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一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很是懇切,且正義凜然,很難讓人不采納。隻是郭侍郎也太敢說,竟然就這般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直言要按律懲罰太子妃,豈不是讓皇上和太子為難?但若不當著百官的麵直言,難保太子妃不受嚴懲。
眾人又悄悄瞄了羅涇辰一眼,但見羅涇辰依然不見半分麵色變化,眾人便專注地眼觀鼻鼻觀心。
皇上看了羅涇辰一眼,問道:「太子,郭侍郎的話,你以為如何?」
羅涇辰這才出言,欣然說道:「父皇,兒臣以為郭侍郎說的有理,律法規矩如何,便當是如何處理,方能顯示律法尊嚴。」
這回,羅涇辰的話結結實實讓所有人都意外了,太子殿下當真如此大公無私,都不為太子妃辯護一下嗎?何況太子妃才是新婚,便要遭此羞辱?太子妃原就已經受傷受驚,說不好聽,太子妃遇劫持還是因為太子的牽連呢,若不是太子殿下的身份,誰會謀劃去劫持一個無辜的女子?太子殿下竟然半句話都沒有為太子妃說情,未免也太無情了些。雖然是宮規森嚴,但若是太子殿下想偏私,太子妃免遭此難也不一定!
其實,若是羅涇辰一開口就為蘇詞萱說情,這些大臣定然又會認為他偏私,罔顧宮規律法,屆時定然又會有另外的想法。人心人性原本就是如此,複雜且分裂。
郭侍郎雖然意外太子殿下竟然認同了他的話,同時又十分得意。太子妃受罰,太子殿下同樣沒臉,到時候他們就可以借此好好大做文章了。
皇上不禁審視地看著羅涇辰,一時沒有立即說話。
轉而,卻聽見羅涇辰繼續說道:「隻是,太子妃並不是私自上街,是孤允準太子妃去的。太子妃行事一向守禮,若非孤允準,她決計不會私自出宮。」
這時,大臣們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他們就說嘛,太子怎麽可能不為太子妃偏私,這才是人之常情,太子方才不過是有意吊他們胃口,欲揚先抑罷了。
郭侍郎也早有準備,他們商議之時,也已經料定太子會這樣分辯,因而早就擬好了辯駁的話語了。
隻聽見郭侍郎繼續說道:「太子妃出宮是大事,即使殿下貴為太子,也不能由著性子說允準太子妃出宮就允準,何況太子妃還是去大街上閑逛?難道,在太子殿下眼裏,宮規律法都是無物,都隻是約束別人的嗎?」
郭侍郎這話說得極為尖銳,亦十分刁鑽難解。
羅涇辰淡淡一笑,說道:「太子妃出宮自然不是閑逛,時下年節將近,街上熱鬧,孤允準太子妃上街,是要太子妃從女子的視角,到街上去體察民情,倘若大張旗鼓去,可就體驗不到真實細微之處了。身為太子妃,若隻是高高在上享受著臣民的朝拜,卻不知民間疾苦,不知民情,豈堪為太子妃。隻是未曾料到,竟然會遭歹人暗算,欲把太子妃劫持走了威脅孤,真是好毒的心計。」
郭巍等人都沒想過,太子竟然會找這樣的借口,他們當初設想時,曾設想過羅涇辰的多種可能回答的情況,卻從未想過,竟然說是讓太子妃去體察民情。這似乎既合情合理,又覺得羅涇辰是在強詞奪理。而且最後那一句,郭巍總覺得太子是在罵自己,他臉上感覺臊的慌。
可當下看到羅涇辰這般振振有詞,一時又懷疑難道真有其事?但郭巍依然梗著脖子反駁道:「太子殿下為了給太子妃開脫可真是什麽借口都能說,敢問誰會相信太子妃不是去閑逛,而是去體驗民情?」
羅涇辰微微一笑,說道:「郭侍郎若是不信,不妨拭目以待,倘若太子妃不是去體視民情,不等郭侍郎參奏,孤自會給大家一個交待。」
羅涇辰話音剛落,一直未說話的宋國公突然說道:「太子殿下這話甚是有理,能嫁與太子殿下為太子妃,老臣相信,太子妃必定有
過人之處。太子妃原就身份不一般,悄悄私***間,體察民情,自是應該的。」
羅涇辰沒有轉頭看宋國公,他知道宋國公突然幫腔的用意,無非是要他承宋國公的人情,善待宋敏蓁罷了。況且,宋國公如今與他一脈,幫他也是幫宋國公自己。但羅涇辰沒有忘,昨天若不是宋國公進宮告狀,惹得皇上大怒急召他進宮,詞萱也不會遇到那樣的危險。
宋國公說完,好幾位大臣也紛紛附言,皇上這才又露出了微笑。
「既然太子妃是受太子囑托去私***間,視察民情,那便不算私自出宮上街,這刑罰便用不上了。郭侍郎,對此,你可還有什麽異意?」
那郭巍身子一顫,忙說:「臣無異議。」
「好。」皇上聲音裏透出幾分愉悅,才想問諸位大臣可還有其他事啟奏,突然瞥見堂中劉韋瀟還跪著。皇上這才想起來,劉韋瀟的處置還未定。
劉韋瀟倒是個沉得住氣的人,被晾著跪在大殿這麽久,依然麵不改色,神色波瀾不驚。才二十出頭的年紀,能做到這般處變不驚,確實難得。
左諫議大夫看到皇帝終於準備處置劉韋瀟了,他十分期待。參奏太子妃的計劃已失敗,彈劾劉韋瀟這事總不會再出差錯了吧。.
皇上仿佛忘記了方才諫議大夫關於革掉劉統領職位的建議,忽然又向大臣們問道:「劉統領巡城有失一事,大家說說,如何處置妥當?」
張之朋腦袋「嗡」的一下,皇上竟然直接將他的提議忽略了,一時間,他麵色有些不自然。其他官員聽出了端倪,皇上並不打算嚴辦劉統領。
羅涇辰和羅涇霆眼神極快地交流一下,便看見羅涇霆拱手提議道:「父皇,劉統領十六歲就隨李將軍征戰南北,戰功累累,治軍有方。任巡防營統領這兩年,也從未出過差錯,若隻因為昨日之事就給劉統領罷官革職,那這滿朝文武誰無過失時候,倘若就這樣不論輕重一刀切,論起來豈不大家都應該被革職了?」
若方才皇上的有意忽略讓張之朋感到窘迫,那現下羅涇霆這一番話,就讓張之朋麵紅耳赤無地自容了。而且,無形中還將他與滿朝官員對立起來,一下子就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張之朋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不,立時就有官員附議道:「皇上,襄王殿下言之有理,劉統領為了全程百姓安危,一直兢兢業業,嚴寒酷暑雪雨風霜都在所不辭,昨日之事,劉統領雖有過失,但並未造成重大過錯。若就此革職,屬實過於罰不當罪。」
眾人又悄悄瞄了羅涇辰一眼,但見羅涇辰依然不見半分麵色變化,眾人便專注地眼觀鼻鼻觀心。
皇上看了羅涇辰一眼,問道:「太子,郭侍郎的話,你以為如何?」
羅涇辰這才出言,欣然說道:「父皇,兒臣以為郭侍郎說的有理,律法規矩如何,便當是如何處理,方能顯示律法尊嚴。」
這回,羅涇辰的話結結實實讓所有人都意外了,太子殿下當真如此大公無私,都不為太子妃辯護一下嗎?何況太子妃才是新婚,便要遭此羞辱?太子妃原就已經受傷受驚,說不好聽,太子妃遇劫持還是因為太子的牽連呢,若不是太子殿下的身份,誰會謀劃去劫持一個無辜的女子?太子殿下竟然半句話都沒有為太子妃說情,未免也太無情了些。雖然是宮規森嚴,但若是太子殿下想偏私,太子妃免遭此難也不一定!
其實,若是羅涇辰一開口就為蘇詞萱說情,這些大臣定然又會認為他偏私,罔顧宮規律法,屆時定然又會有另外的想法。人心人性原本就是如此,複雜且分裂。
郭侍郎雖然意外太子殿下竟然認同了他的話,同時又十分得意。太子妃受罰,太子殿下同樣沒臉,到時候他們就可以借此好好大做文章了。
皇上不禁審視地看著羅涇辰,一時沒有立即說話。
轉而,卻聽見羅涇辰繼續說道:「隻是,太子妃並不是私自上街,是孤允準太子妃去的。太子妃行事一向守禮,若非孤允準,她決計不會私自出宮。」
這時,大臣們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他們就說嘛,太子怎麽可能不為太子妃偏私,這才是人之常情,太子方才不過是有意吊他們胃口,欲揚先抑罷了。
郭侍郎也早有準備,他們商議之時,也已經料定太子會這樣分辯,因而早就擬好了辯駁的話語了。
隻聽見郭侍郎繼續說道:「太子妃出宮是大事,即使殿下貴為太子,也不能由著性子說允準太子妃出宮就允準,何況太子妃還是去大街上閑逛?難道,在太子殿下眼裏,宮規律法都是無物,都隻是約束別人的嗎?」
郭侍郎這話說得極為尖銳,亦十分刁鑽難解。
羅涇辰淡淡一笑,說道:「太子妃出宮自然不是閑逛,時下年節將近,街上熱鬧,孤允準太子妃上街,是要太子妃從女子的視角,到街上去體察民情,倘若大張旗鼓去,可就體驗不到真實細微之處了。身為太子妃,若隻是高高在上享受著臣民的朝拜,卻不知民間疾苦,不知民情,豈堪為太子妃。隻是未曾料到,竟然會遭歹人暗算,欲把太子妃劫持走了威脅孤,真是好毒的心計。」
郭巍等人都沒想過,太子竟然會找這樣的借口,他們當初設想時,曾設想過羅涇辰的多種可能回答的情況,卻從未想過,竟然說是讓太子妃去體察民情。這似乎既合情合理,又覺得羅涇辰是在強詞奪理。而且最後那一句,郭巍總覺得太子是在罵自己,他臉上感覺臊的慌。
可當下看到羅涇辰這般振振有詞,一時又懷疑難道真有其事?但郭巍依然梗著脖子反駁道:「太子殿下為了給太子妃開脫可真是什麽借口都能說,敢問誰會相信太子妃不是去閑逛,而是去體驗民情?」
羅涇辰微微一笑,說道:「郭侍郎若是不信,不妨拭目以待,倘若太子妃不是去體視民情,不等郭侍郎參奏,孤自會給大家一個交待。」
羅涇辰話音剛落,一直未說話的宋國公突然說道:「太子殿下這話甚是有理,能嫁與太子殿下為太子妃,老臣相信,太子妃必定有
過人之處。太子妃原就身份不一般,悄悄私***間,體察民情,自是應該的。」
羅涇辰沒有轉頭看宋國公,他知道宋國公突然幫腔的用意,無非是要他承宋國公的人情,善待宋敏蓁罷了。況且,宋國公如今與他一脈,幫他也是幫宋國公自己。但羅涇辰沒有忘,昨天若不是宋國公進宮告狀,惹得皇上大怒急召他進宮,詞萱也不會遇到那樣的危險。
宋國公說完,好幾位大臣也紛紛附言,皇上這才又露出了微笑。
「既然太子妃是受太子囑托去私***間,視察民情,那便不算私自出宮上街,這刑罰便用不上了。郭侍郎,對此,你可還有什麽異意?」
那郭巍身子一顫,忙說:「臣無異議。」
「好。」皇上聲音裏透出幾分愉悅,才想問諸位大臣可還有其他事啟奏,突然瞥見堂中劉韋瀟還跪著。皇上這才想起來,劉韋瀟的處置還未定。
劉韋瀟倒是個沉得住氣的人,被晾著跪在大殿這麽久,依然麵不改色,神色波瀾不驚。才二十出頭的年紀,能做到這般處變不驚,確實難得。
左諫議大夫看到皇帝終於準備處置劉韋瀟了,他十分期待。參奏太子妃的計劃已失敗,彈劾劉韋瀟這事總不會再出差錯了吧。.
皇上仿佛忘記了方才諫議大夫關於革掉劉統領職位的建議,忽然又向大臣們問道:「劉統領巡城有失一事,大家說說,如何處置妥當?」
張之朋腦袋「嗡」的一下,皇上竟然直接將他的提議忽略了,一時間,他麵色有些不自然。其他官員聽出了端倪,皇上並不打算嚴辦劉統領。
羅涇辰和羅涇霆眼神極快地交流一下,便看見羅涇霆拱手提議道:「父皇,劉統領十六歲就隨李將軍征戰南北,戰功累累,治軍有方。任巡防營統領這兩年,也從未出過差錯,若隻因為昨日之事就給劉統領罷官革職,那這滿朝文武誰無過失時候,倘若就這樣不論輕重一刀切,論起來豈不大家都應該被革職了?」
若方才皇上的有意忽略讓張之朋感到窘迫,那現下羅涇霆這一番話,就讓張之朋麵紅耳赤無地自容了。而且,無形中還將他與滿朝官員對立起來,一下子就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張之朋恨不能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不,立時就有官員附議道:「皇上,襄王殿下言之有理,劉統領為了全程百姓安危,一直兢兢業業,嚴寒酷暑雪雨風霜都在所不辭,昨日之事,劉統領雖有過失,但並未造成重大過錯。若就此革職,屬實過於罰不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