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上午。
林河和周秉光先去熱處理分廠看了看熱處理爐的改造情況,然後去鑄造分廠看模具工人照著圖紙建模,周秉光算半個行家,還現場指導了一下幾位建模老師傅的工作。
幾個老師傅不耐煩,但卻不好懟他。
林河就很聰明,沒有指手劃腳。
勝達是鑄造廠,最不缺的就是手藝精湛的模具工人。
鑄造分廠幾百號人,模具工、配砂工、造型工等時間短的也幹了十年,時間長的更是有幹了超過二十年的,手藝比周秉光這位隻會說不會做的嘴炮強出十八條街。
用不著他擔心。
最多監督一下工藝過程就完事了。
過了一個星期,稀土原料試劑什麽的先采購到位了。
熔煉分廠備好爐料,就等開爐化鋼。
老張蒞臨熔煉分廠,親自在熔煉分廠的小會議室召開了開爐動員會議。
參會的除了廠領導,還有一幹分廠領導、機關科室負責人、生產一線班組長等等,甚至還有兩個爐前工也被叫過來開會,坐在角落大氣不敢出。
老張講話,然後其他廠領導也先後發言。
這些領導懂個球的冶金。
說了一通廢話,最後讓林河這個實際上的總指揮講。
林河毫不怯場,揚了揚手裏的化驗單子,直指挑刺說問題:“根據化驗結果顯示,采購科采購的原料有些問題,先說20滲碳鋼,c0隻有1.6,達不到下限標準1.8,p>0.32,也超標了,40cr的σs/mpa不到785,aku2/j才45……”
采購科長臉色越來越黑,這扯犢子玩意。
一點麵子不給。
市場上的原料就是這樣,這也能怪自己?
林河不打草稿,看著化驗報告隨口指出了采購回來的原料的一堆問題。
一幹領導聽的臉色各異,紛紛側目。
有驚異這小子基礎紮實,懂的東西真多,也有驚訝這小子心理素質好,當著這麽多領導的麵竟然毫不怯場,根本不給采購科麵子的,更有抱著看戲心態看好戲的。
張振國聽完就看向采購科長:“幹什麽吃的?”
采購科長也挺委屈:“這已經是能采購到的最好的原料了。”
張振國到沒再訓他,這確實是實情,他也心裏有數,冶金原料這種東西水比較深,哪有那麽分毫不差樣樣都達標的,就看林河:“能不能用?”
林河平靜地道:“能用,咱們隻是試製,要求不需要太高,不過工業產品要想質量過硬就必須做到各個環節都精益求精,鬼子的發動機為什麽二十年不用動一個螺絲,加工和裝配工藝固然很重要,材料才是最關鍵的,這點想必各位領導心裏都有數。”
領導們都點頭,知道是事實。
張振國嗯了聲,道:“先試製出來看看再說。”
林河說好,就開始安排任務。
其實沒啥好安排的,怎麽化鋼熔煉不需要他多說。
基層這些人幹了幾十年,個個都是能手。
他隻是講了講工藝和過程的控製,這些東西都寫在工藝文件裏,熔煉分廠的人早就研究了好多遍,現在隻不過是再梳理一遍,順便強調一下工藝和過程控製的重要性。
工藝控製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但凡懂點皮毛的都知道。
用同樣的原料,兩撥不同的人熔鑄出來的材料性能都未必相同。
張振國搞了十多年鑄造,怎麽能不明白這點,於是林河講完後,又強調了一番:“聽到沒有,這次開爐化鋼必須要按照工藝文件的要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不得胡亂執行!”
大夥自然紛紛附合,誰敢唱反調?
會議開完,開爐化鋼就正式開始。
一幹人移駕到現場,二十多號人站一邊看著工人幹活。
石建峰也站在一邊,沒越級指揮。
車間主任同樣站在一邊,不敢瞎指揮。
現場已經打掃幹淨,嚴格按照工藝文件的要求進行了處理。
連地麵都灑上了水,確實熔煉出鋼時不冒灰塵。
一位二十來歲的班組長帶著幾個工作,開始熔煉化鋼前的檢查工作。
林河問了一句:“烘爐多長時間?”
班組長道:“兩小時了。”
林河點了點頭,再次強調了一遍:“新爐開爐,要嚴格按照烘烤工藝的要求進行,爐襯烘烤時間必須要大於兩小時,隻能多,不能少,這不隻是為了避免降低爐襯壽命,也是為了保證化鋼冶煉過程穩定,你們之前的操作規程應該也有要求吧?”
班組長點點頭,有點不耐煩,但不敢懟他。
領導們都在一邊看著呢!
這是基本操作,誰還不知道,哪用你廢話!
班組長腹誹著,帶著工人們仔細檢查一遍。
確保沒有問題,才指揮工人們將分割好的爐料上稱。
林河掃了一眼,又開始指點江山,這種機會可不多,指著大稱對領導們說:“這個稱也得換,最好換電子計量稱,這種大稱精度沒辦法保證,有時候差個一兩斤都看不出來,可在冶金工業中差之毫厘則謬以千裏,合金多加半兩鑄材的性能都會不同,更別說一兩斤。”
領導們挺不爽,大家幹了幾十年,這點淺顯的道理豈能不明白。
還用你個毛都沒長全的毛頭小子說教?
但領導們虛懷若穀,決定暫時不跟他計較。
要是發動機試製不出來,到時一並算總賬。
張廠長也不爽,但好歹是一把手,容人之量還是不缺的,隻要說到點上,張大長廠還是能虛心接受的,於是掃了一眼新任的設備科長:“回頭馬上換掉。”
設備科長還能說啥,隻能答應了一聲。
“現在裝料嗎?”
班組長稱好了爐料,沒敢直接裝進去,請示了一下。
林河當仁不讓,也不請示領導們,直接就發號施令:“裝吧!”
班組長又瞅瞅領導,旁邊的車間主任臉就黑了。
看老子幹什麽,沒看到這裏一堆領導,哪有老子發號施令的份。
張廠長哼了聲:“裝!”
班長組忙答應一聲,帶著工人用吊盤將爐料裝進去。
裝料也有講究,長料、大塊料必須要豎起裝入爐內,不能平鋪加入造成搭橋現象,管狀廢鋼加入爐內,管子上口應朝著出鋼方向,不允許朝著有人操作的方向等等。
爐料是分割切好的,裝料不麻煩。
工人們很快就裝好,再次請示過後才啟動加熱。
下麵的過程比較長,廠領導不可能一直等下去,交待幾句就離開了。
分廠領導把廠領導送走,又回來現場盯著。
試機發動機是當前頭等大事,不管怎麽說,態度上必須要重視起來。
要是廠領導覺的自己不重視,挨頓訓都是輕的。
分廠領導們奮鬥幾十年,這些道理還是明白的。
可班組長壓力卻有點大,但還不敢說。
隻能小心翼翼,盡量不出錯。
這台中頻爐太老了,逆變可控器燒矽有些嚴重,電容器也出現了鼓肚的現象,之前已經全部大修過了,但出爐時間卻沒辦法縮短,差不多要兩小時。
林河和分廠領導聊了沒幾句,就沒啥可聊的了。
等到爐料化開,班組長再次請示:“現在要取樣嗎?”
分廠領導都看林河,顯然不打算發號施令。
林河可不敢瞎指揮,理論上的東西他逼逼兩句還沒問題,可這種實踐操作不是他能瞎指揮的,什麽時候取樣合適要根據爐料熔煉情況來定,這方麵一線的班組長是最專業的。
外行可以領導內行,但不代表可以瞎指揮。
林河很是客氣:“你覺的能取就取,這方麵你是專業的,不用問我。”
班組長挺意外,考慮了一下,決定再等等。
觀察了好一陣,直到覺的能取樣了,才讓人上前取樣。
取出的樣被化驗人員帶走了。
大家繼續等待。
林河不時看看爐腔,中頻爐煉鋼屬於落後工藝,追求效率的都用轉爐煉鋼了,也就鑄造廠還用這種六十年代的小中頻爐來熔煉,優點不說,缺點很明顯。
熔煉的鋼鐵液晶核數量少,過冷度和發生白口傾向大。
石墨形態也不穩定,d型、e型石墨多,a型石墨少,珠光體含量少。
鑄件內應力和裂紋傾向大等等一堆缺點。
等了半個小時,化驗結果出來了。
林河拿著化驗報告掃了幾眼,磷沒有超標,就先鬆了口氣。
硫超了還能想辦法脫硫,磷超標就隻能分爐處理,這玩意最麻煩。
沒超就好。
又看了看其他化學成分,和之前的化驗結果有點出入,這也屬於正常情況,現場計算了一陣,然後才交待候在一旁的合金工:“加三斤生鐵,半斤矽鐵和六兩錳合金。”
合金工答應了一聲,忙過去稱料。
按量稱足,又請示:“現在加嗎?”
林河掃了幾眼,有點不放心:“這稱稱的準嗎?”
合金工道:“沒有問題,我天天稱料,稱不準我能感覺到。”
“那加吧!”
林河有點無奈,這個他到不懷疑。
稱東西稱久了,確實能練出這種技能。
可問題是,是個人都會出錯,小規模試驗還好。
大規模的工業生產,要是還靠一雙手去稱量那就是扯蛋。
可現在沒有更精確的電子稱,也隻能將就。
熔煉時間比較漫長,分廠領導和車間領導們已經等麻了。
林河也站的腿麻了,不得不到處走動活動筋骨。
看著工人扒渣放渣,也不亂指揮。
1小時53分時,班組長覺的可以出鋼,又請示一遍得到確認後,才開始出爐。
通紅的鋼水被裝進鋼包,運去了鑄造分廠進行澆鑄。
林河馬不停蹄,又跟著去了鑄造分廠。
林河和周秉光先去熱處理分廠看了看熱處理爐的改造情況,然後去鑄造分廠看模具工人照著圖紙建模,周秉光算半個行家,還現場指導了一下幾位建模老師傅的工作。
幾個老師傅不耐煩,但卻不好懟他。
林河就很聰明,沒有指手劃腳。
勝達是鑄造廠,最不缺的就是手藝精湛的模具工人。
鑄造分廠幾百號人,模具工、配砂工、造型工等時間短的也幹了十年,時間長的更是有幹了超過二十年的,手藝比周秉光這位隻會說不會做的嘴炮強出十八條街。
用不著他擔心。
最多監督一下工藝過程就完事了。
過了一個星期,稀土原料試劑什麽的先采購到位了。
熔煉分廠備好爐料,就等開爐化鋼。
老張蒞臨熔煉分廠,親自在熔煉分廠的小會議室召開了開爐動員會議。
參會的除了廠領導,還有一幹分廠領導、機關科室負責人、生產一線班組長等等,甚至還有兩個爐前工也被叫過來開會,坐在角落大氣不敢出。
老張講話,然後其他廠領導也先後發言。
這些領導懂個球的冶金。
說了一通廢話,最後讓林河這個實際上的總指揮講。
林河毫不怯場,揚了揚手裏的化驗單子,直指挑刺說問題:“根據化驗結果顯示,采購科采購的原料有些問題,先說20滲碳鋼,c0隻有1.6,達不到下限標準1.8,p>0.32,也超標了,40cr的σs/mpa不到785,aku2/j才45……”
采購科長臉色越來越黑,這扯犢子玩意。
一點麵子不給。
市場上的原料就是這樣,這也能怪自己?
林河不打草稿,看著化驗報告隨口指出了采購回來的原料的一堆問題。
一幹領導聽的臉色各異,紛紛側目。
有驚異這小子基礎紮實,懂的東西真多,也有驚訝這小子心理素質好,當著這麽多領導的麵竟然毫不怯場,根本不給采購科麵子的,更有抱著看戲心態看好戲的。
張振國聽完就看向采購科長:“幹什麽吃的?”
采購科長也挺委屈:“這已經是能采購到的最好的原料了。”
張振國到沒再訓他,這確實是實情,他也心裏有數,冶金原料這種東西水比較深,哪有那麽分毫不差樣樣都達標的,就看林河:“能不能用?”
林河平靜地道:“能用,咱們隻是試製,要求不需要太高,不過工業產品要想質量過硬就必須做到各個環節都精益求精,鬼子的發動機為什麽二十年不用動一個螺絲,加工和裝配工藝固然很重要,材料才是最關鍵的,這點想必各位領導心裏都有數。”
領導們都點頭,知道是事實。
張振國嗯了聲,道:“先試製出來看看再說。”
林河說好,就開始安排任務。
其實沒啥好安排的,怎麽化鋼熔煉不需要他多說。
基層這些人幹了幾十年,個個都是能手。
他隻是講了講工藝和過程的控製,這些東西都寫在工藝文件裏,熔煉分廠的人早就研究了好多遍,現在隻不過是再梳理一遍,順便強調一下工藝和過程控製的重要性。
工藝控製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但凡懂點皮毛的都知道。
用同樣的原料,兩撥不同的人熔鑄出來的材料性能都未必相同。
張振國搞了十多年鑄造,怎麽能不明白這點,於是林河講完後,又強調了一番:“聽到沒有,這次開爐化鋼必須要按照工藝文件的要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不得胡亂執行!”
大夥自然紛紛附合,誰敢唱反調?
會議開完,開爐化鋼就正式開始。
一幹人移駕到現場,二十多號人站一邊看著工人幹活。
石建峰也站在一邊,沒越級指揮。
車間主任同樣站在一邊,不敢瞎指揮。
現場已經打掃幹淨,嚴格按照工藝文件的要求進行了處理。
連地麵都灑上了水,確實熔煉出鋼時不冒灰塵。
一位二十來歲的班組長帶著幾個工作,開始熔煉化鋼前的檢查工作。
林河問了一句:“烘爐多長時間?”
班組長道:“兩小時了。”
林河點了點頭,再次強調了一遍:“新爐開爐,要嚴格按照烘烤工藝的要求進行,爐襯烘烤時間必須要大於兩小時,隻能多,不能少,這不隻是為了避免降低爐襯壽命,也是為了保證化鋼冶煉過程穩定,你們之前的操作規程應該也有要求吧?”
班組長點點頭,有點不耐煩,但不敢懟他。
領導們都在一邊看著呢!
這是基本操作,誰還不知道,哪用你廢話!
班組長腹誹著,帶著工人們仔細檢查一遍。
確保沒有問題,才指揮工人們將分割好的爐料上稱。
林河掃了一眼,又開始指點江山,這種機會可不多,指著大稱對領導們說:“這個稱也得換,最好換電子計量稱,這種大稱精度沒辦法保證,有時候差個一兩斤都看不出來,可在冶金工業中差之毫厘則謬以千裏,合金多加半兩鑄材的性能都會不同,更別說一兩斤。”
領導們挺不爽,大家幹了幾十年,這點淺顯的道理豈能不明白。
還用你個毛都沒長全的毛頭小子說教?
但領導們虛懷若穀,決定暫時不跟他計較。
要是發動機試製不出來,到時一並算總賬。
張廠長也不爽,但好歹是一把手,容人之量還是不缺的,隻要說到點上,張大長廠還是能虛心接受的,於是掃了一眼新任的設備科長:“回頭馬上換掉。”
設備科長還能說啥,隻能答應了一聲。
“現在裝料嗎?”
班組長稱好了爐料,沒敢直接裝進去,請示了一下。
林河當仁不讓,也不請示領導們,直接就發號施令:“裝吧!”
班組長又瞅瞅領導,旁邊的車間主任臉就黑了。
看老子幹什麽,沒看到這裏一堆領導,哪有老子發號施令的份。
張廠長哼了聲:“裝!”
班長組忙答應一聲,帶著工人用吊盤將爐料裝進去。
裝料也有講究,長料、大塊料必須要豎起裝入爐內,不能平鋪加入造成搭橋現象,管狀廢鋼加入爐內,管子上口應朝著出鋼方向,不允許朝著有人操作的方向等等。
爐料是分割切好的,裝料不麻煩。
工人們很快就裝好,再次請示過後才啟動加熱。
下麵的過程比較長,廠領導不可能一直等下去,交待幾句就離開了。
分廠領導把廠領導送走,又回來現場盯著。
試機發動機是當前頭等大事,不管怎麽說,態度上必須要重視起來。
要是廠領導覺的自己不重視,挨頓訓都是輕的。
分廠領導們奮鬥幾十年,這些道理還是明白的。
可班組長壓力卻有點大,但還不敢說。
隻能小心翼翼,盡量不出錯。
這台中頻爐太老了,逆變可控器燒矽有些嚴重,電容器也出現了鼓肚的現象,之前已經全部大修過了,但出爐時間卻沒辦法縮短,差不多要兩小時。
林河和分廠領導聊了沒幾句,就沒啥可聊的了。
等到爐料化開,班組長再次請示:“現在要取樣嗎?”
分廠領導都看林河,顯然不打算發號施令。
林河可不敢瞎指揮,理論上的東西他逼逼兩句還沒問題,可這種實踐操作不是他能瞎指揮的,什麽時候取樣合適要根據爐料熔煉情況來定,這方麵一線的班組長是最專業的。
外行可以領導內行,但不代表可以瞎指揮。
林河很是客氣:“你覺的能取就取,這方麵你是專業的,不用問我。”
班組長挺意外,考慮了一下,決定再等等。
觀察了好一陣,直到覺的能取樣了,才讓人上前取樣。
取出的樣被化驗人員帶走了。
大家繼續等待。
林河不時看看爐腔,中頻爐煉鋼屬於落後工藝,追求效率的都用轉爐煉鋼了,也就鑄造廠還用這種六十年代的小中頻爐來熔煉,優點不說,缺點很明顯。
熔煉的鋼鐵液晶核數量少,過冷度和發生白口傾向大。
石墨形態也不穩定,d型、e型石墨多,a型石墨少,珠光體含量少。
鑄件內應力和裂紋傾向大等等一堆缺點。
等了半個小時,化驗結果出來了。
林河拿著化驗報告掃了幾眼,磷沒有超標,就先鬆了口氣。
硫超了還能想辦法脫硫,磷超標就隻能分爐處理,這玩意最麻煩。
沒超就好。
又看了看其他化學成分,和之前的化驗結果有點出入,這也屬於正常情況,現場計算了一陣,然後才交待候在一旁的合金工:“加三斤生鐵,半斤矽鐵和六兩錳合金。”
合金工答應了一聲,忙過去稱料。
按量稱足,又請示:“現在加嗎?”
林河掃了幾眼,有點不放心:“這稱稱的準嗎?”
合金工道:“沒有問題,我天天稱料,稱不準我能感覺到。”
“那加吧!”
林河有點無奈,這個他到不懷疑。
稱東西稱久了,確實能練出這種技能。
可問題是,是個人都會出錯,小規模試驗還好。
大規模的工業生產,要是還靠一雙手去稱量那就是扯蛋。
可現在沒有更精確的電子稱,也隻能將就。
熔煉時間比較漫長,分廠領導和車間領導們已經等麻了。
林河也站的腿麻了,不得不到處走動活動筋骨。
看著工人扒渣放渣,也不亂指揮。
1小時53分時,班組長覺的可以出鋼,又請示一遍得到確認後,才開始出爐。
通紅的鋼水被裝進鋼包,運去了鑄造分廠進行澆鑄。
林河馬不停蹄,又跟著去了鑄造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