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有人預言將出現一顆超級太陽,睡馬路上以驗真偽,結果真的出現了,入目有一棟大廈那麽大,彼時分明是半夜,但已亮如盛夏的正午。
閑暇是人生的精華。
試圖回歸以往的作息。
還是去天台玩。
很多人都討厭飄浮靈,希望它能滾出提瓦特大陸,但為了給心海刷材料,我巴不得到處都是飄浮靈。
又是陰天,不過陰天涼快,適合來曲《陰天快樂》。
東苑食堂並沒有多少變化。我還是改不了穿白衣服吃油食的惡習。
ps課程的學費償清了,課程也已全部開放了,隻要我有興趣,隨時都可以去學。
些《商君書》的讀書報告。這學期的事是真的多。近現代史綱要又來了個實踐調研。
要是我能早一年讀《理想國》,也不至於哲學學的那麽痛苦。
逛校園,有風拂過。南操開放了,人很少,而且沒有燈光照亮,不知道是增添了還是減少了氛圍感,倒是旁邊的籃球場挺熱鬧的。拍了張不錯的照片,被蚊子叮換來的。大峽穀人還是挺多的,那邊的,貌似是紫薇,花開了,一樹一樹的。羅馬廣場隻有四個人,真難得。北操人也很少。四教快遞點爆倉了。教學樓都沒有開放。還是湖邊愜意,不過有蚊子,也不適合久留。圖書館車庫的快遞點沒了,可惜。
賈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聲:九千年前,一隻仙鶴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裏,人們捧著它,耳邊響起鶴群哀悼的聲音。把仙鶴的翅骨鑿成樂器,這是一次勇敢的嚐試,一支樸素的骨笛就此誕生,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沒有那麽講究,但先人們用神奇的靈感,創造了一種樸素的樂器,並延續發展,不斷豐富,直到今天。丁曉奎,一直珍藏著一支仿製的骨笛,它的範本,就是七千八百到九千年前的史前聚落遺址,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1986到1987年,在河南賈湖遺址出土了20多支這樣的骨笛,這也是中國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樂器了。早期的骨笛,可能隻是為了模仿鳥叫以吸引獵物,慢慢地,狩獵之後的歡慶,讓這些骨笛變成了樂器,再後來,人類的審美不斷升級,人們開始需要越來越複雜的樂音。在這些賈湖骨笛中,從最早的五孔,到後期的七孔甚至八孔,正反映著這種文明的進化。很多人認為,傳統的中國音樂是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是外來傳入的,而七孔的賈湖骨笛,已經可以發出類似今天的七聲音階,這也讓很多研究者,改變了對中國古音樂的看法,而要在仙鶴翅骨,這樣不規則的管子上,找到吹孔的完美位置,狩獵的原始人必須一點點嚐試,修正,直到今天,頂級的笛簫調音師都在用這種傳統方法。九千年,物轉星移,生活逐漸轉化為藝術,骨笛也慢慢演變成了竹質笛簫的大家族。今天,在丁曉奎以及更多的中國音樂家這裏,這些來自幾千年前的樂器,也具有非常現代的表達,隻是,賈湖骨笛的影子,也許一直在背景處,低吟著曆史的回聲。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間的,是九千年前人類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聲,那時風動,此時心動。
想學笛子了,小時候家裏就有支笛子,但不會吹,完全不著調。
也要楚天闊,也要大江流,也要望不見前後,才能對月下酒。
閑暇是人生的精華。
試圖回歸以往的作息。
還是去天台玩。
很多人都討厭飄浮靈,希望它能滾出提瓦特大陸,但為了給心海刷材料,我巴不得到處都是飄浮靈。
又是陰天,不過陰天涼快,適合來曲《陰天快樂》。
東苑食堂並沒有多少變化。我還是改不了穿白衣服吃油食的惡習。
ps課程的學費償清了,課程也已全部開放了,隻要我有興趣,隨時都可以去學。
些《商君書》的讀書報告。這學期的事是真的多。近現代史綱要又來了個實踐調研。
要是我能早一年讀《理想國》,也不至於哲學學的那麽痛苦。
逛校園,有風拂過。南操開放了,人很少,而且沒有燈光照亮,不知道是增添了還是減少了氛圍感,倒是旁邊的籃球場挺熱鬧的。拍了張不錯的照片,被蚊子叮換來的。大峽穀人還是挺多的,那邊的,貌似是紫薇,花開了,一樹一樹的。羅馬廣場隻有四個人,真難得。北操人也很少。四教快遞點爆倉了。教學樓都沒有開放。還是湖邊愜意,不過有蚊子,也不適合久留。圖書館車庫的快遞點沒了,可惜。
賈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聲:九千年前,一隻仙鶴死去,把翅骨留在原始人的村落裏,人們捧著它,耳邊響起鶴群哀悼的聲音。把仙鶴的翅骨鑿成樂器,這是一次勇敢的嚐試,一支樸素的骨笛就此誕生,它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沒有那麽講究,但先人們用神奇的靈感,創造了一種樸素的樂器,並延續發展,不斷豐富,直到今天。丁曉奎,一直珍藏著一支仿製的骨笛,它的範本,就是七千八百到九千年前的史前聚落遺址,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的骨笛。1986到1987年,在河南賈湖遺址出土了20多支這樣的骨笛,這也是中國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樂器了。早期的骨笛,可能隻是為了模仿鳥叫以吸引獵物,慢慢地,狩獵之後的歡慶,讓這些骨笛變成了樂器,再後來,人類的審美不斷升級,人們開始需要越來越複雜的樂音。在這些賈湖骨笛中,從最早的五孔,到後期的七孔甚至八孔,正反映著這種文明的進化。很多人認為,傳統的中國音樂是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是外來傳入的,而七孔的賈湖骨笛,已經可以發出類似今天的七聲音階,這也讓很多研究者,改變了對中國古音樂的看法,而要在仙鶴翅骨,這樣不規則的管子上,找到吹孔的完美位置,狩獵的原始人必須一點點嚐試,修正,直到今天,頂級的笛簫調音師都在用這種傳統方法。九千年,物轉星移,生活逐漸轉化為藝術,骨笛也慢慢演變成了竹質笛簫的大家族。今天,在丁曉奎以及更多的中國音樂家這裏,這些來自幾千年前的樂器,也具有非常現代的表達,隻是,賈湖骨笛的影子,也許一直在背景處,低吟著曆史的回聲。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間的,是九千年前人類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聲,那時風動,此時心動。
想學笛子了,小時候家裏就有支笛子,但不會吹,完全不著調。
也要楚天闊,也要大江流,也要望不見前後,才能對月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