王永光、周延儒、徐光啟為武英殿大學士,同兵部尚書孫承宗一並入閣。”
“徐光啟兼任工部尚書,錢象坤兼任刑部尚書,畢自嚴任戶部尚書,何如寵仍任禮部尚書。溫體仁轉任都察院左都禦史。”
留在殿內的大臣聽到任命,都麵麵相覷。
還有最重要的吏部尚書呢?
但是已經宣讀完了的王永光此時卻是鼻觀口,口觀心,默不作聲,隻等著皇上發話。
崇禎清了清嗓子,先是勉勵了一下在場群臣,讓大家接下來好好幹。
然後宣布了一項關於內閣重臣和七卿的新政,那就是以後這些人的任命直接由皇帝和吏部尚書商議。
群臣當然可以有異議,但也就是僅供參考而已。
在場眾臣工又是大眼瞪小眼。
不過,這裏麵要麽是性格溫順如成基命、錢象坤、何如寵。
要麽是城府深厚如溫體仁、周延儒。
都不是那種會當麵廷爭麵折,無所回避的諍臣。
因此在無人發表意見的情況下,這次原本極為重要的廷議便草草收場。
隻有溫體仁一個人被崇禎留了下來。
“長卿(溫體仁字長卿),此次廷議過後,恐怕都察院內部,要給朕找不小的麻煩啊!”崇禎先打了個哈哈。
溫體仁對自己被任命左都禦史還是一頭霧水,此刻聽到崇禎這麽說也不知道如何回應,隻是含糊道,“聖裁如此,科道官隻能從旁匡正,怎敢質疑聖意”雲雲。
“唔,說得不錯。”崇禎點頭。“長卿,你知不知道朕為什麽讓你當這個左都禦史。”
溫體仁也在納悶這個問題,索性先從曆史經緯這種標準答案開始扯起,“洪武設立都察院,是為了監察百官,想必陛下是憂心於吏治腐敗,因此委臣以重任。”
“臣必當勤懇報國,勉勵各言官大膽進言,為國分憂。”
崇禎搖頭,“錯了,長卿。”
“朕讓你去都察院,不是讓你去監察百官的,而是讓你去監察都察院的科道官的,你可明白?”
“啊這,”溫體仁心中一驚,“陛下,臣確實不明白。”
“不明白?就拿這次朕收回了大臣們廷推的權利,言官們當然是要積極進言,指責朕違背祖製的。”
溫體仁猶豫道,“陛下,原本製度,確實也是廷推之後,您有權力否決。但至於完全收回廷推之權,確實”
崇禎打斷道,“換句話說,長卿,你比周延儒年長吧?”
溫體仁道,“慚愧,臣確實癡長玉繩一旬有餘。”
“雖然你們年齡有差,但是周延儒已經入閣,你卻還在綸扉之外,實在是令人看不下去啊。”
崇禎突然靠近溫體仁,逼得他往後退縮,“但是朕現在告訴你,隻要你在都察院管住那幫亂咬的文官,莫說入閣,就是首輔也能做得。你現在還明不明白?”
溫體仁心思電轉,哪裏還能不知道這是一生可能也就一次的大機緣來了,連忙叩首道,“臣明白了,明白了!一定為陛下辦成此事。”
“好!”崇禎又坐回原位,“但是有一條,朕要下的人,你就為朕下掉,朕要保的人,你不能動,你明不明白?”
溫體仁鄭重道,“臣明白!”
崇禎盯著他看了一會,此時當然還不知道溫體仁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隻能以觀後效。
將溫體仁打發走,崇禎又叫來王承恩,去了一趟吏部。
來到吏部的文選司,這裏才是崇禎整頓吏治最重要的目的地。
之前改選內閣和九卿,一方麵是為了避免曆史上黨爭重演,一方麵是為了讓其構成變為不敢反抗自己和不想反抗自己的人。
還有一方麵則是借機將王永光頂入內閣,空出吏部尚書這個職位。
六部本來就直屬於皇帝,去掉尚書後,崇禎更加可以直接插手吏部事務。
當然,崇禎也可以不這麽傾力傾為,直接任命一個新的吏部尚書,然後慢慢等他執行自己的改革政令。
隻是這中間,必然有意見的分歧,也必然有執行的變形。
更不要說就算崇禎等得其完成,此刻風雨飄搖的大明也等不起。
直接進入文選司,這個主管大明文官升遷考功的核心部門。
崇禎這次,要完全改變文選司評價標準,更要徹底改善其工作流。
崇禎開始了自己對大明的內部整合。
在明朝帝製之下,整合的第一步當然是重新選拔內閣,分配九卿官員。
許多網絡史家總認為崇禎被文官政府架空,導致其越往後越是做啥啥不成。
其實隻要他們看過崇禎傳,就能發現崇禎朝效率低下,肇始於已巳之變之後的這次朝堂環節。
崇禎因為袁崇煥案,遷怒於東林大佬錢龍錫,差點一怒之下也將他殺頭。
同時崇禎開始被網絡史家附身,懷疑朝堂被東林黨把控,故意架空自己。
把準了崇禎想清理黨人的心理,禮部侍郎周延儒、溫體仁結成政治同盟,將原本有望入閣的錢謙益與東林黨和內廷錦衣衛牽扯起來。
激怒之下,崇禎將錢謙益也趕出朝廷,周延儒和溫體仁則如願以償,相繼入閣。
在這兩個大攪屎棍的努力下,崇禎朝從此永無寧日,劉宗周、文震孟、黃道周等人同其針鋒相對。
朝堂之上,已經沒有人留心於政務。閣臣和七卿的素質也不斷淪陷。
崇禎授意王永光上呈秘密名單,用意就是避免這一現象發生。
在此之前,任命閣臣和七卿都需要全體官員議論後定出名單。
這種製度下,廷臣當然要結黨。
如果自己在任犯錯了,同黨可以控製輿論導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自己下台了,同黨可以把自己舉薦回來。
崇禎對此當然不取,誰對自己忠心,誰有什麽樣的能力,自己早就門清了。
當然,崇禎行事還是緩和的,對自己要卸下的重臣,都是采取親自勸退的方式,也給足了待遇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如今在殿內聽著王永光宣讀名單的人,比起原來廷議的人數少了一小半。
“擢成基命為內閣首輔,錢象坤為次輔,加文華殿大學士。”
“擢王永光、周延儒、徐光啟為武英殿大學士,同兵部尚書孫承宗一並入閣。”
“徐光啟兼任工部尚書,錢象坤兼任刑部尚書,畢自嚴任戶部尚書,何如寵仍任禮部尚書。溫體仁轉任都察院左都禦史。”
留在殿內的大臣聽到任命,都麵麵相覷。
還有最重要的吏部尚書呢?
但是已經宣讀完了的王永光此時卻是鼻觀口,口觀心,默不作聲,隻等著皇上發話。
崇禎清了清嗓子,先是勉勵了一下在場群臣,讓大家接下來好好幹。
然後宣布了一項關於內閣重臣和七卿的新政,那就是以後這些人的任命直接由皇帝和吏部尚書商議。
群臣當然可以有異議,但也就是僅供參考而已。
在場眾臣工又是大眼瞪小眼。
不過,這裏麵要麽是性格溫順如成基命、錢象坤、何如寵。
要麽是城府深厚如溫體仁、周延儒。
都不是那種會當麵廷爭麵折,無所回避的諍臣。
因此在無人發表意見的情況下,這次原本極為重要的廷議便草草收場。
隻有溫體仁一個人被崇禎留了下來。
“長卿(溫體仁字長卿),此次廷議過後,恐怕都察院內部,要給朕找不小的麻煩啊!”崇禎先打了個哈哈。
溫體仁對自己被任命左都禦史還是一頭霧水,此刻聽到崇禎這麽說也不知道如何回應,隻是含糊道,“聖裁如此,科道官隻能從旁匡正,怎敢質疑聖意”雲雲。
“唔,說得不錯。”崇禎點頭。“長卿,你知不知道朕為什麽讓你當這個左都禦史。”
溫體仁也在納悶這個問題,索性先從曆史經緯這種標準答案開始扯起,“洪武設立都察院,是為了監察百官,想必陛下是憂心於吏治腐敗,因此委臣以重任。”
“臣必當勤懇報國,勉勵各言官大膽進言,為國分憂。”
崇禎搖頭,“錯了,長卿。”
“朕讓你去都察院,不是讓你去監察百官的,而是讓你去監察都察院的科道官的,你可明白?”
“啊這,”溫體仁心中一驚,“陛下,臣確實不明白。”
“不明白?就拿這次朕收回了大臣們廷推的權利,言官們當然是要積極進言,指責朕違背祖製的。”
溫體仁猶豫道,“陛下,原本製度,確實也是廷推之後,您有權力否決。但至於完全收回廷推之權,確實”
崇禎打斷道,“換句話說,長卿,你比周延儒年長吧?”
溫體仁道,“慚愧,臣確實癡長玉繩一旬有餘。”
“雖然你們年齡有差,但是周延儒已經入閣,你卻還在綸扉之外,實在是令人看不下去啊。”
崇禎突然靠近溫體仁,逼得他往後退縮,“但是朕現在告訴你,隻要你在都察院管住那幫亂咬的文官,莫說入閣,就是首輔也能做得。你現在還明不明白?”
溫體仁心思電轉,哪裏還能不知道這是一生可能也就一次的大機緣來了,連忙叩首道,“臣明白了,明白了!一定為陛下辦成此事。”
“好!”崇禎又坐回原位,“但是有一條,朕要下的人,你就為朕下掉,朕要保的人,你不能動,你明不明白?”
溫體仁鄭重道,“臣明白!”
崇禎盯著他看了一會,此時當然還不知道溫體仁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隻能以觀後效。
將溫體仁打發走,崇禎又叫來王承恩,去了一趟吏部。
來到吏部的文選司,這裏才是崇禎整頓吏治最重要的目的地。
之前改選內閣和九卿,一方麵是為了避免曆史上黨爭重演,一方麵是為了讓其構成變為不敢反抗自己和不想反抗自己的人。
還有一方麵則是借機將王永光頂入內閣,空出吏部尚書這個職位。
六部本來就直屬於皇帝,去掉尚書後,崇禎更加可以直接插手吏部事務。
當然,崇禎也可以不這麽傾力傾為,直接任命一個新的吏部尚書,然後慢慢等他執行自己的改革政令。
隻是這中間,必然有意見的分歧,也必然有執行的變形。
更不要說就算崇禎等得其完成,此刻風雨飄搖的大明也等不起。
直接進入文選司,這個主管大明文官升遷考功的核心部門。
崇禎這次,要完全改變文選司評價標準,更要徹底改善其工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