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歌滿每次唱戲回來,第一來到祖母的柴棚子。
祖母見李歌滿來了,停下手中的活,無非為孩子們熬柴粥,菜粥稀得照得出人影。幾根根野菜青綠地浮在麵上,冒著些菜香。在那個年代,菜粥已是非常好的生活了。
李歌滿望著祖母鍋裏的菜粥,望著祖母的那幾個麵黃饑瘦的孩子,悄無聲息地給祖母手裏塞幾個銅板,那是他唱戲得來的。
祖母與大姑在丁地主家忙活了一整天,隻得半升大米,夠不上孩子熬稀粥喝。加以祖母本有月子病,每個月子要吃幾頓大米飯,否則就下不了床,更下不了地幹活。即使半升大米,還不能全熬粥喝,得跟祖母留一半。
祖父在這個家是缺場的。祖父那時去了湖南五碼口山廠挑石頭。那時故河口有句俗語:五碼口彎塔市驛!意味做人做事迂回,自大。可想五碼口是個多遠的地方。祖父春節之後離家,中途節期回兩次家,然後直到過年才能回來。挑石頭的工錢不多,祖父還喜歡打牌賭博,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祖母與大姑在家替人幫工,賺點本錢!年成好時,開墾的荒地收點豆子,打點豆腐,生點豆芽菜,做點小買賣。家裏一時還過得有些溫飽氣息。孩子們也長得一日日圓潤。意思是說,祖父不在家,祖母父親大姑他們的生活還有點保障。
祖父不回來還好,祖父一回來就跟孩子們爭吃的。祖母熬了一鍋粥,其實是柴粥,沒見幾粒米。祖父就將沒幾粒米的一缽稀粥喝得清響,幾乎要將之喝光了。
祖父在外麵挑石頭,也沒有吃的,回家餓壞了,看見稀粥哪有不喝的道理。
可孩子們也餓壞了,望著一缽稀粥慢慢少去,眼看就要喝光,內心很著急,忍不住對祖父說:“爹,你少喝點,少喝點,留點給我們喝羅。”
祖父隻顧自己喝,頭也不抬起地嚷嚷:“老子會餓死,老子喝飽了再說,沒有老子在,你們這些小瘟神怎辦?”
言語之中,似乎自己對這個家庭挺負責,挺有貢獻。
孩子們站在旁邊,噙著淚水,聽著祖父嚷嚷,不敢吱聲。
祖母則罵祖父不是個人,俗說,虎毒不食子,你將這稀粥全部喝了,不是要餓死孩子們麽?牲畜都不如。
祖父聽了,不再喝,抓著一套換洗衣服,在家裏翻箱倒櫃一番,就出去了,幾個月不回來。若心情不好,看見祖母站在門口,葩一聲提起一巴掌。將祖母一巴掌打倒在門檻上,手臂與臉都被門檻摔得青紫。祖父還不罷休。拉起祖母狠狠打一頓。邊打邊罵:“許七友,你個敗家的婆娘,老子就是吃金鐲子的利息,也夠吃一輩子!”
很小時,我聽小姑說,祖父對孩子們還是溫和的,大家都隻怕祖母,卻少有怕祖父的。卻不知祖父對祖母為何這般凶狠。祖父對祖母的惡劣。許由李歌滿。
李歌滿為了多賺些銅板,為了許七友的孩子能吃上白米飯,好好長大,過上好日子,把戲班擴大了,不分南戲北戲,不分日夜的唱起來。人稱之為唱大戲的。把湖北原來的戲班都抵跨了,聲譽一日日高漲,成了當地有名的戲班。戲分多得忙不過來,戲班經常招人,都成了當時窮人家孩子謀生的一種手段。父親以後學唱大戲,就是師從於李歌滿。
祖母家即使有李歌滿的支助,孩子們還是養不活。父親是長子,不能送人。大姑懂事,能幹活,也不能送人。倒是二姑次兒四五歲了,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能吃力氣小,幹不了活。祖母就想把二姑次兒送人。正好故河口碼頭來了隻船,船老板沒有子女,姓船。於是祖母就要把二姑送給船老板。
二姑害怕地對祖母說:“娘,我不要去別人家,你不要把我送人啊!以後我不再喝那麽多粥,幫你去丁地主家幹活,好嗎?”
祖母就說:“二妹子,娘也舍不得你,隻是你跟娘沒好日子過,遲早會餓死。再過幾天,稀粥都沒喝的了。”
二姑哭著來求大姑:“大姐,你叫娘別把我送人,我會跟你一起去丁地主家幹活的……”
大姑攙著二姑,一起給祖母跪下。大姑給祖母磕頭,說:“娘,你不要把二妹子送人,我會努力幹活,少喝粥,養活二妹子的。”
祖母還是不答應,硬著心腸將二姑送給了船老板。
船老板有條船,沒有子女,家境還好,會對二姑好的吧?
每次聽大姑講到被送人的二姑,我總這樣想。
送走二姑後,祖母心裏並不好受,哭著對大姑說:“長兒,我的兒,做娘的要不得,不該把你的妹子次兒送人呢,隻是次兒跟著我,真會餓死,跟著船老板,還有一線活的希望。”
大姑聽了,便與祖母抱頭痛哭。
李歌滿正好從自己的柴棚走來,得知祖母將二姑次兒送人,心底也不好受。就是這種情形下,李歌滿向祖母提出,將父親收為弟子,跟他學唱戲去。
祖母原不想父親學唱戲,畢竟父親是陳家長子,將來還要靠他出人頭地撐門麵的,怎能去當戲子?在祖母心中,父親要讀書做工作,光宗耀祖,當公家人的人。父親也斷斷續續讀過三年書。沒錢了,休學在家幹一段時間的活,等積累了些,又去上學。父親穿著那件掉三寸的破褲子,帶著一筆筒子豌豆小麥飯,個頭比同年級的孩子高出很多。因為不斷休學,父親比他們大了三四歲,站在同學們中間,高出一個頭了,好不害臊。
這不,父親一聽李歌滿叫他去學唱戲,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那時,父親不過十一歲。
父親學唱戲的感覺好,學得快。父親學唱戲是自願的,在他小小心裏,唱戲無疑是找到了鐵飯碗,還可學本領,一舉兩得。讀書他是喜歡,隻是出生那樣的家庭,能讀很多書嗎。但父親還不知道自己一唱就紅,就此改變了今生的命運。
從學唱戲的那天起,李歌滿就給父親取了個書名:陳章藍。寓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之前,大家都叫父親炳二。炳二是父親的小名。
祖母見李歌滿來了,停下手中的活,無非為孩子們熬柴粥,菜粥稀得照得出人影。幾根根野菜青綠地浮在麵上,冒著些菜香。在那個年代,菜粥已是非常好的生活了。
李歌滿望著祖母鍋裏的菜粥,望著祖母的那幾個麵黃饑瘦的孩子,悄無聲息地給祖母手裏塞幾個銅板,那是他唱戲得來的。
祖母與大姑在丁地主家忙活了一整天,隻得半升大米,夠不上孩子熬稀粥喝。加以祖母本有月子病,每個月子要吃幾頓大米飯,否則就下不了床,更下不了地幹活。即使半升大米,還不能全熬粥喝,得跟祖母留一半。
祖父在這個家是缺場的。祖父那時去了湖南五碼口山廠挑石頭。那時故河口有句俗語:五碼口彎塔市驛!意味做人做事迂回,自大。可想五碼口是個多遠的地方。祖父春節之後離家,中途節期回兩次家,然後直到過年才能回來。挑石頭的工錢不多,祖父還喜歡打牌賭博,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祖母與大姑在家替人幫工,賺點本錢!年成好時,開墾的荒地收點豆子,打點豆腐,生點豆芽菜,做點小買賣。家裏一時還過得有些溫飽氣息。孩子們也長得一日日圓潤。意思是說,祖父不在家,祖母父親大姑他們的生活還有點保障。
祖父不回來還好,祖父一回來就跟孩子們爭吃的。祖母熬了一鍋粥,其實是柴粥,沒見幾粒米。祖父就將沒幾粒米的一缽稀粥喝得清響,幾乎要將之喝光了。
祖父在外麵挑石頭,也沒有吃的,回家餓壞了,看見稀粥哪有不喝的道理。
可孩子們也餓壞了,望著一缽稀粥慢慢少去,眼看就要喝光,內心很著急,忍不住對祖父說:“爹,你少喝點,少喝點,留點給我們喝羅。”
祖父隻顧自己喝,頭也不抬起地嚷嚷:“老子會餓死,老子喝飽了再說,沒有老子在,你們這些小瘟神怎辦?”
言語之中,似乎自己對這個家庭挺負責,挺有貢獻。
孩子們站在旁邊,噙著淚水,聽著祖父嚷嚷,不敢吱聲。
祖母則罵祖父不是個人,俗說,虎毒不食子,你將這稀粥全部喝了,不是要餓死孩子們麽?牲畜都不如。
祖父聽了,不再喝,抓著一套換洗衣服,在家裏翻箱倒櫃一番,就出去了,幾個月不回來。若心情不好,看見祖母站在門口,葩一聲提起一巴掌。將祖母一巴掌打倒在門檻上,手臂與臉都被門檻摔得青紫。祖父還不罷休。拉起祖母狠狠打一頓。邊打邊罵:“許七友,你個敗家的婆娘,老子就是吃金鐲子的利息,也夠吃一輩子!”
很小時,我聽小姑說,祖父對孩子們還是溫和的,大家都隻怕祖母,卻少有怕祖父的。卻不知祖父對祖母為何這般凶狠。祖父對祖母的惡劣。許由李歌滿。
李歌滿為了多賺些銅板,為了許七友的孩子能吃上白米飯,好好長大,過上好日子,把戲班擴大了,不分南戲北戲,不分日夜的唱起來。人稱之為唱大戲的。把湖北原來的戲班都抵跨了,聲譽一日日高漲,成了當地有名的戲班。戲分多得忙不過來,戲班經常招人,都成了當時窮人家孩子謀生的一種手段。父親以後學唱大戲,就是師從於李歌滿。
祖母家即使有李歌滿的支助,孩子們還是養不活。父親是長子,不能送人。大姑懂事,能幹活,也不能送人。倒是二姑次兒四五歲了,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能吃力氣小,幹不了活。祖母就想把二姑次兒送人。正好故河口碼頭來了隻船,船老板沒有子女,姓船。於是祖母就要把二姑送給船老板。
二姑害怕地對祖母說:“娘,我不要去別人家,你不要把我送人啊!以後我不再喝那麽多粥,幫你去丁地主家幹活,好嗎?”
祖母就說:“二妹子,娘也舍不得你,隻是你跟娘沒好日子過,遲早會餓死。再過幾天,稀粥都沒喝的了。”
二姑哭著來求大姑:“大姐,你叫娘別把我送人,我會跟你一起去丁地主家幹活的……”
大姑攙著二姑,一起給祖母跪下。大姑給祖母磕頭,說:“娘,你不要把二妹子送人,我會努力幹活,少喝粥,養活二妹子的。”
祖母還是不答應,硬著心腸將二姑送給了船老板。
船老板有條船,沒有子女,家境還好,會對二姑好的吧?
每次聽大姑講到被送人的二姑,我總這樣想。
送走二姑後,祖母心裏並不好受,哭著對大姑說:“長兒,我的兒,做娘的要不得,不該把你的妹子次兒送人呢,隻是次兒跟著我,真會餓死,跟著船老板,還有一線活的希望。”
大姑聽了,便與祖母抱頭痛哭。
李歌滿正好從自己的柴棚走來,得知祖母將二姑次兒送人,心底也不好受。就是這種情形下,李歌滿向祖母提出,將父親收為弟子,跟他學唱戲去。
祖母原不想父親學唱戲,畢竟父親是陳家長子,將來還要靠他出人頭地撐門麵的,怎能去當戲子?在祖母心中,父親要讀書做工作,光宗耀祖,當公家人的人。父親也斷斷續續讀過三年書。沒錢了,休學在家幹一段時間的活,等積累了些,又去上學。父親穿著那件掉三寸的破褲子,帶著一筆筒子豌豆小麥飯,個頭比同年級的孩子高出很多。因為不斷休學,父親比他們大了三四歲,站在同學們中間,高出一個頭了,好不害臊。
這不,父親一聽李歌滿叫他去學唱戲,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那時,父親不過十一歲。
父親學唱戲的感覺好,學得快。父親學唱戲是自願的,在他小小心裏,唱戲無疑是找到了鐵飯碗,還可學本領,一舉兩得。讀書他是喜歡,隻是出生那樣的家庭,能讀很多書嗎。但父親還不知道自己一唱就紅,就此改變了今生的命運。
從學唱戲的那天起,李歌滿就給父親取了個書名:陳章藍。寓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之前,大家都叫父親炳二。炳二是父親的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