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弦月隻能在前半夜看到,到得午夜時分,月亮隱入西方。揚州軍便在馬忠指揮下,全軍向北門外突圍。


    潤州軍和盧絳部剛完成攻擊部署的調整,士卒均已入睡,為明日決戰養精蓄銳。對揚州軍的突圍一時措手不及,北門外的寧國軍崔飛虎所部,兩旅主力也是匆忙上陣。


    黑夜中,揚州軍以營為單位,出北門後,便沿護城河向東西展開,再以事先備好的壕車填護城河,隨即分散突圍。


    在這樣的部署下,揚州軍已無戰力。第一師也以營為單位,舉火把而戰。隻是夜色甚深,攔截不便。


    一夜浪戰。大部宋兵被擊潰,但寧國軍、潤州軍、盧絳所部三軍齊出,仍然俘虜甚少,到天明統計不過五千餘人,足有萬餘潰兵散於鄉間。


    在付出揚州軍潰散的慘重損失下,馬忠在孫永望的護衛下,還是成功地逃至長江邊,還幸運地尋到三五小船。隻是船小人多,隨馬忠逃到江邊的兵馬足有數百人,這些小船也不過隻能載數十人而已。而唐軍四處捉俘,追至此處也是大概率的事,斷不會容小船往來南北岸。


    馬忠和孫永望所部率先出城,等何升榮出城時,寧國軍也以大部出營,攔截宋軍,何升榮所率親衛,被寧國軍正麵攔了一次,又被側擊了一次,夜間便難辯方向,竟往西邊去了。馬忠在江邊等到天明,也沒等到何升榮。這時有唐軍遠遠追來,馬忠便令眾軍士可棄械投降,便和孫永望等人,乘了小船逃往江北。


    到次日上午,散於潤州城外的宋軍大部被俘。便是揚州軍左廂都指揮使何升榮,亦在逃竄過程中重傷被俘。不過,揚州軍的兩位正副都部署,卻都逃走了。


    李叢益思量了一會兒,便讓人把揚州知府侯陟帶了上來。


    侯陟昨日夜間進了潤州城,看東門宋軍營壘情形,已知揚州軍無幸。夜間哪能睡得著,隻是拚命琢磨說辭,即要能逃脫,回去後又能得趙匡胤原諒。


    到得下半夜,卻聽城內外人聲鼎沸,猜測揚州軍可能趁夜突圍。到得清晨,城內便平靜下來。侯陟上午便在宅子裏坐臥不安,到得中午,便聽說江國公召見。侯陟在桃花渡水寨便知對方是寧國軍,見江國公在潤州,也不驚詫。


    到了潤州刺史府衙門,見到江國公頂著個黑眼圈、紅眼珠,也知江國公亦是一宿沒睡,這回這麽著急的召見自己,莫非有所轉機?侯陟不動聲色,行了下屬見長官之禮,剛開口道:“國公大人……”


    李叢益便打斷了他的話:“侯陟,你好大膽!”


    侯陟張口結舌,一時不明所以。


    “你麵見本公而不行禮!直斥本公不識時務,螳臂當車,竟要本公即刻將揚州軍士卒放歸,還要率麾下將卒即刻投降,則宋國皇帝日後還能給本公一個侯爺當當!”


    侯陟都驚呆了。暗想,我連一句話都沒說出來,咋就被按了這麽多名頭了!莫非這江國公要殺我祭旗?一時腦子嗡嗡地,幾乎要昏厥過去。


    “本公敬你是條漢子,便忍了你的胡言亂語,且命士卒放緩腳步,縱馬忠等將卒北歸。再請你給本公帶上一言:本公這就要帶宣、常、潤三州兵馬西進金陵,與宋軍決戰,且要你在江北看看結果如何!”


    李叢益把話講完,侯陟一時還反應不過來。


    李叢益微微一笑,“侯大人不想走了?”


    侯陟這才回過味來,第一個念頭就是趕緊走,正要轉身,便想到個中緊要處,急忙問道:“敢問國公大人,如今揚州軍情形如何?”


    “揚州軍已經沒了。不過,馬忠搶了條小船,這會兒應該已經到了江北。王樂正上午潰逃出戰場,不知所蹤,想來也是逃往北岸了。”李叢益慢悠悠的道。“右廂都指揮使薑飛雨戰死,左廂都指揮使何升榮重傷,生死難料。倒是軍都虞候唐元凱慨然赴死,我軍甚為敬佩,侯大人回揚州後,可著人來將其遺體帶回。”


    揚州如今文臣武將首領俱不在,江國公這卻是要放自己回去,甚至要搶在馬忠之前回揚州。而自己回去,為了保命,甚至還能往上爬,這馬忠還真是必須要往死裏踩的人。這方麵,侯陟倒是擅長。


    這時,李叢益又道:“侯大人回揚州後,千萬記得派個刺頭的人來,好讓上國皇帝知道,放走侯大人並非是因為本公的脾氣太好。”


    侯陟頗為震驚地看向李叢益。當下隻是躬身行禮,便急急離去。


    唐軍果然行動迅速,侯陟出了城,便從運河碼頭上船,槳手也不惜力,飛快地到桃花渡碼頭。唐軍水寨守將便給侯陟及其隨從一艘二百石船,便讓侯陟走了。當然,侯陟來時乘的千石大船,李叢益自然是卻之不恭了。


    潤州一戰,卻是一場比常州之戰更為酣暢淋漓的大勝。


    宋軍三萬揚州軍全軍盡墨,僅有馬忠、王樂正、孫永望等將卒約百餘人逃出生天,二萬二千餘人被俘。


    三萬潤州軍,傷亡不過四千餘人;盧絳所部八千人,傷亡亦不足二千。寧國軍一萬五千人,也就攻水寨時偵察營打了場硬仗,數仗下來,傷亡不足二千人,還有數百人是在夜晚的浪戰中,在田野溝渠追逐中不意摔傷或友軍穿透揚州軍隊伍後誤傷而致。


    對於軍隊和武將來說,能夠帶領大家勝利,便是王道。


    左廂都指揮使劉景明固然是劉澄親信,才會被劉澄帶來揚州,但劉澄把大家帶到死地,還要裹脅著大家一塊兒投降,這往日情分便算是折了個幹淨。


    右廂都指揮使陳陽炎也是受劉澄提拔,才坐在這個位置上,但劉澄不思進攻,隻想投降,陳陽炎身為潤州武將,也是頗為不齒。


    戰事初定,但戰後怎麽辦?兩人午後便來找江國公。不過李叢益躺椅子上眯一會,結果太困睡著了。兩人不敢吵醒江國公,碰到崔飛虎也來刺史府,便拉著崔飛虎到偏廂吃午飯。


    崔飛虎原來也是寧國軍的廂都指揮使,不過現在任師長,兩人便打聽情形。崔飛虎當然知道江國公肯定要收編潤州兵,當下也把第一師的情況,揀些能說的便都說了。


    崔飛虎能夠知無不言,劉景明和陳陽炎心裏便大定。兩人最怕的就是,江國公打完這場仗後就拍屁股走了,到時從金陵城再來一位劉澄第二,大家還是沒有好果子吃。


    劉景明便道:“潤州軍原就有三萬人,加上盧將軍所部,便足可編三個師。”


    崔飛虎笑道:“你倆倒是好打算!”若編為三個師,盧絳、劉景明、陳陽炎便有可能各掌一師,而不必考慮相互競爭之事。


    金陵四麵被圍,但信使坐竹籃從城牆直上直下,亦非難事。


    潤州戰事結束次日,常州、潤州兩戰的報捷信和寧國軍、常州軍擅自駐地的請罪書,以及江國公請以盧絳為潤州刺史的文書一並送到金陵朝廷。


    “宋國三路大軍,如今東路已廢。臣請為陛下賀!”徐鉉第一個發言。於是眾人便紛紛向李煜道喜。


    李煜此時哪知宋軍已經大軍圍城,看到潤常兩州報捷信,當直是感覺萬分良好。便道:“寧國軍、常國公擅離駐地一事,便不要追究了。寧國軍已返駐地,便讓常州軍也速返常州,震懾吳越便好。”


    張洎察言觀色,便進言道:“盧都虞候在潤州之戰中*功勞甚大,自然需要獎賞。不過,盧將軍資曆頗有不足,這任潤州刺史一事,臣以為江國公所言略有不妥。”


    李煜心下隻給張洎點讚。任命一州刺史,又豈是江國公能為之?李煜便道:“張卿有何建議?”


    張洎道:“此前殷公自請辭去潤州節度,此為戰時之計,如今潤州既然戰事已了,而殷公亦仍在潤州,不若複起殷公,仍為潤州節度使。”


    張洎講的殷公,便是殷崇義。殷崇義辭去潤州節度使後,李煜任命其為司空知左右內史事。殷崇義年紀大、資曆深,曾為樞密使,也曾為左仆射、平章事(宰相職位)。當得起張洎稱他為“殷公”。殷崇義雖卸任了,但磨蹭著沒走,也是怕進了金陵反而沒命。


    李煜道:“張卿所議甚佳。”如此便一錘定音。


    李煜又道:“常州、潤州兩戰兩勝,二十弟雖未給自己請功,但居功至偉,不能不賞。”


    張洎便搶先道:“如今宋唐交戰,江國公可再複為親王,為表其功,臣建議冊封江國公為魏王。”自五代以來,封晉王幾乎就是立太子的前兆;不能封齊王,則因為南唐元宗當年就是封齊王後即位為帝;不能封吳王、燕王,則是因為弘冀太子當年封過這兩個王。


    這個建議,張洎沒有藏什麽壞心思。主要是也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惡心李煜。眾人自也無話。


    陳喬這才道:“江國公本為親王,若朝廷封賞僅止於此,恐底下將卒有所議論。不若對此次有功將卒之獎賞,一並討論。”


    三司使張密立即道:“如今三司之儲備皆需用於金陵戰事。還是請宣、常、潤三州,酌府庫儲備,製定有功將卒之獎勵規則,再行上報朝廷為佳。”


    陳喬暗歎一口氣,知道眾人沒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如今金陵被圍,常州潤州大勝,若是朝廷封賞遲遲沒有定論,怕是江國公的行事要更加我行我素,不把金陵放在眼裏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再興南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竹裏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竹裏倌並收藏再興南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