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之夜,母親與父親沒有婚床。婚房也是與一大家子一起,用以柴簾子遮擋。父親家的柴禾編織的床,肯定擱不住父親母親兩個年輕人新婚之夜裏折騰。於是乎,母親與父親的新婚第一夜,就把大半桶當床。大半桶上麵,一張被子一墊,一套鋪蓋一就,就是婚床房。睡在上麵,安靜而踏實。


    是夜之後,大半桶就一直伴隨母親,直到分田到戶。


    半桶在那時期是珍貴實用的農具,集脫粒機拖拉機倉庫一身。母親晚上當它床睡,白天拉它到田間當農具。用它的邊緣扳穀子,用它的內空裝穀子,運回家來,倒了穀子,晚上一樣當床睡。漲水時,母親當它船用,架著大半桶在故江中尋食。風風雨雨幾十年,有半桶在有母親在,有母親在就有半桶在。


    父親結婚後,不想唱戲了,就去參軍。現今大姑家裏存有一張老照片,是父親母親與肖伯母肖伯父的合影。那張老照片就是父親參軍告別故河口前的留影。


    父親穿著白襯衣,梳著小分頭,仍舊玉樹臨風,英姿颯颯的好兒郎,略顯憂鬱。母親的臉容豐滿,穿套花色衣服,紮著長長的兩把辮子,蹲在父親的腿邊,是個青春可人兒。肖伯父站在父親身旁,長著銳利的暴牙齒,指縫叼著根香煙。肖氏典型鷹鉤鼻似乎更鉤了。從此可看出肖伯父家的經濟條件尚好。肖伯母則紮著短發,星月般大臉,燦爛的笑容,蹲在肖伯父的腳邊,無限友好地拉著蹲在她身旁的母親的手。那是因為肖伯母擁有父親母親這樣的好鄰居,他們一輩子的好鄰居,從沒紅過臉。


    參軍告別合影留了,可最終父親卻因體弱,送軍的最後一刻被刷下來,沒走成。那就原回戲班唱戲去唄。


    父親真正的農民生活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父親長子,加以那麽早就去學唱戲,祖母又重男輕女。所以父親未婚之前,除了幫大姑一起砍柴拉柴到故河口街賣之外,還不曾下地幹過活。用大姑的話說,丫頭做死祖母不心疼,倒是兒子做丁點事就心疼得要命。就是討米,也是大姑與祖母去討,不會叫父親去。但父親天生吃苦耐勞,悟性高,很快就學會了耕地插秧,田間的大小農活不僅揀得起,還精通。


    父親從戲班回來第一時間就是跑到田間,幫母親幹活。盡管如此,母親還是過得很孤寂,因為大多數時候,母親一個人在田間幹活。母親不大跟大人們說話,也不大跟孩子們說話,在家裏,在隊裏,都這樣,隻顧低頭幹活。去田間一個人,回來也一個人。路上碰見鄉親們,也不說話,人家跟她打招呼,她就一笑回之。久而久之,隊裏人就給母親取了個綽號:悶鼓佬。


    時年,祖母三十八,父親十七,母親十九。祖母主外,母親主內。家裏的幾個主力,各有特色,祖父陳千歲,祖母友打卦,母親悶鼓佬,父親唱戲的。這一動一靜,一裏一外的配合,極為默契。


    不久,祖母就生下了小姑,取名章圓。圓滿的意思,意味祖母不再生孩子了。


    再過三年,母親生了大姐,取名玉英。再過二年,母親又生了二姐,取名玉蘭。家裏可熱鬧了。大的小的,老的少的,一家十多口,可謂家大口闊。


    餘秋香一晃嫁給陳章藍五年,做了我大姐二姐的母親。父親也二十有二,越怕生得玉樹臨風,氣度不凡,穩妥妥的白馬王子一個。時常不在家,可是一門思慕苦了我那嬌小玲瓏,正青春韶華的母親。


    據說,母親很不心疼孩子,白天就記得幹活出工,晚間就記得做鞋織布。孩子們過得怎樣,問都不問。也是忙得沒有時間去過問。家裏的大小孩子,都是祖母與祖父照看著。


    但自從母親嫁過來後,家裏確有了家的溫暖氣息。年裏節裏有新衣服新鞋子穿,也不是新布料做的,而是舊布料不斷翻新。每年冬天,母親都要翻箱倒櫃,找出經年陳舊的老土衣服,將它們一件件拆了,一塊塊布撕下來,洗幹淨,曬幹,用米漿被幾十門板布闊子,以便來年做鞋用,做衣穿。


    母親將曬幹的布闊子,一卷卷地捆著,放在櫃子裏。然後一卷卷地散開,用剪子剪鞋樣!母親用布闊子拉成的千層底,非常牢實,暖和,實用!


    母親還積年累月地用鋼材編織房子,有門有窗,蓋上茅草,當著太陽,十分暖和。於是,一家人興高采烈地搬進新屋裏去住。


    新房子住進來,卻來了個大問題,要是家裏沒大人,很叫人擔心。因為小姑與姐們都小,若玩火把房子燒燃了,豈不是要把孩兒們一起燒死?


    以前農家大多住著茅草房,失火是常事。曾經,故河口失火燒死孩子的有好幾家。還有一家,夜晚睡著了,茅草房起火了,跑不出來,全家都燒死了。茅草房燃燒起來,搶都沒搶數。就如長在柴山裏的柴火,一把火一燒,整座柴山都燒光,根本無法搶。還不說鋼材編的屋,一烘便熊熊燃的,隻等燒成灰燼。


    於是,祖母就專門留在家看孩子,不出工了。


    但祖母是個閑不住的人,一到農忙收割季節,便戴著頭巾,拿著包袱,跑到公家的地裏去撿麥子勞籽,把孩子們留在家裏自己照看自己。那時還沒分田到戶,每到收割季節,那個去公家地裏拾麥子的人,就如天上飛翔的鵪子一群接一群,收割的農人也擺的像長龍,場麵甚為壯觀!那時沒有收割機,麥子,稻穀,勞籽都是農人用鐮刀一刀一把一捆地割回來的。當有沒收割幹淨的地方!


    祖母把糧食撿回家來,鋪在家門口的禾場裏,曬個一歇兩歇功夫,然後用連枷打出來,整理幹淨,賣點小用錢。一把連枷打得比公家的還活脫。


    以往的稻穀麥子油菜收割了,都是用連枷一板一板地打出來的,不象現在有脫粒機。那比母親的半桶要進步些。


    稻穀麥子油菜割起來,用草繩子一捆捆地捆好放在地裏。然後用板車,牛,一板車一板車地從田間拉回來,摞在屋山頭,一個個的螺壘得齊整。然後,在一個農活比較閑的晴天,在大禾場裏散開,鋪好,打場!


    那時,已成立人民公社,合作社,生產隊,記功分。出工才有工分,家裏出工勞力越多,工分也越多。祖母沒有出工,沒得工分,就在撿這些麥子勞籽。祖父也沒出工,在家做千歲爺。三叔四叔還小,出不了工,小姑更不用說,才幾歲。唯有二叔半大不小的,可以幫忙做些事兒。一大家子要吃要喝,還是挺艱難。


    祖母還在菜園裏栽上尖辣椒,等到尖辣椒紅了,就摘下來曬幹,用袋子裝好,吊在屋簷下,以備年底或來年正二月裏,到外鄉去叫賣。幹紅尖辣椒,價格不菲,一斤可賣到一塊二角錢,比一雙鞋賣得多,比砍一板車柴賣得多。


    祖母主外,所以隔三插五的,就在外麵做點這樣的小買賣,手頭一直活躍。


    母親主內,在隊裏出工,工分得來的錢,也由祖母掌管。但母親從不抱怨,樂意做個悶鼓佬,盡情享受做一個農家媳婦的樂趣。連枷打場就是門樂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巴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麋鹿美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麋鹿美麗並收藏巴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