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映,你可知罪?”
過了半晌,李適終於開腔,那聲音猶如野獸嘶吼,讓郭映心中愈發忐忑,但這種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生死全在他人一念之間的糟糕感覺,也激起了他心中那絲尚未泯滅的鬥誌。
或許旁人會覺得天子是九五之尊、萬乘之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至高存在,但郭映這個後世之人可不會在心裏神話他,將他視若神明,更不會應和什麽“君叫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的狗屁道理。
便是天子,褪去光環也不過是個凡夫俗子罷了。
“臣知罪。”郭映抬頭仰望著禦階之上那尊高貴威儀的身影,不卑不亢。
雖然口中說著知罪,但他的脊梁卻是挺直如鬆,臉上也不見多少驚惶恐懼之色。
見他如此坦坦蕩蕩的認罪,李適反倒是愣了,不是說這小子桀驁不馴、倔如毛驢嗎,怎麽突的轉了性了。
不過此刻他也懶得計較這些細枝末節了,默然片刻,李適深邃的眼瞳中寒芒一閃,嘴唇抿起,似笑非笑地凝視著跪伏在地的郭映,一字一頓地說道:“既然知罪,那朕倒是要聽聽你自陳罪狀。”
郭映一臉淡定從容,語氣鏗鏘道:“臣罪在多管閑事,身為郭氏之人,卻處處為李氏江山社稷籌謀,以至於屢屢衝撞陛下……”
話到此處,他忽的揚聲道:“請陛下治臣多管閑事之罪。”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侍立在一旁的竇文場更是差點驚得尿了褲子,他瞪圓了一雙綠豆眼,不敢置信地盯著殿中的郭映。
他在宮中伺候了兩代帝王,還是頭一回見到有人衝撞天顏,譏諷聖人呢。
那廂,唐安公主李蕙也是被郭映這番無所顧忌的言論嚇到了,她張著紅潤的櫻唇,怔怔地注視著殿中那道筆挺修長的背影,美眸中盡是驚愕。
這八郎是瘋了不成嗎?
竟然敢這般和父皇說話,他難道就不怕父皇一怒之下殺了他嗎?
就算不殺,恐怕也不會輕饒他吧……
念及此處,李蕙心中頓生擔憂,不停地朝郭映使著眼色,但後者卻完全視若罔聞,隻是筆直的跪拜在地。
這讓她心中既焦急又惱火,咬著銀牙狠狠地剜了郭映一眼,跪在了李適麵前:“父皇,郭郎隻是……”
但她的話才剛剛出口,便見李適一拂衣袖,起身離榻,負手踱步起身緩步走到了郭映跟前。
他居高臨下的睨著匍匐於地的郭映,嘴角扯動了一下,勾勒出一個殘忍嗜血的弧度:“郭映,你好大的膽,竟敢在朕麵前口出狂言,你以為朕不敢殺你嗎?”
“草民惶恐。”郭映垂眸斂眉道。
“好一個惶恐!”李適怒極反笑:“朕問你,越職上書,妄議朝政的可是你?”
“草民聽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故而鬥膽上書。如果陛下認為大唐興亡乃是李氏一族的家事,那麽草民確實有越職之嫌。”郭映拱手正聲道。
聞言,李適先是一怒,繼而眸中閃過一絲複雜難明的情緒,有憤怒、有痛惜,也有欣賞。
他當然反駁不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話,就算他心裏是真把大唐興亡看做是李家家事,他也不可能當眾承認。
萬一此言流傳到外朝,那些不懈於內的侍衛之臣、忘身於外的忠誌之士該怎麽想?
深深吸了一口氣,李適再看對麵少年,已有不一樣的意味,此子不說其他,當得上一個巧舌如簧。
而且這份錚錚傲骨倒也真令他刮目相看,若不是親眼所見,他當真不敢想象,他心中那個縱情深色、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竟有這般風采。
不過……縱是心裏有了那麽幾分欣賞,他也並不打算就這麽放過這個狂悖之徒,想他一國之君,萬民之主,何曾受過如此委屈?
想到此處,李適忽的嗤笑一聲:“那朕問你,毆打朝廷命官的可是你?”
郭映依舊是昂首挺胸,他聲音平靜地否認道:“草民不記得自己打過朝廷命官,倒是記得打過一個通敵賣國之賊,隻是不知,這二者有沒有關聯?”
“嗬,牙尖嘴利……”李適冷哼一聲,忽地一揮手,向竇文場使了個眼色,“你去淑妃那兒通告一聲,讓他不用忙著備膳,朕稍晚些再過去。”
“是,老奴告退。”
竇文場自然明白天子這是有意支走他,立馬帶著一幹內侍宮娥悄無聲息的退了下去,隻是他心裏也不免掀起了一番驚濤駭浪。
待人都散盡,隻剩下三人時,李適才重新回到禦榻之上,卻是他怕郭映再說出什麽無君無父、或者驚世之言鬧得不好收場,因此屏退眾人,至於暗處有沒有人守著,誰還能比他這個一國之君更清楚呢。
“你倒是說說韋少卿怎麽通敵賣國了?”
李適坐定後,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漫不經心地瞥了郭映一眼,看起來簡直與方才那個暴怒的君王判若兩人。
郭映低垂的眼簾微微跳了跳,心思百轉千回,但最終決定還是硬著頭皮把這場獨角戲唱下去。
既然前麵都說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番話,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忠義之士的形象,現在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豈不是功虧一簣?
思及此,他索性豁出去了,沉聲道:“自天寶元年以來至今三十八年間,吐蕃前後共犯我疆界三十八次,前後殺傷大唐將士數十萬,抄掠人民、財貨無算。
安史之亂後,吐蕃更是趁我大唐邊軍入中原平亂,興兵入侵,奪我河西、隴右二十州,所下州郡,軍吏多被屠戮,壯男壯女盡為奴隸,老弱病殘不堪屈使者,動輒被蕃兒施以斷手鑿目之刑殺之,填於溝壑……
至於被吐蕃俘獲的大唐將士及其家眷,更是會被施以黥刑或是穿骨之刑,當成貨物買賣。
非但如此,草民還聽說吐蕃在河隴之地推行了“易發更服”“易言更字”之策……此舉,是要我漢家兒郎,盡化為夷狄啊。
這一樁樁血淚,一件件深仇,難道韋少卿看不到嗎?
不,他看得到,可是此賊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巧言令色蒙蔽聖上,一味鼓吹通好吐蕃之利。
於草民看來,此賊名為唐臣,實為唐奸,比漢之中興說、晉之張賓、秦之王買德更為可惡,所以出手打了他。”
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之後,郭映拜倒在地:“如果陛下認為草民打得不對,請治草民之罪,草民絕無怨言。”
一席話落罷,含涼殿徹底陷入死寂。
許久之後,李適才開口,語調仍是平平淡淡的,但隱隱透出了幾分肅殺之意。
“你當朕是劉禪還是司馬衷,隨隨便便就能被人蒙蔽?”
郭映心說我當然知道和蕃是你的主意,韋倫不過是個辦事的,但我總不能真當麵指責你這個聖人吧?
畢竟就算我把自己當成魏征,你也不一定有李二鳳的心胸!
當然了,這話也就是他在心中腹誹一下了,郭映可不敢虎到這個地步,見狀抿了抿唇,作低姿態:“草民愚鈍,請陛下教誨。”
李適斜睨一眼,冷嘲熱諷道:“你確實愚鈍,連孫子兵法中所講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都不懂。
而且你的眼界也太窄了,偌大的一個天下你就隻看得到大唐與吐蕃!
東邊那些貌恭而心不服的藩鎮看不到嗎?
北邊蠢蠢欲動的回紇看不到嗎?
西南首鼠兩端的南詔看不到嗎?
嶺南的土人天天造反你知道嗎?
朝廷的財政狀況你清楚嗎?
朕二十歲就當了天下兵馬大元帥,又當了十五年太子,什麽大風大浪沒有見過,你以為朕決定通好吐蕃是朕畏懼吐蕃?你以為朕不想收複失地?”
過了半晌,李適終於開腔,那聲音猶如野獸嘶吼,讓郭映心中愈發忐忑,但這種人為刀殂,我為魚肉,生死全在他人一念之間的糟糕感覺,也激起了他心中那絲尚未泯滅的鬥誌。
或許旁人會覺得天子是九五之尊、萬乘之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至高存在,但郭映這個後世之人可不會在心裏神話他,將他視若神明,更不會應和什麽“君叫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的狗屁道理。
便是天子,褪去光環也不過是個凡夫俗子罷了。
“臣知罪。”郭映抬頭仰望著禦階之上那尊高貴威儀的身影,不卑不亢。
雖然口中說著知罪,但他的脊梁卻是挺直如鬆,臉上也不見多少驚惶恐懼之色。
見他如此坦坦蕩蕩的認罪,李適反倒是愣了,不是說這小子桀驁不馴、倔如毛驢嗎,怎麽突的轉了性了。
不過此刻他也懶得計較這些細枝末節了,默然片刻,李適深邃的眼瞳中寒芒一閃,嘴唇抿起,似笑非笑地凝視著跪伏在地的郭映,一字一頓地說道:“既然知罪,那朕倒是要聽聽你自陳罪狀。”
郭映一臉淡定從容,語氣鏗鏘道:“臣罪在多管閑事,身為郭氏之人,卻處處為李氏江山社稷籌謀,以至於屢屢衝撞陛下……”
話到此處,他忽的揚聲道:“請陛下治臣多管閑事之罪。”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侍立在一旁的竇文場更是差點驚得尿了褲子,他瞪圓了一雙綠豆眼,不敢置信地盯著殿中的郭映。
他在宮中伺候了兩代帝王,還是頭一回見到有人衝撞天顏,譏諷聖人呢。
那廂,唐安公主李蕙也是被郭映這番無所顧忌的言論嚇到了,她張著紅潤的櫻唇,怔怔地注視著殿中那道筆挺修長的背影,美眸中盡是驚愕。
這八郎是瘋了不成嗎?
竟然敢這般和父皇說話,他難道就不怕父皇一怒之下殺了他嗎?
就算不殺,恐怕也不會輕饒他吧……
念及此處,李蕙心中頓生擔憂,不停地朝郭映使著眼色,但後者卻完全視若罔聞,隻是筆直的跪拜在地。
這讓她心中既焦急又惱火,咬著銀牙狠狠地剜了郭映一眼,跪在了李適麵前:“父皇,郭郎隻是……”
但她的話才剛剛出口,便見李適一拂衣袖,起身離榻,負手踱步起身緩步走到了郭映跟前。
他居高臨下的睨著匍匐於地的郭映,嘴角扯動了一下,勾勒出一個殘忍嗜血的弧度:“郭映,你好大的膽,竟敢在朕麵前口出狂言,你以為朕不敢殺你嗎?”
“草民惶恐。”郭映垂眸斂眉道。
“好一個惶恐!”李適怒極反笑:“朕問你,越職上書,妄議朝政的可是你?”
“草民聽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故而鬥膽上書。如果陛下認為大唐興亡乃是李氏一族的家事,那麽草民確實有越職之嫌。”郭映拱手正聲道。
聞言,李適先是一怒,繼而眸中閃過一絲複雜難明的情緒,有憤怒、有痛惜,也有欣賞。
他當然反駁不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話,就算他心裏是真把大唐興亡看做是李家家事,他也不可能當眾承認。
萬一此言流傳到外朝,那些不懈於內的侍衛之臣、忘身於外的忠誌之士該怎麽想?
深深吸了一口氣,李適再看對麵少年,已有不一樣的意味,此子不說其他,當得上一個巧舌如簧。
而且這份錚錚傲骨倒也真令他刮目相看,若不是親眼所見,他當真不敢想象,他心中那個縱情深色、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竟有這般風采。
不過……縱是心裏有了那麽幾分欣賞,他也並不打算就這麽放過這個狂悖之徒,想他一國之君,萬民之主,何曾受過如此委屈?
想到此處,李適忽的嗤笑一聲:“那朕問你,毆打朝廷命官的可是你?”
郭映依舊是昂首挺胸,他聲音平靜地否認道:“草民不記得自己打過朝廷命官,倒是記得打過一個通敵賣國之賊,隻是不知,這二者有沒有關聯?”
“嗬,牙尖嘴利……”李適冷哼一聲,忽地一揮手,向竇文場使了個眼色,“你去淑妃那兒通告一聲,讓他不用忙著備膳,朕稍晚些再過去。”
“是,老奴告退。”
竇文場自然明白天子這是有意支走他,立馬帶著一幹內侍宮娥悄無聲息的退了下去,隻是他心裏也不免掀起了一番驚濤駭浪。
待人都散盡,隻剩下三人時,李適才重新回到禦榻之上,卻是他怕郭映再說出什麽無君無父、或者驚世之言鬧得不好收場,因此屏退眾人,至於暗處有沒有人守著,誰還能比他這個一國之君更清楚呢。
“你倒是說說韋少卿怎麽通敵賣國了?”
李適坐定後,端起茶盞輕抿一口,漫不經心地瞥了郭映一眼,看起來簡直與方才那個暴怒的君王判若兩人。
郭映低垂的眼簾微微跳了跳,心思百轉千回,但最終決定還是硬著頭皮把這場獨角戲唱下去。
既然前麵都說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番話,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忠義之士的形象,現在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豈不是功虧一簣?
思及此,他索性豁出去了,沉聲道:“自天寶元年以來至今三十八年間,吐蕃前後共犯我疆界三十八次,前後殺傷大唐將士數十萬,抄掠人民、財貨無算。
安史之亂後,吐蕃更是趁我大唐邊軍入中原平亂,興兵入侵,奪我河西、隴右二十州,所下州郡,軍吏多被屠戮,壯男壯女盡為奴隸,老弱病殘不堪屈使者,動輒被蕃兒施以斷手鑿目之刑殺之,填於溝壑……
至於被吐蕃俘獲的大唐將士及其家眷,更是會被施以黥刑或是穿骨之刑,當成貨物買賣。
非但如此,草民還聽說吐蕃在河隴之地推行了“易發更服”“易言更字”之策……此舉,是要我漢家兒郎,盡化為夷狄啊。
這一樁樁血淚,一件件深仇,難道韋少卿看不到嗎?
不,他看得到,可是此賊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巧言令色蒙蔽聖上,一味鼓吹通好吐蕃之利。
於草民看來,此賊名為唐臣,實為唐奸,比漢之中興說、晉之張賓、秦之王買德更為可惡,所以出手打了他。”
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之後,郭映拜倒在地:“如果陛下認為草民打得不對,請治草民之罪,草民絕無怨言。”
一席話落罷,含涼殿徹底陷入死寂。
許久之後,李適才開口,語調仍是平平淡淡的,但隱隱透出了幾分肅殺之意。
“你當朕是劉禪還是司馬衷,隨隨便便就能被人蒙蔽?”
郭映心說我當然知道和蕃是你的主意,韋倫不過是個辦事的,但我總不能真當麵指責你這個聖人吧?
畢竟就算我把自己當成魏征,你也不一定有李二鳳的心胸!
當然了,這話也就是他在心中腹誹一下了,郭映可不敢虎到這個地步,見狀抿了抿唇,作低姿態:“草民愚鈍,請陛下教誨。”
李適斜睨一眼,冷嘲熱諷道:“你確實愚鈍,連孫子兵法中所講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都不懂。
而且你的眼界也太窄了,偌大的一個天下你就隻看得到大唐與吐蕃!
東邊那些貌恭而心不服的藩鎮看不到嗎?
北邊蠢蠢欲動的回紇看不到嗎?
西南首鼠兩端的南詔看不到嗎?
嶺南的土人天天造反你知道嗎?
朝廷的財政狀況你清楚嗎?
朕二十歲就當了天下兵馬大元帥,又當了十五年太子,什麽大風大浪沒有見過,你以為朕決定通好吐蕃是朕畏懼吐蕃?你以為朕不想收複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