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殺了宇文括,可知意味著什麽?”那人如鷹般銳利的眼神看著也江邊站立的女子。
女子未理他,隻是看著已有些泛黃的江麵,看著那些浮動遊過的船隻,看著雨水入江的點點滴滴。
“若江州事敗,宇文一族將不在我掌握之中。”
“而你……絲音,能落得如何下場?”
她美貌的麵目望著南方,思緒也早已隨著南飛的鳥兒而去。
她緊閉上眼,淚落雙行。
京都的東邊有一條也江,自北而去。
也江流入江州,支流匯入江城。
支流化為一條小河,名綠河。
綠河微波攜著碧綠悠悠晃著,幾條岸邊小舟的木漿隨之浮動。
江州在南,京都在北。
她好似就站在綠河河畔,眼見著河麵有了些點滴。
冬寒落雨,輕薄如雪,隨風斜落,連成一片,密密麻麻。時至冬末及至初春,哪怕是江州這氣候常年溫厚的地界,也仍有些許蕭瑟的味道。男兒白衣,石拱橋上,望著清幽仿若湖水不動的河麵,小雨緩緩入水隻泛起點點漣漪的景象。
青色的水,邋遢的人,鬱蔥的水草慢悠悠地浮過映著男子蓬亂黑發的水麵時,他終於收回目光來,轉身,直接坐在冰涼的長著青苔的青石板上。
寒風細雨,不大,卻在過路人的眼裏,好像都下在了那位白衣男子的身上,應該還會有人想:“衣衫襤褸,流落街頭,不是家破便是人亡,可憐人矣。”也不知從何時起,白衣男子坐著的身前已多了不少銅板。男子癡望著雲天,雙手指連,不知所想。
此時,石拱橋邊的一道屋簷下的幾雙眼睛不時的盯著白衣男子身前的一地銅板,綠油油的青石台階說不出的誘惑,肚腹的空虛感時不時帶來一陣陣眩暈,迫使著也同樣衣衫襤褸的他們站起身,並高抬起頭,無法讓自己的目光遠離那些淋著雨的銅板們。
可白衣男子的身側,有一把劍斜躺在石拱橋凸起的石柱上,連接著石拱橋的青石板。
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天下墮落的劍士俠士用幾隻手也數不清,若是有個好歹丟了小命,那可如何是好?
小雨漸大,激起朦朧的水霧。
黃紙傘一把一把的漸過。
許是肚腹的饑餓催促動了腳步,屋簷下的一人實在再忍不得,試探性地衝上了石拱橋,並小心翼翼地彎腰迅速拾了一枚離得最近的銅板朝向石拱橋的另一邊瘋狂逃遁而去。
原處,白衣男子視若無睹,依然神遊在物外。
一道屋簷下另外幾個捧著破舊瓷碗的人見狀,連忙不顧風雨,湧上了石拱橋,在水霧間彎腰低搶著一地黃銅方孔的錢幣。
有幾把黃紙傘停在了雨間,他(她)們好奇的將目光投向那位白衣男子,好似在期待白衣男子會做出些什麽應對來。
他(她)們抬起頭瞧著白衣男子將手移向身旁的劍,並握緊,白衣男子起了身,他(她)們以為他會拔出劍來,趕走他麵前惱人的乞丐們。可結果卻讓他(她)們大失所望,白衣男子仍然像先前一般視若無睹,不過拿起劍徑自而去,留下原處還在因錢幣爭搶的乞丐們。
正當黃紙傘下的人們倍感無趣要轉身離去之際,一聲從綠河一側傳來的“捉賊啊,把那小賊捉住!”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白衣男子下了石拱橋,卻恰好撞見一個抱著包袱的人重重摔在雨地裏,濺起一些水花來,那懷間的包袱卻順勢在雨地滑溜到白衣男子腳下。
眾人以為他會撿起地間被賊人偷來的包袱,可他卻眼睜睜看著從雨地裏艱難爬起的賊人過來拿起包袱遁逃而去。
頓時有人自顧道:“嘁,可憐之人自有可恨之處!”
還有人不信,仍相信事情會有變故,可白衣男子直到那賊人在水霧間不見蹤影依然無動於衷,這才引得有人唾罵道:“格老子的,真真白費我那幾個銅錢!“
好歹雨勢再大,引得眾人紛紛散去,追尋賊人的人好似也因這諾大的雨勢而放棄了追尋到此。
白衣男子仰頭直麵大雨,亂發被打成幾股纏絲往後落去,露出一張略微有些秀氣的麵容來,眉黛青顰,若是修起發來,用發髻纏住,配一件幹淨的白衣裳,肯定像極了書生。可白衣男子偏偏手握著一把長劍,長著一頭未修理的亂發,穿著一件破的不能再破的不能稱之為白衣裳的白衣裳。
上衣下裳,此刻都已被雨浸濕,卻透出一些金色來。
他略微有些頭痛,於是用左手摸了摸額頭,額頭滾燙,他便知自己生了病。不過倏忽間,他連忙收回了放在額頭的左手,接過另一隻手上的劍鞘,再用那隻手拔出鋒利的劍來,猛然揮向石拱橋,爆發而出化為實形的劍氣便如一道灼目的白光自劍鋒脫出便如離了弦的利箭刺向石拱橋上的青石板間。
青石板轟然炸裂一塊,大雨間,已不能過人。
他吃力地收回劍再轉過身,背著石拱橋而去,好像從此沒有了回頭路。
原處,早已躲回街邊一道屋簷下的乞丐們聽得聲響,連忙上了石拱橋,卻吃驚地看到石拱橋的另一邊破了一個大洞,已能見到橋下泛黃的綠河。
褪下蓑衣後的男子身著一襲素色長衫,此刻在雨中前行。他想不明白,為何王劍卿會為自己擋下那一重擊?他壓根不認得王劍卿。
昨日,白衣男子將受了傷的王劍卿抱在懷裏,卻見那原本客棧裏坐在紅木桌櫃邊的老頭兒殺出,他從未見過那樣的駭然劍意——那劍雖無實形,卻攜滔天之勢!
後來,他也看不清了。
蒙蒙雨霧裏,冰冷的雨水流入他的眼底,分明是從前的街頭,卻是那般的陌生。
隻是重遊故地,已是物是人非。
漸行漸遠,終於,倒在雨水裏。
……
天色已深,李關快將江城翻了個遍,也未尋找到那些嬰孩的藏身之處。
江城的街角大多都已無人走過。他一身夜行服從屋簷下踏著輕功落地,看著兩邊屋子間的小道疑惑,他實在想不出那偷嬰孩的賊人能將嬰孩藏在何處?
此時,就在李關徘徊在街角之際。
“站住!你是何人?”
李關的身後傳來一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聲音,他不敢動,隻是站著。
楊西拔出劍來,她看此人行蹤詭異又穿著黑衣在如此深夜,莫不是那偷嬰孩的賊人?
李關問道:“你是何人?”
“我是楊西!”
“楊西……”
李關垂著頭,身子顫抖著,他背對楊西卻不敢轉身。
楊西心想這人果然認得她女俠的名號,此刻便嚇得渾身發抖了吧?她當即斥聲道喊:“本女俠在此,你還不束手就擒?”
李關苦笑,他用手捂了捂發酸的鼻尖,便踏步淩空而去。
女俠與賊,水火不容!
天下第一賊盜他李關自己講的好聽,其實內心還不曉得自己不就是一個賊嗎?也不過是遊行於江湖間的小毛賊罷了。
“休走!”
楊西的輕功雖不及李關,但也顯然不俗,竟能緊跟李關身後。她甩手一劍,奮力一揮,那飛劍如乘風之勢逼向前方的人。
卻見,那柄飛劍停滯在那人身後的半空。
李關站在屋簷下,月光照在他傴僂著的背發亮,背後閃著銀光的長劍宛若懸掛著的裝飾品一般,紋絲不動。
他說道:“若一劍戳穿了我心,你會哭嗎?”
楊西不懂他,她問:“你是誰?”
“天下第一賊盜,李關!”
“你就是那流傳江湖中劫富濟貧的賊盜李關?”楊西有些許驚訝,旋即自嘲道:“朝廷派了那麽多捕快捉你都捉不到,更何況是我,又如何一劍能戳穿你的心?”
“那這劍還你,莫要再跟我!”
李關說罷,那長劍已“當啷”一聲落在屋瓦間,身影遠去。
楊西拾起劍來,卻又追去。
“你為何還追來?”
李關這次站在一棵樹枝上,仍背對著她。
她站在遠處的街角喊道:“我雖打不過你,卻還要追你,你若前去偷盜,我便跟著胡鬧,教你無法得手!”
“你不怕我殺你?”
“不怕!”楊西脫口而出。
李關說道:“你不捉那偷嬰孩的賊人了?”
“你怎知曉我在捉那賊人?”
“如何……不知?江城已傳遍揚安鏢局有一位女俠名楊西,要捉那吃嬰孩的賊人。”
楊西對女俠二字極為受用,尤其是從大名鼎鼎的盜聖口中聽聞,她難掩麵容得意之色,揮起劍指向他說道:“你也是賊人!”
李關搖晃著腦袋說道:“我不是
人。”
沾滿了雨水的樹葉稀稀疏疏地落向地間,那站在樹枝上的人已沒了蹤影。
楊西在夜色裏兀自走去,卻一腳被絆倒在積水灘裏。
她定睛一看,竟有一人暈倒在雨水裏。
夜色無月,路邊僅有一些掛起迎接除夕之夜的紅燈籠。
楊西吃力地背起那人,卻感受到背後傳來的陣陣綿柔與熱氣。她借著略微的燈火,小心翼翼地走在江城的街道。
女子未理他,隻是看著已有些泛黃的江麵,看著那些浮動遊過的船隻,看著雨水入江的點點滴滴。
“若江州事敗,宇文一族將不在我掌握之中。”
“而你……絲音,能落得如何下場?”
她美貌的麵目望著南方,思緒也早已隨著南飛的鳥兒而去。
她緊閉上眼,淚落雙行。
京都的東邊有一條也江,自北而去。
也江流入江州,支流匯入江城。
支流化為一條小河,名綠河。
綠河微波攜著碧綠悠悠晃著,幾條岸邊小舟的木漿隨之浮動。
江州在南,京都在北。
她好似就站在綠河河畔,眼見著河麵有了些點滴。
冬寒落雨,輕薄如雪,隨風斜落,連成一片,密密麻麻。時至冬末及至初春,哪怕是江州這氣候常年溫厚的地界,也仍有些許蕭瑟的味道。男兒白衣,石拱橋上,望著清幽仿若湖水不動的河麵,小雨緩緩入水隻泛起點點漣漪的景象。
青色的水,邋遢的人,鬱蔥的水草慢悠悠地浮過映著男子蓬亂黑發的水麵時,他終於收回目光來,轉身,直接坐在冰涼的長著青苔的青石板上。
寒風細雨,不大,卻在過路人的眼裏,好像都下在了那位白衣男子的身上,應該還會有人想:“衣衫襤褸,流落街頭,不是家破便是人亡,可憐人矣。”也不知從何時起,白衣男子坐著的身前已多了不少銅板。男子癡望著雲天,雙手指連,不知所想。
此時,石拱橋邊的一道屋簷下的幾雙眼睛不時的盯著白衣男子身前的一地銅板,綠油油的青石台階說不出的誘惑,肚腹的空虛感時不時帶來一陣陣眩暈,迫使著也同樣衣衫襤褸的他們站起身,並高抬起頭,無法讓自己的目光遠離那些淋著雨的銅板們。
可白衣男子的身側,有一把劍斜躺在石拱橋凸起的石柱上,連接著石拱橋的青石板。
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天下墮落的劍士俠士用幾隻手也數不清,若是有個好歹丟了小命,那可如何是好?
小雨漸大,激起朦朧的水霧。
黃紙傘一把一把的漸過。
許是肚腹的饑餓催促動了腳步,屋簷下的一人實在再忍不得,試探性地衝上了石拱橋,並小心翼翼地彎腰迅速拾了一枚離得最近的銅板朝向石拱橋的另一邊瘋狂逃遁而去。
原處,白衣男子視若無睹,依然神遊在物外。
一道屋簷下另外幾個捧著破舊瓷碗的人見狀,連忙不顧風雨,湧上了石拱橋,在水霧間彎腰低搶著一地黃銅方孔的錢幣。
有幾把黃紙傘停在了雨間,他(她)們好奇的將目光投向那位白衣男子,好似在期待白衣男子會做出些什麽應對來。
他(她)們抬起頭瞧著白衣男子將手移向身旁的劍,並握緊,白衣男子起了身,他(她)們以為他會拔出劍來,趕走他麵前惱人的乞丐們。可結果卻讓他(她)們大失所望,白衣男子仍然像先前一般視若無睹,不過拿起劍徑自而去,留下原處還在因錢幣爭搶的乞丐們。
正當黃紙傘下的人們倍感無趣要轉身離去之際,一聲從綠河一側傳來的“捉賊啊,把那小賊捉住!”吸引了眾人的注意。
白衣男子下了石拱橋,卻恰好撞見一個抱著包袱的人重重摔在雨地裏,濺起一些水花來,那懷間的包袱卻順勢在雨地滑溜到白衣男子腳下。
眾人以為他會撿起地間被賊人偷來的包袱,可他卻眼睜睜看著從雨地裏艱難爬起的賊人過來拿起包袱遁逃而去。
頓時有人自顧道:“嘁,可憐之人自有可恨之處!”
還有人不信,仍相信事情會有變故,可白衣男子直到那賊人在水霧間不見蹤影依然無動於衷,這才引得有人唾罵道:“格老子的,真真白費我那幾個銅錢!“
好歹雨勢再大,引得眾人紛紛散去,追尋賊人的人好似也因這諾大的雨勢而放棄了追尋到此。
白衣男子仰頭直麵大雨,亂發被打成幾股纏絲往後落去,露出一張略微有些秀氣的麵容來,眉黛青顰,若是修起發來,用發髻纏住,配一件幹淨的白衣裳,肯定像極了書生。可白衣男子偏偏手握著一把長劍,長著一頭未修理的亂發,穿著一件破的不能再破的不能稱之為白衣裳的白衣裳。
上衣下裳,此刻都已被雨浸濕,卻透出一些金色來。
他略微有些頭痛,於是用左手摸了摸額頭,額頭滾燙,他便知自己生了病。不過倏忽間,他連忙收回了放在額頭的左手,接過另一隻手上的劍鞘,再用那隻手拔出鋒利的劍來,猛然揮向石拱橋,爆發而出化為實形的劍氣便如一道灼目的白光自劍鋒脫出便如離了弦的利箭刺向石拱橋上的青石板間。
青石板轟然炸裂一塊,大雨間,已不能過人。
他吃力地收回劍再轉過身,背著石拱橋而去,好像從此沒有了回頭路。
原處,早已躲回街邊一道屋簷下的乞丐們聽得聲響,連忙上了石拱橋,卻吃驚地看到石拱橋的另一邊破了一個大洞,已能見到橋下泛黃的綠河。
褪下蓑衣後的男子身著一襲素色長衫,此刻在雨中前行。他想不明白,為何王劍卿會為自己擋下那一重擊?他壓根不認得王劍卿。
昨日,白衣男子將受了傷的王劍卿抱在懷裏,卻見那原本客棧裏坐在紅木桌櫃邊的老頭兒殺出,他從未見過那樣的駭然劍意——那劍雖無實形,卻攜滔天之勢!
後來,他也看不清了。
蒙蒙雨霧裏,冰冷的雨水流入他的眼底,分明是從前的街頭,卻是那般的陌生。
隻是重遊故地,已是物是人非。
漸行漸遠,終於,倒在雨水裏。
……
天色已深,李關快將江城翻了個遍,也未尋找到那些嬰孩的藏身之處。
江城的街角大多都已無人走過。他一身夜行服從屋簷下踏著輕功落地,看著兩邊屋子間的小道疑惑,他實在想不出那偷嬰孩的賊人能將嬰孩藏在何處?
此時,就在李關徘徊在街角之際。
“站住!你是何人?”
李關的身後傳來一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聲音,他不敢動,隻是站著。
楊西拔出劍來,她看此人行蹤詭異又穿著黑衣在如此深夜,莫不是那偷嬰孩的賊人?
李關問道:“你是何人?”
“我是楊西!”
“楊西……”
李關垂著頭,身子顫抖著,他背對楊西卻不敢轉身。
楊西心想這人果然認得她女俠的名號,此刻便嚇得渾身發抖了吧?她當即斥聲道喊:“本女俠在此,你還不束手就擒?”
李關苦笑,他用手捂了捂發酸的鼻尖,便踏步淩空而去。
女俠與賊,水火不容!
天下第一賊盜他李關自己講的好聽,其實內心還不曉得自己不就是一個賊嗎?也不過是遊行於江湖間的小毛賊罷了。
“休走!”
楊西的輕功雖不及李關,但也顯然不俗,竟能緊跟李關身後。她甩手一劍,奮力一揮,那飛劍如乘風之勢逼向前方的人。
卻見,那柄飛劍停滯在那人身後的半空。
李關站在屋簷下,月光照在他傴僂著的背發亮,背後閃著銀光的長劍宛若懸掛著的裝飾品一般,紋絲不動。
他說道:“若一劍戳穿了我心,你會哭嗎?”
楊西不懂他,她問:“你是誰?”
“天下第一賊盜,李關!”
“你就是那流傳江湖中劫富濟貧的賊盜李關?”楊西有些許驚訝,旋即自嘲道:“朝廷派了那麽多捕快捉你都捉不到,更何況是我,又如何一劍能戳穿你的心?”
“那這劍還你,莫要再跟我!”
李關說罷,那長劍已“當啷”一聲落在屋瓦間,身影遠去。
楊西拾起劍來,卻又追去。
“你為何還追來?”
李關這次站在一棵樹枝上,仍背對著她。
她站在遠處的街角喊道:“我雖打不過你,卻還要追你,你若前去偷盜,我便跟著胡鬧,教你無法得手!”
“你不怕我殺你?”
“不怕!”楊西脫口而出。
李關說道:“你不捉那偷嬰孩的賊人了?”
“你怎知曉我在捉那賊人?”
“如何……不知?江城已傳遍揚安鏢局有一位女俠名楊西,要捉那吃嬰孩的賊人。”
楊西對女俠二字極為受用,尤其是從大名鼎鼎的盜聖口中聽聞,她難掩麵容得意之色,揮起劍指向他說道:“你也是賊人!”
李關搖晃著腦袋說道:“我不是
人。”
沾滿了雨水的樹葉稀稀疏疏地落向地間,那站在樹枝上的人已沒了蹤影。
楊西在夜色裏兀自走去,卻一腳被絆倒在積水灘裏。
她定睛一看,竟有一人暈倒在雨水裏。
夜色無月,路邊僅有一些掛起迎接除夕之夜的紅燈籠。
楊西吃力地背起那人,卻感受到背後傳來的陣陣綿柔與熱氣。她借著略微的燈火,小心翼翼地走在江城的街道。