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會友樓外。
一陣嘹亮的鑼聲驟然響起,引得街上過往的行路之人駐足側目。
一個穿著青布短衣,眉眼間甚多精明之相的夥計將右手在左手提著的一麵銅鑼上一按,止住了鑼聲的餘音,抱拳拱手向著被吸引來的一圈行人團團一揖,高聲道:
“諸位客官,本店新請來一位說書的孫老先生,最善講的是武林掌故、江湖秘聞,保證緊張刺激,令您大呼過癮。眼下孫老即刻便要開講,各位到店中一邊吃飯喝酒一邊聽書,那當真是一件大大的美事咯!”
如今正是春闈之年,不僅天下各省士子雲集京師,其他三教九流之士也紛紛懷著各種目的來湊這熱鬧,正是八方龍蛇俱會於中州。
聽得這夥計的一番宣傳,當時便有許多人生出興趣,再說此時也差不多到了中午,隻要是囊中豐厚的,都想著左右也要吃午飯,便去湊個熱鬧聽個新鮮也是不錯,當時便紛紛抬腳進了會友樓。
隨著如潮人群湧入酒樓的,有一個麵上常含笑意的青年道士和一個神態冰冷的俊秀少年,卻正是胡壚與阿飛這對師徒。
此時距離阿飛拜師已過去兩年之久,白飛飛則早在一年多前便已病逝。
在埋葬了母親後,阿飛這孩子的性子變得更冷,即使麵對早在心中認可的師父胡壚,也是整天沒一個笑臉,說不上三句話,隻是一門心思地修習劍術。用功之苦,幾近瘋魔。
胡壚知道如此下去,這孩子遲早會將自己變成原著中那個對世界滿懷疏離乃至仇視的無情劍客,直到遇見那個同樣遭遇了極大痛苦,卻始終用愛來善待這個世界的男子,才能漸漸喚醒冰封於心底的溫情。
但如今放著自己這做師父的在此,總不好坐等十年讓他人來越俎代庖。
心中做了決定後,胡壚等阿飛為母親守喪滿了一年,武功劍術在他教導下也算登堂入室,便提出了要帶阿飛遊曆江湖增長見識。
阿飛本有心守喪三年,卻被胡壚的一句“想不想找那個令你母親痛苦一生的男人算賬?”打動,在墓前拜祭了一回,帶上自己的那口破爛鐵劍跟隨胡壚出了荒野。
師徒二人入關之後,沿途也經曆了一些江湖風雨,見識過幾回人世悲歡。
胡壚即事說理,既教導了阿飛一些行走江湖的經驗,也點撥了他一些人情世態的道理,總算初步見了些成效,令這孩子的一些想法不再過於偏激。
今天他們師徒剛到京師,便趕上這一場熱鬧。
方才胡壚聽到那說書的是是一位姓孫的老人,心中便生出些興趣,硬拖著對此興趣缺缺的阿飛進來。
師徒二人在角落的一張桌子邊坐下,有夥計上來伺候,胡壚隨口點了幾樣飯菜,又特意要了五斤據說是本店招牌的燒鍋酒。
那夥計倒也見過些世麵,雖也有些猜疑胡壚的酒量,卻並未多說多問,答應一聲轉身下去,不多時將酒菜都送了上來。
阿飛性子雖冷,卻還懂得尊師重道,當時便站起來提起五斤裝的酒壇,為師父滿斟了一碗酒,卻又沒有一滴溢出碗沿,顯示了一手頗為不俗的手勁和腕力。
胡壚滿意地點了點頭,用三根手指捏住碗沿,將酒碗舉起送到唇邊,仰首一飲而盡。
這燒鍋酒即是後世二鍋頭的始祖,北地習慣以高粱釀製,最是辛辣烈性,入喉如吞刀鋒,故此又有“燒刀”之謂。
阿飛又為師父連斟三碗酒。
前兩碗胡壚都和先前一樣酒到碗幹,總算稍稍過了點酒癮,這才就著菜肴慢慢品嚐起第四碗酒。
阿飛也才捧其自己麵前的一碗米飯開始進食。
與胡壚的豪邁之態不同,他每一口飯菜都細細咀嚼緩緩吞咽,似乎要將每一塊肉、每一粒米都轉化成力氣儲存起來,絕不會輕易浪費一點。
此刻那說書人尚未出場,滿堂的食客彼此攀談,相互敬酒,鬧哄哄地幾乎將屋頂掀起。
驀然間,門口處傳來一聲高亢的吆喝:“保定府李尋歡李公子、蘇州府唐寅唐公子、紹興府王守仁王公子三位舉子老爺光臨咱‘會友樓’咯!”
隨著這一聲吆喝,堂內賓客先是安靜了一瞬,隨即“轟”得爆發出比原來更熱鬧的喧嘩聲。
胡壚便聽到鄰桌的四個士子模樣的青年中有人帶著點興奮的語氣道:“今日這‘會友樓’算是來對了,待會兒那書說得怎樣且不必提,隻是能見到唐寅與李尋歡這南北兩大才子齊聚一堂,便算不虛此行。”
另一人有些好奇地問道:“我也聽說李尋歡是北直隸有名的風流才子,唐寅則號稱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兩人一南一北,都是初次應舉即接連在院試與鄉試中奪魁,此次入京皆對今科狀元誌在必得,按說彼此該是勢同水火,怎地會一起出現?”
又一人解釋道:“張兄今日剛到京師才有所不知,日前在本地最大的青樓‘沁芳閣’中,這兩位才子為爭花魁柳如煙而做了一場賭鬥。
“他們先賦詩聯句不分勝負,又依次比試了琴、棋、書、畫四藝,結果李公子贏了琴技和書法,唐公子卻勝了棋藝和畫技,仍是難分高下。
“最後還是如煙姑娘親自出來為二人調解,而這兩位才子也早彼此惺惺相惜,當即化幹戈為玉帛,成為坊間的一樁美談。”
這時最後一人弱弱地問了一句:“諸位兄台,李、唐二位都是當世才子,那位王守仁王公子又是怎樣人物?或是小弟孤陋寡聞,怎地從未聽過他的大名?”
另外三人都沉默了一下,其中一人含糊答道:“小弟也不曾聽過此人,或許是兩位才子中哪一位的朋友罷。”
隨即卻又將話題轉回李、唐二人身上,興致勃勃地說起他們在青樓賭鬥才藝的詳細情形,也不知是當時在場還是道聽途說。
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那夥計已經帶著滿臉與有榮焉的神情在當先引路,請了三個青年公子進得門來。
當先一人二十上下年紀,一身的錦衣華服,一看便是世家子弟,相貌俊美而不失英氣,尤其一雙仿佛會說話的眼睛生得猶為好看,竟仿佛是碧綠色的,仿佛春風吹動的柳枝,溫柔而靈活,又仿佛夏日陽光下的海水,充滿了令人愉快的活力。
居中的一人年紀與前者相仿,身上是一件士子青衫,雖也算眉眼端正,一表人才,卻遜色前者不止一籌,隻是他的眼角眉梢總帶著抹放浪灑脫的不羈氣質,倒也很有幾分撩動少女芳心的本錢。
行在最後之人則已有二十七八歲模樣,相貌便如身上的一件灰色布袍一般普普通通乏善可陳。
而那便捏著酒碗的胡壚首先關注到的卻是此人,不僅是因為猜到他便是後世尊為有明一代第一聖哲的陽明先生王守仁,更因為他已憑著晉升先天之境的靈覺,感應到對方體內與舉手投足的每一個動作都混融一體的精純真氣——這是他來到此方世界後遇到的第二位先天宗師!
一陣嘹亮的鑼聲驟然響起,引得街上過往的行路之人駐足側目。
一個穿著青布短衣,眉眼間甚多精明之相的夥計將右手在左手提著的一麵銅鑼上一按,止住了鑼聲的餘音,抱拳拱手向著被吸引來的一圈行人團團一揖,高聲道:
“諸位客官,本店新請來一位說書的孫老先生,最善講的是武林掌故、江湖秘聞,保證緊張刺激,令您大呼過癮。眼下孫老即刻便要開講,各位到店中一邊吃飯喝酒一邊聽書,那當真是一件大大的美事咯!”
如今正是春闈之年,不僅天下各省士子雲集京師,其他三教九流之士也紛紛懷著各種目的來湊這熱鬧,正是八方龍蛇俱會於中州。
聽得這夥計的一番宣傳,當時便有許多人生出興趣,再說此時也差不多到了中午,隻要是囊中豐厚的,都想著左右也要吃午飯,便去湊個熱鬧聽個新鮮也是不錯,當時便紛紛抬腳進了會友樓。
隨著如潮人群湧入酒樓的,有一個麵上常含笑意的青年道士和一個神態冰冷的俊秀少年,卻正是胡壚與阿飛這對師徒。
此時距離阿飛拜師已過去兩年之久,白飛飛則早在一年多前便已病逝。
在埋葬了母親後,阿飛這孩子的性子變得更冷,即使麵對早在心中認可的師父胡壚,也是整天沒一個笑臉,說不上三句話,隻是一門心思地修習劍術。用功之苦,幾近瘋魔。
胡壚知道如此下去,這孩子遲早會將自己變成原著中那個對世界滿懷疏離乃至仇視的無情劍客,直到遇見那個同樣遭遇了極大痛苦,卻始終用愛來善待這個世界的男子,才能漸漸喚醒冰封於心底的溫情。
但如今放著自己這做師父的在此,總不好坐等十年讓他人來越俎代庖。
心中做了決定後,胡壚等阿飛為母親守喪滿了一年,武功劍術在他教導下也算登堂入室,便提出了要帶阿飛遊曆江湖增長見識。
阿飛本有心守喪三年,卻被胡壚的一句“想不想找那個令你母親痛苦一生的男人算賬?”打動,在墓前拜祭了一回,帶上自己的那口破爛鐵劍跟隨胡壚出了荒野。
師徒二人入關之後,沿途也經曆了一些江湖風雨,見識過幾回人世悲歡。
胡壚即事說理,既教導了阿飛一些行走江湖的經驗,也點撥了他一些人情世態的道理,總算初步見了些成效,令這孩子的一些想法不再過於偏激。
今天他們師徒剛到京師,便趕上這一場熱鬧。
方才胡壚聽到那說書的是是一位姓孫的老人,心中便生出些興趣,硬拖著對此興趣缺缺的阿飛進來。
師徒二人在角落的一張桌子邊坐下,有夥計上來伺候,胡壚隨口點了幾樣飯菜,又特意要了五斤據說是本店招牌的燒鍋酒。
那夥計倒也見過些世麵,雖也有些猜疑胡壚的酒量,卻並未多說多問,答應一聲轉身下去,不多時將酒菜都送了上來。
阿飛性子雖冷,卻還懂得尊師重道,當時便站起來提起五斤裝的酒壇,為師父滿斟了一碗酒,卻又沒有一滴溢出碗沿,顯示了一手頗為不俗的手勁和腕力。
胡壚滿意地點了點頭,用三根手指捏住碗沿,將酒碗舉起送到唇邊,仰首一飲而盡。
這燒鍋酒即是後世二鍋頭的始祖,北地習慣以高粱釀製,最是辛辣烈性,入喉如吞刀鋒,故此又有“燒刀”之謂。
阿飛又為師父連斟三碗酒。
前兩碗胡壚都和先前一樣酒到碗幹,總算稍稍過了點酒癮,這才就著菜肴慢慢品嚐起第四碗酒。
阿飛也才捧其自己麵前的一碗米飯開始進食。
與胡壚的豪邁之態不同,他每一口飯菜都細細咀嚼緩緩吞咽,似乎要將每一塊肉、每一粒米都轉化成力氣儲存起來,絕不會輕易浪費一點。
此刻那說書人尚未出場,滿堂的食客彼此攀談,相互敬酒,鬧哄哄地幾乎將屋頂掀起。
驀然間,門口處傳來一聲高亢的吆喝:“保定府李尋歡李公子、蘇州府唐寅唐公子、紹興府王守仁王公子三位舉子老爺光臨咱‘會友樓’咯!”
隨著這一聲吆喝,堂內賓客先是安靜了一瞬,隨即“轟”得爆發出比原來更熱鬧的喧嘩聲。
胡壚便聽到鄰桌的四個士子模樣的青年中有人帶著點興奮的語氣道:“今日這‘會友樓’算是來對了,待會兒那書說得怎樣且不必提,隻是能見到唐寅與李尋歡這南北兩大才子齊聚一堂,便算不虛此行。”
另一人有些好奇地問道:“我也聽說李尋歡是北直隸有名的風流才子,唐寅則號稱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兩人一南一北,都是初次應舉即接連在院試與鄉試中奪魁,此次入京皆對今科狀元誌在必得,按說彼此該是勢同水火,怎地會一起出現?”
又一人解釋道:“張兄今日剛到京師才有所不知,日前在本地最大的青樓‘沁芳閣’中,這兩位才子為爭花魁柳如煙而做了一場賭鬥。
“他們先賦詩聯句不分勝負,又依次比試了琴、棋、書、畫四藝,結果李公子贏了琴技和書法,唐公子卻勝了棋藝和畫技,仍是難分高下。
“最後還是如煙姑娘親自出來為二人調解,而這兩位才子也早彼此惺惺相惜,當即化幹戈為玉帛,成為坊間的一樁美談。”
這時最後一人弱弱地問了一句:“諸位兄台,李、唐二位都是當世才子,那位王守仁王公子又是怎樣人物?或是小弟孤陋寡聞,怎地從未聽過他的大名?”
另外三人都沉默了一下,其中一人含糊答道:“小弟也不曾聽過此人,或許是兩位才子中哪一位的朋友罷。”
隨即卻又將話題轉回李、唐二人身上,興致勃勃地說起他們在青樓賭鬥才藝的詳細情形,也不知是當時在場還是道聽途說。
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那夥計已經帶著滿臉與有榮焉的神情在當先引路,請了三個青年公子進得門來。
當先一人二十上下年紀,一身的錦衣華服,一看便是世家子弟,相貌俊美而不失英氣,尤其一雙仿佛會說話的眼睛生得猶為好看,竟仿佛是碧綠色的,仿佛春風吹動的柳枝,溫柔而靈活,又仿佛夏日陽光下的海水,充滿了令人愉快的活力。
居中的一人年紀與前者相仿,身上是一件士子青衫,雖也算眉眼端正,一表人才,卻遜色前者不止一籌,隻是他的眼角眉梢總帶著抹放浪灑脫的不羈氣質,倒也很有幾分撩動少女芳心的本錢。
行在最後之人則已有二十七八歲模樣,相貌便如身上的一件灰色布袍一般普普通通乏善可陳。
而那便捏著酒碗的胡壚首先關注到的卻是此人,不僅是因為猜到他便是後世尊為有明一代第一聖哲的陽明先生王守仁,更因為他已憑著晉升先天之境的靈覺,感應到對方體內與舉手投足的每一個動作都混融一體的精純真氣——這是他來到此方世界後遇到的第二位先天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